王姐自己還不是一樣喜歡他。


    莫珣悻悻然地被喊出去了。


    李琰亦從帳幕中探身而出,椒敦擰著黑亮的辮子,一臉的不甘,囂張地挺了挺豐盈的胸脯。


    作者有話要說:  更新啦!謝謝小夥伴們的支持,愛你們\\(^o^)/~


    -----


    水晶蘋果扔了1個地雷投擲時間:2021-06-20 14:39:47


    水晶蘋果扔了1個地雷投擲時間:2021-06-20 14:41:15


    讀者「張征達」,灌溉營養液+22021-06-20 13:06:25


    讀者「千秋夜譚」,灌溉營養液+52021-06-20 11:55:48


    讀者「yax」,灌溉營養液+92021-06-20 00:17:17


    第四十七章 楊梅果酒


    (四十七)


    不幾天, 李琰便見到了皇寺的和尚圓通出現在大公帳外。


    對於遊僧來說,出關的關卡比普通百姓要簡單得多,圓通能夠出現在突厥部落, 李琰一點也不意外。


    隻是他對這個和尚的印象實在太深刻了,哪怕隔著一世, 他也能一眼便記起來。


    李琰鳳目微斂, 眼前浮起前世少年時候, 宮中受呂貴妃召見的情形。偌大的宮殿內,呂貴妃淡淡說完幾句, 便見帷帳後走出一個圓臉方額的和尚,懷中抱著個瓷罐。那罐子裏裝著的便是父親的骨灰……


    所以, 果然這事兒是由貴妃母子參與布局!


    草場上的風唿唿吹著,李琰垂下的拳頭緊了緊。那邊部落大公把圓通和尚請進帳幕,兩名正在掃撒的綠雀營將士互相對了個眼神, 李琰點頭應過,將士便自行避去忙碌了。


    綠雀營裏有部分將士, 是李琰從祖父山門帶來的屬下,峭山關一戰留了幾個在身邊,用起來十分方便。


    大帳裏, 大公阿史那奎其嗬嗬然地坐在主座上, 命人給圓通倒上果酒, 擺上小食。


    粗嘎著嗓子道:「辛苦圓通大師遠道而來, 可是大晉宮中貴妃娘娘又有新打算?」


    圓通並手念了句「善哉」, 他是呂貴妃的表哥,因在洛陽皇寺出家,這些年呂貴妃便把兒子安放在皇寺,一則避開皇後眼線, 二則在表哥這裏悉心栽培。


    圓通應道:「大公所要的糧餉兵器我們殿下一直輸出著,可前番一戰,大公不僅沒能按照殿下要求拿下李陵,更甚至變相長了李家的勢氣,使得朝中上下多有讚譽。今次貧僧受娘娘與殿下所託,敢問大公何日達成要求?」


    呂貴妃因與竇家連謀,為了將李家拉下馬,損傷太後與鄭淑妃的臂膀,而與阿史那奎其演了峭山關一戰。豈料李家父子竟然憑藉一千餘兵大勝突厥四千騎兵,帶去四千多將士的竇家因此勢氣大挫,底下將士們亦多有怨言,這股窩囊氣委實咽不下去。


    「哼哼,大師說得輕巧。」阿史那奎其聽完,壯碩的身板就蠻橫地抖了抖:「當日你我雙方約定,竇將軍派兵行至峭山關,此後輕鬆便可置李陵於死地。結果呢?半途殺出個綠雀營,不僅沒能拿下李陵,還損失了我不少兵馬與一員大將!我的損失誰算?」


    圓通又念了句「善哉」,麵不改色泰然道:「屯衛大將軍的死,貧僧也深感惋惜。隻勝敗乃兵家常事,將士上了沙場,便把一半性命交與天意。但娘娘與殿下的軍糧也不是對大公白給的,既然約定的謀算完不成,那個李琰,大公便把他交於貧僧帶迴去罷。」


    眼下各個突厥部落勢均力敵,誰都在暗中屯兵積糧,阿史那奎其心裏也著急。


    「沒門兒!」聽得阿史那奎其鬍子一抽,快要跳起來:「一碼歸一碼,你們要取李陵的性命,要削李家軍的勢氣,本王我配合。一戰不成,再來一戰。但李琰這小子,他殺了我一員大將,我要麽叫他死,要麽用他換五座城,別無他法!」


    圓通見他固執,遂也不再堅持,隻平和道:「依皇上的意思,若然肯換,早也已經應了。隻皇上即使答應,其父李陵也斷不願因兒子而割城。左右是一個棄子,拖到後麵必然麻煩,望大公再為深思。」


    兩方交戰不為難來使,二人談判完,阿史那奎其便招待了圓通幾日。


    *


    傍晚的湖邊,李琰正在餵馬,葫蘆瓢舀起湖中清水,往馬背上輕撒,馬亦感覺甚舒適。


    圓通身穿灰色袈裟,在幾丈開外打量了一會兒,但見那清雋英朗的小將,周遭隻獨自一人。便單手豎在身前念了句「善哉」,走上前來,對李琰道:


    「李將軍年輕有為,帶五百綠雀營力挽狂瀾,勝了峭山關一戰。此事傳到盛京,貴妃與二殿下亦頗感敬佩。隻如今將軍被困在此處為虜,朝廷儼然棄爾等於不顧,大好青春堪成蹉跎,委實叫人感慨。將軍若不棄,明日寅時雞鳴,貧僧將迴去關內,將軍可打扮成隨車僕從,藏於我車下隔層,隨我入關是也。」


    嗬,昨日還在大公帳內商議如何挫殺父親李陵,天亮就在拉攏自己了。若非有一世經驗,算算時至今日,他與二皇子還未真正打過交道,二皇子若然出手相救,隻怕要引為知己。


    李琰勾唇笑笑:「圓通大師厚德,本將心裏感激。隻我若走了,身後三十名將士怎麽辦?」


    圓通哈了哈脖頸,又念一聲善哉,答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二殿下敬重李將軍,他日迴到關內必助李將軍東山再起,待得羽翼豐鐸,再來為這些將士報仇不遲。」


    李琰便點頭,默然應下。


    誰曾想到小郡主莫珣,一早就派人盯著了。次日黎明時分,李琰一行還沒走遠,便被突厥兵馬追了上來。到得跟前,便覷到了車下露出的一角粗布青袍。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千金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玉胡蘆/塵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玉胡蘆/塵殤並收藏千金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