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三年。
金帳汗國早已進入了一個多事之秋的局麵。
這個龐大的帝國,因缺乏穩定的秩序和強有力的大汗,短短不到三十年的時間裏,大汗的寶座就更換了二十餘個。在這個動蕩不安的時代,誰的兵馬實力強,誰就能坐上大汗的寶座,成為這片廣袤土地上的主宰。
金帳汗國的頻繁更迭,對大明王朝的在此地的宗藩關係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每當新的大汗上台,大明朝廷都會派遣使者前往金帳汗國,進行冊封和任命。
藩屬國的序列中,金帳汗國是最不穩定的一種,與東南亞的藩屬國有很大的不同,在鐵道的作用下,隨著大明經濟的貿易,軍隊的常駐得到了保障,才是更穩定的關係。
然而金帳汗國方麵,這些大明使者帶來的任命往往難以持久。還沒等幾個月,新的軍將就會崛起,推翻前任大汗,使得大明的宗藩關係陷入混亂和不穩定之中。
正統皇帝繼位後,朝廷深知金帳汗國局勢的複雜和棘手。
為了穩定這個重要又不重要的藩屬國,朝廷派遣了不少能臣前往金帳汗國接觸各方勢力,試圖通過外交手段來化解矛盾,恢複秩序。
然而,金帳汗國多年來的粗獷式管理、經濟水平的倒退以及軍閥混戰的局麵,使得朝廷的努力往往事與願違。
在這個時期,大明的內閣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三楊等老臣因年齡原因,更多是他們在內閣任職的時間太久了,一一辭去了內閣職務告老還鄉。
新的內閣成員更加注重天竺五大地區的開發和建設,他們將目光投向了更為廣闊的領域,希望通過推動經濟發展來增強大明的國力和影響力。
然而,在偏遠的金帳藩屬國,情況卻不容樂觀。
由於地理位置的偏遠和經濟的落後,這裏的人們對大明朝廷的關注和認同度逐漸降低。他們更關心的是如何在這個動蕩的時代中生存下去,而不是去關注大明的宗藩關係。
終於,在正統三年的一個春天,莫斯科公國徹底推翻了金帳汗國的統治,取而代之,自稱沙皇。
他們宣稱自己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衣缽,將國號改為羅斯,並拒絕承認大明的宗藩體係。這一事件震動了整個大明王朝,朝廷上下對此議論紛紛。
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威和利益,大明朝廷決定對羅斯國進行平叛。
第一次平叛戰爭在正統四年的夏天正式打響。
明軍憑借著強大的軍事實力,很快就取得了勝利。然而,隨著戰線的拉長和天氣的惡化,殘餘的羅斯國勢力與軍隊逐漸獲得了部份宗教與國家的支持。
他們在伏爾加河一帶成功伏擊了明軍,使得大明新軍成軍數十年來第一次遭受了成建製的軍事失敗。
這次失敗給大明朝廷帶來了巨大的震動和反思。
叛軍們使用了大量的火器,包括火炮與手榴彈等原本隻有明軍才有的重武器,越來越多的國家有了自己的火器,並且隨著世界經濟的增長,養得起的火器軍隊也越來越多。
但是莫斯國殘餘勢力所掌握的火器,先進性與普及,與明朝的火器沒有了質的差距,雖然準確度與火力上仍然有巨大的差距,可是突破了沒有。
最重要的是莫斯國太遠,漫長的距離,讓習慣了依靠鐵道與戰艦的明軍吃了大苦頭,加上極端天氣裏,明軍遇到了太多的困難。
這次的軍事失利,讓朝廷開始深刻認識到金帳汗國地區的複雜性和艱巨性,決定采取更加穩妥和有效的策略來平定這場叛亂。
正統七年,第二次平叛戰爭正式拉開帷幕。
大明朝廷從西部七省、亦力巴裏行省、天竺北五省以及底裏藩屬國等地區集結了上十萬大軍,包括無數的物資和補給。
為了確保戰爭的勝利,朝廷還在裏海專門建造了船隻用於運輸補給,這幾年的時間裏,裏海修建船隻花費了大明巨大的人力物力。
經過三年的艱苦奮戰,大明朝廷終於徹底平定了羅斯國。
在鹹海以北地區,朝廷分封了喀山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克裏米亞汗國等藩屬國,以加強對這一地區的控製和管理。
同時,為了挾製這些藩屬國,朝廷還從中挑選了部分勢力分封了宣府司和宣慰司等機構。
隨著大明勢力的不斷擴張,許多藩屬國和宣慰使們往返大明京城一趟變得越來越困難。
即使在大明內地有鐵道的便利條件下,他們也需要花費兩年多的時間才能抵達京城。這種地理上的隔閡和距離使得大明朝廷對這些地區的控製和管理變得更加困難。
雖然金帳汗國已經消失成為了曆史,但是原金帳汗國西南地區的反抗勢力卻並沒有徹底根除。
這些反抗勢力依然存在著對大明朝廷的敵視和不認同,他們不斷發動叛亂和襲擊試圖恢複自己的獨立和地位。
正統八年,天竺北總督趙宏的去世使得朝廷對於原金帳汗國地區的態度開始發生轉變。
趙宏已經是大明當下最頂級的軍事勳貴之一。
這位有著豐富經驗和卓越才能的大帥,自從接替朱能,任命為新的天竺北總督後,多年來在天竺北地區實行了許多有益於當地發展的政策和措施,為大明的移民國策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深受當地莊園主與商人們的愛戴和尊敬,但也引發了大明工局許多掌櫃的不滿。
然而他的離世,使得朝廷對於這一地區的控製和管理變得更加困難。
為了盡快平息當地局勢,朝廷開始采取更加靈活和務實的策略來處理與原金帳汗國地區的關係。
他們開始以拉攏為主剿滅為輔,通過派遣使者和使者團等方式與當地勢力進行溝通和協商尋求和平解決問題的途徑。
同時朝廷還加強了對這一地區的經濟和文化交流,通過貿易和文化傳播等方式增強與當地人民的聯係和互動。
這些措施的實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當地局勢逐漸穩定下來反抗勢力也得到了有效的遏製。
然而由於曆史遺留問題和地理上的隔閡等因素,這一地區的問題並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解決,大明朝廷仍然需要繼續加強對這一地區的控製和管理,以確保大明的宗藩體係得以維持。
大明內地。
隨處可見的印刷廠,就連縣城都有了印刷廠,街麵上越來越多的書館,書店等,讓書籍成為了普通老百姓家裏都有的商品。
大量的問世,閱讀已經成為了潮流。
技術的訣竅和法術的秘法之類的秘籍通過各類的書籍被挖掘了出來,年輕人們騎著自行車穿梭在大街小巷中,鄉間的道路上也有年輕人喜歡騎自行車。
比起幹淨時髦的自行車,年輕人放棄了牲畜。
隨著橡膠技術的發展,第一輛可以在道路上行駛的蒸汽機公車開始在北平使用,利用火藥爆炸性質改革的蒸汽機也開始了研究。
隨著解剖學的發達,醫學家們提出了血液從心髒流出,經過肺髒的循環概念,並且通過臨死前動物心髒的緩慢跳動,估計了流出心髒的血液量,最後得出結論:動脈血管和靜脈血管一起構成了一個循環體統。
血液科學的發展,青黴素的作用開始徹底的開發出來。
第一例人體注射青黴素。
第二例。
第三例。
隨著青黴素提煉技術的發展,青黴素注射藥已經成為了醫館常用藥,以前許多的絕症被治療了,青黴素的甚至被形容為包治百病的神藥。
熱氣球技術的成熟,已經有人使用熱氣球旅行,學者們見到了更多的景象。
還有望遠鏡的發展,觀察天象能看到更遠的地方,星星就是圓球,所有的星星包括月亮和地球圍繞太陽轉,已經成為了共識。
各類科學技術的發展,讓宗教迷信在上層階級裏越來越被拋棄。
天竺各大地區的開發,以及多年來的移民,無數的莊園與經濟作物,為大明提供了豐富的廉價資源,包括糧食,哪怕大明的人口增長大爆發,也沒有影響到大明的人均資源,反而成倍的提升。
經濟越來越昌盛,普通工人的收入越來越高,已經到了每個月二十六元錢的時代,比起每個月一元錢還是高工資的時代,翻了二十六倍。
普通工人每個月收入二十六元錢的背後,代表了普通工人家庭可以購買的起自行車。
自行車行業的興起,讓生產力的發展更上一層樓,交通上也增加了效率,還促進了人們的交流種種,而東南亞普及的橡膠,廉價的莊園勞動力,使得大明人一邊拿著高工資,一邊卻又享受著廉價商品的好處。
廉價商品,高工資高福利,衝突的社會經濟現象在大明誕生了。
天下所有的商品流入大明,為大明人改善了生活。
一邊是廉價的原料,一邊是高價的工業品,大明商人們掌握了技術,通過工業品傾銷藩屬國,乃至更遠的地區,利益上的掌握,控製了藩屬國的方方麵麵,包括土地和人口。
與曆史上的西方曆史不同,大明內部有充足的人口與市場,並不懼怕藩屬國與海外地區的商品競爭,更沒有統治上的威脅。
一波又一波的大明人來到了海外,改善了當地人口的構成,包括絕島,絕島上的大明人已經突破了五百萬,數倍於七十萬的土著人口。
天竺北地區的底裏藩屬國,本地人口雖然占著大多數,但是廣闊的中部平原,大明人口占比要超過當地人口,南方的古裏等地區,大明人口也在逐年激增。
隨著醫學的發展,特別是青黴素技術的發展與普及,大明新生兒的夭亡率大大降低,許多的家庭甚至不再出現新生兒夭折的現象。
老人的壽命也得到了延長,加上食物營養的充足,勞動環境的變好,大多數五十歲的老人仍然充滿了活力,改善了人口壽命現象。
五十知天命的古語被改變了。
辦六十歲壽辰的老人越來越多,七十歲的老人在村裏也不再是稀奇的事情,八十歲的老人才是稀罕的壽星。
加上富裕生活,以及大量海外女性的湧入,上層社會才有的納妾行為,蔓延到了普通階層,雖然引起了社會上許多的反對,還有玉米和番薯等農作物的普及,取代了原來的輪作物,讓大明人口的增長直線上升。
永樂十八年時,大明人口大約達到了一億六千七百一十五萬餘人。
正統十年。
大明人口已經超過了三億。
朱高熾的大片井製度成為了大明國策,為了保障大片井製度的存續,以及更多的經濟利益,不斷的往海外移民,並沒有停止。
除了往大瀛島地區移民,天竺地區更是移民的重點方向,包括呂宋、渤尼都司,絕島都司能有五百餘萬的大明人,就是這個時代背景下的原因。
如此巨大的人口,光皮衣皮鞋的需求,刺激著商人們在天下所有的角落裏獵殺動物。
從東北到遠東,商隊甚至跨越了白色海峽到了新大陸,在新大陸的北方獵殺動物以獲得毛片,努爾幹都司的鐵道建設完工後,這些年來隨著商隊的貿易,甚至有了聲音要在遠東修建鐵道,一直抵達白色海峽。
商人們的聚集,白色海峽兩邊修建了簡易的碼頭。
商隊返迴後,在當地設立的商站會留下一部分人看守,成為了大明人最早移民新大陸的居民,越來越多的使者開始出行海外,為大明尋求新的藩屬國,包括新大陸。
趙宏的死,終於在正統十年凸顯了出來。
失去了趙宏在天竺北地區的公正,大明工局與民間商行的競爭越演越烈,強勢的大明工局侵占了大量民間商行的利益,雙方的衝突也越來越多。
簡而言之。
經濟的周期下,隨著高麗、大瀛島的徹底開發,西部七省的潛力也挖掘了出來,天竺地區的大開發,以及渤尼,呂宋,南洋,絕島等地的經濟建設,總體上雖然還在增量,但是增量的速度已經不能與以前相提並論。
一批又一批商人與大明工局開設的工廠,麵對“存量”的競爭,也就是開始了內部的爭奪。
因為放眼世界,沒有了什麽地區可以提供。
雖然還有非洲的幔八薩、麻林地等宣慰司、中東的阿曼等宣慰司,但遠水解不了近渴,除非新的改變生產力的技術得以問世,讓世界重新變為巨大增量時代,滿足各方胃口。
高麗是民間商行最早涉足的,被大明工局吞並,部分的民間商行結合其他的商行,開始了在大瀛島的開發,結果同樣如此。
雙方就像藤蔓。
雙方的競爭,讓雙方從高麗到大瀛,從大瀛到呂宋渤尼,到天竺如影隨形。
部分的商人開始去往新大陸,中東,非洲,大明朝廷設立的宣慰司宣府司地區,部分的商人留下來抗衡,部分的商人加入了大明工局,還有部分商人退縮迴絕島。
目前看起來,仿佛會與這數十年來一樣的態勢。
大明工局進一步,民間商行往外走一步。
這也是當初朱高熾故意留下的一道口子。
太舒服了,誰願意去艱難開拓。
總要有人去的。
但是時代在變化。
朱高熾遺留下來的政策,許多已經不合時宜,需要後人們不斷的更改和進步,而不是隻吃老本。(本章完)
金帳汗國早已進入了一個多事之秋的局麵。
這個龐大的帝國,因缺乏穩定的秩序和強有力的大汗,短短不到三十年的時間裏,大汗的寶座就更換了二十餘個。在這個動蕩不安的時代,誰的兵馬實力強,誰就能坐上大汗的寶座,成為這片廣袤土地上的主宰。
金帳汗國的頻繁更迭,對大明王朝的在此地的宗藩關係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每當新的大汗上台,大明朝廷都會派遣使者前往金帳汗國,進行冊封和任命。
藩屬國的序列中,金帳汗國是最不穩定的一種,與東南亞的藩屬國有很大的不同,在鐵道的作用下,隨著大明經濟的貿易,軍隊的常駐得到了保障,才是更穩定的關係。
然而金帳汗國方麵,這些大明使者帶來的任命往往難以持久。還沒等幾個月,新的軍將就會崛起,推翻前任大汗,使得大明的宗藩關係陷入混亂和不穩定之中。
正統皇帝繼位後,朝廷深知金帳汗國局勢的複雜和棘手。
為了穩定這個重要又不重要的藩屬國,朝廷派遣了不少能臣前往金帳汗國接觸各方勢力,試圖通過外交手段來化解矛盾,恢複秩序。
然而,金帳汗國多年來的粗獷式管理、經濟水平的倒退以及軍閥混戰的局麵,使得朝廷的努力往往事與願違。
在這個時期,大明的內閣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三楊等老臣因年齡原因,更多是他們在內閣任職的時間太久了,一一辭去了內閣職務告老還鄉。
新的內閣成員更加注重天竺五大地區的開發和建設,他們將目光投向了更為廣闊的領域,希望通過推動經濟發展來增強大明的國力和影響力。
然而,在偏遠的金帳藩屬國,情況卻不容樂觀。
由於地理位置的偏遠和經濟的落後,這裏的人們對大明朝廷的關注和認同度逐漸降低。他們更關心的是如何在這個動蕩的時代中生存下去,而不是去關注大明的宗藩關係。
終於,在正統三年的一個春天,莫斯科公國徹底推翻了金帳汗國的統治,取而代之,自稱沙皇。
他們宣稱自己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衣缽,將國號改為羅斯,並拒絕承認大明的宗藩體係。這一事件震動了整個大明王朝,朝廷上下對此議論紛紛。
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威和利益,大明朝廷決定對羅斯國進行平叛。
第一次平叛戰爭在正統四年的夏天正式打響。
明軍憑借著強大的軍事實力,很快就取得了勝利。然而,隨著戰線的拉長和天氣的惡化,殘餘的羅斯國勢力與軍隊逐漸獲得了部份宗教與國家的支持。
他們在伏爾加河一帶成功伏擊了明軍,使得大明新軍成軍數十年來第一次遭受了成建製的軍事失敗。
這次失敗給大明朝廷帶來了巨大的震動和反思。
叛軍們使用了大量的火器,包括火炮與手榴彈等原本隻有明軍才有的重武器,越來越多的國家有了自己的火器,並且隨著世界經濟的增長,養得起的火器軍隊也越來越多。
但是莫斯國殘餘勢力所掌握的火器,先進性與普及,與明朝的火器沒有了質的差距,雖然準確度與火力上仍然有巨大的差距,可是突破了沒有。
最重要的是莫斯國太遠,漫長的距離,讓習慣了依靠鐵道與戰艦的明軍吃了大苦頭,加上極端天氣裏,明軍遇到了太多的困難。
這次的軍事失利,讓朝廷開始深刻認識到金帳汗國地區的複雜性和艱巨性,決定采取更加穩妥和有效的策略來平定這場叛亂。
正統七年,第二次平叛戰爭正式拉開帷幕。
大明朝廷從西部七省、亦力巴裏行省、天竺北五省以及底裏藩屬國等地區集結了上十萬大軍,包括無數的物資和補給。
為了確保戰爭的勝利,朝廷還在裏海專門建造了船隻用於運輸補給,這幾年的時間裏,裏海修建船隻花費了大明巨大的人力物力。
經過三年的艱苦奮戰,大明朝廷終於徹底平定了羅斯國。
在鹹海以北地區,朝廷分封了喀山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克裏米亞汗國等藩屬國,以加強對這一地區的控製和管理。
同時,為了挾製這些藩屬國,朝廷還從中挑選了部分勢力分封了宣府司和宣慰司等機構。
隨著大明勢力的不斷擴張,許多藩屬國和宣慰使們往返大明京城一趟變得越來越困難。
即使在大明內地有鐵道的便利條件下,他們也需要花費兩年多的時間才能抵達京城。這種地理上的隔閡和距離使得大明朝廷對這些地區的控製和管理變得更加困難。
雖然金帳汗國已經消失成為了曆史,但是原金帳汗國西南地區的反抗勢力卻並沒有徹底根除。
這些反抗勢力依然存在著對大明朝廷的敵視和不認同,他們不斷發動叛亂和襲擊試圖恢複自己的獨立和地位。
正統八年,天竺北總督趙宏的去世使得朝廷對於原金帳汗國地區的態度開始發生轉變。
趙宏已經是大明當下最頂級的軍事勳貴之一。
這位有著豐富經驗和卓越才能的大帥,自從接替朱能,任命為新的天竺北總督後,多年來在天竺北地區實行了許多有益於當地發展的政策和措施,為大明的移民國策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深受當地莊園主與商人們的愛戴和尊敬,但也引發了大明工局許多掌櫃的不滿。
然而他的離世,使得朝廷對於這一地區的控製和管理變得更加困難。
為了盡快平息當地局勢,朝廷開始采取更加靈活和務實的策略來處理與原金帳汗國地區的關係。
他們開始以拉攏為主剿滅為輔,通過派遣使者和使者團等方式與當地勢力進行溝通和協商尋求和平解決問題的途徑。
同時朝廷還加強了對這一地區的經濟和文化交流,通過貿易和文化傳播等方式增強與當地人民的聯係和互動。
這些措施的實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當地局勢逐漸穩定下來反抗勢力也得到了有效的遏製。
然而由於曆史遺留問題和地理上的隔閡等因素,這一地區的問題並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解決,大明朝廷仍然需要繼續加強對這一地區的控製和管理,以確保大明的宗藩體係得以維持。
大明內地。
隨處可見的印刷廠,就連縣城都有了印刷廠,街麵上越來越多的書館,書店等,讓書籍成為了普通老百姓家裏都有的商品。
大量的問世,閱讀已經成為了潮流。
技術的訣竅和法術的秘法之類的秘籍通過各類的書籍被挖掘了出來,年輕人們騎著自行車穿梭在大街小巷中,鄉間的道路上也有年輕人喜歡騎自行車。
比起幹淨時髦的自行車,年輕人放棄了牲畜。
隨著橡膠技術的發展,第一輛可以在道路上行駛的蒸汽機公車開始在北平使用,利用火藥爆炸性質改革的蒸汽機也開始了研究。
隨著解剖學的發達,醫學家們提出了血液從心髒流出,經過肺髒的循環概念,並且通過臨死前動物心髒的緩慢跳動,估計了流出心髒的血液量,最後得出結論:動脈血管和靜脈血管一起構成了一個循環體統。
血液科學的發展,青黴素的作用開始徹底的開發出來。
第一例人體注射青黴素。
第二例。
第三例。
隨著青黴素提煉技術的發展,青黴素注射藥已經成為了醫館常用藥,以前許多的絕症被治療了,青黴素的甚至被形容為包治百病的神藥。
熱氣球技術的成熟,已經有人使用熱氣球旅行,學者們見到了更多的景象。
還有望遠鏡的發展,觀察天象能看到更遠的地方,星星就是圓球,所有的星星包括月亮和地球圍繞太陽轉,已經成為了共識。
各類科學技術的發展,讓宗教迷信在上層階級裏越來越被拋棄。
天竺各大地區的開發,以及多年來的移民,無數的莊園與經濟作物,為大明提供了豐富的廉價資源,包括糧食,哪怕大明的人口增長大爆發,也沒有影響到大明的人均資源,反而成倍的提升。
經濟越來越昌盛,普通工人的收入越來越高,已經到了每個月二十六元錢的時代,比起每個月一元錢還是高工資的時代,翻了二十六倍。
普通工人每個月收入二十六元錢的背後,代表了普通工人家庭可以購買的起自行車。
自行車行業的興起,讓生產力的發展更上一層樓,交通上也增加了效率,還促進了人們的交流種種,而東南亞普及的橡膠,廉價的莊園勞動力,使得大明人一邊拿著高工資,一邊卻又享受著廉價商品的好處。
廉價商品,高工資高福利,衝突的社會經濟現象在大明誕生了。
天下所有的商品流入大明,為大明人改善了生活。
一邊是廉價的原料,一邊是高價的工業品,大明商人們掌握了技術,通過工業品傾銷藩屬國,乃至更遠的地區,利益上的掌握,控製了藩屬國的方方麵麵,包括土地和人口。
與曆史上的西方曆史不同,大明內部有充足的人口與市場,並不懼怕藩屬國與海外地區的商品競爭,更沒有統治上的威脅。
一波又一波的大明人來到了海外,改善了當地人口的構成,包括絕島,絕島上的大明人已經突破了五百萬,數倍於七十萬的土著人口。
天竺北地區的底裏藩屬國,本地人口雖然占著大多數,但是廣闊的中部平原,大明人口占比要超過當地人口,南方的古裏等地區,大明人口也在逐年激增。
隨著醫學的發展,特別是青黴素技術的發展與普及,大明新生兒的夭亡率大大降低,許多的家庭甚至不再出現新生兒夭折的現象。
老人的壽命也得到了延長,加上食物營養的充足,勞動環境的變好,大多數五十歲的老人仍然充滿了活力,改善了人口壽命現象。
五十知天命的古語被改變了。
辦六十歲壽辰的老人越來越多,七十歲的老人在村裏也不再是稀奇的事情,八十歲的老人才是稀罕的壽星。
加上富裕生活,以及大量海外女性的湧入,上層社會才有的納妾行為,蔓延到了普通階層,雖然引起了社會上許多的反對,還有玉米和番薯等農作物的普及,取代了原來的輪作物,讓大明人口的增長直線上升。
永樂十八年時,大明人口大約達到了一億六千七百一十五萬餘人。
正統十年。
大明人口已經超過了三億。
朱高熾的大片井製度成為了大明國策,為了保障大片井製度的存續,以及更多的經濟利益,不斷的往海外移民,並沒有停止。
除了往大瀛島地區移民,天竺地區更是移民的重點方向,包括呂宋、渤尼都司,絕島都司能有五百餘萬的大明人,就是這個時代背景下的原因。
如此巨大的人口,光皮衣皮鞋的需求,刺激著商人們在天下所有的角落裏獵殺動物。
從東北到遠東,商隊甚至跨越了白色海峽到了新大陸,在新大陸的北方獵殺動物以獲得毛片,努爾幹都司的鐵道建設完工後,這些年來隨著商隊的貿易,甚至有了聲音要在遠東修建鐵道,一直抵達白色海峽。
商人們的聚集,白色海峽兩邊修建了簡易的碼頭。
商隊返迴後,在當地設立的商站會留下一部分人看守,成為了大明人最早移民新大陸的居民,越來越多的使者開始出行海外,為大明尋求新的藩屬國,包括新大陸。
趙宏的死,終於在正統十年凸顯了出來。
失去了趙宏在天竺北地區的公正,大明工局與民間商行的競爭越演越烈,強勢的大明工局侵占了大量民間商行的利益,雙方的衝突也越來越多。
簡而言之。
經濟的周期下,隨著高麗、大瀛島的徹底開發,西部七省的潛力也挖掘了出來,天竺地區的大開發,以及渤尼,呂宋,南洋,絕島等地的經濟建設,總體上雖然還在增量,但是增量的速度已經不能與以前相提並論。
一批又一批商人與大明工局開設的工廠,麵對“存量”的競爭,也就是開始了內部的爭奪。
因為放眼世界,沒有了什麽地區可以提供。
雖然還有非洲的幔八薩、麻林地等宣慰司、中東的阿曼等宣慰司,但遠水解不了近渴,除非新的改變生產力的技術得以問世,讓世界重新變為巨大增量時代,滿足各方胃口。
高麗是民間商行最早涉足的,被大明工局吞並,部分的民間商行結合其他的商行,開始了在大瀛島的開發,結果同樣如此。
雙方就像藤蔓。
雙方的競爭,讓雙方從高麗到大瀛,從大瀛到呂宋渤尼,到天竺如影隨形。
部分的商人開始去往新大陸,中東,非洲,大明朝廷設立的宣慰司宣府司地區,部分的商人留下來抗衡,部分的商人加入了大明工局,還有部分商人退縮迴絕島。
目前看起來,仿佛會與這數十年來一樣的態勢。
大明工局進一步,民間商行往外走一步。
這也是當初朱高熾故意留下的一道口子。
太舒服了,誰願意去艱難開拓。
總要有人去的。
但是時代在變化。
朱高熾遺留下來的政策,許多已經不合時宜,需要後人們不斷的更改和進步,而不是隻吃老本。(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