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研發司


    工程隊的事情,暫時告一段落,朱高熾把重心開始放到工廠內部之中。


    擺在朱高熾桌麵上的,是一把工廠使用的十進位的滑動卡尺。


    他手裏翻看著這把小巧而精致的卡尺。


    工業革命技術上的革命。


    而根據國外的研究,在宋朝的時候,中國的不少技術,仍然超過十八世紀工業革命英國的技術水平。


    例如眼前這把卡尺。


    公元一世紀的工匠們,就發明了卡尺,每朝都在技術進步,宋朝達到巔峰。


    這把卡尺,使用的就是宋朝的技術。


    “請萬三,王本,李二,小九過來。”


    聽到裏間的話,外間文書房起身一名年輕的文書,連忙去通知幾人過來。


    不久後。


    四名工廠核心技術大匠來到了朱高熾的辦公室。


    “請坐。”


    和這些工匠,朱高熾從來不談大道理,他們隻需要繼續專研技術即可。


    “蒸汽機運動到了礦井,在小九的研究下,終於運用到了焦炭煉製廠,解決了水力的缺點。”


    “興辦冶鐵廠的事項,咱已經讓外櫃的人去了解市場,等做出了章程後,就會開始動工。”


    萬三冀希的看向貴人,小九則灰心的低著頭。


    自從一萬兩銀子的事情,師傅就開始疏遠自己。


    小王爺說這是成長的代價,自己的師傅,是為了讓自己不要再依賴他,才故意如此的。


    王本也低著頭,焦炭煉製廠的利潤並不高,不像蒸汽機廠能為貴人帶來巨大的利益,所以麵對貴人的時候,他的底氣也不足。


    李二是焦炭煉製廠與王本爭奪話語權的匠人,雖然爭奪失敗,但是他的技術還是優秀的。


    真正技術人員的城府的確不深,每個人的想法,都擺在了臉上,一眼就能看穿。


    朱高熾看到後,忍不住笑了笑。


    這些小心思,跟小孩子一樣。


    “隨著工廠對技術的需求,咱準備成立一間研發司,但凡有想法的工匠,隻要提出來,都可以在研發司得到全力的資助。”


    “不過技術上需要更優秀的人來把關,所以研發司由各位來審核。”


    “任何工匠提出的想法,無論是需要人力,物力,財力,還是其餘方麵的需求,隻要你們幾位認可,研發司就給予幫助。”


    “諸位覺得怎麽樣?”


    “這個想法非常好。”小九立馬說道。


    如果自己不是有小王爺特批的允許,他改進蒸汽機可沒這麽輕易。


    各種嚐試需要的材料,人工等等,耗資不菲。


    小九同意後,其餘的三人卻沒有說話。


    萬三和王本顧慮這個責任太大。


    嚐試多次,浪費了不少資源後,仍然沒有成功,一個想法兩個想法甚至更多的想法失敗。


    這個損失誰來承擔?


    小王爺是希望能出結果的。


    十個工匠裏頭,就算一兩個成功,小王爺就接受,可萬一付出了資源,一個成功都沒有呢。


    那結局就不同了,小王爺會猜忌是不是他們的能力不行。


    “暢所欲言,有什麽意見都可以說。”


    朱高熾鼓勵道。


    王本沒有底氣開口,萬三見王本打定了主意不說話,隻能硬著頭皮迴複。


    “技術的發展,自宋朝後,就已經沒有了多大的變化,因為許多技術,小民看來已經沒有成長的餘地。”


    “這蒸汽機也是,目前各種變化,不過是改進後運用到新的工廠之中,並沒有根本的突破。”


    萬三的話,引起了王本的共鳴,他也跟著點點頭。


    朱高熾沒有反駁。


    因為萬三說的是對的。


    對於中國古代取得的偉大成就,不隻是美國的學者這麽認為,就算是工業革命誕生的第一個國家英國。


    他們的學者同樣是認可中國古代技術成就的。


    英國學者李約瑟。


    主要從事生物化學和科學史的研究


    法國巴黎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部主任;英國劍橋大學岡維爾—基茲學院院長;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劍橋大學李約瑟研究所首任所長。


    他認為古代世界文明的傳播,東方文明傳播到西方,遠大於西方傳播到東方。


    宋朝時,中國學派在解方程方麵領先全世界。


    並不是人們常說的,中國古代沒有數學。


    西方所謂的“卡丹環”,即一套在樞軸上轉動的彼此相連的輪環,在卡爾丹之前一千年就已經在中國普遍使用了。


    至於天文學,在文藝複興之前,中國人是最持久、最準確的天象觀測者。


    雖然幾何式的行星理論並未在中國發展起來,但中國構想出一種有見識的宇宙論。


    用現代的坐標來繪製天空圖,記錄日月食、彗星、新星和流星,這些古代中國的記錄,對今天的射電天文學家仍然有用。


    赤道儀、轉儀鍾、地震儀、光學、聲學、磁學……機械工程、地理學、製圖學、地質學、氣象學、鋼鐵技術、鑄鐵技術、木工程技術……


    方方麵麵,在總體上,中國的技術,是震驚同時期的西方。


    一個近代的科學家,如此推崇中國古代,已經有了最好的說明。


    不是西方進步快,而是他們起步的晚,技術太落後,所以看上去進步快。


    而中國因為被征服的原因,文明陷入了停頓。


    前者在不停的進步,而中國則困步於前,加上幾千年下來技術積累終於到了迸發的時期。


    關鍵節點上的落後,導致的在清朝全麵落後,並被拉開距離。


    也正因為明提出的複宋。


    猶如後世提出偉大民族複興一樣的道理。


    技術上,在宋朝不少方麵已經抵達了巔峰,明朝則在光複宋朝的技術上,雖有有所改進和突破,但並沒有發生質的變化。


    或者說因為承襲宋朝先進的農耕技術,加上明朝大一統安寧的社會環境下,導致明朝的人口發展太快了。


    根據美國英國人的學者研究,萬曆時期中國人口在一點七五億到兩億之間。


    遠遠超過了土地的負荷能力,社會的活力下降,同樣對文明的影響巨大。


    在這種背景下。


    萬三認為很難在技術上有所大突破,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但是呢。


    他不知道眼前人的不同。


    朱高熾知道如何整合當下古代技術的方向,最重要的是,他知道如何改變古代生產模式的方法。


    這種後世摸索出來的成功經驗,讓他猶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樣,具備舉世無雙的眼界。


    “首先,技術上的突破,就算失敗了,咱也不會認為是諸位的能力不行。”


    “其次,萬師傅要相信咱。”


    “技術的變革,有時候就是靈光一閃,說不定咱又會什麽時候,來個靈光一閃呢。”


    “就猶如這蒸汽機的道理一樣。”


    “咱看小九就很有信心,你難道不相信自己的徒弟?”


    小九眼睛亮亮的看著師傅,就等著師傅認可自己。


    萬三在這孩子的眼光下,很難拒絕這孩子熱切的熱情,最後勉為其難的點點頭。


    萬三和小九同意,不等王本開口,李二率先認同。


    他前番失敗了,丟臉了好一陣,可他一直沒有服輸,想了很多的想法。


    研發司的成立,在他看來正是來了瞌睡送枕頭。


    不過剛才萬三和王本都沒有同意,他就不好出頭了。


    幾名大匠一致同意,那麽研發司的成立就沒有了問題。


    中華重工有冶煉車間,鍛造車間等等,具備技術的各色工匠合計有一百餘人。


    為此這百餘工匠都被召集起來,準備開了一個大會。


    會議由王本召開。


    萬三是不願意出這個風頭的,小九在眾人麵前不善言辭,李二不如王本的威望。


    食堂被布置了成了會場。


    夥房的工人們在後頭忙碌,時不時好奇的聽前麵說些什麽。


    百餘人工匠,也很好奇把他們召集起來會有什麽新的事情,紛紛交投焦耳。


    王本是焦炭煉製廠的大匠,早已適應了當眾說話。


    所以那麽在百餘人的視線下,也沒有怯場,說起話來鏗鏘有力,不過手裏的稿子,可見事前還是準備了許久。


    “研發司是做什麽的,其實很簡單,就是誰有什麽想法,可以找我們提出來,獲得認可後,就可以在研發司嚐試。”


    “跟前段時間改進蒸汽機一個故事。”


    這麽一說,眾人立馬恍然大悟。


    “根據研發司多次探討,定下了一些相關的章程。”


    “例如誰的想法通過,哪怕嚐試失敗後,也不會承擔責任,而嚐試成功,將會有研發司,外櫃等一起商議這項新技術的市場。”


    “以此而判斷出這項新技術的前景和盈利規模,中華重工會根據這個結論,出錢買斷這個技術。”


    此話一說,眾工匠臉上都露出了興趣。


    誰不想掙錢?


    前番小九改進了蒸汽機,中華重工就直接一口氣掏了五百兩?


    他什麽都沒出。


    不過是改進了活塞的用料,前麵多次的嚐試,也用的工廠的工人,材料,車間。


    不少人是這麽認為的,小九師傅占了大便宜。


    至於貴人會不會貪墨誰的東西。


    萬三的前車之鑒,沒有人認為小貴人會出爾反爾。


    五百兩銀子啊。


    多少年不吃不喝才能掙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工業大明從北平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鍵盤戰鬥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鍵盤戰鬥家並收藏工業大明從北平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