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癩蛤蟆打哈欠——好大的口氣。”


    慶壽寺。


    一身青色長衫,讀書人打扮的中年人,斜躺在僧房的榻上,雙腳筆直的靠在短杌。


    那中年人一手拿書,一手探去炕桌上的果盤中拿點心,還有一壺酒,竟然在寺廟裏開酒戒。


    此人仿佛在家裏一樣的隨意。


    奇怪的是,僧房裏有位和尚,竟然見怪不怪,同樣神色自若的坐在圓凳。


    臉上絲毫沒有生氣的模樣。


    葛誠笑道:“燕王可小瞧了大公子。”


    不光是大軍歸來,其實沒多久,燕王也迴來了北平。


    隻不過很少的人才知道。


    是一個秘密。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何況大公子正是突飛猛進成長的年齡,不能用原來的眼光去看他。”


    “哦?”


    朱棣來了興趣。


    有人誇自己兒子,他心裏還是高興的。


    但也就隻對葛誠如此。


    其他人這麽說長子的好話,朱棣隻會當做拍馬屁,並不會當真,心裏還會把此人記下小人的標簽。


    葛誠是他最信任的人。


    整個燕王府的外事都交給了他。


    對於自己的兒子們。


    燕王其實接觸的並不多。


    他們從小養在應天府,由父皇親自養在身邊教育,他也有很多事情要做。


    特別是自己就藩後。


    北平城百廢待興,還有塞外的殘元勢力,畢竟元廷雖然退迴塞外,卻對外號稱百萬勇士,鼓舞了周邊心向殘元的人。


    雖然是殘元自賣自誇,誇大了自身的實力,但也不可小覷。


    壓力不小。


    哪怕兒子們後來也來到北平城,他也顧不上教養兒子們,隻能嚴苛對待,讓他們不敢胡來。


    幾年來自己又數次領兵出征,在呆在燕王府的時間都屈指可數。


    所以對兒子們的印象,仍然是老大迂腐,老二調皮,老三不懂事。


    “大公子是真的出息了。”葛誠感歎道。


    大公子也算是他看著長大的。


    “老百姓生活七件事,第一位就是柴,大公子能說出這種話,說明他已然開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


    道衍和尚這才睜開了眼,眼睛裏露出了興趣。


    燕王的幾個兒子他也見過。


    所謂的識人之明。


    不過是見的人多了,看見的事情多了,當人到了一定的年歲,有點聰明的人,都會有自己的判斷。


    作為名氣極大,以前年輕的時候,就已然在僧侶司能掛上名的青年和尚,如今的道衍和尚看人的眼光越來越精準。


    這可不像十四歲的大公子能說出來的話。


    成長的速度有點快。


    道衍和尚露出好奇的眼神,“大公子有辦法解決柴?”


    朱棣也豎著耳朵。


    柴啊。


    一直是令自己頭痛的老大難問題。


    地方上的人口越來越多,對柴的需求也越來越大。


    北平是元朝的大都,因為缺乏有效治理,竭魚而澤,導致周邊的森林砍伐殆盡。


    本質上。


    不是自己的東西不心疼,純屬這種心態。


    多年來。


    自己在長城一帶組織百姓種了大量的樹木,也在周圍山上種植。


    可樹木生長不易,周期長,消耗又快,遠跟不上人口的增長。


    聽到有人能解決這個麻煩,還是自己的兒子。


    朱棣雖然臉色如常,實際熟知他性子的人,都能發覺燕王其實很在乎。


    所以道衍和尚才提前問了出來。


    “現在城裏百姓用柴的多,還是用煤的多?”


    葛誠賣了個關子,反問起道衍來。


    道衍和尚不敢在葛誠麵前拿大。


    別看他和燕王相談甚歡,但燕王真正的心腹,隻會是眼前的燕王府長史,而不會是他姚廣孝。


    燕王雖然對自己尊敬,卻對葛城隨意。


    才更可見燕王把葛城當做自己人。


    道衍和尚老老實實的迴答。


    “老百姓多用柴,一則木柴價格便宜,二則不願意花錢的百姓,也可以出城去砍伐,多費點力氣。”


    白居易的《賣炭翁》流傳至今。


    可見古人很早就采用木炭當做燃料使用,而煤炭更加便捷。


    但是受限於煤礦業的技術發展,直至明朝時,城市人口更多的還是用柴。


    “大公子和工匠做出來的蒸汽機,可以提高礦區的產量。”


    “而礦區的煤產量高了,煤炭的價格就能降低,運送到城裏,比木柴的價格要便宜,百姓們當然就會該用煤炭。”


    道衍和尚沒有反駁。


    前段時間大公子在北平城眾目睽睽之下的實驗,令人大開眼界,道衍和尚也有所聽聞。


    不過那時候他不在北平城,去了其他的地方,與朋友們交流各地的信息。


    有了這個前事,道衍不會輕易的否決大公子。


    說不定呢。


    朱棣卻搖了搖頭。


    “煤塊價格本不便宜,燃燒又快,火力也不如木柴,隻怕許多老百姓不願意使用。”


    為了解決供應木柴的問題,官府設立專門的機構管理山廠,由柴夫每日往城中售賣木柴。


    既要滿足城裏人口的需求,又要保證價格低廉。


    是關係民心穩定的大事,不比糧食要小。


    容不得馬虎。


    如此大事,朱棣心裏門清,因此三言兩語可瞞不過他。


    葛誠語氣感歎,“我當時也是這麽迴複大公子的。”


    “那兔崽子怎麽說的?”朱棣連忙追問。


    如果真能解決此事,那真是利國利民的大功。


    連父皇都會高興至極。


    “大公子說等他做出來,讓我開開眼界。”


    葛誠一臉的無奈。


    “撲哧。”


    道衍和尚忍不住笑出聲。


    說了半天。


    原來是個空話。


    朱棣也氣笑了,但沒有真生氣。


    三人身份雖身份不同,實則處的都不錯,能暢所欲言,不會太過計較。


    “臭小子說話不著邊際,你還當真了。”


    見二人不信,葛誠聳了聳肩。


    如果是以前,他也不會輕信大公子。


    不過西山之行。


    一路所見所聞,還有親眼看見大公子對百姓們的態度,讓葛誠選擇信任大公子。


    朱棣不信。


    他雖然聽過,卻沒見過蒸汽機。


    很快就失去了興趣,談起了秦王府,這才是他當下最在乎的大麻煩。


    “咱這個二哥啊,太過強勢,逼得咱家都不敢迴。”


    “我已經探聽過,秦王府的長史,久等不到燕王,已經決定離開北平城。”


    葛誠告知。


    道衍和尚欲言又止。


    悄悄看了眼葛誠,咽下了要說的話。


    有些話。


    他隻能跟燕王說,容不得外人在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工業大明從北平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鍵盤戰鬥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鍵盤戰鬥家並收藏工業大明從北平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