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武將,能做到節度使鎮守一方,已然是天花板。韓建雖是華州刺史,但手下甲兵萬餘,比起臨近的保大藩鎮也是不弱。
在華州,皇帝說話都沒他管用。
享受了權力帶來的快感,再放棄,韓建很是不舍。
但世上榮華富貴,又怎能比上身家性命。
“對抗朝廷,實為下下之策,天下亦必不容吾,加之華州兵寡,欲戰不能。我欲歸治朝廷,諸位以為如何?”
眾人不語,此種形勢,歸治朝廷也不失為良策。
龔讓心道,韓刺史你歸降朝廷,不失為國公,榮華富貴自是不缺,那我們呢?忙說道:“使君欲歸治朝廷,且不知朝廷是否相容,且使君帳下萬餘人,皆乞使君而活,何忍棄之!”
韓建不語,他當然不舍,這個世道,有兵才能自保,雙手奉上萬餘兵馬,實屬不甘,聽龔讓之言,道:“非如此,亦何為之?”
龔讓道:“華州地小,四麵局促,又臨近長安,此是非之地。今朝廷討逆,使君宜上表朝廷,願率華州之兵助朝廷討逆,朝廷事成,中原之地任使君而取,做一方節度亦非不可,朝廷若事敗,朝廷必倚仗使君,裂土封王亦未可知!”
韓建越聽,眉頭緊蹙,他本就是個小富即安的人,不然駐守華州多年,也不會就縮在小小華州,不圖進取,機會不是沒有,臨近的保大兵變,東邊河中王重榮身死,便有州縣想依附華州,可韓建愣是不允,恐惹災禍。
“中原四戰之地,群狼環伺,更有偽帝秦宗權尚未剿滅,豈是良處,龔司馬無需再言。”
“使君!”
韓建不理。
…………
長安
公元889年,新君改元大治,皇帝下詔親征,取消了上辛祭祀,又取消了上元節大朝會。
正月十六,西苑校場旌旗滿布,左右龍武軍,左右羽林軍,左右神威軍,皆衣甲鮮明,兵械齊備。
皇帝親征,百官相送,沿途圍滿了觀望的長安百姓。
“陛下萬勝!”
“大唐萬勝!”
將士們渴望勝利,百官們渴望勝利,長安的百姓們更是渴望勝利。
黃巢、李克用之事不遠,傷痛還沒有恢複,經曆過戰亂的人,肯定不想再經曆第二次。
自家有子嗣在軍中的,大多也是叮囑建功,誰都知道,若是敗了,意味著什麽?
長安的治安比起從前,已是大治,趁亂劫掠的那幫人,墳頭草已經很高了。
隨著皇帝一聲令下,大軍開撥。
皇帝龍輦之內,宰相杜讓能正襟危坐,李曄麵帶憂色。
此去潞州,非宰相不能製,當朝宰相中孔緯未經兵事,張俊謀事縱狂,選來選去,隻能隻好挑上杜讓能,掛上招討使之職。
李曄道:“杜公此去,軍事皆可依李克用,朝廷兵將駐守潞州不出,收攏昭義潰卒,若有可能,將澤州、邢州、磁州、洺州劃入朝廷治下。若無可能,亦無需強求。”
這就是去搶地盤的,打仗可不關朝廷的事。
李曄千叮萬囑,意思無非一個,那就是朝廷要保存實力,潞州必須掌握在朝廷手中。
“非到萬不得以,不可浪戰!朕已詔令河中節度使王重盈為招討錢糧轉運使,可借河東之勢,讓那王重盈準備大軍糧草。”
王重盈怎麽也不知道,現在也被李曄惦記上了。此時王重盈據兩鎮,一是陝虢,二是河中,皆富庶之地,更兼產鹽之利,不讓他出點血,皇帝也難心安啊!
此事李克用肯定讚同,河東不需出糧,或者少出糧,也是甩掉一個大包袱。
以朝廷大義加上河東之勢,那王重盈隻要不是傻子,必然相從,隻會討價還價,少出一些軍糧罷了
“杜公,招討宣武,兵事可不顧,但糧草必須把握在朝廷手中,糧草需走潞州流轉,若李克用勝,則令其退兵河東,若李克用不從,斷其糧草,潞州堅壁清野,固守待援。”
杜讓能道:“陛下,老臣定不讓朝廷吃虧。”
老杜也是明白了,皇帝話裏話外,就是要讓朝廷大軍如同一根釘子一樣,釘在潞州,時刻監視河東軍,至於平叛,那是李克用的事,他杜讓能自然不會管,兵事上能做的,就是催促河東盡快與宣武火並。
可是?
杜讓能道:“陛下,若朱溫兵敗被剿,誰能接任宣武節度使?”
李曄搖搖頭,這事他也想過,宣武四戰之地,若無能臣猛將,斷難守禦,朱溫既滅,秦宗權亦難製衡,若無強藩,中原必遭秦宗權屠戮。
李曄漸感,事情的走向可能走出他的預計,他肯定不願朝廷這點兵力,消耗在宣武。
“如此,可讓武寧軍節度使時溥接任。”
朱溫尚未剿滅,議善後之事,還有些早,諸多細節自然無從議起。
……
次日,大軍已到華州邊界,邊界大道上,韓建已令人黃土蓋道,親自在邊界迎接聖駕。
李曄聞之甚喜,親自走下馬車。
韓建三拜道:“臣韓建恭迎聖駕!”
李曄親自將韓建扶起,道:“一去經年,愛卿英武不減當年,愛卿忠君體國,朕心甚慰啊!”
韓建原隨駕五都之一,侍奉李曄的好哥哥唐僖宗,隨駕五都人馬不多,隻有五千人,每都一千,在當時,可是禁軍之中為數不多的頗有戰鬥力的軍隊,哪怕當時的孫德昭的鹽池六都亦是不如。
隻是楊複恭不能相容,隨駕五都的都尉,被楊複恭分拆到各地,做刺史。
後麵的大麻煩王建,也是拜樣楊複恭所賜。
此時韓建來邊界迎接皇帝,李曄知道,華州之事,朝廷已經成功八成。
新得華州三縣數萬戶,十幾萬百姓,加上萬餘軍士,此去潞州的消耗,不光可以補充,還有增加。
李曄熱情的將韓建扶入龍輦,大軍直奔華州。
到了華州,李曄讓韓建聚將麵聖,獻上兵員名冊,控製了軍隊之中大大小小的將校,剩下的就容易多了。
這種事,各軍還有兵部,幹的可熟練了。
兵部自領著各軍兼任的各都、校、隊指揮使,到營中整編。
各軍的軍官本來就是冗餘配備,一隊之後的副隊正、副校指揮使、副都指揮使,大都兼任尚未組建的都隊正、校指揮使、都指揮使,這都是訓練考核優秀的。
華州的普通兵卒,基本沒有反抗,在他們看來,到哪當兵不是當兵啊,朝廷大軍的軍餉還高一些。
當然,也有些刺兒頭,不過在朝廷四萬大軍的坐鎮下,那還敢冒頭。
也就半日的功夫,華州之軍就跟韓建沒什麽關係了,而華州原來的將校,自然拉到長安的軍官學校迴爐深造,一應家眷全部帶迴長安。
在華州,皇帝說話都沒他管用。
享受了權力帶來的快感,再放棄,韓建很是不舍。
但世上榮華富貴,又怎能比上身家性命。
“對抗朝廷,實為下下之策,天下亦必不容吾,加之華州兵寡,欲戰不能。我欲歸治朝廷,諸位以為如何?”
眾人不語,此種形勢,歸治朝廷也不失為良策。
龔讓心道,韓刺史你歸降朝廷,不失為國公,榮華富貴自是不缺,那我們呢?忙說道:“使君欲歸治朝廷,且不知朝廷是否相容,且使君帳下萬餘人,皆乞使君而活,何忍棄之!”
韓建不語,他當然不舍,這個世道,有兵才能自保,雙手奉上萬餘兵馬,實屬不甘,聽龔讓之言,道:“非如此,亦何為之?”
龔讓道:“華州地小,四麵局促,又臨近長安,此是非之地。今朝廷討逆,使君宜上表朝廷,願率華州之兵助朝廷討逆,朝廷事成,中原之地任使君而取,做一方節度亦非不可,朝廷若事敗,朝廷必倚仗使君,裂土封王亦未可知!”
韓建越聽,眉頭緊蹙,他本就是個小富即安的人,不然駐守華州多年,也不會就縮在小小華州,不圖進取,機會不是沒有,臨近的保大兵變,東邊河中王重榮身死,便有州縣想依附華州,可韓建愣是不允,恐惹災禍。
“中原四戰之地,群狼環伺,更有偽帝秦宗權尚未剿滅,豈是良處,龔司馬無需再言。”
“使君!”
韓建不理。
…………
長安
公元889年,新君改元大治,皇帝下詔親征,取消了上辛祭祀,又取消了上元節大朝會。
正月十六,西苑校場旌旗滿布,左右龍武軍,左右羽林軍,左右神威軍,皆衣甲鮮明,兵械齊備。
皇帝親征,百官相送,沿途圍滿了觀望的長安百姓。
“陛下萬勝!”
“大唐萬勝!”
將士們渴望勝利,百官們渴望勝利,長安的百姓們更是渴望勝利。
黃巢、李克用之事不遠,傷痛還沒有恢複,經曆過戰亂的人,肯定不想再經曆第二次。
自家有子嗣在軍中的,大多也是叮囑建功,誰都知道,若是敗了,意味著什麽?
長安的治安比起從前,已是大治,趁亂劫掠的那幫人,墳頭草已經很高了。
隨著皇帝一聲令下,大軍開撥。
皇帝龍輦之內,宰相杜讓能正襟危坐,李曄麵帶憂色。
此去潞州,非宰相不能製,當朝宰相中孔緯未經兵事,張俊謀事縱狂,選來選去,隻能隻好挑上杜讓能,掛上招討使之職。
李曄道:“杜公此去,軍事皆可依李克用,朝廷兵將駐守潞州不出,收攏昭義潰卒,若有可能,將澤州、邢州、磁州、洺州劃入朝廷治下。若無可能,亦無需強求。”
這就是去搶地盤的,打仗可不關朝廷的事。
李曄千叮萬囑,意思無非一個,那就是朝廷要保存實力,潞州必須掌握在朝廷手中。
“非到萬不得以,不可浪戰!朕已詔令河中節度使王重盈為招討錢糧轉運使,可借河東之勢,讓那王重盈準備大軍糧草。”
王重盈怎麽也不知道,現在也被李曄惦記上了。此時王重盈據兩鎮,一是陝虢,二是河中,皆富庶之地,更兼產鹽之利,不讓他出點血,皇帝也難心安啊!
此事李克用肯定讚同,河東不需出糧,或者少出糧,也是甩掉一個大包袱。
以朝廷大義加上河東之勢,那王重盈隻要不是傻子,必然相從,隻會討價還價,少出一些軍糧罷了
“杜公,招討宣武,兵事可不顧,但糧草必須把握在朝廷手中,糧草需走潞州流轉,若李克用勝,則令其退兵河東,若李克用不從,斷其糧草,潞州堅壁清野,固守待援。”
杜讓能道:“陛下,老臣定不讓朝廷吃虧。”
老杜也是明白了,皇帝話裏話外,就是要讓朝廷大軍如同一根釘子一樣,釘在潞州,時刻監視河東軍,至於平叛,那是李克用的事,他杜讓能自然不會管,兵事上能做的,就是催促河東盡快與宣武火並。
可是?
杜讓能道:“陛下,若朱溫兵敗被剿,誰能接任宣武節度使?”
李曄搖搖頭,這事他也想過,宣武四戰之地,若無能臣猛將,斷難守禦,朱溫既滅,秦宗權亦難製衡,若無強藩,中原必遭秦宗權屠戮。
李曄漸感,事情的走向可能走出他的預計,他肯定不願朝廷這點兵力,消耗在宣武。
“如此,可讓武寧軍節度使時溥接任。”
朱溫尚未剿滅,議善後之事,還有些早,諸多細節自然無從議起。
……
次日,大軍已到華州邊界,邊界大道上,韓建已令人黃土蓋道,親自在邊界迎接聖駕。
李曄聞之甚喜,親自走下馬車。
韓建三拜道:“臣韓建恭迎聖駕!”
李曄親自將韓建扶起,道:“一去經年,愛卿英武不減當年,愛卿忠君體國,朕心甚慰啊!”
韓建原隨駕五都之一,侍奉李曄的好哥哥唐僖宗,隨駕五都人馬不多,隻有五千人,每都一千,在當時,可是禁軍之中為數不多的頗有戰鬥力的軍隊,哪怕當時的孫德昭的鹽池六都亦是不如。
隻是楊複恭不能相容,隨駕五都的都尉,被楊複恭分拆到各地,做刺史。
後麵的大麻煩王建,也是拜樣楊複恭所賜。
此時韓建來邊界迎接皇帝,李曄知道,華州之事,朝廷已經成功八成。
新得華州三縣數萬戶,十幾萬百姓,加上萬餘軍士,此去潞州的消耗,不光可以補充,還有增加。
李曄熱情的將韓建扶入龍輦,大軍直奔華州。
到了華州,李曄讓韓建聚將麵聖,獻上兵員名冊,控製了軍隊之中大大小小的將校,剩下的就容易多了。
這種事,各軍還有兵部,幹的可熟練了。
兵部自領著各軍兼任的各都、校、隊指揮使,到營中整編。
各軍的軍官本來就是冗餘配備,一隊之後的副隊正、副校指揮使、副都指揮使,大都兼任尚未組建的都隊正、校指揮使、都指揮使,這都是訓練考核優秀的。
華州的普通兵卒,基本沒有反抗,在他們看來,到哪當兵不是當兵啊,朝廷大軍的軍餉還高一些。
當然,也有些刺兒頭,不過在朝廷四萬大軍的坐鎮下,那還敢冒頭。
也就半日的功夫,華州之軍就跟韓建沒什麽關係了,而華州原來的將校,自然拉到長安的軍官學校迴爐深造,一應家眷全部帶迴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