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法就變法,反正也不是什麽大事。
曆朝曆代的皇帝變革也不在少數,在場為官的多數都是世家出身。
什麽是世家?
世家都是最少存在兩百年,無論這天下姓什麽,他們總是會在朝廷裏有一席之地。
變法對他們的影響很小。
相比這下,他們更好奇是誰主持這次變法。
垂拱殿的三位大學士沒有消息傳出來,陛下事前也沒有什麽征兆...
等等,陛下前幾日並沒有臨朝啊。
是誰讓陛下有了變法的決心?
變田、賦稅、軍功、官製。
如此詳盡的變法條例,不會是陛下一個人想的吧,要說京城中有什麽人能提出變法。
八成就是伍桐那小子了。
可是伍桐半個月沒有出過門,宮裏也沒有人去鳳山別院,昨日太子倒是去過,今日的彈劾也皆緣由於此,可這麽短的時間不會製定出這麽完善的計劃。
而且...今日陛下談及變法的時候並不生澀,顯然已經將變法之事爛熟於心,絕非一時起意。
陛下應該想了很久了。
至於伍桐,那小子就是有時間與陛下商議此事,也不能想出這麽完善的變法,原因無他,他年紀太小。
有很多事得經曆得見過得聽過,這叫閱曆,伍桐的硬傷便是閱曆不夠。
那會是誰呢?
六部尚書心中不解,低著頭默默的聽著陛下的官製更改,從今天開始他們頭上有人了。
兩文一武三位宰輔。
李世鬆成了首輔,譙國公李義李老將軍成了第一任武相。
而文相第二位落在了一個誰都沒想到的人頭上。
原禮部尚書夏邱!
周皇複用夏邱,給了他一個次輔的位置。
楊幼郎表情凝滯,狄英生一如既往表情淡然。
旋即,周皇調楊幼郎去昭文閣修撰前朝史書。
狄英生入刑部擔任刑部左侍郎。
禦史台禦史大夫蔡曉升任禮部尚書。
禦史中丞夏侯弼在位勤勉,有出使之功,升任禦史大夫。
這時候有人會問了,為何同出垂拱殿,一人成了首輔,一人做了修撰,最後一人隻當了一個左侍郎。
李世鬆近三十年官宦生涯,擔任垂拱殿大學士近二十年,資曆手段都夠,而且六部尚書與他相熟。
楊幼郎有才氣,有時候手段太過,揚長避短,做個前朝修撰正合適,周皇終於可以安心的將他踢出主政的行列了。
而狄英生,剛過不惑的年紀,能在垂拱殿辦公四年,足以說明其才學,其手段上上,擔任刑部左侍郎是符合其年齡資曆的。
朝中無人質疑,或許質疑的人隻有楊幼郎,最多再加一個狄英生,質疑便質疑去,他們可不敢當麵提出,有總好過沒有不是。
說到底,隻是兩個人而已,他們不做,諾大的周國隨時就能找到能代替他們的人。
周皇繼續說著,朝臣們繼續聽著。
童貫看著殿中坐著的群臣,心中泛起異樣,不知道這下麵的百官若是知道這變法之事,事無巨細皆是出自伍桐之手該做什麽表情。
誰要是把伍桐當成是普通人,才是真正的傻子啊。
活生生的一處好戲啊,可惜伍桐不在這。
他為什麽不在這?
一是他沒有上朝的習慣,一般周皇沒有通知他上朝,他是不會去的,理由很簡單,太早起不來。
二呢,今日他還有別的事情。
有幾位朋友從秣陵過來了,算算時間,應該是今日巳時左右到白鳳山。
至於周皇為什麽不通知伍桐,童貫心知肚明,伍桐是陛下準備留給下任帝皇的神劍,鋒利無比所向披靡,不過還需要養一養。
養一養可做大周百官之首!
童貫垂首躬身的站在一旁,視線不自覺的瞥了一下,他看著仔細聆聽天音的太子殿下,不知道伍桐輔佐的會不會是這位殿下啊。
目光在朝中百官臉上滾動一圈,童貫心裏輕哼一聲,皆是心懷不軌之徒。
沒來的那位心懷不軌之徒正在白鳳山下的亭台等著友人。
葉旺是個好保鏢,但不是一個好秘書,他並不能將所有的事情麵麵俱到。
當然伍桐也不指望他能做好秘書的職責。
男上司和男秘書,這種組合太怪,怪到伍桐都不敢去想。
“最近盯著咱們的人怎麽樣?多了少了?”
“少了許多。”葉旺先是望了一眼然後說道,“以前有十三家,現在隻有七家了。”
伍桐點了點頭,“看來這段時間的銷聲匿跡已經讓他們放鬆警惕了,辛先生那邊可有消息傳過來嗎?”
“辛先生和溫先生兩個人還沒碰到問題,最近都沒有人傳話。”
伍桐摸著下巴想了一下,“這麽長時間都沒有消息?有些怪,找個時間去問問。”
“對了,那家人呢?那個老頭真的那麽消停嗎?”
“阮家沒什麽動靜,倒是陳家最近多了許多來往。”
伍桐點頭,“繼續盯著,我總感覺事情有哪裏不對勁。”
“道長,哪裏不對勁?”
“陳家跳出來的時間太古怪了,而且他是通過綠雀來見我。”伍桐想了想說道,“綠雀的性子你知道,自從來了咱們家,謹小慎微生怕出一點差錯,開了伍葉記之後就不在家裏生活了,非要去伍葉記裏去住,這丫頭一直記著自己的身份,所以她帶著陳家的人來見我的時候我很費解。”
“陳家是用什麽辦法讓綠雀幫他們的?”
伍桐抬起頭,看著葉旺疑惑道。
葉旺撓了撓頭,欲言又止,想了想,葉旺小心翼翼的說道,“道長,您是不是把這事想的麻煩了?”
“怎麽講?”伍桐皺眉道。
“陳家的人見到綠雀小姐時隻要說他們能幫到你,綠雀小姐就會帶他們過來的。”
“綠雀就不覺得他們是壞人?”
“這個嘛。”葉旺憨憨笑了笑,“可能是覺得他一個人在咱們家裏翻不起什麽大浪,還有就是姓陳的肯定拿出了什麽證據,證明他們能幫到您。”
伍桐皺眉沉思,良久才緩緩點頭,“六叔說的有些道理。”
“嘿嘿,俺好歹也在道長身邊跟了這麽久。”
“哦對了,六叔知道葉家沒有落沒前在周國的地位嗎?”
“俺不知道這個啊,還是跟著道長您在瓦舍看戲才知道俺家先祖是定國公哩。”
伍桐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葉旺像是聽到了什麽一般,忽然轉過身,“道長,有人來了?”
“是三叔他們嗎?”伍桐望著官道問道。
“是馬蹄聲,不知道是不是三哥。”
葉旺望著官道看了良久,忽然咧嘴笑了出來,“就是三哥。”
馬蹄聲慢,風塵湧起。
伍桐不避沙塵,看著從三匹駿馬上跳下的三道身影,拱手作揖。
“三叔辛苦,兩位師兄,師弟有禮了!”
正庭咧了咧嘴,“小師弟你跟我客氣個屁啊!”
正榭依然是那副骨瘦如柴的樣子,看著伍桐微微一笑,“小師弟客氣了。”
伍桐看著正榭,感覺這位四師兄和以前似乎有了很大的變化。
可到底是那變了,伍桐一時間竟說不出來。
曆朝曆代的皇帝變革也不在少數,在場為官的多數都是世家出身。
什麽是世家?
世家都是最少存在兩百年,無論這天下姓什麽,他們總是會在朝廷裏有一席之地。
變法對他們的影響很小。
相比這下,他們更好奇是誰主持這次變法。
垂拱殿的三位大學士沒有消息傳出來,陛下事前也沒有什麽征兆...
等等,陛下前幾日並沒有臨朝啊。
是誰讓陛下有了變法的決心?
變田、賦稅、軍功、官製。
如此詳盡的變法條例,不會是陛下一個人想的吧,要說京城中有什麽人能提出變法。
八成就是伍桐那小子了。
可是伍桐半個月沒有出過門,宮裏也沒有人去鳳山別院,昨日太子倒是去過,今日的彈劾也皆緣由於此,可這麽短的時間不會製定出這麽完善的計劃。
而且...今日陛下談及變法的時候並不生澀,顯然已經將變法之事爛熟於心,絕非一時起意。
陛下應該想了很久了。
至於伍桐,那小子就是有時間與陛下商議此事,也不能想出這麽完善的變法,原因無他,他年紀太小。
有很多事得經曆得見過得聽過,這叫閱曆,伍桐的硬傷便是閱曆不夠。
那會是誰呢?
六部尚書心中不解,低著頭默默的聽著陛下的官製更改,從今天開始他們頭上有人了。
兩文一武三位宰輔。
李世鬆成了首輔,譙國公李義李老將軍成了第一任武相。
而文相第二位落在了一個誰都沒想到的人頭上。
原禮部尚書夏邱!
周皇複用夏邱,給了他一個次輔的位置。
楊幼郎表情凝滯,狄英生一如既往表情淡然。
旋即,周皇調楊幼郎去昭文閣修撰前朝史書。
狄英生入刑部擔任刑部左侍郎。
禦史台禦史大夫蔡曉升任禮部尚書。
禦史中丞夏侯弼在位勤勉,有出使之功,升任禦史大夫。
這時候有人會問了,為何同出垂拱殿,一人成了首輔,一人做了修撰,最後一人隻當了一個左侍郎。
李世鬆近三十年官宦生涯,擔任垂拱殿大學士近二十年,資曆手段都夠,而且六部尚書與他相熟。
楊幼郎有才氣,有時候手段太過,揚長避短,做個前朝修撰正合適,周皇終於可以安心的將他踢出主政的行列了。
而狄英生,剛過不惑的年紀,能在垂拱殿辦公四年,足以說明其才學,其手段上上,擔任刑部左侍郎是符合其年齡資曆的。
朝中無人質疑,或許質疑的人隻有楊幼郎,最多再加一個狄英生,質疑便質疑去,他們可不敢當麵提出,有總好過沒有不是。
說到底,隻是兩個人而已,他們不做,諾大的周國隨時就能找到能代替他們的人。
周皇繼續說著,朝臣們繼續聽著。
童貫看著殿中坐著的群臣,心中泛起異樣,不知道這下麵的百官若是知道這變法之事,事無巨細皆是出自伍桐之手該做什麽表情。
誰要是把伍桐當成是普通人,才是真正的傻子啊。
活生生的一處好戲啊,可惜伍桐不在這。
他為什麽不在這?
一是他沒有上朝的習慣,一般周皇沒有通知他上朝,他是不會去的,理由很簡單,太早起不來。
二呢,今日他還有別的事情。
有幾位朋友從秣陵過來了,算算時間,應該是今日巳時左右到白鳳山。
至於周皇為什麽不通知伍桐,童貫心知肚明,伍桐是陛下準備留給下任帝皇的神劍,鋒利無比所向披靡,不過還需要養一養。
養一養可做大周百官之首!
童貫垂首躬身的站在一旁,視線不自覺的瞥了一下,他看著仔細聆聽天音的太子殿下,不知道伍桐輔佐的會不會是這位殿下啊。
目光在朝中百官臉上滾動一圈,童貫心裏輕哼一聲,皆是心懷不軌之徒。
沒來的那位心懷不軌之徒正在白鳳山下的亭台等著友人。
葉旺是個好保鏢,但不是一個好秘書,他並不能將所有的事情麵麵俱到。
當然伍桐也不指望他能做好秘書的職責。
男上司和男秘書,這種組合太怪,怪到伍桐都不敢去想。
“最近盯著咱們的人怎麽樣?多了少了?”
“少了許多。”葉旺先是望了一眼然後說道,“以前有十三家,現在隻有七家了。”
伍桐點了點頭,“看來這段時間的銷聲匿跡已經讓他們放鬆警惕了,辛先生那邊可有消息傳過來嗎?”
“辛先生和溫先生兩個人還沒碰到問題,最近都沒有人傳話。”
伍桐摸著下巴想了一下,“這麽長時間都沒有消息?有些怪,找個時間去問問。”
“對了,那家人呢?那個老頭真的那麽消停嗎?”
“阮家沒什麽動靜,倒是陳家最近多了許多來往。”
伍桐點頭,“繼續盯著,我總感覺事情有哪裏不對勁。”
“道長,哪裏不對勁?”
“陳家跳出來的時間太古怪了,而且他是通過綠雀來見我。”伍桐想了想說道,“綠雀的性子你知道,自從來了咱們家,謹小慎微生怕出一點差錯,開了伍葉記之後就不在家裏生活了,非要去伍葉記裏去住,這丫頭一直記著自己的身份,所以她帶著陳家的人來見我的時候我很費解。”
“陳家是用什麽辦法讓綠雀幫他們的?”
伍桐抬起頭,看著葉旺疑惑道。
葉旺撓了撓頭,欲言又止,想了想,葉旺小心翼翼的說道,“道長,您是不是把這事想的麻煩了?”
“怎麽講?”伍桐皺眉道。
“陳家的人見到綠雀小姐時隻要說他們能幫到你,綠雀小姐就會帶他們過來的。”
“綠雀就不覺得他們是壞人?”
“這個嘛。”葉旺憨憨笑了笑,“可能是覺得他一個人在咱們家裏翻不起什麽大浪,還有就是姓陳的肯定拿出了什麽證據,證明他們能幫到您。”
伍桐皺眉沉思,良久才緩緩點頭,“六叔說的有些道理。”
“嘿嘿,俺好歹也在道長身邊跟了這麽久。”
“哦對了,六叔知道葉家沒有落沒前在周國的地位嗎?”
“俺不知道這個啊,還是跟著道長您在瓦舍看戲才知道俺家先祖是定國公哩。”
伍桐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葉旺像是聽到了什麽一般,忽然轉過身,“道長,有人來了?”
“是三叔他們嗎?”伍桐望著官道問道。
“是馬蹄聲,不知道是不是三哥。”
葉旺望著官道看了良久,忽然咧嘴笑了出來,“就是三哥。”
馬蹄聲慢,風塵湧起。
伍桐不避沙塵,看著從三匹駿馬上跳下的三道身影,拱手作揖。
“三叔辛苦,兩位師兄,師弟有禮了!”
正庭咧了咧嘴,“小師弟你跟我客氣個屁啊!”
正榭依然是那副骨瘦如柴的樣子,看著伍桐微微一笑,“小師弟客氣了。”
伍桐看著正榭,感覺這位四師兄和以前似乎有了很大的變化。
可到底是那變了,伍桐一時間竟說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