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小娘是誰的妹妹?”
“徐勇。”
徐勇?伍桐皺著眉想了一下,“哦,是看早操的年輕人,他好像才三十多歲,而且他看起來也沒有殘疾啊?”
“徐勇是特批返鄉的,他的父親和幾個哥哥都死在戰場上了,他現在是家中獨子,所以軍隊去了他的軍籍把他趕迴家了。”老陸解釋道,“除非國家戰況緊急,否則不會讓獨子入伍。”
原來如此。
伍桐捏著下巴點了點頭。
“院長莫不是不滿?”老陸看著伍桐的表情小聲問道。
“嗯?不滿什麽?”伍桐拍了拍身上沾著的樹葉,不明白老陸這話是什麽意思。
“院長您是縣子,徐勇隻是一個小卒,他的妹妹和您的舅兄是不是有些不搭?”老陸猶猶豫豫的說道,“您這身份還是要講究門當戶對吧。”
“你是怕我反對這門親事?”伍桐笑道,“大龍都二十六七歲了,我兒子都出生了他都沒成親,還是趕緊結束單身生涯吧,六叔也是,你比大龍還要大呢。”
葉旺傻笑兩聲,“俺不著急。”
“老陸,你明天,不,就現在去學院裏問問有沒有單身的女子想成婚的,我六叔現在掛牌了。”伍桐轉過頭看著老陸吩咐道。
“是!”老陸突然打了個軍禮,“俺這就去問。”
看著老陸急匆匆的跑遠,葉旺還是滿臉傻笑,“是不是太著急了?”
“這事還得看你。”伍桐搖了搖頭,“陪我去趟宮裏,我要去一趟兵部衙門。”
經過一個多月的研究試驗實踐,第一版周報上線了。
周國的百姓不知道周報是什麽意思,隻以為是周國的報紙。
其實周也是發行的間隔時間,在這個年代消息還沒有那麽靈通,在一個城池和相鄰的鄉縣出日報的話沒有那麽多新聞,月報的話新聞都放涼了,思來想去,伍桐覺得每七日發行一刊,正好周字還能過國號對上。
這樣就不用解釋周報是什麽意思,一舉兩得。
昨日剛剛成立沒多久的新華書局刊印了第一批報紙,買的人不算多,但伍桐從自己的門路了解到宮裏買了不少,京都衙門和也買了一些,百姓反倒沒有多少人買。
報紙的定價也沒有多貴,一文錢而已。
畢竟賣報不是新華書局主業,伍桐已經找人把三國演義、封神演義撰寫了一遍,當然伍桐沒時間去寫,他也記不住太多的內容,這幾本小說都是根據瓦舍的說書本翻寫的,可前世伍桐讀過的書不同,這幾本書的文學性要差上一些。
不過也沒差,反正這幾本書賣的倒是火爆,書局就靠這些書足以生存,報紙就當做善事順便宣傳一下天博學院就好了。
今日去兵部衙門,伍桐也要聽一聽大佬的意見。
到兵部衙門的時候兵部尚書蕭明遠正在看折子,辦公桌的一角上放著的正是昨日的周報。
“安於來了,等一會兒吧,老夫這還有幾個折子要看。”蕭明遠抬頭對伍桐說了句話又低下頭看兵部的折子。
過了一炷香左右,蕭明遠這才把桌上的折子推開,伸了伸腿,從桌子上拿起那份報紙,“老夫沒想錯的話你是為了這個而來的。”
伍桐點頭,“這是一件事,還有一件事要請蕭尚書幫忙,不過在這之前得知道蕭尚書對這份周報怎麽看。”
蕭明遠捏著報紙又上下掃了一眼,“你這小子腦子活,這周報當真不錯,可是老夫不明白朝廷已經有了一份邸報,你這周報又是為什麽刊印?”
“邸報隻是流傳在朝中,周報是要給百姓看的。”
“給百姓看的?”蕭明遠攏了攏手指,“這是何意?”
“周報上印的都是些時事,還有對時事評價,這件事對國家的影響,對百姓的影響,這樣能讓百姓知道國家內發生了什麽事對自己有利有害。還印了一些國家的政策,在我看來,讓百姓知道國家實行的政策、頒布的法令是很重要,這樣能讓百姓知道國家這麽做的用處,也能加深一些對國家的依屬感,當然還有更重要的一點。”伍桐不好意思的笑了兩聲,“天博學院的學生太少了,得從全國挑選這樣人數才算正好。”
“你小子公事夾雜私事還敢說出來,倒也是實誠。”蕭明遠大笑道,“報紙是好的,可怎麽讓百姓看到啊,他們可不識字啊。”
“鄉縣都有衙門,再不濟也有裏正,不用他們每個人都會看,隻有有一人念能讓他們聽到這邊可以了。”伍桐對這件事還是很樂觀的,“要是這些人都走不通的話,隻能讓書局的人在每個鄉縣去讀去念了。”
“書局的人每個鄉縣去念報?也就是你會出這種主意。”蕭明遠皺眉道,“可這樣的話你的書局不是要很多人才行。”
“這便是小子來找您的第二件事。”伍桐微微欠身,“先在全國州府興建書局,請老卒刊印送報,除此之外還要找一位秀才,最少也是認字的人擔當書局掌櫃。”
“十四個州府都建書局?這工程可不小啊。”蕭明遠明白伍桐的意思了,這件事若是做成每年因傷退伍的老卒就有了生存的活計,可全國建書局此事很難,伍桐來找自己還說為老卒謀生計,難道...
蕭明遠想到一種可能,“你知道這件事的阻力有多大,所以才想找老夫為你撐腰的?”
“蕭尚書這話說的的太刻薄了。”伍桐低著頭笑道,“小子隻是想為老卒出份力而已。”
蕭明遠沉吟半晌,“這件事老夫應下了,畢竟是為老卒謀生計啊。有一點老夫要先提醒你,這工程很大,國庫不可能給你撥款的,穆元青不會像天博學院那般讚助你十萬兩銀子。”
“小子明白。”伍桐輕輕點頭,這件事他也沒想過走朝廷的路子,來兵部和蕭明遠說這件事隻是幫助一些老卒而已,如果能讓朝廷和下麵的鄉縣打聲招唿那當然是最好不過的事了。
“等會兒老夫會把各州府道的老卒名冊給你。”蕭明遠看著伍桐眼神中帶著欣賞,這般想著老卒的人可不多。
“不用,還是和之前一樣,書局快建好的時候兵部去通知老卒更加穩妥,要是我的人去說他們恐怕不會信。”這件事已經不是第一次合作了,有經驗。
“也好。那老夫就等你的好消息。”蕭明遠點了點頭,“每個州府你要多少人?”
“先上兩百人吧。”伍桐在心裏算了一會,雖然有了活字印刷,但這還是要人工去擺字的,還要有人校驗一遍,這人數不會少,總之一旦賣出書本錢就能賺迴來,至於報紙就當做免費宣傳......似乎可以打廣告來恰飯啊。
“兩百人?一個州府兩百人?”兵部尚書似乎很吃驚,一個書局而已怎麽會要這麽多人。
“嗯,估計不太夠,先這些人吧,不夠就讓地方自己解決。”伍桐咬著手指說道。
還不夠?十四個州府就是二千八的老卒啊,蕭明遠看著伍桐就像是看著神仙一樣,他可幫自己解決了心頭上壓了很久的事。
老卒退伍後的生計。
這件事蕭明遠也不是沒想過,隻是這麽多年見效不大,伍桐來京城都不到一年,粗略一算都有三千老卒因他存活。
“老夫代天下士卒謝過上元縣子!”
蕭明遠在桌案後對著伍桐遙遙一拜,這一拜非常有誠意。
伍桐也急忙迴拜,被這樣的老者叩拜會不會折壽啊?
“蕭尚書客氣了。小子也是崇拜這些為國家出生入死的士卒,心想著能為他們做些什麽事,舉手之勞,當不得尚書大禮。”
蕭明遠再抬起頭的時候雙眼已經泛紅,看得出來這是一個心係士卒的好尚書。
好人都會有好報的。
“徐勇。”
徐勇?伍桐皺著眉想了一下,“哦,是看早操的年輕人,他好像才三十多歲,而且他看起來也沒有殘疾啊?”
“徐勇是特批返鄉的,他的父親和幾個哥哥都死在戰場上了,他現在是家中獨子,所以軍隊去了他的軍籍把他趕迴家了。”老陸解釋道,“除非國家戰況緊急,否則不會讓獨子入伍。”
原來如此。
伍桐捏著下巴點了點頭。
“院長莫不是不滿?”老陸看著伍桐的表情小聲問道。
“嗯?不滿什麽?”伍桐拍了拍身上沾著的樹葉,不明白老陸這話是什麽意思。
“院長您是縣子,徐勇隻是一個小卒,他的妹妹和您的舅兄是不是有些不搭?”老陸猶猶豫豫的說道,“您這身份還是要講究門當戶對吧。”
“你是怕我反對這門親事?”伍桐笑道,“大龍都二十六七歲了,我兒子都出生了他都沒成親,還是趕緊結束單身生涯吧,六叔也是,你比大龍還要大呢。”
葉旺傻笑兩聲,“俺不著急。”
“老陸,你明天,不,就現在去學院裏問問有沒有單身的女子想成婚的,我六叔現在掛牌了。”伍桐轉過頭看著老陸吩咐道。
“是!”老陸突然打了個軍禮,“俺這就去問。”
看著老陸急匆匆的跑遠,葉旺還是滿臉傻笑,“是不是太著急了?”
“這事還得看你。”伍桐搖了搖頭,“陪我去趟宮裏,我要去一趟兵部衙門。”
經過一個多月的研究試驗實踐,第一版周報上線了。
周國的百姓不知道周報是什麽意思,隻以為是周國的報紙。
其實周也是發行的間隔時間,在這個年代消息還沒有那麽靈通,在一個城池和相鄰的鄉縣出日報的話沒有那麽多新聞,月報的話新聞都放涼了,思來想去,伍桐覺得每七日發行一刊,正好周字還能過國號對上。
這樣就不用解釋周報是什麽意思,一舉兩得。
昨日剛剛成立沒多久的新華書局刊印了第一批報紙,買的人不算多,但伍桐從自己的門路了解到宮裏買了不少,京都衙門和也買了一些,百姓反倒沒有多少人買。
報紙的定價也沒有多貴,一文錢而已。
畢竟賣報不是新華書局主業,伍桐已經找人把三國演義、封神演義撰寫了一遍,當然伍桐沒時間去寫,他也記不住太多的內容,這幾本小說都是根據瓦舍的說書本翻寫的,可前世伍桐讀過的書不同,這幾本書的文學性要差上一些。
不過也沒差,反正這幾本書賣的倒是火爆,書局就靠這些書足以生存,報紙就當做善事順便宣傳一下天博學院就好了。
今日去兵部衙門,伍桐也要聽一聽大佬的意見。
到兵部衙門的時候兵部尚書蕭明遠正在看折子,辦公桌的一角上放著的正是昨日的周報。
“安於來了,等一會兒吧,老夫這還有幾個折子要看。”蕭明遠抬頭對伍桐說了句話又低下頭看兵部的折子。
過了一炷香左右,蕭明遠這才把桌上的折子推開,伸了伸腿,從桌子上拿起那份報紙,“老夫沒想錯的話你是為了這個而來的。”
伍桐點頭,“這是一件事,還有一件事要請蕭尚書幫忙,不過在這之前得知道蕭尚書對這份周報怎麽看。”
蕭明遠捏著報紙又上下掃了一眼,“你這小子腦子活,這周報當真不錯,可是老夫不明白朝廷已經有了一份邸報,你這周報又是為什麽刊印?”
“邸報隻是流傳在朝中,周報是要給百姓看的。”
“給百姓看的?”蕭明遠攏了攏手指,“這是何意?”
“周報上印的都是些時事,還有對時事評價,這件事對國家的影響,對百姓的影響,這樣能讓百姓知道國家內發生了什麽事對自己有利有害。還印了一些國家的政策,在我看來,讓百姓知道國家實行的政策、頒布的法令是很重要,這樣能讓百姓知道國家這麽做的用處,也能加深一些對國家的依屬感,當然還有更重要的一點。”伍桐不好意思的笑了兩聲,“天博學院的學生太少了,得從全國挑選這樣人數才算正好。”
“你小子公事夾雜私事還敢說出來,倒也是實誠。”蕭明遠大笑道,“報紙是好的,可怎麽讓百姓看到啊,他們可不識字啊。”
“鄉縣都有衙門,再不濟也有裏正,不用他們每個人都會看,隻有有一人念能讓他們聽到這邊可以了。”伍桐對這件事還是很樂觀的,“要是這些人都走不通的話,隻能讓書局的人在每個鄉縣去讀去念了。”
“書局的人每個鄉縣去念報?也就是你會出這種主意。”蕭明遠皺眉道,“可這樣的話你的書局不是要很多人才行。”
“這便是小子來找您的第二件事。”伍桐微微欠身,“先在全國州府興建書局,請老卒刊印送報,除此之外還要找一位秀才,最少也是認字的人擔當書局掌櫃。”
“十四個州府都建書局?這工程可不小啊。”蕭明遠明白伍桐的意思了,這件事若是做成每年因傷退伍的老卒就有了生存的活計,可全國建書局此事很難,伍桐來找自己還說為老卒謀生計,難道...
蕭明遠想到一種可能,“你知道這件事的阻力有多大,所以才想找老夫為你撐腰的?”
“蕭尚書這話說的的太刻薄了。”伍桐低著頭笑道,“小子隻是想為老卒出份力而已。”
蕭明遠沉吟半晌,“這件事老夫應下了,畢竟是為老卒謀生計啊。有一點老夫要先提醒你,這工程很大,國庫不可能給你撥款的,穆元青不會像天博學院那般讚助你十萬兩銀子。”
“小子明白。”伍桐輕輕點頭,這件事他也沒想過走朝廷的路子,來兵部和蕭明遠說這件事隻是幫助一些老卒而已,如果能讓朝廷和下麵的鄉縣打聲招唿那當然是最好不過的事了。
“等會兒老夫會把各州府道的老卒名冊給你。”蕭明遠看著伍桐眼神中帶著欣賞,這般想著老卒的人可不多。
“不用,還是和之前一樣,書局快建好的時候兵部去通知老卒更加穩妥,要是我的人去說他們恐怕不會信。”這件事已經不是第一次合作了,有經驗。
“也好。那老夫就等你的好消息。”蕭明遠點了點頭,“每個州府你要多少人?”
“先上兩百人吧。”伍桐在心裏算了一會,雖然有了活字印刷,但這還是要人工去擺字的,還要有人校驗一遍,這人數不會少,總之一旦賣出書本錢就能賺迴來,至於報紙就當做免費宣傳......似乎可以打廣告來恰飯啊。
“兩百人?一個州府兩百人?”兵部尚書似乎很吃驚,一個書局而已怎麽會要這麽多人。
“嗯,估計不太夠,先這些人吧,不夠就讓地方自己解決。”伍桐咬著手指說道。
還不夠?十四個州府就是二千八的老卒啊,蕭明遠看著伍桐就像是看著神仙一樣,他可幫自己解決了心頭上壓了很久的事。
老卒退伍後的生計。
這件事蕭明遠也不是沒想過,隻是這麽多年見效不大,伍桐來京城都不到一年,粗略一算都有三千老卒因他存活。
“老夫代天下士卒謝過上元縣子!”
蕭明遠在桌案後對著伍桐遙遙一拜,這一拜非常有誠意。
伍桐也急忙迴拜,被這樣的老者叩拜會不會折壽啊?
“蕭尚書客氣了。小子也是崇拜這些為國家出生入死的士卒,心想著能為他們做些什麽事,舉手之勞,當不得尚書大禮。”
蕭明遠再抬起頭的時候雙眼已經泛紅,看得出來這是一個心係士卒的好尚書。
好人都會有好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