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東萊有急信


    周興在莒縣又留了三日,然後帶著孫瑤,告別臧霸和孫觀等人,起程趕迴北海下密。


    隨行同歸的還有妻兄孫康。


    周興讓孫康同去,一是讓他見一見劉備,二是想留他在北海任職,這樣孫氏兄弟各在一郡,以後有什麽事都可以相通相連。


    實際上就是想讓劉備牽著臧霸這條線。


    他們離開之後,臧霸留下吳敦守城,和孫觀尹禮一起,帶領兵馬去攻剿管承。


    周興一路往北,數日後迴到北海下密。


    劉備帶著張飛和太史慈,簡雍孫乾,還有甘夫人和麋夫人,出城相迎。


    因為周興帶妻歸來,所以劉備帶著夫人出來迎接,由此可知劉備對周興的重視程度。


    這一次周興去琅琊,能夠讓臧霸止兵不來襲擾,又勸服對方出兵剿賊,可以說是大功一件了。


    現在周興又與孫瑤結婚,與孫氏兄弟聯姻,也等於是臧霸與劉備聯姻了。


    劉備上前牽著周興雙手:“軍師一路辛苦了!我已備下酒宴,為軍師娶妻慶賀!”


    “俺看周軍師一點都不辛苦,早知道能娶妻,俺應該跟軍師一起去的。”


    張飛站在劉備身後,看到了跟在周興身旁的孫瑤,很後悔自己沒跟軍師同去琅琊。


    劉備輕聲笑道:“益德,你放心,過些日子我也給你娶妻。”


    “大哥,俺要與軍師夫人一樣好看的。”


    張飛倒是有什麽說什麽,讓孫瑤臉上微微羞紅。


    “好,你說什麽便是什麽。”


    劉備此刻高興,附和著張飛說道。


    張飛大喜,咧開嘴笑著。


    “主公,這位是我妻家長兄孫康,字伯安。”


    周興向劉備介紹道。


    孫康趕緊向劉備行禮:“孫康拜見劉將軍!”


    看到劉備和張飛說的話,就知道劉備是一個比較隨和,容易相處的人。


    見禮畢,太史慈和簡雍孫乾又向周興道賀,眾人入城。


    劉備已經為周興準備好一處宅院,眾人迴到周興的宅中,仆人和侍女都已備好,酒菜也都備好。


    眾人盡情而飲,盡歡而散。


    翌日,周興來見劉備。


    “主公,興妻家長兄孫伯安讀過書,是個知勢明理之人,將孫瑤嫁我為妻是他的意思,看得出來,他是希望追隨輔佐主公的。其弟孫仲台與臧宣高義如兄弟,主公若能得孫氏兄弟之心,便可得臧宣高之心。”


    “以興之意,可令孫伯安留在北海任職下密縣令,如此便可牽著孫仲台與臧宣高,以後或許可得其泰山兵馬。即便他們的兵馬不能為主公所用,也可讓他們不與主公為敵,南麵無憂,主公便可安心向西。孫伯安是我妻兄,本來不該我來提此事,但是主公知我心意,我如此並非為私,而是為主公大業著想。”


    古有舉賢不避親,周興現在舉薦孫康出任下密縣令,雖然妻兄孫伯安算不上賢者,但是他卻有可用之處。


    周興知道劉備並非多疑之人,自己坦蕩相言,更可令主公信任。


    劉備欣喜笑道:“昨日初見孫伯安,我便有此意,如今軍師提出來,與我意合,此事就這麽定了!軍師,伱我之間無須猜疑,軍師信我,我信軍師,以後不管有任何事,軍師都可以與我明言,無須避諱。”


    “諾。”周興應道。


    “軍師,如今我遷任北海相,北海是否要與東萊一樣,實行減稅免賦之策?”劉備疑慮問道。


    周興明白主公憂慮的是什麽。


    東萊是亂郡,先前人口又少,實行減稅免賦之策,損失的錢糧並不算多。


    北海是大郡,山地又少,人口數幾乎是東萊的兩倍,田畝數更是東萊的數倍之多。


    如果北海和東萊一樣實行減稅免賦之策,將會少收許多錢糧。


    劉備想對百姓好,可是他也想著屯積糧草,以圖大業。


    周興想過這個問題,但是他去了琅琊有些日子,不了解劉備現在心裏是怎麽想的。


    他正在猶豫,這個問題有些為難。


    如果和東萊一樣減稅免賦,那以後得了其他郡和其他州呢?是不是都要一樣減稅免賦?


    現在養兵少,以後養兵多了,耗費巨大,肯定不能再這樣。


    可是如果實行與東萊不一樣的政策,北海與東萊相鄰,可能會讓北海的百姓心中不滿,失了民心。


    不患寡而患不均!


    百姓不怕窮,就怕官家區別對待。


    劉備見周興猶豫不言,又說道:“我本意是與東萊一樣,可是子仲與憲和皆說,可以免去口賦和更賦,田稅也可如東萊一樣十五稅一。隻是關於算賦,他們認為應該從十五歲起收,而且不用減,每算一百二十錢。如此雖與東萊不同,百姓卻也受惠不少,軍師以為呢?”


    如果是實行這樣的政策,一年至少可以多收一千萬錢。


    周興答道:“主公,興以為,應該與東萊一樣。主公如今尚在發展初期,兵不滿萬,錢少糧缺,北海雖不如東萊如此多賊,卻也是動亂不堪,許多北海名士因而避往他州他郡。若與東萊不同,恐怕將失北海民心,那便是施惠而不施恩了。”


    “百姓雖然受惠,然而他們認為所受之惠輕於東萊百姓,心中必定不甘,心中不甘則不會念恩,反而記恨在心。如今東萊與北海俱在主公治下,不可一郡而二策啊!”


    在周興看來,如果是別州之郡實行與東萊不一樣的政策可以,但是北海不行,至少現在不行。


    北海與東萊相鄰,百姓相通,如果讓二郡百姓覺得受到區別對待,心裏肯定不平衡,那樣反而會失了北海民心。


    而劉備現在最需要的,首先是民心,其次才是錢糧。


    “若是如此,隻怕留有後患啊!”劉備擔憂道。


    他擔心這樣下去,以後如果再得了其他郡,恐怕都要實行一樣的減稅免賦之策了。


    這樣下去,雖然得了民心,卻會失去發展所需的錢糧。


    “主公勿憂,三年之後,再將算賦之錢改迴一百二十錢,改為從十五歲起收即可。那時東萊和北海的百姓皆已安穩,付得起這多收的算錢,而且二郡都一樣,百姓也就不會有怨言了。”


    賦稅之額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會隨著形勢變化而變,到時候隻是將現在的每算一百錢改為一百二十錢,將二十歲起收改為十五歲起收。


    實際上每個家庭多收不了多少錢,而且田稅不變,仍是十五稅一,口賦又免,百姓仍然會感受到恩惠。最重要的是大家都一樣,不會有厚此薄彼的怨念。


    當然,到時候也要看情形如何。


    如果不缺錢糧,那就一直實行這樣的稅賦下去也可以。


    劉備猶豫許久,最終點了點頭:“那便如軍師之言。”


    正在此時,門吏匆匆來報:“府君,東萊有急信。”


    跟在門吏後麵的,正是從東萊趕來的信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開局勸劉備苟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螞蟻小國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螞蟻小國王並收藏三國:開局勸劉備苟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