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獨木舟
繼承道觀:開局開壇求雨 作者:人生長恨水長東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60章 獨木舟
秋天那邊的果子應該也熟的差不多了,陳雲去買了梨、蘋果、棗、山楂、香蕉等,平日裏喂喂小狐,或者放鬆的時候吃一些,對身體也好。...
然後又去村委會旁邊的超市裏買了些蔬菜、肉。
今天他也沒什麽別的安排,木船還在風幹,明天他打算讓船下水。
所以,他還在超市裏買了些紅紙、蠟燭、福字等。
因為新船下水,總要講究一些儀式的。
這個是傳統。
既能圖個彩頭,又能祈福保佑平安。
各地新船下水都會這樣,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療寧艦下水的時候,好多艘船開路,艦船上掛滿了紅絲帶,還會在船頭砸一個香檳瓶。
這是屬於大艦船的入海儀式。
傳統的木舟,入水儀式就簡單了很多。
第二天一早,陳雲將木船固定在牧馬人的車頂上,然後就直奔著遠處的湖泊而去了。
今天,是乘風號木舟下水的日子。
與此同時,蘑菇屋那邊,一行人也在收拾東西,他們今天的行程,正是水上行舟。南湖很大,是一座水庫。
南湖緊靠著一座大山,這座山正是天玄觀所在的後山。
今天要拉船下水,所以陳雲選擇開車過來。
南湖的水質尚可,不過周圍長滿了雜草,看著已經很久沒有人來了。
村子裏的人都知道,南湖釣不到魚。
這裏的水域很奇怪,岸邊沒有魚,水庫的中間倒是能看到一些,但是也不太好釣。
而且村子附近也有小溪、有水庫,魚特別多,大家都不願意到南湖來,南湖也就荒在這裏了。
不過陳雲很喜歡這片湖。
從天玄觀後山走下來,就能看到南湖。
“南湖的魚很精,非常難釣!”
陳雲抱著木舟來到湖邊,對大家說道。
“所以很少有人過來。”
陳雲將木舟放在岸邊,先是找了一張紅紙鋪在地上,然後在其上點了一根蠟燭。
這叫做祭水神。
新船下水各地風俗不同,靠水為生的漁民更在乎下水的儀式,他們非常相信大自然的庇佑,更加的尊重自然。
點蠟燭是這邊的傳統,蠟燭是那種很容易燃燒的蠟做成的,如果一支蠟燭燒完的過程中沒有熄滅,那就表示今日適合下水。
陳雲看著紅紙上燃燒的蠟燭,然後又看著平靜的南湖表麵,心情很放鬆。
這是一處無人打擾的淨土。
“這湖看著好平靜啊!”
網友們看著直播,也在聊著。
“是啊,感覺湖麵上都沒什麽動靜。”
“不過周圍的雜草有些多了。”
“陳觀主點一根蠟燭是做什麽,我怎麽沒看懂。”
“那是祭水神,各地的風俗不一樣,如果是大船的話,還要大操大辦,往河裏倒豬頭、牛羊肉等等,小木舟的話走個形式就好了。”
“原來如此,看著很神奇。”
蠟燭靜靜地燃燒,燭焰一直很平穩,沒有絲毫的跳動,直到燃燒到最後,在一攤蠟油中熄滅。
“風平浪靜,好日子。”
陳雲笑著說道。
而後,陳雲將紅紙埋在地下,將木舟一點一點放進了湖中。
木舟在水麵上漂了起來,船身有輕微的晃悠。
這是很關鍵的一步。
陳雲踏上了船,站在船上,仔細看著船艙裏是否有漏水的地方。
“看著不錯,去湖裏試試看。”
木舟並無漏水的痕跡,陳雲滿意的點點頭,然後將漁具、水桶放在船上,拿起船篙,踩在船尾,就這麽撐船而去。這一幕非常瀟灑。...
直播的畫麵中,南湖猶如一麵明鏡,其上有一個穿著道士衣服的道士,正撐著一葉扁舟向遠處駛去。
撐船的動作,很輕緩。
用船篙撐船,本來速度就不能太快,要緩緩的一點一點用力,才能將船撐得更遠。
下篙,收篙,陳雲的動作優雅而又沉穩。
陳雲站在船尾,控製著木舟的方向,木舟劃開水流,在湖麵上向前漂泊著。
湖水中能清晰的看到木舟的倒影。
無人機的鏡頭裏,網友們看到以湖麵為中線,湖底和湖麵都有一個道士在撐船,竟一時分不清到底那邊才是真實的世界。
“好美啊!”
“這一幕我真的愛了。”
“這種古風的感覺太棒了啊。”
“要是再有一段悠揚的古風音樂,簡直就是完美。”
“這畫麵,我要截屏當壁紙!”
“這風格真的是驚豔到我了。”
湖麵上的水霧還未散去,陳雲撐著船劃破水霧,更是有幾分仙氣繚繞的感覺。
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大抵說的就是這種感覺了。
另一邊,蘑菇屋的嘉賓們,也來到了南湖。
他們主要是來遊戲,體驗生活,找一些山裏的樂趣。
有一說一,《向往》第一季的時候還沒有那麽好,主要是導演組會嚴格要求嘉賓的生活費,嘉賓還要掰玉米,做任務來換取生活費,就是尋常的綜藝套路。
觀眾一看,這哪是向往的生活,裏麵的嘉賓一個個累成那樣,根本沒意思。
後麵導演組也明白了,就不再設置那些要求,而是讓嘉賓很自然的真正的享受鄉村生活。
主要是坐擁華夏最好的主持人之一,和情商高、廚藝高、能說會道的黃三石,節目組還費勁搞那些花樣,真沒必要。
後來拍攝的節奏交給這兩個人,相互搭配,節目的收視率才逐漸的上去了。
南湖這邊,最先來的是一組工作人員,他們準備了三個木舟,兩兩抬著木舟來到湖邊,將木舟放下。
這些木舟是網上買的,看著很新,每個木舟配了兩個船槳。
沒多久,嘉賓們也到了。
這一期除了固定四人之外,來的三個嘉賓,分別是張若雲、唐藝心還有李小沁。
張若雲和唐藝心是夫妻,唐藝心和李小沁是閨蜜,張若雲剛剛和李小沁演過《慶餘年》的男女主。
不過有不少人說閑話,所以張若雲和李小沁非常避嫌,很少交流。
七個人下了車,向湖邊走去。
大家都是一身普通的休閑裝,看著很接地氣,沒有像平時出席商業活動穿的那麽有距離感。
“何老師,你看那!”
就在這個時候,張小楓忽然驚歎了一聲,指著前麵,對何日火說道。
大家尋聲望去。
所有人都是驚歎了一聲。
隻見不遠處的湖麵上,正有一葉扁舟漂浮其上,興許已經漂了很久,周圍沒有一絲一毫的水紋,湖麵平靜的像是鏡子一樣。
而陳雲坐在船中,撐著一根釣魚竿,靜靜地垂釣著。
魚線是垂直向下的,在湖中心釣魚,這樣的垂釣法往往更有意境一些。
這一幕著實驚豔了節目組的人。
這樣的場麵,真的就像是仙人一樣。
再仔細看去,才發現陳雲的肩上披著一個披風,披風的樣子和《琅琊榜》裏的梅長蘇的披風有些像,比較厚,外圈有一層絨毛。...
披風是保暖用的,整體是暗色係,和道袍相得益彰,更顯的韻味十足。
“這山上有仙人?”
《向往6》的網友看到這一幕,驚歎了一聲。
“那好像是陳觀主!”
“對,陳觀主前天不就說今天他做的船要下水嗎?正好趕上了!”
“乖乖,這也太帥了吧。”
“我第一眼真的以為是神仙呢!”
“第一次在直播中感受到仙氣飄飄這個詞。”
“從陳觀主直播間過來的,剛才大家就很驚訝。”
“哈哈哈,一樣,我也是從那邊過來的,就是來這邊看一看這些人沒見過世麵的樣子。”
“這種場麵誰頂得住啊!”
彭小暢也看到了遠處的木船,立刻上前揮了揮手,喊道:
“觀主,好巧啊!”
網友們看到彭小暢的動作,很是無奈。
本來剛才飄然若仙的意境,讓他這麽一喊,全沒了。
此時此刻,陳雲在湖中心的漁船上,卻是低著頭,閉著眼睛,竟然是在睡覺!
剛才他垂釣的時候,披上披風,身體有些暖和,就覺得一陣困意襲來,在湖麵上小憩了一陣。
網友們早就發現了這種情況。
“陳觀主睡著了?”當時就有人在說。
“震驚!第一戶外主播在野外直播睡覺。”
“這也太厲害了,在湖麵上釣著魚,還能睡著。”
“看著好愜意。”
“羨慕這種隨心的生活呐。”
彭小暢這麽一叫,陳雲才醒了過來,他轉頭看去,看到了節目組,然後招了招手,就繼續釣魚了。
南湖的魚,還真難釣,他都已經精通垂釣術了,卻是這麽久都沒有釣上一條。
至於一旁的節目組,陳雲倒是沒有太過關注。南湖,《向往6》的取景地。
此時此刻,節目的嘉賓們正忙著登船上去。
木舟看著平穩,實際上搖搖晃晃,站上去如果不能立刻穩定下來的話,很容易在上麵摔倒。
一行人都是顫顫悠悠的登上船,然後急忙坐下,中途還有幾聲驚慌的尖叫聲。
除了張若雲和唐藝心撒了些狗糧,相互依偎著以外,其他人就顯得忙亂了很多。
這麽一對比,網友們更是發現,陳觀主是真的厲害。
站在木舟上不說,而且撐著船篙,四平八穩,就仿佛有輕功一般,絲毫沒有收到船身晃動的影響。
這就是功夫啊。
“乘木舟有這麽難嗎?這些明星一個個這麽誇張。”直播間裏有網友質疑道。
“別用放大鏡看別人,正常人第一次上小木船就是這種感覺。”
“木舟和船不一樣,而且又沒有撐船的人,普通人第一次上去肯定站不穩的。”
“看陳觀主那麽輕鬆,那麽愜意,我以為很簡單呢。”
“陳觀主明顯是老手啊。”
陳雲的直播間也有人聊到了這個事。
陳雲解釋了一句:
“船身肯定會搖晃,但是經驗多了以後,就不覺得有什麽了。”
“靠水為生的人心中有一個信仰,那就是一定要順應水勢而為,尊重自然。掌握了水運動的規律,在水裏撐船渡江就顯得很簡單了。”
正說著,陳雲的魚鉤忽然動了。
“上鉤了!”
陳雲微微一喜,迅速開始提杆。
沒多久,一跳活蹦亂跳的大魚就從水麵上被拉了出來。
那條魚的身體在空中狂甩,水花濺的到處都是。
“這麽猛?”...
大魚動作幅度之大,讓陳雲多了一絲驚訝。不過他眼疾手快,迅速抓著大魚,把它從魚竿上取下,扔進了水桶裏。
“這裏的魚好強壯啊!”有懂行的釣魚人,立刻說道。
“一個地方的魚有一個地方的特色,比如有的區域魚比較小,有的區域大魚比較多,但大多都是普通的魚,這麽猛的魚我是第一次見。”
“確實,這肉吃起來肯定肥美。”
“這種魚很難釣的。”
陳雲望著水桶裏的魚,若有所思。
“南湖按道理來說,是一個平緩的小湖,裏麵的魚應該很溫和才對。”
“這條魚這麽暴躁,長得也偏大。”
“不太對勁。”
另一邊,《向往6》節目組。
七個嘉賓一共分成三組,張若雲和唐藝心一組,彭小暢、黃三石、李小沁一組,何日火和張小楓一組。
他們坐在木舟上,用的是船槳,一人一邊,劃著船槳前行。
他們的任務就是捕魚,導演組給他們提供了各種各樣的道具,有漁網、釣魚竿和捕魚用的套網。
“這個簡單,我們兩條船各拿著漁網的一邊,把網撒開,走一圈,肯定就有魚了!”
黃三石比較聰明,提議道。
“好,來!”
何老師那一組也同意。
他們配合著將漁網撒開,然後劃著船,向前麵駛去。
用船槳劃船速度比較慢,隻能靠船槳和湖水的作用力推動木船前進,遠遠不如撐船的速度快。
他們緩慢的向前。
“彭彭你慢點劃,我們這邊跟不上。”何老師和張小楓在另一條船上,看到彭小暢劃的那麽用力,無奈喊了一聲。
彭小暢是蘑菇屋唯一指定“苦力”,一幹起活來確實夠實在。
中途笑料不斷,網友們覺得十分有趣。
不遠處,陳雲還在靜靜的垂釣。
黃三石他們時不時的拿起漁網看兩眼,發現並沒有魚,十分無奈。
“這湖裏不會沒有魚吧,我連個魚影都沒看到。”黃三石吐槽一句。
“我剛才看到陳觀主釣上來一條。”張小楓小聲迴道。
聞言,黃三石也隻能無奈歎了口氣。
他朝著陳雲的方向看去,這個時候,陳雲剛剛又釣上了一條大魚。
“真厲害。”黃三石稱讚一聲。
陳雲看著眼前這條黑魚,眉頭稍稍皺了一下。
這條黑魚也不太對勁,看著個頭大了不少,而且兇性十足。
“這裏的魚是怎麽迴事?難不成有汙染,變異了?”有經驗老道的釣魚人看到黑魚後,忍不住說道。
陳雲搖搖頭:“山裏沒有工廠,也沒有化工產品,水都是從山頂流下來的,不可能汙染。”
“而且看這兩條魚的眼睛,很清,說明是正常生長。”
“黑魚本身就比較兇,長成這樣,應該是和這裏的環境有關。”
“要知道,黑魚的壽命可以達到100多年,是比較長壽的魚,迄今為止發現過最大的黑魚有1.5米。”
不過陳雲的心裏也湧上幾分好奇。
魚是不會無緣無故變成這樣的。
因為長時間沒有人為幹擾,野生的魚一般都比較大。黑魚本身就性情兇猛,是肉食性魚類,在這樣的淡水湖流域就是霸主。
秋天那邊的果子應該也熟的差不多了,陳雲去買了梨、蘋果、棗、山楂、香蕉等,平日裏喂喂小狐,或者放鬆的時候吃一些,對身體也好。...
然後又去村委會旁邊的超市裏買了些蔬菜、肉。
今天他也沒什麽別的安排,木船還在風幹,明天他打算讓船下水。
所以,他還在超市裏買了些紅紙、蠟燭、福字等。
因為新船下水,總要講究一些儀式的。
這個是傳統。
既能圖個彩頭,又能祈福保佑平安。
各地新船下水都會這樣,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療寧艦下水的時候,好多艘船開路,艦船上掛滿了紅絲帶,還會在船頭砸一個香檳瓶。
這是屬於大艦船的入海儀式。
傳統的木舟,入水儀式就簡單了很多。
第二天一早,陳雲將木船固定在牧馬人的車頂上,然後就直奔著遠處的湖泊而去了。
今天,是乘風號木舟下水的日子。
與此同時,蘑菇屋那邊,一行人也在收拾東西,他們今天的行程,正是水上行舟。南湖很大,是一座水庫。
南湖緊靠著一座大山,這座山正是天玄觀所在的後山。
今天要拉船下水,所以陳雲選擇開車過來。
南湖的水質尚可,不過周圍長滿了雜草,看著已經很久沒有人來了。
村子裏的人都知道,南湖釣不到魚。
這裏的水域很奇怪,岸邊沒有魚,水庫的中間倒是能看到一些,但是也不太好釣。
而且村子附近也有小溪、有水庫,魚特別多,大家都不願意到南湖來,南湖也就荒在這裏了。
不過陳雲很喜歡這片湖。
從天玄觀後山走下來,就能看到南湖。
“南湖的魚很精,非常難釣!”
陳雲抱著木舟來到湖邊,對大家說道。
“所以很少有人過來。”
陳雲將木舟放在岸邊,先是找了一張紅紙鋪在地上,然後在其上點了一根蠟燭。
這叫做祭水神。
新船下水各地風俗不同,靠水為生的漁民更在乎下水的儀式,他們非常相信大自然的庇佑,更加的尊重自然。
點蠟燭是這邊的傳統,蠟燭是那種很容易燃燒的蠟做成的,如果一支蠟燭燒完的過程中沒有熄滅,那就表示今日適合下水。
陳雲看著紅紙上燃燒的蠟燭,然後又看著平靜的南湖表麵,心情很放鬆。
這是一處無人打擾的淨土。
“這湖看著好平靜啊!”
網友們看著直播,也在聊著。
“是啊,感覺湖麵上都沒什麽動靜。”
“不過周圍的雜草有些多了。”
“陳觀主點一根蠟燭是做什麽,我怎麽沒看懂。”
“那是祭水神,各地的風俗不一樣,如果是大船的話,還要大操大辦,往河裏倒豬頭、牛羊肉等等,小木舟的話走個形式就好了。”
“原來如此,看著很神奇。”
蠟燭靜靜地燃燒,燭焰一直很平穩,沒有絲毫的跳動,直到燃燒到最後,在一攤蠟油中熄滅。
“風平浪靜,好日子。”
陳雲笑著說道。
而後,陳雲將紅紙埋在地下,將木舟一點一點放進了湖中。
木舟在水麵上漂了起來,船身有輕微的晃悠。
這是很關鍵的一步。
陳雲踏上了船,站在船上,仔細看著船艙裏是否有漏水的地方。
“看著不錯,去湖裏試試看。”
木舟並無漏水的痕跡,陳雲滿意的點點頭,然後將漁具、水桶放在船上,拿起船篙,踩在船尾,就這麽撐船而去。這一幕非常瀟灑。...
直播的畫麵中,南湖猶如一麵明鏡,其上有一個穿著道士衣服的道士,正撐著一葉扁舟向遠處駛去。
撐船的動作,很輕緩。
用船篙撐船,本來速度就不能太快,要緩緩的一點一點用力,才能將船撐得更遠。
下篙,收篙,陳雲的動作優雅而又沉穩。
陳雲站在船尾,控製著木舟的方向,木舟劃開水流,在湖麵上向前漂泊著。
湖水中能清晰的看到木舟的倒影。
無人機的鏡頭裏,網友們看到以湖麵為中線,湖底和湖麵都有一個道士在撐船,竟一時分不清到底那邊才是真實的世界。
“好美啊!”
“這一幕我真的愛了。”
“這種古風的感覺太棒了啊。”
“要是再有一段悠揚的古風音樂,簡直就是完美。”
“這畫麵,我要截屏當壁紙!”
“這風格真的是驚豔到我了。”
湖麵上的水霧還未散去,陳雲撐著船劃破水霧,更是有幾分仙氣繚繞的感覺。
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大抵說的就是這種感覺了。
另一邊,蘑菇屋的嘉賓們,也來到了南湖。
他們主要是來遊戲,體驗生活,找一些山裏的樂趣。
有一說一,《向往》第一季的時候還沒有那麽好,主要是導演組會嚴格要求嘉賓的生活費,嘉賓還要掰玉米,做任務來換取生活費,就是尋常的綜藝套路。
觀眾一看,這哪是向往的生活,裏麵的嘉賓一個個累成那樣,根本沒意思。
後麵導演組也明白了,就不再設置那些要求,而是讓嘉賓很自然的真正的享受鄉村生活。
主要是坐擁華夏最好的主持人之一,和情商高、廚藝高、能說會道的黃三石,節目組還費勁搞那些花樣,真沒必要。
後來拍攝的節奏交給這兩個人,相互搭配,節目的收視率才逐漸的上去了。
南湖這邊,最先來的是一組工作人員,他們準備了三個木舟,兩兩抬著木舟來到湖邊,將木舟放下。
這些木舟是網上買的,看著很新,每個木舟配了兩個船槳。
沒多久,嘉賓們也到了。
這一期除了固定四人之外,來的三個嘉賓,分別是張若雲、唐藝心還有李小沁。
張若雲和唐藝心是夫妻,唐藝心和李小沁是閨蜜,張若雲剛剛和李小沁演過《慶餘年》的男女主。
不過有不少人說閑話,所以張若雲和李小沁非常避嫌,很少交流。
七個人下了車,向湖邊走去。
大家都是一身普通的休閑裝,看著很接地氣,沒有像平時出席商業活動穿的那麽有距離感。
“何老師,你看那!”
就在這個時候,張小楓忽然驚歎了一聲,指著前麵,對何日火說道。
大家尋聲望去。
所有人都是驚歎了一聲。
隻見不遠處的湖麵上,正有一葉扁舟漂浮其上,興許已經漂了很久,周圍沒有一絲一毫的水紋,湖麵平靜的像是鏡子一樣。
而陳雲坐在船中,撐著一根釣魚竿,靜靜地垂釣著。
魚線是垂直向下的,在湖中心釣魚,這樣的垂釣法往往更有意境一些。
這一幕著實驚豔了節目組的人。
這樣的場麵,真的就像是仙人一樣。
再仔細看去,才發現陳雲的肩上披著一個披風,披風的樣子和《琅琊榜》裏的梅長蘇的披風有些像,比較厚,外圈有一層絨毛。...
披風是保暖用的,整體是暗色係,和道袍相得益彰,更顯的韻味十足。
“這山上有仙人?”
《向往6》的網友看到這一幕,驚歎了一聲。
“那好像是陳觀主!”
“對,陳觀主前天不就說今天他做的船要下水嗎?正好趕上了!”
“乖乖,這也太帥了吧。”
“我第一眼真的以為是神仙呢!”
“第一次在直播中感受到仙氣飄飄這個詞。”
“從陳觀主直播間過來的,剛才大家就很驚訝。”
“哈哈哈,一樣,我也是從那邊過來的,就是來這邊看一看這些人沒見過世麵的樣子。”
“這種場麵誰頂得住啊!”
彭小暢也看到了遠處的木船,立刻上前揮了揮手,喊道:
“觀主,好巧啊!”
網友們看到彭小暢的動作,很是無奈。
本來剛才飄然若仙的意境,讓他這麽一喊,全沒了。
此時此刻,陳雲在湖中心的漁船上,卻是低著頭,閉著眼睛,竟然是在睡覺!
剛才他垂釣的時候,披上披風,身體有些暖和,就覺得一陣困意襲來,在湖麵上小憩了一陣。
網友們早就發現了這種情況。
“陳觀主睡著了?”當時就有人在說。
“震驚!第一戶外主播在野外直播睡覺。”
“這也太厲害了,在湖麵上釣著魚,還能睡著。”
“看著好愜意。”
“羨慕這種隨心的生活呐。”
彭小暢這麽一叫,陳雲才醒了過來,他轉頭看去,看到了節目組,然後招了招手,就繼續釣魚了。
南湖的魚,還真難釣,他都已經精通垂釣術了,卻是這麽久都沒有釣上一條。
至於一旁的節目組,陳雲倒是沒有太過關注。南湖,《向往6》的取景地。
此時此刻,節目的嘉賓們正忙著登船上去。
木舟看著平穩,實際上搖搖晃晃,站上去如果不能立刻穩定下來的話,很容易在上麵摔倒。
一行人都是顫顫悠悠的登上船,然後急忙坐下,中途還有幾聲驚慌的尖叫聲。
除了張若雲和唐藝心撒了些狗糧,相互依偎著以外,其他人就顯得忙亂了很多。
這麽一對比,網友們更是發現,陳觀主是真的厲害。
站在木舟上不說,而且撐著船篙,四平八穩,就仿佛有輕功一般,絲毫沒有收到船身晃動的影響。
這就是功夫啊。
“乘木舟有這麽難嗎?這些明星一個個這麽誇張。”直播間裏有網友質疑道。
“別用放大鏡看別人,正常人第一次上小木船就是這種感覺。”
“木舟和船不一樣,而且又沒有撐船的人,普通人第一次上去肯定站不穩的。”
“看陳觀主那麽輕鬆,那麽愜意,我以為很簡單呢。”
“陳觀主明顯是老手啊。”
陳雲的直播間也有人聊到了這個事。
陳雲解釋了一句:
“船身肯定會搖晃,但是經驗多了以後,就不覺得有什麽了。”
“靠水為生的人心中有一個信仰,那就是一定要順應水勢而為,尊重自然。掌握了水運動的規律,在水裏撐船渡江就顯得很簡單了。”
正說著,陳雲的魚鉤忽然動了。
“上鉤了!”
陳雲微微一喜,迅速開始提杆。
沒多久,一跳活蹦亂跳的大魚就從水麵上被拉了出來。
那條魚的身體在空中狂甩,水花濺的到處都是。
“這麽猛?”...
大魚動作幅度之大,讓陳雲多了一絲驚訝。不過他眼疾手快,迅速抓著大魚,把它從魚竿上取下,扔進了水桶裏。
“這裏的魚好強壯啊!”有懂行的釣魚人,立刻說道。
“一個地方的魚有一個地方的特色,比如有的區域魚比較小,有的區域大魚比較多,但大多都是普通的魚,這麽猛的魚我是第一次見。”
“確實,這肉吃起來肯定肥美。”
“這種魚很難釣的。”
陳雲望著水桶裏的魚,若有所思。
“南湖按道理來說,是一個平緩的小湖,裏麵的魚應該很溫和才對。”
“這條魚這麽暴躁,長得也偏大。”
“不太對勁。”
另一邊,《向往6》節目組。
七個嘉賓一共分成三組,張若雲和唐藝心一組,彭小暢、黃三石、李小沁一組,何日火和張小楓一組。
他們坐在木舟上,用的是船槳,一人一邊,劃著船槳前行。
他們的任務就是捕魚,導演組給他們提供了各種各樣的道具,有漁網、釣魚竿和捕魚用的套網。
“這個簡單,我們兩條船各拿著漁網的一邊,把網撒開,走一圈,肯定就有魚了!”
黃三石比較聰明,提議道。
“好,來!”
何老師那一組也同意。
他們配合著將漁網撒開,然後劃著船,向前麵駛去。
用船槳劃船速度比較慢,隻能靠船槳和湖水的作用力推動木船前進,遠遠不如撐船的速度快。
他們緩慢的向前。
“彭彭你慢點劃,我們這邊跟不上。”何老師和張小楓在另一條船上,看到彭小暢劃的那麽用力,無奈喊了一聲。
彭小暢是蘑菇屋唯一指定“苦力”,一幹起活來確實夠實在。
中途笑料不斷,網友們覺得十分有趣。
不遠處,陳雲還在靜靜的垂釣。
黃三石他們時不時的拿起漁網看兩眼,發現並沒有魚,十分無奈。
“這湖裏不會沒有魚吧,我連個魚影都沒看到。”黃三石吐槽一句。
“我剛才看到陳觀主釣上來一條。”張小楓小聲迴道。
聞言,黃三石也隻能無奈歎了口氣。
他朝著陳雲的方向看去,這個時候,陳雲剛剛又釣上了一條大魚。
“真厲害。”黃三石稱讚一聲。
陳雲看著眼前這條黑魚,眉頭稍稍皺了一下。
這條黑魚也不太對勁,看著個頭大了不少,而且兇性十足。
“這裏的魚是怎麽迴事?難不成有汙染,變異了?”有經驗老道的釣魚人看到黑魚後,忍不住說道。
陳雲搖搖頭:“山裏沒有工廠,也沒有化工產品,水都是從山頂流下來的,不可能汙染。”
“而且看這兩條魚的眼睛,很清,說明是正常生長。”
“黑魚本身就比較兇,長成這樣,應該是和這裏的環境有關。”
“要知道,黑魚的壽命可以達到100多年,是比較長壽的魚,迄今為止發現過最大的黑魚有1.5米。”
不過陳雲的心裏也湧上幾分好奇。
魚是不會無緣無故變成這樣的。
因為長時間沒有人為幹擾,野生的魚一般都比較大。黑魚本身就性情兇猛,是肉食性魚類,在這樣的淡水湖流域就是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