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璃笑道:“肯定發生了啊,《左傳》裏都記載了。”
“蹊蹺的地方就在這兒,四個相距遙遠的國家都城同時起火,而且時間、地點與大半年前星相家預言的一模一樣,你覺得可能嗎?”
明月、翠柏搖搖頭。
翠柏又補充了一句:“若是王爺說的,我肯定相信!”
江璃笑道:“我也不會占卜啊!”
她繼續往下說:“我師父為什麽肯定是這人為縱火呢?他說,要結合當時的局勢來看。”
“當時,星相家的地位逐漸下降,他們迫切想要重振昔日的榮光。鄭國大夫裨灶也是一名星相家,他對執政官子產說,如果把禮器瓘斝、玉瓚給我,讓我來祭神,鄭國都城就一定不會起火。”
“瓘斝、玉瓚是國庫裏的寶物,怎麽能給他呢?子產當然不同意,還很不以為然地說,裨灶作為一個人,怎麽可能知道神的事情呢?他說的事情多了,偶爾說對一兩次罷了。”
“估計別國的執政官也是這樣,沒人理睬這群星相家。結果,五月十三日那天,四城的都城果然同時發生火災。”
“裨灶這下得意了,他又說,如果不把瓘斝、玉瓚給我的話,鄭國還會發生火災。”
明月眨巴著眼睛:“那後來給他了嗎?”
江璃笑道:“子產也是個倔脾氣的人,堅決不給。”
翠柏問道:“那鄭國是不是真的又有火災?”
江璃吃吃笑道:“並沒有。在都城縱火風險太大,估計沒人和他‘聯合行動’了,裨灶最後也沒有得逞。”
“結合這些情況,我師父說,這是一次有預謀的人為縱火!”
“星相家想重振他們的地位,卿大夫想要顛覆執政官的地位,總之,各有所圖,才有了這次‘孛星掃大火’的神跡。”
明月、翠柏恍然大悟:“原來如此!”
謝長安卻想得更深:“你覺得,會不會有人借‘孛星現’此事,攻擊你我呢?”
江璃笑道:“很有可能,咱們拭目以待。”
她提筆給南宮清和寫了一封迴信。
南宮清和展信後,愁眉頓開,唇邊露出笑容。
次日又值大朝會,眾臣繼續以同樣理由,請聖上放棄泰山封禪及南巡之事。
南宮清和神定氣閑地道:“《左傳》有雲,‘昭公十七年,有星孛於大辰’,後宋、衛、陳、鄭四國都城均發生火災,可對?”
眾臣皆稱是。
南宮清和哂道:“爾等讀書,隻讀半截麽?”
他令中書舍人拿出一本《左傳》,命令他繼續往下讀。
中書舍人戰戰兢兢地念道:“裨灶曰:‘不用吾言,鄭又將火。’鄭人請用之,子產曰:‘天道遠,人道邇,非所及也,何以知之?灶焉知天道?是亦多言矣,豈不或信?’遂不與,亦不複火。”
“最後,鄭國也沒像裨灶預言那樣,再次發生火災嘛。”
南宮清和微微一笑,“子產說,天道與人道兩不相幹,如何能以天道推斷人道?朕覺得,他說得很有道理。”
梁首輔瞄了一眼常閣老:你不是說,聖上不可能記得《左傳》這些旁枝末節麽?
常閣老一臉鬱悶:聖上又不用科考,誰知他讀書會讀得這麽細?定是有人提醒他了!
他懷疑地看向中書舍人宋暘。
宋暘是去歲的新科狀元,正是常閣老的得意門生。
難道他投靠聖上了?
宋暘戰戰兢兢,微不可見地向南邊示意了一下。
常閣老心神領會,眉頭緊緊皺起來,又是靖安郡王!
她不是東廠暗衛出身麽?何以學識如此淵博?這種冷門的文章,她竟也知道!
南宮清和坐在上首,將他們這些眉眼官司看得分明,心中暗暗惱怒。
自己登基不久,羽翼未豐,能用的人還是太少了!
這些老奸巨滑的朝中老臣,竟想趁江璃、崔玨、馮五湖這些他的心腹,均不在朝中之時,借“孛星”之事,拿捏住自己。
以為朕是什麽軟柿子麽?
梁首輔暗暗咬牙,靖安郡王這個女妖怪,竟能訓練出遊隼這種日飛幾千裏的“信使”,她與新帝一個在南,一個在北,也能溝通無礙,實是讓人無從下手!
他示意常閣老上場。
常閣老隻得硬著頭皮出列:“話雖如此,既然天現孛星,為聖上安全計,懇請聖上暫緩出京。”
畢竟,京城還是安全的。
“眾卿家莫不是忘了去年的慘案?太後及鎮國公尚屍骨未寒,京城安全麽?”
南宮清和沉聲道。
常閣老啞口無言。
欽天監監正在梁首輔的炯炯目光下,不得不出列:“孛星從南而來,南方或有災禍,懇請聖上暫緩南巡!”
“哦?那監正可能看出,南方有何災禍?”南宮清和語帶譏諷。
欽天監不過能測算個吉日吉時,觀測一下天氣,何時竟能預測人間禍福了?
若監正有此本事,父皇早就封他為國師了!
“請恕老臣才疏學淺,實是看不出來。”
欽天監監正老臉通紅,訕訕退下。
梁首輔隻好親自出馬:“南疆幹戈已定,然征南軍仍滯留當地,拒不班師迴朝,如今又有孛星從南而來,臣恐此禍,應在南疆啊!”
“首輔大人之言有理,要謹防靖安郡王擁兵自重啊……”
眾臣紛紛附和。
區區一個女子,竟能一舉封王,多少讓人心中不忿。
如今正好趁此機會,就算不能將她拉下馬,讓聖上對她產生猜忌也行啊。
便如當年的蘇沉大將軍一般,隻要在皇帝心裏種下懷疑的種子,總有一日,這顆種子會生根發芽,成為一柄紮向她的利刃!
“諸位慎言!”南宮清和怒道,果然被阿璃說中了!
南疆這塊肥肉,覬覦的人太多了,朝中諸臣定會借這顆“孛星”,對她與謝長安發難!
“靖安郡王身懷六甲,臨盆在即,爾等讓她如何班師迴朝?”
“況且,南疆初定,征南軍仍需肅清殘餘勢力,待局勢穩定之後,方能撤離南疆。”
“朕欲南巡,亦是意在穩南疆、揚國威、頌聖德。”
“南疆新定,隱患猶存,朕親率王師南下,顯大楚鐵騎之威,震懾不軌。所至之處,體察民情、施恩百姓,使其歸心,以聖人之德化育萬民。”
“此事關乎社稷,朕意已決,望眾卿家知悉,勿負朕望。”
就這樣,南宮清和親自下場,舌戰群臣,大獲全勝。
也正式頒發旨意,四月初一,聖駕前往泰山封禪,然後巡幸南疆。
最後,南宮清和森然道:“靖安郡王與定國公,平定南疆,為大楚開疆拓土,殫精竭慮,浴血奮戰,勞苦功高,朕不想再聽到有人彈劾他們,勿傷功臣之心!”
眾臣皆俯首稱是。
經此一役,朝中諸臣恍然發覺,這位少年天子,竟也是位深藏不露的雄主!
此前那溫和謙遜的模樣仿佛隻是一層麵紗,當麵臨大事抉擇、危機考驗之時,他所展現出的果敢決斷、扭轉乾坤的氣魄,令眾人再也不敢等閑視之。
南巡之事已成定局,聖旨也陸續頒布地方,大楚上下,開始為聖上南巡作準備。
沿途的地方官員都興奮不已,這正是在聖上展現能力、表現功績的時候啊。
表現好了,能讓聖上記住自己,沒準便能官途坦蕩,一飛衝天了!
崔玨終於迴到京城,也讓南宮清和鬆了一口氣,終於不用孤軍奮戰了。
春闈科考也結束了,和眾人猜想的一樣,這次科考錄取的名額果然大幅增多,比之往年,幾乎翻了一番!
南宮清和與崔玨商議了一下,將大部分的新科進士全扔到南疆曆練去了。
正好阿璃仍在南疆,不能讓她閑著,好好訓練一下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職場新人”吧。
“蹊蹺的地方就在這兒,四個相距遙遠的國家都城同時起火,而且時間、地點與大半年前星相家預言的一模一樣,你覺得可能嗎?”
明月、翠柏搖搖頭。
翠柏又補充了一句:“若是王爺說的,我肯定相信!”
江璃笑道:“我也不會占卜啊!”
她繼續往下說:“我師父為什麽肯定是這人為縱火呢?他說,要結合當時的局勢來看。”
“當時,星相家的地位逐漸下降,他們迫切想要重振昔日的榮光。鄭國大夫裨灶也是一名星相家,他對執政官子產說,如果把禮器瓘斝、玉瓚給我,讓我來祭神,鄭國都城就一定不會起火。”
“瓘斝、玉瓚是國庫裏的寶物,怎麽能給他呢?子產當然不同意,還很不以為然地說,裨灶作為一個人,怎麽可能知道神的事情呢?他說的事情多了,偶爾說對一兩次罷了。”
“估計別國的執政官也是這樣,沒人理睬這群星相家。結果,五月十三日那天,四城的都城果然同時發生火災。”
“裨灶這下得意了,他又說,如果不把瓘斝、玉瓚給我的話,鄭國還會發生火災。”
明月眨巴著眼睛:“那後來給他了嗎?”
江璃笑道:“子產也是個倔脾氣的人,堅決不給。”
翠柏問道:“那鄭國是不是真的又有火災?”
江璃吃吃笑道:“並沒有。在都城縱火風險太大,估計沒人和他‘聯合行動’了,裨灶最後也沒有得逞。”
“結合這些情況,我師父說,這是一次有預謀的人為縱火!”
“星相家想重振他們的地位,卿大夫想要顛覆執政官的地位,總之,各有所圖,才有了這次‘孛星掃大火’的神跡。”
明月、翠柏恍然大悟:“原來如此!”
謝長安卻想得更深:“你覺得,會不會有人借‘孛星現’此事,攻擊你我呢?”
江璃笑道:“很有可能,咱們拭目以待。”
她提筆給南宮清和寫了一封迴信。
南宮清和展信後,愁眉頓開,唇邊露出笑容。
次日又值大朝會,眾臣繼續以同樣理由,請聖上放棄泰山封禪及南巡之事。
南宮清和神定氣閑地道:“《左傳》有雲,‘昭公十七年,有星孛於大辰’,後宋、衛、陳、鄭四國都城均發生火災,可對?”
眾臣皆稱是。
南宮清和哂道:“爾等讀書,隻讀半截麽?”
他令中書舍人拿出一本《左傳》,命令他繼續往下讀。
中書舍人戰戰兢兢地念道:“裨灶曰:‘不用吾言,鄭又將火。’鄭人請用之,子產曰:‘天道遠,人道邇,非所及也,何以知之?灶焉知天道?是亦多言矣,豈不或信?’遂不與,亦不複火。”
“最後,鄭國也沒像裨灶預言那樣,再次發生火災嘛。”
南宮清和微微一笑,“子產說,天道與人道兩不相幹,如何能以天道推斷人道?朕覺得,他說得很有道理。”
梁首輔瞄了一眼常閣老:你不是說,聖上不可能記得《左傳》這些旁枝末節麽?
常閣老一臉鬱悶:聖上又不用科考,誰知他讀書會讀得這麽細?定是有人提醒他了!
他懷疑地看向中書舍人宋暘。
宋暘是去歲的新科狀元,正是常閣老的得意門生。
難道他投靠聖上了?
宋暘戰戰兢兢,微不可見地向南邊示意了一下。
常閣老心神領會,眉頭緊緊皺起來,又是靖安郡王!
她不是東廠暗衛出身麽?何以學識如此淵博?這種冷門的文章,她竟也知道!
南宮清和坐在上首,將他們這些眉眼官司看得分明,心中暗暗惱怒。
自己登基不久,羽翼未豐,能用的人還是太少了!
這些老奸巨滑的朝中老臣,竟想趁江璃、崔玨、馮五湖這些他的心腹,均不在朝中之時,借“孛星”之事,拿捏住自己。
以為朕是什麽軟柿子麽?
梁首輔暗暗咬牙,靖安郡王這個女妖怪,竟能訓練出遊隼這種日飛幾千裏的“信使”,她與新帝一個在南,一個在北,也能溝通無礙,實是讓人無從下手!
他示意常閣老上場。
常閣老隻得硬著頭皮出列:“話雖如此,既然天現孛星,為聖上安全計,懇請聖上暫緩出京。”
畢竟,京城還是安全的。
“眾卿家莫不是忘了去年的慘案?太後及鎮國公尚屍骨未寒,京城安全麽?”
南宮清和沉聲道。
常閣老啞口無言。
欽天監監正在梁首輔的炯炯目光下,不得不出列:“孛星從南而來,南方或有災禍,懇請聖上暫緩南巡!”
“哦?那監正可能看出,南方有何災禍?”南宮清和語帶譏諷。
欽天監不過能測算個吉日吉時,觀測一下天氣,何時竟能預測人間禍福了?
若監正有此本事,父皇早就封他為國師了!
“請恕老臣才疏學淺,實是看不出來。”
欽天監監正老臉通紅,訕訕退下。
梁首輔隻好親自出馬:“南疆幹戈已定,然征南軍仍滯留當地,拒不班師迴朝,如今又有孛星從南而來,臣恐此禍,應在南疆啊!”
“首輔大人之言有理,要謹防靖安郡王擁兵自重啊……”
眾臣紛紛附和。
區區一個女子,竟能一舉封王,多少讓人心中不忿。
如今正好趁此機會,就算不能將她拉下馬,讓聖上對她產生猜忌也行啊。
便如當年的蘇沉大將軍一般,隻要在皇帝心裏種下懷疑的種子,總有一日,這顆種子會生根發芽,成為一柄紮向她的利刃!
“諸位慎言!”南宮清和怒道,果然被阿璃說中了!
南疆這塊肥肉,覬覦的人太多了,朝中諸臣定會借這顆“孛星”,對她與謝長安發難!
“靖安郡王身懷六甲,臨盆在即,爾等讓她如何班師迴朝?”
“況且,南疆初定,征南軍仍需肅清殘餘勢力,待局勢穩定之後,方能撤離南疆。”
“朕欲南巡,亦是意在穩南疆、揚國威、頌聖德。”
“南疆新定,隱患猶存,朕親率王師南下,顯大楚鐵騎之威,震懾不軌。所至之處,體察民情、施恩百姓,使其歸心,以聖人之德化育萬民。”
“此事關乎社稷,朕意已決,望眾卿家知悉,勿負朕望。”
就這樣,南宮清和親自下場,舌戰群臣,大獲全勝。
也正式頒發旨意,四月初一,聖駕前往泰山封禪,然後巡幸南疆。
最後,南宮清和森然道:“靖安郡王與定國公,平定南疆,為大楚開疆拓土,殫精竭慮,浴血奮戰,勞苦功高,朕不想再聽到有人彈劾他們,勿傷功臣之心!”
眾臣皆俯首稱是。
經此一役,朝中諸臣恍然發覺,這位少年天子,竟也是位深藏不露的雄主!
此前那溫和謙遜的模樣仿佛隻是一層麵紗,當麵臨大事抉擇、危機考驗之時,他所展現出的果敢決斷、扭轉乾坤的氣魄,令眾人再也不敢等閑視之。
南巡之事已成定局,聖旨也陸續頒布地方,大楚上下,開始為聖上南巡作準備。
沿途的地方官員都興奮不已,這正是在聖上展現能力、表現功績的時候啊。
表現好了,能讓聖上記住自己,沒準便能官途坦蕩,一飛衝天了!
崔玨終於迴到京城,也讓南宮清和鬆了一口氣,終於不用孤軍奮戰了。
春闈科考也結束了,和眾人猜想的一樣,這次科考錄取的名額果然大幅增多,比之往年,幾乎翻了一番!
南宮清和與崔玨商議了一下,將大部分的新科進士全扔到南疆曆練去了。
正好阿璃仍在南疆,不能讓她閑著,好好訓練一下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職場新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