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京城、乾元殿
就在北元商討下一步如何動作的時候,大興的君臣們也沒有閑著,他們同樣也在商量著如何應對接下來的局麵。
兵部尚書田建啟奏道:“陛下,我朝與北元、遼國戰事已經進展快一年了,這一年來各項耗資巨大,臣建議可以調整我朝的對外政策了。”
皇帝疲憊的聲音傳來:“戶部尚書張然,你說說國庫目前的情況。”
張然道:“迴稟陛下,得益於陛下洪恩,國庫雖有損耗但是還可支撐前線戰事,東線靖王所部目前消耗多為抄沒濟城五家族所得,雖未上繳國庫,但是除了部分糧秣外並未向兵部多要其他物資。另外,戰馬等物資我朝都有所積累,況且靖王之前有購買的種馬,暫且能夠保證目前的戰馬供應,價格也比之前從北元引進的便宜不少。”
皇帝稍稍坐直身子,道:“看來靖王確實比你們大多數人都有先見之明啊。田愛卿,你所說的改變對外政策從何說起啊?”
田建偷偷瞥了一眼丞相秦讓,見對方老神在在的閉目不動,他隻能硬著頭皮道:“陛下,臣以為我朝應當趁著靖王大軍連戰連勝之際,向北元二國提出議和,這樣一來既能避免我朝耗費增加,也能保障百姓生活,還能避免靖王陷入危難。畢竟,北元又新增了二十萬生力軍,一旦我朝戰敗再想議和對方的條件恐怕將會極為苛刻。”
李成咳嗽幾聲道:“陛下,臣不敢苟同田大人的意見,現在靖王僅僅是將遼軍擊退,新關之外還陳列有對方二十萬大軍,北元更是狼子野心,現在議和為時尚早啊。”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逐漸開始爭論起來,你說議和好他說你是軟骨頭,吵嚷聲越來越大。
太子站起身來道:“肅靜,諸位大人,就事論事,不要跑題了。”
眾大臣這才慢慢的停了下來,田建看見支持自己的人不少,頓時膽子也壯了,他說道:“陛下,自開展以來,我朝各項貿易都受到了阻礙,尤其是茶葉一項,今年很多好茶都爛在了庫房,給茶農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一旦議和成功,商路恢複正常,這些個問題都可迎刃而解了。”
太子道:“田大人,你身為兵部尚書對這戶部的事倒是很清楚嘛。”
戶部左侍郎洪濤道:“太子殿下有所不知呀,田大人的家族就是南方有數的茶葉大商啊,這點事他當然比戶部了解了。”
田建怒目看向洪濤道:“洪侍郎,你不要借機生事,我田家雖然經營茶葉生意,但是我所說的都是在為廣大茶農考慮,還請你不要曲解本官的意思。”
洪濤道:“你敢說議和不是為了你的家族利益嗎?”
田建大怒,就要當場懟迴去,這時聽見皇帝道:“都閉嘴吧,是戰是和隨後再議吧。李愛卿,最近戰事可有什麽消息?”
李成看了一眼這一年來急速衰老的皇帝,要知道他可比皇帝還要年長十幾歲,但是現在看起來皇帝似乎才是那個年長的人呢。
李成道:“迴稟陛下,昨晚剛接到靖王的最新戰報,靖王所部在新關城外大敗遼軍親王宗燦的先鋒軍,殲敵近六萬,這是靖王上的奏折,還有一份調整軍隊編製的奏折。”
王大伴趕緊上前接過兩份奏折,交給皇帝陛下閱覽。
皇帝看著戰報,欣慰的點點頭,又看了看那份調整軍隊的奏折,也沒說什麽,道:“李愛卿,這些有功人員你都要記好了,戰後論功獎賞。”
李成躬身領命。
皇帝道:“田愛卿,你們兵部要做好物資支持,不能讓士兵們缺衣少食,當前還是要以戰事為主。”
田建隻能躬身領命。
散朝後,田建並沒有直接到他的兵部,而是去了丞相秦讓的府邸,二人在書房裏商談了良久。
田建道:“秦相,北境戰事不斷,我們南方的各個家族生意都陷入了停滯,更可恨的是靖王竟然不分青紅皂白的就將五家族抄了家,打斷了我們北上的商路,原本還可以通過他們向東翻越山巒到海邊,出海北上的,現在....哎...”
秦讓道:“是呀,我也沒想到靖王會對五家族出手,沒想到他那麽果決,沒有給我們絲毫反應的機會。不過我聽說,有一支商隊向西去了麗雅國?”
田建道:“是有這麽一個商隊,不過我們沒有收集到什麽有效信息,隻知道他可能是靖王的人,剩下的就不清楚了,我派出好幾批打探消息的人,甚至動用了劫道的,但是迴來的卻沒幾人,有效信息更是寥寥無幾。”
秦讓道:“應該是是靖王的人沒錯,這小子斷了我們的路他自己卻吃的肚圓腸肥。我有意組建幾支商隊向西試試,你覺的呢?”
田建道:“我覺的可以試試,不過重新打通北上商路的計劃也不能停。”
秦讓點頭道:“那是自然的,北邊才是我們的主要生意,議和的事情也不能放鬆,要時不時的提及,靖王他不敗則以一旦戰敗,哼哼,老夫必然會把他填進議和的窟窿裏,叫他甚至整個皇族都不得翻身。”
田建聽的一頭冷汗,卻也不敢說什麽,隻能不斷地點頭應和著。
皇宮、坤寧宮
皇帝正在和皇後說話。
“陛下,小末出去不短的時間了,也不知道什麽時候能迴來?婚事都快耽擱一年了。”皇後的頭上也是華發漸生。
皇帝道:“恐怕還得一段時間,今天朝會上更收到他的捷報,這孩子以前都是唯唯諾諾的不為人先,沒想到這次還真被李成這個老家夥說對了。”
皇後道:“是啊,小末還是很棒的,當初要是一開始就讓小末去,那老三、老四是不是就不用死了呢?”
說著眼淚又斷了線的珠子般滾落下來了,皇帝抬手給她輕輕的拂去,道:“朕也不知道啊,也許是吧,也有可能是把小末陷進去,誰又說的準呢。”
皇後看著有些冷清的坤寧宮,道:“以前這裏多熱鬧啊,現在就剩陛下你這麽老頭子往我這裏跑了,小瑩兒也不願在迴來了,寧願待在那個小鎮上。”
皇帝沒有說話,他依著床床沿睡著了,自從幾個兒子相繼逝去後,他的精力就一天不如一天了,三天一小病五天一大病,現在大部分的政事都交給太子了,他更多的是陪陪這幾位同樣失去了兒子的娘娘。
皇後小心的將他放平在床上,看著這蒼老的麵容滿臉的蕭索,一年前她的這位夫君還有著一頭黑發,雖然夾雜的白發也不少,但是總歸是黑的多不是?這短短的一年時間不到,整個人仿佛蒼老了十幾年。
她走到門口,看著秋風中搖擺的秋千,仿佛看到孩子們的身影正在那裏玩耍,似有歡快的笑聲傳來,皇後就這樣倚靠著門框,癡癡的看著,像極了一個村中老婦。
就在北元商討下一步如何動作的時候,大興的君臣們也沒有閑著,他們同樣也在商量著如何應對接下來的局麵。
兵部尚書田建啟奏道:“陛下,我朝與北元、遼國戰事已經進展快一年了,這一年來各項耗資巨大,臣建議可以調整我朝的對外政策了。”
皇帝疲憊的聲音傳來:“戶部尚書張然,你說說國庫目前的情況。”
張然道:“迴稟陛下,得益於陛下洪恩,國庫雖有損耗但是還可支撐前線戰事,東線靖王所部目前消耗多為抄沒濟城五家族所得,雖未上繳國庫,但是除了部分糧秣外並未向兵部多要其他物資。另外,戰馬等物資我朝都有所積累,況且靖王之前有購買的種馬,暫且能夠保證目前的戰馬供應,價格也比之前從北元引進的便宜不少。”
皇帝稍稍坐直身子,道:“看來靖王確實比你們大多數人都有先見之明啊。田愛卿,你所說的改變對外政策從何說起啊?”
田建偷偷瞥了一眼丞相秦讓,見對方老神在在的閉目不動,他隻能硬著頭皮道:“陛下,臣以為我朝應當趁著靖王大軍連戰連勝之際,向北元二國提出議和,這樣一來既能避免我朝耗費增加,也能保障百姓生活,還能避免靖王陷入危難。畢竟,北元又新增了二十萬生力軍,一旦我朝戰敗再想議和對方的條件恐怕將會極為苛刻。”
李成咳嗽幾聲道:“陛下,臣不敢苟同田大人的意見,現在靖王僅僅是將遼軍擊退,新關之外還陳列有對方二十萬大軍,北元更是狼子野心,現在議和為時尚早啊。”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逐漸開始爭論起來,你說議和好他說你是軟骨頭,吵嚷聲越來越大。
太子站起身來道:“肅靜,諸位大人,就事論事,不要跑題了。”
眾大臣這才慢慢的停了下來,田建看見支持自己的人不少,頓時膽子也壯了,他說道:“陛下,自開展以來,我朝各項貿易都受到了阻礙,尤其是茶葉一項,今年很多好茶都爛在了庫房,給茶農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一旦議和成功,商路恢複正常,這些個問題都可迎刃而解了。”
太子道:“田大人,你身為兵部尚書對這戶部的事倒是很清楚嘛。”
戶部左侍郎洪濤道:“太子殿下有所不知呀,田大人的家族就是南方有數的茶葉大商啊,這點事他當然比戶部了解了。”
田建怒目看向洪濤道:“洪侍郎,你不要借機生事,我田家雖然經營茶葉生意,但是我所說的都是在為廣大茶農考慮,還請你不要曲解本官的意思。”
洪濤道:“你敢說議和不是為了你的家族利益嗎?”
田建大怒,就要當場懟迴去,這時聽見皇帝道:“都閉嘴吧,是戰是和隨後再議吧。李愛卿,最近戰事可有什麽消息?”
李成看了一眼這一年來急速衰老的皇帝,要知道他可比皇帝還要年長十幾歲,但是現在看起來皇帝似乎才是那個年長的人呢。
李成道:“迴稟陛下,昨晚剛接到靖王的最新戰報,靖王所部在新關城外大敗遼軍親王宗燦的先鋒軍,殲敵近六萬,這是靖王上的奏折,還有一份調整軍隊編製的奏折。”
王大伴趕緊上前接過兩份奏折,交給皇帝陛下閱覽。
皇帝看著戰報,欣慰的點點頭,又看了看那份調整軍隊的奏折,也沒說什麽,道:“李愛卿,這些有功人員你都要記好了,戰後論功獎賞。”
李成躬身領命。
皇帝道:“田愛卿,你們兵部要做好物資支持,不能讓士兵們缺衣少食,當前還是要以戰事為主。”
田建隻能躬身領命。
散朝後,田建並沒有直接到他的兵部,而是去了丞相秦讓的府邸,二人在書房裏商談了良久。
田建道:“秦相,北境戰事不斷,我們南方的各個家族生意都陷入了停滯,更可恨的是靖王竟然不分青紅皂白的就將五家族抄了家,打斷了我們北上的商路,原本還可以通過他們向東翻越山巒到海邊,出海北上的,現在....哎...”
秦讓道:“是呀,我也沒想到靖王會對五家族出手,沒想到他那麽果決,沒有給我們絲毫反應的機會。不過我聽說,有一支商隊向西去了麗雅國?”
田建道:“是有這麽一個商隊,不過我們沒有收集到什麽有效信息,隻知道他可能是靖王的人,剩下的就不清楚了,我派出好幾批打探消息的人,甚至動用了劫道的,但是迴來的卻沒幾人,有效信息更是寥寥無幾。”
秦讓道:“應該是是靖王的人沒錯,這小子斷了我們的路他自己卻吃的肚圓腸肥。我有意組建幾支商隊向西試試,你覺的呢?”
田建道:“我覺的可以試試,不過重新打通北上商路的計劃也不能停。”
秦讓點頭道:“那是自然的,北邊才是我們的主要生意,議和的事情也不能放鬆,要時不時的提及,靖王他不敗則以一旦戰敗,哼哼,老夫必然會把他填進議和的窟窿裏,叫他甚至整個皇族都不得翻身。”
田建聽的一頭冷汗,卻也不敢說什麽,隻能不斷地點頭應和著。
皇宮、坤寧宮
皇帝正在和皇後說話。
“陛下,小末出去不短的時間了,也不知道什麽時候能迴來?婚事都快耽擱一年了。”皇後的頭上也是華發漸生。
皇帝道:“恐怕還得一段時間,今天朝會上更收到他的捷報,這孩子以前都是唯唯諾諾的不為人先,沒想到這次還真被李成這個老家夥說對了。”
皇後道:“是啊,小末還是很棒的,當初要是一開始就讓小末去,那老三、老四是不是就不用死了呢?”
說著眼淚又斷了線的珠子般滾落下來了,皇帝抬手給她輕輕的拂去,道:“朕也不知道啊,也許是吧,也有可能是把小末陷進去,誰又說的準呢。”
皇後看著有些冷清的坤寧宮,道:“以前這裏多熱鬧啊,現在就剩陛下你這麽老頭子往我這裏跑了,小瑩兒也不願在迴來了,寧願待在那個小鎮上。”
皇帝沒有說話,他依著床床沿睡著了,自從幾個兒子相繼逝去後,他的精力就一天不如一天了,三天一小病五天一大病,現在大部分的政事都交給太子了,他更多的是陪陪這幾位同樣失去了兒子的娘娘。
皇後小心的將他放平在床上,看著這蒼老的麵容滿臉的蕭索,一年前她的這位夫君還有著一頭黑發,雖然夾雜的白發也不少,但是總歸是黑的多不是?這短短的一年時間不到,整個人仿佛蒼老了十幾年。
她走到門口,看著秋風中搖擺的秋千,仿佛看到孩子們的身影正在那裏玩耍,似有歡快的笑聲傳來,皇後就這樣倚靠著門框,癡癡的看著,像極了一個村中老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