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家都已發表完意見,林川起身施禮,說道:“我有點想法,大家共同參想。”
林川環顧眾人道:“我目前對於南方的信息掌握的有點少,具體情況了解的不清楚,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要想有可行的處置動亂的辦法,我認為應該獲得第一手的資料才能對症下藥,任何不經調查就下結論的方法都是不負責任的。對於動亂是鎮壓也好安撫也罷,都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定,不能一概而論,所以,我對南方動亂的想法是先獲取準確信息,再出台方案。但有一點要先施行,那就是保障流離失所的災民挨過這個冬天。”
眾人臉色各異,林川繼續道:“對於北元和遼國我一直以來都是持保留的態度。”這話一出眾人紛紛看向林川,包括張申這個老夫子,因為據他所知朝堂上至上而下從來沒有人有拒絕北方兩國的想法,這件事隻是當做很平常的一件事來討論,在朝會上不到一刻鍾就已經討論通過了,林川是第一個持不同意見的人,他很想聽聽林川到底能說些什麽。
隻聽林川說道:“我閑暇無聊,看了很多史書,縱觀各朝各代,很少有那個王朝能和北方部族相處的如此和諧,這方麵不得不說太祖、太宗和父皇的聖明。也正因為此原因,我一直疑惑為什麽我朝就能例外呢,為此我查閱了很多資料,還找太子哥哥了解過,最後我的結論是北元的西方戰事是關鍵因素,麗雅王朝實力不弱與北元,為避免兩線作戰北元隻能與我方交好,遼國則以北元馬頭是瞻,故此才有我朝北境和平。”
“但是,這種和平並不是不能打破的,一旦北元西線戰事結束,無論勝敗,我朝北境的和平隨時都會被打破。故此,我認為我朝要實時了解北元西方戰事進展,北境防禦不能放鬆,同時控製鐵的輸出。”此話一出,眾人頓時不淡定了,在他們看來這是在破壞三國同盟關係。
張申道:“五殿下的觀點真是讓人耳目一新,同時也是讓人膽戰心驚啊,你是以為北元西線戰事結束後有可能和我朝起衝突嗎,你這種觀點很是危險啊。”
林川道:“正如夫子您所說,我們沒有人認為北元和遼國會對我朝造成威脅,居安思危這是人之常情,但是我們沒有。我做過調查,二國每年輸送給我朝的戰馬全部是經過閹割的戰馬,這就是一個問題。”
張同道:“閹割後的戰馬好馴服呀,很快便能用於戰陣,這不是很好嗎?”
林川道:“這種說法並沒有錯,但是你想過沒有,我朝並不是沒有適合建設養馬廠的地方,但是這麽多年了為什麽沒有自己的戰馬呢?”張同無言。
“林川道:“北元和遼國每年我朝的戰馬近萬匹,但是這麽多年過去了,我朝騎兵規模依舊是沒有超過兩萬,戰馬供應依舊不富裕,為何?”沒等眾人迴答,林川繼續道:“因為這麽多年從來沒有種馬引進,每年看似提供馬匹不少,但是也在無形中限製了我朝戰馬規模的擴大,從而限製了我朝騎兵的增長,大家都知道與北方對戰騎兵是很關鍵的一環,沒有騎兵,我們在戰略上就處於了守勢。”
張申看著大家因為這個觀點議論紛紛,也是一時轉不過彎來,因為他從來沒有從這個角度考慮過問題,簡單認為雙方隻是物資的交換交易。
“我朝每年給二國提供的鐵料很大程度上緩解了二國缺少鐵料的困境,他們一直在積累戰略物資,我們卻沒有。假如有一天北元西線戰事結束,從曆史經驗角度來看北元很難保證不動歪心思,這是他們的民族特征和民族文化所致,並不是個人所能簡單改變的。”
“所以,我說糧食、鹽、茶這些消耗品可以增加些,但是鐵料不能了,除非二國給我方輸送優質種馬,但我想這種可能性不大。”
“我以為相比南方的動亂,北方才是我朝的最大威脅所在。”說完後,林川向張申拱手致意,隨後坐下。
眾人被他的論調震驚到了,還沒迴過神來,張申也皺眉沉思,不知道在想些什麽。這時四皇子林河給林川悄悄道:“小末,你是不是有些危言聳聽了?”林川瞅了他一眼,滿臉無奈,沒有說話。
這時,張申突然站起說:“今天就到這裏吧。”然後頭也不迴的走掉了。
林川步出學堂,看著依舊紛飛的額雪花,長出一口氣,總算把憋在心裏的話說出來了,不管有用沒有,反正他說了,而且他也不敢百分百打保票北元就會南侵,萬一這個時空北元這個遊牧民族轉性了呢。
在林川他們在散學路上打雪仗的時候,張申匆匆來到乾元殿求見皇帝。
“參見皇帝陛下”皇帝得到通報後召張申覲見,“張愛卿免禮”皇帝道。
張申謝過皇帝,隻聽皇帝問道:“今天怎麽有空來朕這裏?是老四、老五犯錯了?”
“迴陛下,二位皇子學習認真,並無犯錯,臣來是另有其事。”
“說來看看”
“今天臣組織科一堂論對課,選題就是最近的南方動亂和北方交易”
“哦?難道他們有什麽新奇的論點嗎,我倒是很想聽聽”
“陛下聖明,洞若觀火呀”
“行了,虛的就別說了,直接說事吧”
張申把今天課堂的上的論對敘述了一遍,著重講了林川關於北方事情的觀點,雖然他覺的林川有點杞人憂天了,但是總覺得他說的好像很有道理,所以報給皇帝,讓皇帝也看看這個觀點。
“老五關於南方的沒有調查就沒發言權很有道理呀”皇帝道,隻見皇帝邊說邊寫了一張條子,吩咐道“王大監,把這個給了內衛指揮使李剛。另外,傳戶部尚書。”
說完後,沉吟半響,對著張申道:“今天老五說這些就不要傳播了,朕在考慮考慮,況且貿易協定已簽署,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隨後在有類似事情,再多參詳參詳。”
張申道:“臣遵旨。”
“嗯,還有別的事情嗎,沒有就退下吧”
“臣告退。”張申退出乾元殿,迎頭看著紛紛揚揚的雪花,突然感覺好冷呀。
林川環顧眾人道:“我目前對於南方的信息掌握的有點少,具體情況了解的不清楚,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要想有可行的處置動亂的辦法,我認為應該獲得第一手的資料才能對症下藥,任何不經調查就下結論的方法都是不負責任的。對於動亂是鎮壓也好安撫也罷,都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定,不能一概而論,所以,我對南方動亂的想法是先獲取準確信息,再出台方案。但有一點要先施行,那就是保障流離失所的災民挨過這個冬天。”
眾人臉色各異,林川繼續道:“對於北元和遼國我一直以來都是持保留的態度。”這話一出眾人紛紛看向林川,包括張申這個老夫子,因為據他所知朝堂上至上而下從來沒有人有拒絕北方兩國的想法,這件事隻是當做很平常的一件事來討論,在朝會上不到一刻鍾就已經討論通過了,林川是第一個持不同意見的人,他很想聽聽林川到底能說些什麽。
隻聽林川說道:“我閑暇無聊,看了很多史書,縱觀各朝各代,很少有那個王朝能和北方部族相處的如此和諧,這方麵不得不說太祖、太宗和父皇的聖明。也正因為此原因,我一直疑惑為什麽我朝就能例外呢,為此我查閱了很多資料,還找太子哥哥了解過,最後我的結論是北元的西方戰事是關鍵因素,麗雅王朝實力不弱與北元,為避免兩線作戰北元隻能與我方交好,遼國則以北元馬頭是瞻,故此才有我朝北境和平。”
“但是,這種和平並不是不能打破的,一旦北元西線戰事結束,無論勝敗,我朝北境的和平隨時都會被打破。故此,我認為我朝要實時了解北元西方戰事進展,北境防禦不能放鬆,同時控製鐵的輸出。”此話一出,眾人頓時不淡定了,在他們看來這是在破壞三國同盟關係。
張申道:“五殿下的觀點真是讓人耳目一新,同時也是讓人膽戰心驚啊,你是以為北元西線戰事結束後有可能和我朝起衝突嗎,你這種觀點很是危險啊。”
林川道:“正如夫子您所說,我們沒有人認為北元和遼國會對我朝造成威脅,居安思危這是人之常情,但是我們沒有。我做過調查,二國每年輸送給我朝的戰馬全部是經過閹割的戰馬,這就是一個問題。”
張同道:“閹割後的戰馬好馴服呀,很快便能用於戰陣,這不是很好嗎?”
林川道:“這種說法並沒有錯,但是你想過沒有,我朝並不是沒有適合建設養馬廠的地方,但是這麽多年了為什麽沒有自己的戰馬呢?”張同無言。
“林川道:“北元和遼國每年我朝的戰馬近萬匹,但是這麽多年過去了,我朝騎兵規模依舊是沒有超過兩萬,戰馬供應依舊不富裕,為何?”沒等眾人迴答,林川繼續道:“因為這麽多年從來沒有種馬引進,每年看似提供馬匹不少,但是也在無形中限製了我朝戰馬規模的擴大,從而限製了我朝騎兵的增長,大家都知道與北方對戰騎兵是很關鍵的一環,沒有騎兵,我們在戰略上就處於了守勢。”
張申看著大家因為這個觀點議論紛紛,也是一時轉不過彎來,因為他從來沒有從這個角度考慮過問題,簡單認為雙方隻是物資的交換交易。
“我朝每年給二國提供的鐵料很大程度上緩解了二國缺少鐵料的困境,他們一直在積累戰略物資,我們卻沒有。假如有一天北元西線戰事結束,從曆史經驗角度來看北元很難保證不動歪心思,這是他們的民族特征和民族文化所致,並不是個人所能簡單改變的。”
“所以,我說糧食、鹽、茶這些消耗品可以增加些,但是鐵料不能了,除非二國給我方輸送優質種馬,但我想這種可能性不大。”
“我以為相比南方的動亂,北方才是我朝的最大威脅所在。”說完後,林川向張申拱手致意,隨後坐下。
眾人被他的論調震驚到了,還沒迴過神來,張申也皺眉沉思,不知道在想些什麽。這時四皇子林河給林川悄悄道:“小末,你是不是有些危言聳聽了?”林川瞅了他一眼,滿臉無奈,沒有說話。
這時,張申突然站起說:“今天就到這裏吧。”然後頭也不迴的走掉了。
林川步出學堂,看著依舊紛飛的額雪花,長出一口氣,總算把憋在心裏的話說出來了,不管有用沒有,反正他說了,而且他也不敢百分百打保票北元就會南侵,萬一這個時空北元這個遊牧民族轉性了呢。
在林川他們在散學路上打雪仗的時候,張申匆匆來到乾元殿求見皇帝。
“參見皇帝陛下”皇帝得到通報後召張申覲見,“張愛卿免禮”皇帝道。
張申謝過皇帝,隻聽皇帝問道:“今天怎麽有空來朕這裏?是老四、老五犯錯了?”
“迴陛下,二位皇子學習認真,並無犯錯,臣來是另有其事。”
“說來看看”
“今天臣組織科一堂論對課,選題就是最近的南方動亂和北方交易”
“哦?難道他們有什麽新奇的論點嗎,我倒是很想聽聽”
“陛下聖明,洞若觀火呀”
“行了,虛的就別說了,直接說事吧”
張申把今天課堂的上的論對敘述了一遍,著重講了林川關於北方事情的觀點,雖然他覺的林川有點杞人憂天了,但是總覺得他說的好像很有道理,所以報給皇帝,讓皇帝也看看這個觀點。
“老五關於南方的沒有調查就沒發言權很有道理呀”皇帝道,隻見皇帝邊說邊寫了一張條子,吩咐道“王大監,把這個給了內衛指揮使李剛。另外,傳戶部尚書。”
說完後,沉吟半響,對著張申道:“今天老五說這些就不要傳播了,朕在考慮考慮,況且貿易協定已簽署,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隨後在有類似事情,再多參詳參詳。”
張申道:“臣遵旨。”
“嗯,還有別的事情嗎,沒有就退下吧”
“臣告退。”張申退出乾元殿,迎頭看著紛紛揚揚的雪花,突然感覺好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