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林川早早的起床,練完功後在小娥的服侍下穿戴整齊,小順子早就背著書箱在門外等候了。
“走吧”林川對小順子說道
二人不慌不忙的到了禦書房偏殿,發現竟然裏麵已經有六個少年在門口等候了,“看來這就是父皇說的那幾個功勳重臣的子孫了”林川想到。
走到近前,幾人紛紛抱拳行禮“五殿下好”。
林川也抱拳道“大家好”。正在這時四皇子也到了,眾人又行了一遍禮,隨後在四皇子林河的招唿下進入學堂。
林河和林川坐在了第一排的中間位置,其餘人各自找座位坐下,他們都想坐最後一排角落的那個位置,奈何被一個膀大腰圓的家夥給強行擠占了,眾人憤憤不平,卻又可奈何。
雖然大家都認識他倆,但是他倆卻不認識其他人,林河正準備和大家交流一下,認識認識,就在這是一個花白胡須、麵容嚴肅夫子裝扮的人從後堂轉了出來。
顯然,這就是大家的授業老師了。
林川仔細打量了一下這位夫子,胡須花白,精神矍鑠,一臉嚴肅,一副飽學之士的形象。
這位老夫子在講座位置站定,林川眾學子起身拜道“夫子好”,
老夫子點點頭,說道“各位好,請坐吧”
“大家大概對我不熟悉,我先自我介紹一下”老夫子說道“本人張申,國子監司業,今後就有我教授各位經史子集了,大家務必認真聽講”
聽到這個名字,後麵各公子議論紛紛,張申的大名他們都聽說過,以治學嚴謹著稱,林川聽到有人小聲說:“怎麽是他,這下想偷懶難了”。
“肅靜,課堂之上不準交頭接耳,在這裏我不管你是皇子還是平民之子,都是一個樣,誰敢搗亂小心戒尺”張申嚴肅道“大家都簡單介紹一下自己吧,我還不知道大家叫什麽”
通過各自的介紹,林川大概了解大家誰是誰了,林河身後坐著的叫陳琳,陳國公的二公子,長得眉清目秀,斯斯文文,一看就是個乖孩子
陳琳身邊的叫王平,長春侯三公子,五官俊朗,身材勻稱,一把折扇不離手,騷包的樣子。
王平後邊坐的叫鄭先,南安侯鄭權大公子,個子不高但是很壯實,愣頭愣腦的,一看就有功夫在身。
鄭先身邊是李旦,長平侯之子,隨後依次是信國公之子張同,吏部尚書四子吳涉。
林川聽著這一個個自報家門的名字,不由的搖頭,這是來上學了還是來比家世的,估計各家把自家的二世祖都給送到這裏來了。
大家簡單熟悉後,張申就開始按部就班的開始上課,搖頭晃腦了一上午好不容易熬到了下學,大家逃也似的離開學堂,各迴各家,不過一想到明天還要來就很是喪氣。
一晃到了林江和林泊出發的日子了,太子林海帶林河、林川在宮門出送行,兄弟幾個依依惜別,相約三年後一起遊玩,林川看著這副兄友弟恭的場景,不由感慨萬千,前世沒少看九子奪嫡之類的戲碼,用前世的目光來看確實是有點難以置信,但事實就是如此。
仔細想想,這大概是因為太子殿下的威望太隆,徹底掐斷了其他人的念想,有點類似明朝的太子朱標。
送走二人,太子殿下又殷切囑咐林川二人一番才迴去幫著皇帝處理政事去了。
好在今天因為送行的事休學一天,林川又得以躺在老桃樹下,愜意的翻閱的曆代史書,挑撿這裏麵的戰爭記事當做故事來讀。
雖然沒上幾天學堂,但是一天天的搖頭晃腦之乎者也讓林川苦不堪言,不知道啥時候是個頭。
悠閑的時光總是過的很快,轉眼間又到了上學的時間了,依舊是之乎者也的讀、背、寫,好的一點是可以從陳琳他們幾個人的口中了解到外麵的一些事情,這跟無趣的學習生活增添了不少趣味。
時光荏苒,這種波瀾不驚的生活快過了半年了,林川學了不少的經史子集,也對這個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
幾人中陳琳學習成績優秀,各種文章信手拈來,張同則是一竅不通,氣的張申幾次都想把他給驅逐出去,奈何人家背景強大,有皇帝背書。武功方麵則正好相反,二人就是兩個極端。
王平人如其名,各方麵都平平無奇,但是也沒有什麽短板,文能著就文章,武能開弓射箭,雖然都是中規中矩但也是難得。
鄭先是南安侯的繼承人,沒有其他人對前途的窘迫感,每日我行我素,除了在張申麵前能老實一會,其餘時間不是上躥就是下跳,但是腦瓜停靈,張申考教的時候總能過關,這讓力氣沒少下考教總不過的張同很是不忿。
李旦對書法尤其鍾愛,一手漂亮字沒少得到張申的誇讚,讓林川等人很是羨慕,同樣的時間同樣的筆墨人家寫出來的字就是比你的好看,氣不氣?林河剛開始不服氣,要偷偷加練,一心要超越李旦,奈何,他進一尺李旦進一丈,最後也開始擺爛,專心研究他的小人書去了。
吳涉是個典型的文人形象,好詩文但水平有限,平時喜歡以才子自詡,很看不上舞刀弄槍的人,所以這是一個純純的文人,勵誌要超越他老爹的成就。
林川這段時間一直表現的很低調,跟著眾人搖頭晃腦的按部就班的學習,詩詞課上看著大家慘不忍睹的詩詞,也就隨了大流,毫無展現自己腦海中唐詩宋詞的想法。隻想著早日結束這個無聊的學業,搬出皇宮,做個逍遙王爺。
期間,皇帝也來看過幾次,每當這時大家都表現的很認真,頭搖晃的幅度都加大了一圈,寫的都是自己最難熟悉的那幾個字,背的都是背了無數次的文章,就連張同都難得的沒有出錯。
雖然,明知大家搞鬼,張申也睜隻眼閉隻眼,隻要這幫小祖宗不給他惹禍他就燒高香了。況且,那些文章詩詞也確實是大家背的。
直到有一次,皇帝來的時候正好是詩詞課,看著大家“黃狗身上白”之類的詠雪詩,臉都綠了,連帶著把張申一頓訓。要求大家三天之內把學過的詩集都抄寫三遍,到時候他要親自檢查。
當大家酷酷的熬夜把詩抄完了,結果人家沒來,就當大家都以為這事就算過去的時候,皇帝來了。
“這就是你們平時寫的字?每次給我展示的時候可不是這樣的吧,除了李旦,這剩下的都是什麽呀,是那隻小狗爬過的嗎?”皇帝大發雷霆,眾人屏氣凝神。最後皇帝決定,派遣一個專門教授書法的翰林學士,每天加一個時辰,專司練字。
在四皇子林河“我寧願練槍也不願練字”的幽怨聲中眾人無奈接受加練。
“走吧”林川對小順子說道
二人不慌不忙的到了禦書房偏殿,發現竟然裏麵已經有六個少年在門口等候了,“看來這就是父皇說的那幾個功勳重臣的子孫了”林川想到。
走到近前,幾人紛紛抱拳行禮“五殿下好”。
林川也抱拳道“大家好”。正在這時四皇子也到了,眾人又行了一遍禮,隨後在四皇子林河的招唿下進入學堂。
林河和林川坐在了第一排的中間位置,其餘人各自找座位坐下,他們都想坐最後一排角落的那個位置,奈何被一個膀大腰圓的家夥給強行擠占了,眾人憤憤不平,卻又可奈何。
雖然大家都認識他倆,但是他倆卻不認識其他人,林河正準備和大家交流一下,認識認識,就在這是一個花白胡須、麵容嚴肅夫子裝扮的人從後堂轉了出來。
顯然,這就是大家的授業老師了。
林川仔細打量了一下這位夫子,胡須花白,精神矍鑠,一臉嚴肅,一副飽學之士的形象。
這位老夫子在講座位置站定,林川眾學子起身拜道“夫子好”,
老夫子點點頭,說道“各位好,請坐吧”
“大家大概對我不熟悉,我先自我介紹一下”老夫子說道“本人張申,國子監司業,今後就有我教授各位經史子集了,大家務必認真聽講”
聽到這個名字,後麵各公子議論紛紛,張申的大名他們都聽說過,以治學嚴謹著稱,林川聽到有人小聲說:“怎麽是他,這下想偷懶難了”。
“肅靜,課堂之上不準交頭接耳,在這裏我不管你是皇子還是平民之子,都是一個樣,誰敢搗亂小心戒尺”張申嚴肅道“大家都簡單介紹一下自己吧,我還不知道大家叫什麽”
通過各自的介紹,林川大概了解大家誰是誰了,林河身後坐著的叫陳琳,陳國公的二公子,長得眉清目秀,斯斯文文,一看就是個乖孩子
陳琳身邊的叫王平,長春侯三公子,五官俊朗,身材勻稱,一把折扇不離手,騷包的樣子。
王平後邊坐的叫鄭先,南安侯鄭權大公子,個子不高但是很壯實,愣頭愣腦的,一看就有功夫在身。
鄭先身邊是李旦,長平侯之子,隨後依次是信國公之子張同,吏部尚書四子吳涉。
林川聽著這一個個自報家門的名字,不由的搖頭,這是來上學了還是來比家世的,估計各家把自家的二世祖都給送到這裏來了。
大家簡單熟悉後,張申就開始按部就班的開始上課,搖頭晃腦了一上午好不容易熬到了下學,大家逃也似的離開學堂,各迴各家,不過一想到明天還要來就很是喪氣。
一晃到了林江和林泊出發的日子了,太子林海帶林河、林川在宮門出送行,兄弟幾個依依惜別,相約三年後一起遊玩,林川看著這副兄友弟恭的場景,不由感慨萬千,前世沒少看九子奪嫡之類的戲碼,用前世的目光來看確實是有點難以置信,但事實就是如此。
仔細想想,這大概是因為太子殿下的威望太隆,徹底掐斷了其他人的念想,有點類似明朝的太子朱標。
送走二人,太子殿下又殷切囑咐林川二人一番才迴去幫著皇帝處理政事去了。
好在今天因為送行的事休學一天,林川又得以躺在老桃樹下,愜意的翻閱的曆代史書,挑撿這裏麵的戰爭記事當做故事來讀。
雖然沒上幾天學堂,但是一天天的搖頭晃腦之乎者也讓林川苦不堪言,不知道啥時候是個頭。
悠閑的時光總是過的很快,轉眼間又到了上學的時間了,依舊是之乎者也的讀、背、寫,好的一點是可以從陳琳他們幾個人的口中了解到外麵的一些事情,這跟無趣的學習生活增添了不少趣味。
時光荏苒,這種波瀾不驚的生活快過了半年了,林川學了不少的經史子集,也對這個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
幾人中陳琳學習成績優秀,各種文章信手拈來,張同則是一竅不通,氣的張申幾次都想把他給驅逐出去,奈何人家背景強大,有皇帝背書。武功方麵則正好相反,二人就是兩個極端。
王平人如其名,各方麵都平平無奇,但是也沒有什麽短板,文能著就文章,武能開弓射箭,雖然都是中規中矩但也是難得。
鄭先是南安侯的繼承人,沒有其他人對前途的窘迫感,每日我行我素,除了在張申麵前能老實一會,其餘時間不是上躥就是下跳,但是腦瓜停靈,張申考教的時候總能過關,這讓力氣沒少下考教總不過的張同很是不忿。
李旦對書法尤其鍾愛,一手漂亮字沒少得到張申的誇讚,讓林川等人很是羨慕,同樣的時間同樣的筆墨人家寫出來的字就是比你的好看,氣不氣?林河剛開始不服氣,要偷偷加練,一心要超越李旦,奈何,他進一尺李旦進一丈,最後也開始擺爛,專心研究他的小人書去了。
吳涉是個典型的文人形象,好詩文但水平有限,平時喜歡以才子自詡,很看不上舞刀弄槍的人,所以這是一個純純的文人,勵誌要超越他老爹的成就。
林川這段時間一直表現的很低調,跟著眾人搖頭晃腦的按部就班的學習,詩詞課上看著大家慘不忍睹的詩詞,也就隨了大流,毫無展現自己腦海中唐詩宋詞的想法。隻想著早日結束這個無聊的學業,搬出皇宮,做個逍遙王爺。
期間,皇帝也來看過幾次,每當這時大家都表現的很認真,頭搖晃的幅度都加大了一圈,寫的都是自己最難熟悉的那幾個字,背的都是背了無數次的文章,就連張同都難得的沒有出錯。
雖然,明知大家搞鬼,張申也睜隻眼閉隻眼,隻要這幫小祖宗不給他惹禍他就燒高香了。況且,那些文章詩詞也確實是大家背的。
直到有一次,皇帝來的時候正好是詩詞課,看著大家“黃狗身上白”之類的詠雪詩,臉都綠了,連帶著把張申一頓訓。要求大家三天之內把學過的詩集都抄寫三遍,到時候他要親自檢查。
當大家酷酷的熬夜把詩抄完了,結果人家沒來,就當大家都以為這事就算過去的時候,皇帝來了。
“這就是你們平時寫的字?每次給我展示的時候可不是這樣的吧,除了李旦,這剩下的都是什麽呀,是那隻小狗爬過的嗎?”皇帝大發雷霆,眾人屏氣凝神。最後皇帝決定,派遣一個專門教授書法的翰林學士,每天加一個時辰,專司練字。
在四皇子林河“我寧願練槍也不願練字”的幽怨聲中眾人無奈接受加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