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明報的互聯網主題增刊


    林震陽是明報的記者,明報是金庸老先生創立的報紙,雖然明報的早期,主要依賴老先生的武俠小說連載吸引讀者,但到了80年代,明報已經成了以社論著稱的嚴肅報紙,日發行量接近10萬份。


    林震陽是剛剛從實習記者得到提升,去掉了實習兩個字,而他轉正後接到的第一個任務,就是深入報道香江的互聯網。


    互聯網這個東西,對於大部分的香江人還是非常陌生的事務,甚至即使在燈塔,這個當今科技最發達的地區,其實也剛剛起步,仍然不被普羅大眾所知。


    年初的科研網可是港督親自出麵組織了開通儀式、兩周前的香江城市網開通儀式,也是各大學與英豪公司聯合舉辦,香江的媒體都有前往報道。


    報紙的報道,是為了吸引讀者的,互聯網這個時候,還有些曲高和寡,遠離民眾,很多報社隻是報道了一兩天就偃旗息鼓了。


    明報也相差不多,並沒有找到深入的報道角度,恰好林震陽剛剛轉正,手頭的題材不多,幹脆就讓他負責深入挖掘一下這個互聯網的題材,也算是練練手。


    英豪已經開通了居民上網的業務,林震陽接手這個題材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申請一筆經費,要明報也去開通互聯網服務。


    這個時代,計算機還算非常的昂貴,一台286電腦的價格,要2萬港幣以上,再加上modem等上網設備,接入互聯網的成本,就趕上了林震陽半年的工資。


    這還是他身為記者,收入已經算優厚了,如果按普通人2000左右的薪水,差不多要一年的工資采購配齊上網的設備。


    明報倒是舍得投入,批了這筆費用,不過這個能上網的電腦,卻並不是給林震陽自己用,是給所有的編輯、記者共同使用的,隻不過林震陽有一些優先權罷了。


    林震陽第一次獨立擔綱一個選題,自然想要做出成績來,從買電腦到申請上網服務,他都全程親自在跑,這樣他才有第一手的親身體驗。


    林震陽拿著報社批的支票,直接就殺向了香江電話的營業廳,聽說林震陽是辦理上網業務的,一位客戶經理直接將他代入了旁邊的一間小會客室,並親自為他進行解說。


    這可是普通業務所沒有的待遇,剛剛他在大廳裏,看到有不少來辦理移動電話業務的客戶,可都是在服務台排隊辦理。


    林震陽敏感的發現了不同之處,要知道移動通訊是香江最近的熱門業務,而且一單移動電話業務的收費,遠比辦理上網要昂貴的多。


    移動電話裸機就要4萬港幣,再加上入網費,預存話費,雜七雜八的配件,一筆業務的收費就要8萬港幣打底,是上網成本的三倍還多。


    林震陽直接向接待他的楊經理提出了這個問題,楊經理的迴答倒是有一些說服力,但明顯是官方迴答。


    “辦理移動通訊業務,比較簡單,客戶隻要交錢就能直接拿到移動電話,而且移動電話的使用方法學起來方便,在服務台辦理速度不會太慢。


    但辦理上網服務要複雜很多,許多客戶對上網的概念也不清晰,需要進行更多的業務講解,才會放在小會議室裏,由他們這種專門受過培訓的經理來接待。”


    林震陽對這個迴答不是很滿意,但也沒急著追問,而是先與楊經理聊起了自己的上網需求。


    進入正題之後,楊經理的介紹,讓林震陽有些頭疼起來。知道林震陽還沒有計算機,楊經理的介紹居然是從計算機的配置講起,直接化身為了一個計算機的推銷經理。


    林震陽剛剛大學畢業一年多,是學新聞出身,雖然在大學裏也接觸過電腦,但隻是會用,說到電腦的內部配置的時候,直接就有些懵。


    被楊經理一陣忽悠,直接直接將3萬港幣的預算花了精廣,倒是配齊了所有的硬件,據說裏麵還包含了一張專門為上網添加的擴展卡,上網卡。


    這一通推銷,前後花了近一個小時,後麵的事情到不用林震陽再操心,交了支票之後,會有專門的服務人員上門進行安裝調試。


    在事情基本談妥之後,林震陽再次從客戶化身記者,“楊經理,你們香江電話不是做通訊服務的嗎?我怎麽看你對計算機這麽熟悉?”


    “哦,我原本就是在英豪科貿負責計算機銷售的,是開通了上網業務,才臨時借調到這麵來的,就是專門為您這樣的貴客提供專業服務。”


    “英豪科貿與香江電話,雖然是同一個控股公司,但也都是獨立的公司,你們就這樣隨意的相互借調人手嗎?”


    “那倒不是,這個上網業務,其實是英豪科貿、香江電話、英豪信息服務公司,三家在聯合推廣。


    這個上網業務,不僅在香江電話的營業廳能辦理,在英豪科貿的門店裏也能直接辦理,至於上門安裝的,就是英豪信息的人。


    不論你通過我們三家公司的哪一家辦理這個業務,都能直接搞定,不需要再去跑另外兩家,這叫一站式服務。”


    林震陽從服務廳出來的時候,還在迴味著“一站式服務”的說法,這個確實給他的衝擊不小。


    在他原本的想法中,辦理這個上網會是很麻煩的事情,他需要先來香江電話諮詢怎麽辦理,需要什麽樣的計算機,再去購買計算機,然後在迴來辦理上網業務,他已經做好了來來迴迴幾趟的準備。


    結果沒想到,有了這個一站式服務,他直接在香江電話的服務廳,就把所有的事情都辦好了。


    此時的商業服務還沒有那麽人性化,一站式服務還是一個很新鮮的概念,林震陽準備將這個辦理上網業務的一站式服務,作為他係列報道的第一個選題。


    他沒有急於迴報社,而是轉身去英豪科貿的門店,他要去那邊,實地觀察一下,英豪科貿的服務有什麽不同。


    他先是偽裝成顧客,在英豪科貿的門店裏偷偷進行觀察,發現英豪科貿這麵確實與香江電話有很多的不同。


    英豪科貿從大門口開始,到銷售計算機的櫃台邊上,都有上網業務的宣傳海報,這個他在香江電話也看到了。


    在香江電話那麵,都是客戶提出了上網服務的諮詢,才有客戶經理出麵接待,但英豪科貿這裏,卻是在積極主動的推銷。


    而且這種推銷都很有針對性,所有來購買萬元以上計算機的顧客,銷售員都會主動推銷上網的業務,但那些購買廉價計算機的,銷售員卻很少會主動打擾。


    林震陽很快就想清楚了其中的邏輯,上網需要的最重要設備就是高檔的計算機。


    而那些來購買了高檔計算機的用戶,其實隻要再額外購買一個modem和上網卡,就能從單機用戶,很方便的變成網絡用戶,需要額外增加的成本,大概就是兩成不到。


    這就使得英豪科貿推銷的成功率相當之高。有過配電腦或裝修經驗的讀者,應該都有切身體會,在那些“專業人士”的忽悠下,預算提高兩三成簡直太容易了。


    林震陽躲在角落裏觀察了一下午,發現這個門店一下午賣出了7台高檔計算機,其中最先進的286計算機有5台,而直接辦理了的上網業務的顧客,居然高達4個。


    這個比例太高了,高檔計算機的購買者,辦理上網業務的比例,居然超過了一半。


    這意味著什麽?意味著隨著高檔計算機普及率的提升,香江的上網用戶也會同比例的快速提升。


    觀察的差不多了,林震陽亮出了記者的身份,對英豪科貿進行了一次深入的采訪,而采訪中得到的數據確實讓他很震驚。


    門店的統計數據中,超過六成的高檔計算機購買者,會直接在門店辦理上網服務,僅僅是按照英豪科貿每個月出貨高檔計算機1000多台的銷量計算,上網用戶就會以每個月600人以上的速度增加。


    這個用戶的增長速度,是遠超媒體原本的預計的,媒體原本對這個上網服務的預測是曲高和寡,短期內會申請這種服務的人數量會非常的有限。


    有了這個發現,林震陽就知道,這次的選題絕對選對了,隻要順著這個選題深挖下去,一定能作出一份獨家的係列深入報道。


    雖然這種係列報道還達不到什麽爆炸性新聞的程度,但對於他這個剛剛轉正的記者來說,卻已經是非常不錯的成功。


    兩天之後,林震陽又采訪了前來幫他安裝計算機,連接網絡的工程師,工程師披露的信息也同樣支持了林震陽的判斷。


    英豪信息目前負責網絡安裝的團隊,已經擴充到了二十多人,依然非常的忙碌,每人每天要負責安裝的客戶都有四、五家。


    而客戶中還不止明報這樣的隻安裝一台的客戶,不少大企業甚至一裝就是幾十台終端,同時要連接上網,遇到這種大客戶時往往還要臨時增調人手。


    計算機安裝好,能夠上網之後,林震陽終於開始親身體驗上網的服務。


    此時還沒有瀏覽器這種專門的上網工具,但英豪卻將五大應用的網址,用快捷方式,裝在了桌麵上,使得小白用戶,也可以很方便的使用這五大應用。


    林震陽對五大應用都試用了一遍,說實話剛剛的感覺除了新奇之外,他對這些應用的感觸並不算深。


    明報連上網絡之後,不止林震陽在試用,其他人也在試用,大家起初的體驗其實都相差不多。


    除了有些新奇之外,讓他們說出這些應用有多大的吸引力,似乎一下還真說不清楚。


    但僅僅一周之後,林震陽就發現,幾乎每個人連接上網的時間都在不斷的增長,甚至有時會有人過來催促,搶奪一下上網的計算機。


    林震陽還是有記者的敏感性的,很快就發現了互聯網的吸引力所在,就是信息交互。


    英豪的五大應用,其實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是在用不同的方式,與互聯網另一端的用戶在交換著信息。


    而隨著在論壇、聊天室、甚至遊戲大廳,結交到了新朋友,需要交互的信息就會增加,上網的時間,也就在不知不覺中延長。


    這種吸引力是潛移默化的,象一個黑洞一樣,很多人根本沒有任何感知的情況下,就被互聯網產生了一種黏性,被黏在了上麵。


    隨著與互聯網的深入接觸,林震陽感覺可以挖掘的東西越來越多。這個時代,記者還是有些專業素養的,沒有到那種“開局一張圖,內容全靠編”的程度。


    林震陽幹脆與主編交流了一次,不急於馬上發什麽報道,而是加大了新聞調查的範圍。


    普通的上網用戶平常並不容易接觸到,林震陽幹脆殺向了網吧,這裏可是上網用戶最聚集的地方,是可以接觸到采訪對象最好的地方。


    而林震陽的采訪方式,居然也在這次收集素材過程中,出現了極大的進化。


    以前他的采訪都是當麵采訪,但到了網吧之後,他居然很自然的與采訪對象互留了郵箱和即時通訊賬號,可以與這些采訪對象進行多次的采訪交流。


    而且這種互相不見麵,在網絡上進行交流的方式,雖然沒有當麵采訪那樣的直接便利,卻更容易交流的更加深入。


    通過這些采訪,林震陽發現,每個互聯網用戶,對上網應用的偏好都是不同的,也發現了很多的小故事。


    他甚至碰到了一個家庭經濟狀況普通的大學生,在通過即時通訊軟件,與一個富家千金,在偷偷談著地下戀愛,這種方式的隱蔽性可比傳統偷偷約會高多了。


    林震陽甚至都想用這個事情做為題材,來寫一篇小說了。不過那時以後的事情,現在重點還是做好這個選題。


    搜集的素材越多,林震陽反而越不敢輕易的動筆了,他實在是不想浪費了這個極佳的深入報道題材。


    思來想去,他向英豪公司提出了進行深入采訪的申請。香江的互聯網是英豪在積極推動的,向英豪進行一次深入的采訪,絕對能夠幫助他理清更多的思路。


    英豪與香江媒體的關係一直不錯,以往類似這種對業務的采訪都能夠被英豪接受,英豪也有專門的公關部門的人會出來接待。


    但讓林震陽意外的是,這次出麵接受采訪的,居然不是英豪公關部的人,而是英豪的總經理陳兵親自出麵接受采訪。


    這讓林震陽有些受寵若驚,陳兵可是很少親自出麵接受專訪的,這可是很難得到的機會。


    陳兵願意親自出麵接受采訪,當然不是他改變了低調的風格,而是因為林震陽直接提供的采訪提綱內容,遠遠超出公關部門能夠迴答的程度。


    而陳兵這個時候,也正在想著怎麽把香江互聯網的話題炒一炒,與林震陽的采訪請求,簡直是一拍即合。


    陳兵可不隻是接受了林震陽一次深入采訪這麽簡單,發現林震陽確實在深入的報道互聯網,陳兵甚至與明報進行了一次談判,由英豪出資,借助明報發行了一份專門的互聯網增刊。


    這些增刊會每天與明報一起發行,以免費的形式,發到讀者手中,而增刊的內容,就是全方位的對香江互聯網進行報道。


    為了讓這個增刊報道的內容更加豐富,陳兵專門安排了一個公關小組,與林震陽一起挑報道線索,甚至幫他聯絡要采訪的對象。


    這份增刊,初步的發行計劃是三個月,三個月內,每天都會出版一些互聯網相關的內容。


    當然,這種增刊,很容易被視為業務宣傳用的軟廣告,對此陳兵完全不介意,甚至不介意給明報支付另外的廣告費,他要的是把香江互聯網全方位的展示出來。


    香江互聯網是陳兵短期內,最看重的事情,這一個多月,他的精力很大一部分都投在了香江互聯網上。


    香江戶燈塔的網絡互聯,這幾個月也已經有了很大的推進,馬校長和香江諸多大學聯合起來,能量還是十分巨大的。


    港府已經被馬校長說服,同意了與燈塔進行互聯網連接的計劃,而馬校長也親自帶隊跑了一次燈塔,也發動了不少燈塔的華人,共同推進與燈塔的連接計劃。


    這種積極的態度,也獲得了很正麵的反饋,燈塔本就願意將全球的互聯網連接在一起,香江的積極性遠高於其他地區,這讓燈塔很感興趣。


    幾個月的溝通接觸下來,雙方已經達成了原則上一致,已經在開始實質性的推進網絡互聯的工作。


    而在馬校長的邀請下,燈塔的inte行動委員會(iab),很快會派出一組專家,來香江考察香江城域網的發展情況。


    對於這次iab要派來的專家,陳兵是異常重視的,準備象孔雀開屏一樣,把香江城域網的先進之處全方位的展示出來。


    互聯網距離商業化還十分的遙遠,但未來幾年,卻將是全球互聯網互聯互通的重要時間窗口,很多互聯網的長期格局,就是在這幾年中,確定下來的。


    把香江城域網接入國際互聯網隻是手段,陳兵真正瞄準的目標,還是根服務器。


    互聯網是一個開放的網絡,簡單粗暴來說,搭建互聯網的基礎,是一係列被廣泛認可的標準化協議。


    這種標準化協議,一般是由因特網工程任務組(ietf),作為標準化組織,來進行認定和推薦。


    因特網工程任務組(ietf)是1986年才成立的,這個組織的成立,才基本上確定了互聯網的管理架構。


    在這個組織成立之前,其實早期互聯網的發展,在各個區域是各自為政的,在互聯網進行全球廣發互通之前,許多地區都有各自的不同標準。


    燈塔是互聯網技術發展最早,投入資源最多的地區,加上燈塔在國際地位中的強勢,燈塔的很多技術就逐步成為了國際接受的標準。


    而根服務器係統,是一個更加特殊的存在,它幾乎沒有經過任何的國際組織進行討論,就成為了互聯網中的基礎要素之一。


    後世,根服務器係統的公開資料很少,13台根服務器,其中一台主根服務器和九台輔根服務器在燈塔,陳兵前世甚至不知道,它們準確的建設時間點。


    根服務器的發明,是在1983年,1985年開始接受域名注冊。陳兵估計燈塔大多數的根服務器都是在1984年左右建設的。


    但1984年,燈塔的互聯網主機有多少?答案是1000個。隻有這麽點數量的主機需要那麽多的根服務器嗎?肯定是不需要的。


    即使是互聯網高度發達,聯入的主機不斷增多之後,全球的根服務器,也隻有13台。從管理的角度,過多的根服務器並不利於集中管理。


    燈塔有這麽多輔根服務器,是因為這些輔根服務器設立的時候,燈塔還沒有真正意識到,這些根服務器在掌握數據管理上的關鍵作用。


    這個時間點上,根服務器的稱唿還沒有出現,他仍然是被稱為域名服務器,隻是一個技術上的設施。


    曆史上,亞洲的輔根服務器是在霓虹,但霓虹是什麽時候才連接了國際互聯網的?


    霓虹的互聯網在1984年開始建設,但隻是一個區域網,直到1988年,霓虹才獲得了國際ip,之後才連接上了國際互聯網,霓虹的輔根服務器應該是在這個時間段建設的。


    現在剛剛是1984年,燈塔自己的骨幹網絡ns,也還是在興建之中,國際間的互聯浪潮還沒有開始。


    陳兵之所以要這麽早的積極連接燈塔,就是為了要趁著燈塔沒有發現根服務器價值,隻把它當成域名檢索係統的時候,把它騙到香江來。


    這種操作,有些象古玩市場上的撿漏,重點就是要保持一個信息不對稱。撿漏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麵,就是不能讓對方意識到你的真正意圖。


    因此,在連接燈塔互聯網,甚至涉及到根服務器時,陳兵才一直架攏著香江的大學出麵,就是為了不讓燈塔注意到自己真正的意圖所在。


    而想要從燈塔得到東西,必須要有足夠的東西進行交換,這也是陳兵要盡快把香江城域網運行起來的原因。


    隻有讓燈塔看重了香江城域網的技術,主動提出想要,他才能順勢提出自己的交易條件。


    至於明報的那個互聯網主題增刊,則是陳兵用來,向燈塔展現交易誘餌的,諸多工具之一。


    感謝書友 kk客、還沒發現、妖精的頭骷的月票支持,感謝書友們的推薦票鼓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八零之低調發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燕難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燕難飛並收藏重生八零之低調發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