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第一四八 殘兵敗將收容所


    這一晚,陳兵與三位老人聊了很多,也聊到很晚,直到快午夜了,陳兵才被放了迴來。


    陳兵前世一直做的就是產業調研工作,自然知道霓虹、宇宙國的半導體產業的發展,都極大的得益於各自的產業扶持。


    因此陳兵在與三位老人談話時,也多次提及了產業扶持的話題,但陳兵卻沒有在這個話題上,進行真正的深入。


    電子、半導體產業,之所以被霓虹、宇宙國特別重視,是因為電子產業確實是非常特殊的產業。


    電子、半導體產業,是資本、技術密集型的產業,但對自然資源的依賴度卻不高,而且這種產業是全球性的統一市場,其實非常適合地域狹窄、人口密集的地區來重點發展。


    但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而且工業化、城市化程度並不高,與霓虹、宇宙國這種經濟體不可能遵循同樣的經濟規律。


    霓虹、宇宙國都是典型的島嶼經濟,自然資源稟賦不足,無法支撐起過多的工業門類,而反過來,隻要發展好幾個大的工業門類,就足以支撐其經濟規模。


    缺乏的工業門類怎麽辦?自然就隻能依賴國際貿易進行輸入。


    這種島嶼經濟和很多小型經濟體一樣,根本沒有獨立發展的能力。隻能融入經濟全球化,成為其中的一環,按照貿易比較優勢的理論來發展。


    呈現的結果,就是對國際貿易的高度依賴。而代價就是,他們的經濟自主性的大幅降低。


    燈塔能夠一直在西方的經濟體係中,穩居老大的地位,很大的原因,就是他手下的那群小弟們,都沒有獨立發展經濟體係的條件,隻能依賴於整個西方經濟體係的共存之上。


    霓虹、宇宙國都隻能選擇性發展幾個工業門類,作為其經濟體係的骨幹和支撐。而電子、半導體恰恰是最適合他們自身條件的產業,因此他們的資源,自然就會向電子、半導體產業進行高度的傾斜,這就是所謂的“產業立國”。


    但我國的條件完全不同,十幾億人口,分散在幅員遼闊的領土之上,想依靠一兩個優勢產業來養活這麽多人口,根本是不可能的。


    在全麵工業化之前,我國這些人口主要依靠農業的自然經濟養活,在進行工業化、城市化的進程中,必須為這些人口,提供足夠的就業機會。


    這就要求我國不可能隻發展少數幾個工業門類,必須是全工業門類的均衡發展。沒有那麽多的工業門類,根本提供不出那麽多的就業崗位,也無法生產出那麽多的各類生活物資。


    我國擁有全球20%的人口,人口多,資源耗用量就大;幅員遼闊,物資的運輸成本就高。這種條件下,我國是無法依賴所謂的全球經濟來生存的,僅僅通過國際貿易跟本無法支撐起我國的經濟規模。


    後世我國的經濟規模越來越大,到國際市場上買什麽原材料,就會造成價格大漲,大規模生產什麽產品,就會把行業價格打成白菜價,就是這種情況的體現。


    我國的自然稟賦,在全球的經濟中,都是極為特殊的,我國經濟要發展,隻能走以內部自主生產為主,外部貿易采購為輔的道路。


    在80年代,我國剛剛開始工業化進程,整體經濟規模還偏小,這一現象還不是特別的顯眼。


    但等到陳兵重生之時,我國的經濟總量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占據了全球總gdp的18%,僅次於燈塔,已經超過了歐盟的總和,更是把霓虹遠遠甩到了後麵。這種特點就徹底顯現了出來。


    電子、半導體產業,在霓虹、宇宙國可以成為支柱產業,可以產業立國。但到了我國,隻能降級為重要產業之一,根本不夠資格成為什麽支柱。


    甚至可以說,在我國就不可能存在什麽真正的支柱產業,我國這樣的經濟體量,需要多根支柱來共同支撐,不可能有某一個產業有過於特殊的地位。


    正是這種需要工業全麵發展的特點,使得我國的任何一個產業,都不可能過於依賴所謂的產業扶持,我國也無法把太多的資源,向某一個領域進行過度的傾斜。


    產業扶持的核心是什麽?可能很多人會以為是各種補貼,但在陳兵看來,產業扶持當中最重要的一條,其實是產業保護。


    看看《美日半導體協定》的內容,其中有一條,就是明確要求霓虹必須開放市場,使得外國半導體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不得低於20%,這就體現出了,霓虹對本國半導體領域的,各種保護到了什麽樣的程度。


    而宇宙國的三星等企業,一直以所謂逆周期擴張聞名,這種逆周期擴張的背後,就是宇宙國的資金支持,這種支持可不隻是給了錢那麽簡單。


    多少行業競爭者,都是在行業低穀的時候,撐不住倒下的?而宇宙國的企業,卻能在行業低穀時獲得政府資助,逆周期擴張,等到行業景氣恢複,再大把賺取利潤。


    那麽這種企業還有倒下的可能嗎?這種行業低穀時,在扶持支持下的逆周期擴張,本身就是非常直接的行業保護,隻不過是被逆周期擴張後的不斷壯大,掩蓋了保護的行為罷了。


    而我國是無法對電子、半導體進行類似的產業保護的,因為需要以大量的電子、半導體產品,作為其他工業門類的基礎支撐,這種對電子、半導體產業的保護,會拖累其他行業的發展。


    沒有了行業保護的支撐,僅僅依靠拿出的那些資金,對於電子、半導體行業的作用,其實就非常有限了。


    對於行業內的某一個個體,能夠獲得資金補貼自然是好事情,因此陳兵才多次提及扶持政策。


    但陳兵根本無法把行業的發展,寄希望於這種有限的資金補貼之上,重點還是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國際市場上搏殺,賺取發展的機會和資金。


    陳兵在上半年的時候,其實還在猶豫,是否應該自己來進入這麽多上遊的產業,實在是這種縱向的一體化是沒有盡頭的,也會使得英豪越來越臃腫。


    但陳兵想要在當前的內地環境下,扶持起別的公司,形成一個完整的上遊供應鏈,實在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此時,內地還不允許私人企業的存在,而各種國有企業的經營主導權,也沒有下放給經營層。


    實在找不到人幫忙了,陳兵無奈之下,隻能自己上。尤其是完成了對rca半導體部門的收購,使得陳兵能夠有機會掌握了半導體行業的比較完整的基礎技術,也給了陳兵技術上的底氣。


    80年代,正是半導體工藝飛速進步的時期,而這種工藝進步的背後,就是各種半導體設備的高速發展。


    在整個70年代,半導體產業的主要廠商都是燈塔公司,相應的,設備市場是被燈塔公司完全壟斷的,在1980年的世界前十大半導體設備廠商排名中,前九個都來自燈塔。


    70年代初,霓虹的半導體設備,幾乎全部依賴從燈塔進口,但隨著霓虹半導體產業開始崛起,霓虹開始走上設備國產化的道路。


    到了80年代初霓虹已經能夠生產70%的半導體設備,到了80年代中期,霓虹幾乎已經可以生產全部的半導體設備,到了1990年,全球前十大半導體設備生產商中,霓虹已經占據了一半,而且前五大中,有四家出自霓虹。


    整個80年代,霓虹對燈塔的產業衝擊,不僅是在半導體製造層麵,而是包括了半導體設備、材料的全方位衝擊。


    霓虹不僅僅是在芯片產量上完成了對燈塔的超越,也在上遊的產業鏈上完成重新的搭建。


    後世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的產業格局,基本就是在80年代奠定下來的,並在90年代後,逐步開始進入寡頭壟斷的階段。


    陳兵是80年底才開始創業的,前期的布局,基本都是在圍繞遊戲和計算機展開,一直暗戳戳提前阻擊的對象也都是以燈塔的廠商為主,如微軟、思科、甲骨文、ibm等。


    直到1982年,陳兵才積累起足夠資本,開始向半導體和通訊領域進行布局,此時的霓虹半導體產業,其實已經擁有了非常紮實的基礎。


    燈塔的科技企業與霓虹的科技企業,其實有非常大的不同,也讓陳兵無法象針對燈塔企業一樣,可以投機取巧,來阻擊霓虹企業。


    燈塔的新興科技企業,大都是在計算機產業相關的領域崛起,由於燈塔在計算機領域其實一直走在全球的前列,甚至沒有像樣的競爭對手,因此這些燈塔新興科技企業,大多是依靠摸索到了新的領域而崛起。


    往往,一個燈塔新興科技巨頭崛起的同時,也伴隨著一個新興行業的出現。例如,蘋果是微機的先驅,微軟的發展是基於軟件行業的獨立成型、思科的崛起是抓住了互聯網通訊的契機、甲骨文是滿足了對數據庫應用的需求等。


    燈塔這些新興科技企業的崛起,如果用事後諸葛亮的角度來看,過程是非常清晰的,就是抓住了某一個未來的潛在市場,伴隨著市場規模的擴張逐步壯大,而且在這個壯大的過程中又有效利用了金融的杠杆效應,成為了所謂的巨頭。


    這些新貴,大多都是伴隨著行業的機會,從很小的企業一步步發展壯大出來的,這就給了陳兵暗戳戳提前下黑手的機會。


    ibm的pc產品,曾經被諷刺為“拚湊出來的產品”,這種評價固然極端,但其實反應出了計算機行業的一個重要的行業特性,那就是計算機行業其實是一個係統集成行業。


    很多燈塔新興科技企業,都是靠這種係統集成起家的。真正的係統集成同樣技術含量並不低,但係統集成有一個天然的缺點,就是容易被抄襲和仿製。


    陳兵是重生者,擁有比80年代領先近40年的見識,可以很輕易的把記憶中的係統集成方案抄襲出來,從而領先這些燈塔科技企業,在他們還弱小時就給予他們致命的打擊。


    這才是陳兵能夠拳打微軟、腳踢思科的原因,不是陳兵重生了就多牛逼,而是這些燈塔新興科技企業,在麵對陳兵這個作弊者的時候,根本沒有什麽技術上的對抗能力。


    但霓虹的這些半導體廠商、以及上遊的設備、材料廠商卻完全不同,他們並不是依靠探索未知領域,依靠新行業崛起的。


    他們是依靠對各種生產工藝、生產技術、生產組織管理的深挖和細化,一步一步擊敗燈塔競爭對手,而崛起的。


    幾乎每一個霓虹廠商崛起的背後,可能都倒著一具燈塔廠商的屍體。


    例如,已經被大眾經常討論的光刻機,本來是燈塔發明的,在80年代初,燈塔gca公司憑借步進光刻機產品,占據了大部分的市場份額,此時的霓虹尼康還隻是gca的光學部件供應商。


    但隨著1982年,尼康成功仿製出光刻機產品,就開始不斷的侵蝕、掠奪gca的市場份額,直到最後將gca擠壓得倒閉退出,尼康和佳能就開始壟斷了光刻機領域。


    相比於燈塔廠商依靠外部需求的擴大而突飛猛進,霓虹廠商更多的是依靠內部實力的提升,逐漸發展壯大。從某種意義上,霓虹廠商的根基之穩固,甚至遠超燈塔科技公司。


    這也是為什麽,燈塔祭出了大殺器,又是《廣場協議》、又是《每日半導體》之後,也隻是在芯片製造層麵,把霓虹廠商排擠了出去,但更上遊的設備和材料,依然被霓虹持續占據的原因。


    陳兵在這個時點進入半導體行業,又同時想要帶動我國半導體上遊產業鏈的崛起,真正的對手,已經不是燈塔的那些知名廠商了,而是這群即將踏著燈塔同業屍體,一步步走向行業王座的霓虹悍匪。


    這群霓虹悍匪,此時根基已經穩固,而且相互之間正在密切配合,磨刀霍霍,謀劃著將燈塔廠商掀下王座。


    陳兵此時在半導體領域,還是剛剛入局,實力還很弱小,遠遠說不上根基穩固,更不要說能夠與這群悍匪進行正麵交鋒了。


    那麽此時唯一的辦法,就是合縱連橫,先幫助燈塔的半導體產業阻擋霓虹的強勢進攻,然後在這個期間來逐步發展壯大。


    這就是陳兵為何要設立一個新的集團pbh,並把這個pbh設立在燈塔的原因。


    霓虹半導體產業全產業鏈的技術實力,是靠著十幾年的臥薪嚐膽慢慢積累出來的,而且未來還會繼續不斷的投入研發,加厚實力。


    即使陳兵是重生者,也沒有能力說超越就超越。唯一但辦法就借助燈塔國半導體產業,遺留的資產,才能快拉近與霓虹廠商的距離。


    霓虹是要踏著燈塔廠商的屍體,登上王座,而陳兵就是要吸收這些屍體上的殘餘營養,來壯大己身。


    pbh集團,本來就是陳兵收購了燈塔的rca半導體部門,和數家燈塔電子原件公司所組成的,說得直白難聽點,就是燈塔那些殘兵敗將的收容所。


    陳兵未來還要收攏更多的殘兵敗將,然後用這些殘名敗將的經驗和技術,迴到國內培養出新的能夠對抗霓虹悍匪的力量。


    pbh注冊在燈塔,即使投資者是香江機構,名義上也是燈塔的公司,才能比較容易去收攏這些殘兵敗將,而且不被燈塔的監管者排斥。


    但如果是想用一家香江公司,來不斷收購這些燈塔的落魄企業,那難度可就大了去了。這種殘兵敗將的收容所,隻能注冊在燈塔,而不能注冊在香江。


    至於pbh會否因為是設立在燈塔,就被燈塔的監管部門鉗製,短期之內,這還真不是什麽大的問題。


    可以說,在98金融危機之前,燈塔人從來沒有真的將我國當成什麽威脅,現在陳兵擺出的是一幅親近嘴臉,是在協助燈塔對抗霓虹,受到各種掣肘的風險並不大。


    感謝書友 、澎湃的小青年yyb、dagezwh、麻利群、、、azur、、、鳳凰劫的月票支持。感謝書友們的推薦票鼓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八零之低調發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燕難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燕難飛並收藏重生八零之低調發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