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到別人的後花園裏,挖啊挖啊挖
一周之後,王守武帶領一個調研小組就到了特區,在英豪公司調研了十天,期間還到香江研發中心參訪了一番。
這次調研,明顯就專業了許多,王守武帶領的都是技術人員,是真正懂行的,與英豪公司的技術人員進行了非常深入的交流。
為了這次調研,趙平特意押後了去霓虹和燈塔的行程,這次技術引進的談判,都是趙平主持的,很多技術引進的細節,也隻有他最清楚。
對於這次技術調研,英豪公司非常的配合。對於這次引進多項技術的前因後果,都作出了很詳盡的說明,包括與邁拓的硬盤合作項目,雖然不會放在內地,依然作了詳細的介紹。
英豪公司的出現,讓王守武意外的同時,也頗感欣慰。--我道不孤。
他大半輩子一直致力於推動國內半導體業務的發展,但受限於各種原因,結果始終不盡如人意。
這個英豪公司就好像憑空冒出來的一樣,僅僅一年多的時間,不僅積累了雄厚的資本,聚集了不少人才,而且雄心勃勃,開始向半導體產業進軍。
英豪公司在研發上敢於投入,憑借香江的自由港地位,也更容易獲得先進的研發設備,各項研發的基本物質條件比內地要好不少。
雖然,英豪公司當前收羅的人才,還算不得內地真正的頂尖人才,但英豪公司的研發團隊,卻處處透著一種勃勃的生機。
最讓王守武意外的是,在調研過程中,他發現推動英豪公司不斷在技術領域前進的,居然是英豪公司那個年輕的不像話的新任總經理陳兵。
很多內地的技術人才在談話時,都會有意無意的提到陳兵。王守武能夠明顯感覺到,這些技術人員對這位年輕總經理的技術前瞻性,已經非常的信服了。
這可不是容易的事情,對技術的前瞻性判斷,有一定的技術邏輯可循,但一定沒有什麽標準答案。這種信服,隻能來自日積月累形成的一種信任。
王守武專門騰出了一晚時間,與陳兵又單獨進行了一次深入交流。這次交流的核心內容,再不是幾個項目的技術細節,而是比較務虛的,對電子和半導體行業發展趨勢的判斷。
這次交流,陳兵沒有象之前與特區交流時一樣,有所保留。而是,將未來兩三年內,英豪公司在半導體和顯像管領域的規劃,和盤托出。
包括英豪公司將要在引進半導體產線的基礎上,轉產存儲芯片,也包括在cra電視技術基礎上,研發專用的計算機顯示器。
陳兵未來的布局,需要借助內地的工業基礎和大量人才,與內地的合作需要不斷的加深。
王守武是內地難得的對電子產業布局有清醒認識的行業專家,又能直接上達天聽。
陳兵這次實際上就是通過王守武,對內地進行一定的交底,希望能夠與內地達成一些默契。
王守武是真正的技術大拿,在王守武眼中,陳兵現在的技術能力、學術水平最多隻能算是紮實。
但王守武卻感覺,陳兵在行業技術趨勢、產業趨勢方麵的見解非常不凡,其眼界之開闊、對技術方向判斷的精準,遠超其年齡和技術實力。
兩人這次的交流,一直暢談到深夜,居然讓王守武產生一種難得暢快的感覺。一老一少,經過這一番交流,相互認可之下,已經有了點往年交的味道。
王守武的小組,是技術小組,隻負責進行調研,相關的決策還需要首都來做,十天調研之後,這個小組就返迴了首都,進行匯報。
技術調研告一段落,趙平就趕快啟程,這次他要先去霓虹,再去燈塔,到別人的後花園裏,挖啊挖啊挖。
霓虹的電子和半導體產業,在亞洲是發展最早的,早在60年代,霓虹就從燈塔引進了晶體管技術,以索尼為代表的霓虹廠商,更是在燈塔技術基礎上,不斷的進行新的技術開拓。
經過二十年的持續發展,霓虹不僅在下遊的終端電子產品領域反超了燈塔,在上遊的芯片領域也已經表現出了一種咄咄逼人的態勢,諸多霓虹廠商,在多個半導體領域,對燈塔國發起了進攻。
這二十年的時間,霓虹在電子半導體領域,已經積累了深厚的技術底蘊和大量的技術人才、管理人才,雄厚的產業資本。
如果不是燈塔國運用霸權手段,逼迫霓虹簽署廣場協議、半導體協議等一係列不平等條約,並扶持寶島和宇宙國電子業與霓虹競爭,霓虹還真有機會把燈塔國的技術領先優勢拉下馬來。
趙平這次去霓虹主要就是挖人,但挖人的主要方向並不是研發技術人才,而是工廠管理人才。
英豪公司這次引進的幾個項目,顯像管、芯片、lcd、硬盤,都是需要精細化生產管理的項目,對工廠管理的要求,遠比之前的遊戲機、打字機組裝業務要高的多。
要說工廠精細化管理,霓虹確實有著極為擅長之處。前世,寶島電子行業的崛起,技術上承接了燈塔國的轉移,但管理上卻借鑒了很多霓虹的經驗。
在霓虹之後,趙平還要再赴燈塔,這次去燈塔,除了深入談判,細化之前的初步合作計劃之外,還有一個重點工作,同樣是挖人。
這次英豪從rca買的數條舊生產線,都是來自rca已經關閉的燈塔工廠。早在英豪前去談判之前,這些工廠就已經停止了運轉,大量原本工廠裏的員工也都已經被辭退。
這次趙平就是要去這些工廠的所在地,對那些被辭退的員工發出邀請。
這些舊生產線都要遷走,英豪當然不會把rca的前員工都找迴來,這次主要招的就是這些工廠的技術工程師。
搬遷一個工廠,並不是隻運走生產設備那麽簡單。一間工廠,各種機器設備隻是基本的骨架,而組織生產的各種技術標準、工藝流程、甚至管理思想,才是血肉。
如果是一個成熟的大型企業,自身的血肉充盈,購買了別人的工廠,完全可以用設備為骨架,填充自己的血肉進去,重新組成一個有機體。
但英豪現在的底蘊距離血肉充盈還相去甚遠,根本沒有為這些骨架快速填充血肉的能力。就必須想辦法,保持原本工廠的一些血肉為基礎。
英豪這次在燈塔招聘這些工廠的前技術工程師,就是為了這個目的。
英豪並不一定需要這些工程師的長期服務,隻要通過高薪,讓一定數量的技術工程師來打幾年短工,就可以實現這些工廠搬遷之後的技術延續性。
這會極大的加速這些工廠的重建速度,加速英豪公司對這些引進技術的吸收,使得這些工廠能夠更快的生產出新的血肉。
有了資本,要並購一些技術或工廠並不難,真正難的,其實是並購之後的各種整合,一旦這種整合不到位,結果往往是消化不良,難以真正達到並購的目的。
而對於英豪這種底蘊還不夠深厚的新興企業,進行整合的難度更高。陳兵前世看到過太多的案例,內地企業一朝發達,雄心勃勃走出海外去大肆並購,結果是落得一地雞毛。
搞製造業,尤其是電子製造業,與地產、互聯網等其他商業領域差異非常巨大。
各種花裏胡哨的市場營銷策略、商業運作,都隻能獲得短期的利益。真正能夠支撐製造業企業長期發展的,是企業的技術積累、是不斷夯實內功基礎。
營銷策略、商業運作,不過是把這些企業真正的價值所在,進行變現,化為財務表現而已。
夯實內功需要的是長期主義的思想,財務變現則更注重抓住短期的市場機會。
長期利益和短期利益之間,往往存在對立之處,對於一個企業來講,兩者之間需要取得一個平衡。
隻注重其中一個方麵,就會失去平衡,即使一時能夠花團錦簇,但卻無法持續繁榮。
內地改開之後,用了三四十年,就走完了西方兩百多年的積累之路,這種加速蛻變,使得企業需要麵對的外部環境,始終在快速的變化。
這種高速的產業環境變化,使得短期機會不斷的快速出現;而沉下心來進行長期積累的難度,卻必然提升。
陳兵前世看到了太多的案例,在這種高速變化的產業環境之下,抓住一時機會,就有一個創業企業彗星般崛起。
但很快,隨著產業環境的變化,這些彗星般崛起的創新企業,因為底蘊不足,又流星般的滑落。
企業的長期技術積累,很多時候並不能轉化為靚麗的財務表現,但一旦進入行業寒冬、產業低潮,這些技術積累卻能夠為企業提供防護力和頑強的生命力,幫助企業對抗各種行業風險。
陳兵前世那麽久的行業調研經曆、那麽多的行業案例分析都不是白做的,對這種長、短期目標的平衡,是非常關注的。
這次安排趙平去霓虹和燈塔挖人,就是為了能夠夯實內部的技術基礎,隻有這種基礎夯實了,才能繼續向縱深進行擴展。
一周之後,王守武帶領一個調研小組就到了特區,在英豪公司調研了十天,期間還到香江研發中心參訪了一番。
這次調研,明顯就專業了許多,王守武帶領的都是技術人員,是真正懂行的,與英豪公司的技術人員進行了非常深入的交流。
為了這次調研,趙平特意押後了去霓虹和燈塔的行程,這次技術引進的談判,都是趙平主持的,很多技術引進的細節,也隻有他最清楚。
對於這次技術調研,英豪公司非常的配合。對於這次引進多項技術的前因後果,都作出了很詳盡的說明,包括與邁拓的硬盤合作項目,雖然不會放在內地,依然作了詳細的介紹。
英豪公司的出現,讓王守武意外的同時,也頗感欣慰。--我道不孤。
他大半輩子一直致力於推動國內半導體業務的發展,但受限於各種原因,結果始終不盡如人意。
這個英豪公司就好像憑空冒出來的一樣,僅僅一年多的時間,不僅積累了雄厚的資本,聚集了不少人才,而且雄心勃勃,開始向半導體產業進軍。
英豪公司在研發上敢於投入,憑借香江的自由港地位,也更容易獲得先進的研發設備,各項研發的基本物質條件比內地要好不少。
雖然,英豪公司當前收羅的人才,還算不得內地真正的頂尖人才,但英豪公司的研發團隊,卻處處透著一種勃勃的生機。
最讓王守武意外的是,在調研過程中,他發現推動英豪公司不斷在技術領域前進的,居然是英豪公司那個年輕的不像話的新任總經理陳兵。
很多內地的技術人才在談話時,都會有意無意的提到陳兵。王守武能夠明顯感覺到,這些技術人員對這位年輕總經理的技術前瞻性,已經非常的信服了。
這可不是容易的事情,對技術的前瞻性判斷,有一定的技術邏輯可循,但一定沒有什麽標準答案。這種信服,隻能來自日積月累形成的一種信任。
王守武專門騰出了一晚時間,與陳兵又單獨進行了一次深入交流。這次交流的核心內容,再不是幾個項目的技術細節,而是比較務虛的,對電子和半導體行業發展趨勢的判斷。
這次交流,陳兵沒有象之前與特區交流時一樣,有所保留。而是,將未來兩三年內,英豪公司在半導體和顯像管領域的規劃,和盤托出。
包括英豪公司將要在引進半導體產線的基礎上,轉產存儲芯片,也包括在cra電視技術基礎上,研發專用的計算機顯示器。
陳兵未來的布局,需要借助內地的工業基礎和大量人才,與內地的合作需要不斷的加深。
王守武是內地難得的對電子產業布局有清醒認識的行業專家,又能直接上達天聽。
陳兵這次實際上就是通過王守武,對內地進行一定的交底,希望能夠與內地達成一些默契。
王守武是真正的技術大拿,在王守武眼中,陳兵現在的技術能力、學術水平最多隻能算是紮實。
但王守武卻感覺,陳兵在行業技術趨勢、產業趨勢方麵的見解非常不凡,其眼界之開闊、對技術方向判斷的精準,遠超其年齡和技術實力。
兩人這次的交流,一直暢談到深夜,居然讓王守武產生一種難得暢快的感覺。一老一少,經過這一番交流,相互認可之下,已經有了點往年交的味道。
王守武的小組,是技術小組,隻負責進行調研,相關的決策還需要首都來做,十天調研之後,這個小組就返迴了首都,進行匯報。
技術調研告一段落,趙平就趕快啟程,這次他要先去霓虹,再去燈塔,到別人的後花園裏,挖啊挖啊挖。
霓虹的電子和半導體產業,在亞洲是發展最早的,早在60年代,霓虹就從燈塔引進了晶體管技術,以索尼為代表的霓虹廠商,更是在燈塔技術基礎上,不斷的進行新的技術開拓。
經過二十年的持續發展,霓虹不僅在下遊的終端電子產品領域反超了燈塔,在上遊的芯片領域也已經表現出了一種咄咄逼人的態勢,諸多霓虹廠商,在多個半導體領域,對燈塔國發起了進攻。
這二十年的時間,霓虹在電子半導體領域,已經積累了深厚的技術底蘊和大量的技術人才、管理人才,雄厚的產業資本。
如果不是燈塔國運用霸權手段,逼迫霓虹簽署廣場協議、半導體協議等一係列不平等條約,並扶持寶島和宇宙國電子業與霓虹競爭,霓虹還真有機會把燈塔國的技術領先優勢拉下馬來。
趙平這次去霓虹主要就是挖人,但挖人的主要方向並不是研發技術人才,而是工廠管理人才。
英豪公司這次引進的幾個項目,顯像管、芯片、lcd、硬盤,都是需要精細化生產管理的項目,對工廠管理的要求,遠比之前的遊戲機、打字機組裝業務要高的多。
要說工廠精細化管理,霓虹確實有著極為擅長之處。前世,寶島電子行業的崛起,技術上承接了燈塔國的轉移,但管理上卻借鑒了很多霓虹的經驗。
在霓虹之後,趙平還要再赴燈塔,這次去燈塔,除了深入談判,細化之前的初步合作計劃之外,還有一個重點工作,同樣是挖人。
這次英豪從rca買的數條舊生產線,都是來自rca已經關閉的燈塔工廠。早在英豪前去談判之前,這些工廠就已經停止了運轉,大量原本工廠裏的員工也都已經被辭退。
這次趙平就是要去這些工廠的所在地,對那些被辭退的員工發出邀請。
這些舊生產線都要遷走,英豪當然不會把rca的前員工都找迴來,這次主要招的就是這些工廠的技術工程師。
搬遷一個工廠,並不是隻運走生產設備那麽簡單。一間工廠,各種機器設備隻是基本的骨架,而組織生產的各種技術標準、工藝流程、甚至管理思想,才是血肉。
如果是一個成熟的大型企業,自身的血肉充盈,購買了別人的工廠,完全可以用設備為骨架,填充自己的血肉進去,重新組成一個有機體。
但英豪現在的底蘊距離血肉充盈還相去甚遠,根本沒有為這些骨架快速填充血肉的能力。就必須想辦法,保持原本工廠的一些血肉為基礎。
英豪這次在燈塔招聘這些工廠的前技術工程師,就是為了這個目的。
英豪並不一定需要這些工程師的長期服務,隻要通過高薪,讓一定數量的技術工程師來打幾年短工,就可以實現這些工廠搬遷之後的技術延續性。
這會極大的加速這些工廠的重建速度,加速英豪公司對這些引進技術的吸收,使得這些工廠能夠更快的生產出新的血肉。
有了資本,要並購一些技術或工廠並不難,真正難的,其實是並購之後的各種整合,一旦這種整合不到位,結果往往是消化不良,難以真正達到並購的目的。
而對於英豪這種底蘊還不夠深厚的新興企業,進行整合的難度更高。陳兵前世看到過太多的案例,內地企業一朝發達,雄心勃勃走出海外去大肆並購,結果是落得一地雞毛。
搞製造業,尤其是電子製造業,與地產、互聯網等其他商業領域差異非常巨大。
各種花裏胡哨的市場營銷策略、商業運作,都隻能獲得短期的利益。真正能夠支撐製造業企業長期發展的,是企業的技術積累、是不斷夯實內功基礎。
營銷策略、商業運作,不過是把這些企業真正的價值所在,進行變現,化為財務表現而已。
夯實內功需要的是長期主義的思想,財務變現則更注重抓住短期的市場機會。
長期利益和短期利益之間,往往存在對立之處,對於一個企業來講,兩者之間需要取得一個平衡。
隻注重其中一個方麵,就會失去平衡,即使一時能夠花團錦簇,但卻無法持續繁榮。
內地改開之後,用了三四十年,就走完了西方兩百多年的積累之路,這種加速蛻變,使得企業需要麵對的外部環境,始終在快速的變化。
這種高速的產業環境變化,使得短期機會不斷的快速出現;而沉下心來進行長期積累的難度,卻必然提升。
陳兵前世看到了太多的案例,在這種高速變化的產業環境之下,抓住一時機會,就有一個創業企業彗星般崛起。
但很快,隨著產業環境的變化,這些彗星般崛起的創新企業,因為底蘊不足,又流星般的滑落。
企業的長期技術積累,很多時候並不能轉化為靚麗的財務表現,但一旦進入行業寒冬、產業低潮,這些技術積累卻能夠為企業提供防護力和頑強的生命力,幫助企業對抗各種行業風險。
陳兵前世那麽久的行業調研經曆、那麽多的行業案例分析都不是白做的,對這種長、短期目標的平衡,是非常關注的。
這次安排趙平去霓虹和燈塔挖人,就是為了能夠夯實內部的技術基礎,隻有這種基礎夯實了,才能繼續向縱深進行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