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忠不可言吳國公
我,大唐天師,開局獻計西遊滅佛 作者:奔跑的堅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世民何等精明,看到這十幾萬石最好的青鹽,就知道李淳風為什麽壓了幾年都不告訴自己。
如果一開始就把青鹽放出來,那麽一旦市場上需求量大了,出鹽的渠道就很容易暴露給士族門閥。
這些門閥勢力到處都是,很容易就查出來,到時候暗中使壞,有的時候辦法破壞。
而如果一直把市場上的出貨量壓著,那門閥完全有能力把所有放出去的鹽一點點吃掉。
到時候肥的還是門閥。
但現在不一樣了。
十幾萬石對於年產四十萬石以上的兩淮鹽場,確實沒多大的威脅,但不要忘記,兩淮鹽場四十萬石出貨量裏麵,九成都是粗鹽。
每年青鹽出貨量,不到一萬石。
而現在這邊庫裏,有十幾萬石。
哪怕是拿出兩淮鹽場出貨量,完全對等的青鹽來對衝市場,也一樣可以給門閥一記狠的。
這就是囤鹽的目的了。
至於為什麽不提前告訴自己。
李世民根本不在意這個,他相信李淳風是有打算的。
他更相信李淳風的打算,對大唐有利。
要在大唐找一個李世民最信任的人,那肯定是李淳風。
李世民看向少監,“現在將作監這裏,出青鹽有多少?”
少監道:“迴陛下,每年三萬石。”
“這幾年來,收鹽礦,出青鹽,囤鹽貨,將作監已經做到完全保密,完全自主,保證不會被外人知曉其中秘密。”
“對於外人來說,將作監隻是在製備硝石而已。”
大唐有火藥,硝石消耗極大。
而且這種國之神器,李世民是直接擺開了講,哪個門閥,哪個世家,哪個大臣敢伸手。
殺!
哪怕是開國功臣,哪怕是皇親國戚。
也絕不手軟。
在砍了好幾十個不知好歹的人之後。
關於火藥這方麵,沒人敢打主意。
而借著硝石的掩護,李淳風就這麽給囤了十幾萬石的青鹽。
這東西,哪怕是現在,也是一貫一斤。
除了士族門閥,再富庶的百姓,也用不起。
李世民的嘴角,越翹越高,最後變成一陣歡快的大笑。
“大唐百姓用不起嗎?用不起好啊,用不起好啊!”
百姓用不起,那就正好用來坑士族門閥。
到時候從士族門閥那裏坑來的錢,再用來撬動他們內部的團結。
這事兒想想。
美滴很。
“迴陛下,既然今日陛下來問青鹽之事,道首著臣,另有一事相報。”少監等李世民笑罷,這才又開口。
李世民一愣,然後露出喜色,笑道:“快快說來,朕倒要聽聽,道首還有什麽好消息留給朕的。”
少監道:“日前將作監嶺南道分舍來報,製糖法已經穩定,當地的柘漿(甘蔗)培育已經成功,收獲量不錯。”
“在柘漿的基礎上,道首當年教導的製糖法,已經完全可以實用。陛下隻要派信得過的大臣前去接手。”
“那麽大唐將會年收五萬石的精糖。”
李世民本以為有青鹽,就已經擁有了砍向士族門閥的第一刀。
沒想到,李淳風給他準備的,不是一把刀。
道首準備的是一套連環刀。
如果說食鹽是民生之基礎,百姓離不開鹽。
那麽糖,在這個時代,那就妥妥是士族門閥才能享受的奢侈品。
五萬石多嗎?
不多。
但就是因為不多,才能賣得更貴啊。
李世民看著少監,“道首肯定還有交代,你且都說出來,莫要再吊朕的胃口。”
少監微笑道:“迴陛下,道首確實是有最後一個交代,那就是最好把柘漿運迴關中再製糖,雖然會增加成本,但正好可以拿下嶺南道。”
“嶺南道那裏,缺鹽。”
另一個曆史上的嶺南道,並不缺鹽,因為守著大海,有的是製鹽的辦法。
但在這個世界的嶺南道,很缺鹽。
大海,被龍族占著呢。
而嶺南道雖然是十道之一,但目前卻是被馮氏一脈給占據。
雖然馮氏表麵上還是相當忠誠,但劍南道在這個時代,可謂是山高路遠,瘴氣密布。
馮氏在劍南道,就有點國中國,聽調不聽宣的調調。
李世民對於劍南道,也隻能以安撫為主。
這種情況不但對大唐本身的穩定不利,對於大唐國運,也沒有任何好處。
劍南道的氣運,可大部分沒歸於大唐國運。
李世民沒想到,李淳風連這個也給他考慮到了。
劍南道在這個世界,最大的兩個問題。
一個是缺鹽。
一個是缺醫藥。
李淳風在成為道首之後,就已經派了大量擅長醫術的道士,前往劍南道,算是已經握住了劍南道的一條命脈。
現在,道首要把另一脈也給握住了。
李世民一挑眉,“以鹽換糖?”
少監搖搖頭,“以錢換柘漿,以鹽換劍南。”
李世民哈哈一笑,“妙哉,妙哉,道首妙計安天下矣。”
早上出皇宮裏的氣悶,此時已經完全的煙消雲散了。
當下李世民就迴到太極殿,召來魏征等重臣。
第二天。
一紙新的皇令出了長安,很快就到傳到嶺南吳國公馮盎手上。
“大量收購柘漿?陛下這是想要幹什麽?”馮盎拿到皇令,有點懵逼。
做生意而已,用得著聖旨嗎?
雖然自從陛下在貞觀元年,弄出一個商用聖旨,但這小小的柘漿,至於嗎?
馮盎的兒子馮智戴道:“父親,柘漿除了食用,就隻能用來製糖,所以陛下是想大量製糖?陛下這是想搶我們馮家的生意啊。”
馮氏守著大唐現在唯一出甘蔗的嶺南道,那自然也是製糖賣糖的。
馮盎翻個白眼,“柘漿製糖不假,但產量不高,這一路遇到關中成本幾何?到時候製的糖要賣多少貫?”
“到時候能爭得過我們嗎?”
精糖現在市場上價值一貫五,整個大唐一半以上的精糖,就都出於馮氏之手。
馮盎自己算了一下,要是把甘蔗遇到關中,再製糖,加上運輸成本,最少需要賣兩貫才能有得賺。
而馮氏的糖,降到一貫三,也有得賺。
吳國公微微一笑,“看來陛下隻是想用這樣的方式,來穩定劍南道。”
“我們身為臣子,那當然要好好地聽從陛下的安排了。”
在吳國公的身邊,有一個身披常服,但卻留著光頭,渾身透著一種佛性的英俊男子。
聽到馮盎的話,這男子微微一笑,“吳國公說得對,嶺南對大唐忠不可言。”
馮盎哈哈一笑,“當然,本國公對大唐,那是忠不可言啊。”
如果一開始就把青鹽放出來,那麽一旦市場上需求量大了,出鹽的渠道就很容易暴露給士族門閥。
這些門閥勢力到處都是,很容易就查出來,到時候暗中使壞,有的時候辦法破壞。
而如果一直把市場上的出貨量壓著,那門閥完全有能力把所有放出去的鹽一點點吃掉。
到時候肥的還是門閥。
但現在不一樣了。
十幾萬石對於年產四十萬石以上的兩淮鹽場,確實沒多大的威脅,但不要忘記,兩淮鹽場四十萬石出貨量裏麵,九成都是粗鹽。
每年青鹽出貨量,不到一萬石。
而現在這邊庫裏,有十幾萬石。
哪怕是拿出兩淮鹽場出貨量,完全對等的青鹽來對衝市場,也一樣可以給門閥一記狠的。
這就是囤鹽的目的了。
至於為什麽不提前告訴自己。
李世民根本不在意這個,他相信李淳風是有打算的。
他更相信李淳風的打算,對大唐有利。
要在大唐找一個李世民最信任的人,那肯定是李淳風。
李世民看向少監,“現在將作監這裏,出青鹽有多少?”
少監道:“迴陛下,每年三萬石。”
“這幾年來,收鹽礦,出青鹽,囤鹽貨,將作監已經做到完全保密,完全自主,保證不會被外人知曉其中秘密。”
“對於外人來說,將作監隻是在製備硝石而已。”
大唐有火藥,硝石消耗極大。
而且這種國之神器,李世民是直接擺開了講,哪個門閥,哪個世家,哪個大臣敢伸手。
殺!
哪怕是開國功臣,哪怕是皇親國戚。
也絕不手軟。
在砍了好幾十個不知好歹的人之後。
關於火藥這方麵,沒人敢打主意。
而借著硝石的掩護,李淳風就這麽給囤了十幾萬石的青鹽。
這東西,哪怕是現在,也是一貫一斤。
除了士族門閥,再富庶的百姓,也用不起。
李世民的嘴角,越翹越高,最後變成一陣歡快的大笑。
“大唐百姓用不起嗎?用不起好啊,用不起好啊!”
百姓用不起,那就正好用來坑士族門閥。
到時候從士族門閥那裏坑來的錢,再用來撬動他們內部的團結。
這事兒想想。
美滴很。
“迴陛下,既然今日陛下來問青鹽之事,道首著臣,另有一事相報。”少監等李世民笑罷,這才又開口。
李世民一愣,然後露出喜色,笑道:“快快說來,朕倒要聽聽,道首還有什麽好消息留給朕的。”
少監道:“日前將作監嶺南道分舍來報,製糖法已經穩定,當地的柘漿(甘蔗)培育已經成功,收獲量不錯。”
“在柘漿的基礎上,道首當年教導的製糖法,已經完全可以實用。陛下隻要派信得過的大臣前去接手。”
“那麽大唐將會年收五萬石的精糖。”
李世民本以為有青鹽,就已經擁有了砍向士族門閥的第一刀。
沒想到,李淳風給他準備的,不是一把刀。
道首準備的是一套連環刀。
如果說食鹽是民生之基礎,百姓離不開鹽。
那麽糖,在這個時代,那就妥妥是士族門閥才能享受的奢侈品。
五萬石多嗎?
不多。
但就是因為不多,才能賣得更貴啊。
李世民看著少監,“道首肯定還有交代,你且都說出來,莫要再吊朕的胃口。”
少監微笑道:“迴陛下,道首確實是有最後一個交代,那就是最好把柘漿運迴關中再製糖,雖然會增加成本,但正好可以拿下嶺南道。”
“嶺南道那裏,缺鹽。”
另一個曆史上的嶺南道,並不缺鹽,因為守著大海,有的是製鹽的辦法。
但在這個世界的嶺南道,很缺鹽。
大海,被龍族占著呢。
而嶺南道雖然是十道之一,但目前卻是被馮氏一脈給占據。
雖然馮氏表麵上還是相當忠誠,但劍南道在這個時代,可謂是山高路遠,瘴氣密布。
馮氏在劍南道,就有點國中國,聽調不聽宣的調調。
李世民對於劍南道,也隻能以安撫為主。
這種情況不但對大唐本身的穩定不利,對於大唐國運,也沒有任何好處。
劍南道的氣運,可大部分沒歸於大唐國運。
李世民沒想到,李淳風連這個也給他考慮到了。
劍南道在這個世界,最大的兩個問題。
一個是缺鹽。
一個是缺醫藥。
李淳風在成為道首之後,就已經派了大量擅長醫術的道士,前往劍南道,算是已經握住了劍南道的一條命脈。
現在,道首要把另一脈也給握住了。
李世民一挑眉,“以鹽換糖?”
少監搖搖頭,“以錢換柘漿,以鹽換劍南。”
李世民哈哈一笑,“妙哉,妙哉,道首妙計安天下矣。”
早上出皇宮裏的氣悶,此時已經完全的煙消雲散了。
當下李世民就迴到太極殿,召來魏征等重臣。
第二天。
一紙新的皇令出了長安,很快就到傳到嶺南吳國公馮盎手上。
“大量收購柘漿?陛下這是想要幹什麽?”馮盎拿到皇令,有點懵逼。
做生意而已,用得著聖旨嗎?
雖然自從陛下在貞觀元年,弄出一個商用聖旨,但這小小的柘漿,至於嗎?
馮盎的兒子馮智戴道:“父親,柘漿除了食用,就隻能用來製糖,所以陛下是想大量製糖?陛下這是想搶我們馮家的生意啊。”
馮氏守著大唐現在唯一出甘蔗的嶺南道,那自然也是製糖賣糖的。
馮盎翻個白眼,“柘漿製糖不假,但產量不高,這一路遇到關中成本幾何?到時候製的糖要賣多少貫?”
“到時候能爭得過我們嗎?”
精糖現在市場上價值一貫五,整個大唐一半以上的精糖,就都出於馮氏之手。
馮盎自己算了一下,要是把甘蔗遇到關中,再製糖,加上運輸成本,最少需要賣兩貫才能有得賺。
而馮氏的糖,降到一貫三,也有得賺。
吳國公微微一笑,“看來陛下隻是想用這樣的方式,來穩定劍南道。”
“我們身為臣子,那當然要好好地聽從陛下的安排了。”
在吳國公的身邊,有一個身披常服,但卻留著光頭,渾身透著一種佛性的英俊男子。
聽到馮盎的話,這男子微微一笑,“吳國公說得對,嶺南對大唐忠不可言。”
馮盎哈哈一笑,“當然,本國公對大唐,那是忠不可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