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唿...,終於到了。”司茶長歎一聲,一道白汽從他口裏噴出,隨即被風吹散,他們終於在除夕前兩天趕到了張家口。
幾匹馬不停地打著響鼻,顯然都累了。
囡囡從馬車車廂裏伸出頭,好奇地打量著不遠處的城郭,“這就是張家口啊!怎麽和縣城州城都不太一樣呢?”
誌文、柳才與司茶、護衛騎馬,柳才情緒一直不好,留在山上又幫不上什麽忙,誌文幹脆一起帶上他,多個成年人也好,他們去哪裏也能方便些,司茶可忙不贏陪他們。
至於成親,小英娘還沒張羅好呢。
丫頭們則坐著馬車,進太行山之前收起來的車廂又派上了用場。
“就是就是。”趕著馬車的小英嘰嘰喳喳地嚷道,“怎麽城外還有這麽多房子?”
這丫頭,也不知怎麽說服的小英娘,最後居然還是跟著來了。
妞妞沒有說話,眼睛忽霎忽霎地眨巴,打量著車廂外的景致。
誌文則微微皺眉,作為一個邊塞堡口,城牆就隻比閆家村高了那麽一點點,城池似乎也大不了多少,有些不夠格啊。
“這是下堡,張家口堡指的就是這裏了,俗稱‘堡子裏’,離長城還有五裏呢。”司茶笑著向大家介紹。
而上堡又稱來遠堡,俗稱“市圈”,位於長城邊牆旁,真正對外起防禦功能的是這裏。
下堡位於長城內,自然用不著修太高的城牆。
張家口,又稱“張垣”“武城”,嘉靖八年守備張珍在北城牆開一小門,曰“小北門”,因門小如口,又由張珍開築,故稱“張家口”。
張家口屬宣府,而宣府為大明九邊重鎮之一,是對蒙古作戰的重要方向,同時掩護京師側翼,與另一邊鎮大同合稱宣大。
時人稱宣大為京師項背,可見其重要性。
從軍事上來說,張家口不過是宣府鎮的一個普通長城邊堡,建堡之初,就隻有堡內的官衙、官邸、軍營等建築。
但是從經濟上看,它是實實在在的重鎮。
隨著貿易不斷發展,在萬曆年間,張家口就已“百貨坌集,車廬馬駝,羊旃毳布繒瓦缶之屬,踏跳丸意錢蒲之技畢具”,一片繁榮景象。
商行、寺廟、豪商私邸在城牆外陸續開始出現,造就了這獨特的城外有城的景象。
隨著遼東建奴崛起,大明對其實施經濟封鎖,張家口更加繁華,成了大明北方的經濟重鎮,不誇張地說,大同以東的邊貿交易都在這裏。
這樣一塊超級大肥肉,自然很多人眼饞,因此張家口既有範家這樣紮根於此的超級大商家,也有不少來此尋找機會的小商人。
更有像周承允這樣的,實力雖強,卻因與範家有隙,難以插足進來,隻能安排少量人手虎視眈眈盯著的外地大商家,隻待一有機會,就要狠狠從範家身上咬下一塊肉來。
此地官、商、匪皆有,漢人、蒙古人還有女真人混雜一處,大明、後金、蒙古各部的探子,加上各商家的密探,勢力錯綜複雜,頗像後世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舊滬上。
“鄭公子,請,我們這就到蒲解會館落腳。”司茶打了聲招唿,與護衛一道,頭前帶路而去。
......
按司茶的說法,張家口的蒲解會館條件不算好,但還是讓誌文他們這些山溝裏出來的土包子開了眼界。
除了一進門的正房是會客辦公之用外,後麵還有幾進大院,有招待貴賓飲宴的,還有留宿賓客和同鄉的,誌文他們就被單獨安排在其中一套院子裏。
手忙腳亂地梳洗完畢,又在丫鬟的服侍下換好衣服,誌文逃也似的離開。
太腐敗了,從脫衣服開始,就有人隨侍在側,要是你不想動,整個洗浴過程自會有人把你洗得幹幹淨淨,再將你穿得整整齊齊地送出來。
誌文兩輩子加在一起都不曾有過這種待遇,實在不習慣這種高級會員服務,在製止了丫鬟的服侍後,自己動手,三下五除二,飛快地洗完後就跑到前院堂屋來了。
柳才早到了,規規矩矩地坐在桌旁喝著茶,靜等開飯,隻是忸怩不安的神情卻出賣了他,想來也是無福消受。
誌文無心拿他打趣,打了個招唿,也在桌旁坐下。
稍候,司茶滿麵紅光地進來了,看來他倒是很享受這種待遇。
然後是囡囡她們,被丫鬟服侍,三個丫頭倒是不會害羞,隻是看她們興奮的樣子,應該沒少玩水。
見人齊了,司茶衝門外一招手,菜肴流水般地端了進來。
“尹大哥呢?”一路而來,大家也都熟了,尹護衛跟了周承允三年多,算得上忠心耿耿。
“不用管他,”司茶臉上露出一絲猥瑣的笑容,低聲道,“找他相好的去了,你懂的。”
“來來來,鄭公子,請。”司茶伸手虛引,開始給大家介紹菜品。
“張家口地處邊塞,實在沒有什麽拿得出手的,就這道‘燒南北’還能勉強入眼。”
眾人順著他所指的方向看去,這道在他嘴裏“勉強入眼”的菜肴黃白相間,鮮香撲鼻。
“大家嚐嚐,黃的是塞外口蘑,白的是江南竹筍,算是下了些功夫。”司茶說道。
眾人咋舌,塞外口蘑倒也罷了,江南竹筍弄到這兒,得費多大勁兒啊。
就這都隻能算勉強入眼,誌文算是見識到了這些大商人的豪奢。
“司茶大哥,張家口八大糧商到底是哪八家?”吃著飯的時候,誌文開始請教。
這八家後世被稱為滿清八大皇商,但誌文除了知道領頭的姓範之外,其他還真一無所知。
“這你算問對人了。”司茶咽下一塊口蘑,“這些年我們晉南與他們晉北,明裏暗裏不知爭鬥了多少次,我們公子算是最了解他們的人了,在下雖不才,還是能和大家說道說道的。”
“這八大家以範姓為首,你們應該都知道,剩下七家是靳家、梁家、田家、翟家、黃家和兩個王家。”
“範家最出色的人物範永鬥,雖是庶長子,但有手腕,有決斷,最有希望接任家主,其他七家也各有出色人物,分別是王登庫、靳良玉、王大宇、梁嘉賓、田生蘭、翟堂、黃雲發。
不過剛才會館通報說,範永鬥自去了晉南後,就好久沒出現了。”
誌文暗笑,範永鬥是永遠不會出現了。
這件事兒,誌文他們凡是知道內情的,口風都很緊,而對外,就隻告訴了周承允,看來他的嘴巴也很嚴。
幾匹馬不停地打著響鼻,顯然都累了。
囡囡從馬車車廂裏伸出頭,好奇地打量著不遠處的城郭,“這就是張家口啊!怎麽和縣城州城都不太一樣呢?”
誌文、柳才與司茶、護衛騎馬,柳才情緒一直不好,留在山上又幫不上什麽忙,誌文幹脆一起帶上他,多個成年人也好,他們去哪裏也能方便些,司茶可忙不贏陪他們。
至於成親,小英娘還沒張羅好呢。
丫頭們則坐著馬車,進太行山之前收起來的車廂又派上了用場。
“就是就是。”趕著馬車的小英嘰嘰喳喳地嚷道,“怎麽城外還有這麽多房子?”
這丫頭,也不知怎麽說服的小英娘,最後居然還是跟著來了。
妞妞沒有說話,眼睛忽霎忽霎地眨巴,打量著車廂外的景致。
誌文則微微皺眉,作為一個邊塞堡口,城牆就隻比閆家村高了那麽一點點,城池似乎也大不了多少,有些不夠格啊。
“這是下堡,張家口堡指的就是這裏了,俗稱‘堡子裏’,離長城還有五裏呢。”司茶笑著向大家介紹。
而上堡又稱來遠堡,俗稱“市圈”,位於長城邊牆旁,真正對外起防禦功能的是這裏。
下堡位於長城內,自然用不著修太高的城牆。
張家口,又稱“張垣”“武城”,嘉靖八年守備張珍在北城牆開一小門,曰“小北門”,因門小如口,又由張珍開築,故稱“張家口”。
張家口屬宣府,而宣府為大明九邊重鎮之一,是對蒙古作戰的重要方向,同時掩護京師側翼,與另一邊鎮大同合稱宣大。
時人稱宣大為京師項背,可見其重要性。
從軍事上來說,張家口不過是宣府鎮的一個普通長城邊堡,建堡之初,就隻有堡內的官衙、官邸、軍營等建築。
但是從經濟上看,它是實實在在的重鎮。
隨著貿易不斷發展,在萬曆年間,張家口就已“百貨坌集,車廬馬駝,羊旃毳布繒瓦缶之屬,踏跳丸意錢蒲之技畢具”,一片繁榮景象。
商行、寺廟、豪商私邸在城牆外陸續開始出現,造就了這獨特的城外有城的景象。
隨著遼東建奴崛起,大明對其實施經濟封鎖,張家口更加繁華,成了大明北方的經濟重鎮,不誇張地說,大同以東的邊貿交易都在這裏。
這樣一塊超級大肥肉,自然很多人眼饞,因此張家口既有範家這樣紮根於此的超級大商家,也有不少來此尋找機會的小商人。
更有像周承允這樣的,實力雖強,卻因與範家有隙,難以插足進來,隻能安排少量人手虎視眈眈盯著的外地大商家,隻待一有機會,就要狠狠從範家身上咬下一塊肉來。
此地官、商、匪皆有,漢人、蒙古人還有女真人混雜一處,大明、後金、蒙古各部的探子,加上各商家的密探,勢力錯綜複雜,頗像後世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舊滬上。
“鄭公子,請,我們這就到蒲解會館落腳。”司茶打了聲招唿,與護衛一道,頭前帶路而去。
......
按司茶的說法,張家口的蒲解會館條件不算好,但還是讓誌文他們這些山溝裏出來的土包子開了眼界。
除了一進門的正房是會客辦公之用外,後麵還有幾進大院,有招待貴賓飲宴的,還有留宿賓客和同鄉的,誌文他們就被單獨安排在其中一套院子裏。
手忙腳亂地梳洗完畢,又在丫鬟的服侍下換好衣服,誌文逃也似的離開。
太腐敗了,從脫衣服開始,就有人隨侍在側,要是你不想動,整個洗浴過程自會有人把你洗得幹幹淨淨,再將你穿得整整齊齊地送出來。
誌文兩輩子加在一起都不曾有過這種待遇,實在不習慣這種高級會員服務,在製止了丫鬟的服侍後,自己動手,三下五除二,飛快地洗完後就跑到前院堂屋來了。
柳才早到了,規規矩矩地坐在桌旁喝著茶,靜等開飯,隻是忸怩不安的神情卻出賣了他,想來也是無福消受。
誌文無心拿他打趣,打了個招唿,也在桌旁坐下。
稍候,司茶滿麵紅光地進來了,看來他倒是很享受這種待遇。
然後是囡囡她們,被丫鬟服侍,三個丫頭倒是不會害羞,隻是看她們興奮的樣子,應該沒少玩水。
見人齊了,司茶衝門外一招手,菜肴流水般地端了進來。
“尹大哥呢?”一路而來,大家也都熟了,尹護衛跟了周承允三年多,算得上忠心耿耿。
“不用管他,”司茶臉上露出一絲猥瑣的笑容,低聲道,“找他相好的去了,你懂的。”
“來來來,鄭公子,請。”司茶伸手虛引,開始給大家介紹菜品。
“張家口地處邊塞,實在沒有什麽拿得出手的,就這道‘燒南北’還能勉強入眼。”
眾人順著他所指的方向看去,這道在他嘴裏“勉強入眼”的菜肴黃白相間,鮮香撲鼻。
“大家嚐嚐,黃的是塞外口蘑,白的是江南竹筍,算是下了些功夫。”司茶說道。
眾人咋舌,塞外口蘑倒也罷了,江南竹筍弄到這兒,得費多大勁兒啊。
就這都隻能算勉強入眼,誌文算是見識到了這些大商人的豪奢。
“司茶大哥,張家口八大糧商到底是哪八家?”吃著飯的時候,誌文開始請教。
這八家後世被稱為滿清八大皇商,但誌文除了知道領頭的姓範之外,其他還真一無所知。
“這你算問對人了。”司茶咽下一塊口蘑,“這些年我們晉南與他們晉北,明裏暗裏不知爭鬥了多少次,我們公子算是最了解他們的人了,在下雖不才,還是能和大家說道說道的。”
“這八大家以範姓為首,你們應該都知道,剩下七家是靳家、梁家、田家、翟家、黃家和兩個王家。”
“範家最出色的人物範永鬥,雖是庶長子,但有手腕,有決斷,最有希望接任家主,其他七家也各有出色人物,分別是王登庫、靳良玉、王大宇、梁嘉賓、田生蘭、翟堂、黃雲發。
不過剛才會館通報說,範永鬥自去了晉南後,就好久沒出現了。”
誌文暗笑,範永鬥是永遠不會出現了。
這件事兒,誌文他們凡是知道內情的,口風都很緊,而對外,就隻告訴了周承允,看來他的嘴巴也很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