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誌哥,前麵有個茶棚,咱們要不去歇歇腳?”柳才問道。
“歇歇吧,鄭公子,我這老胳膊老腿兒的,都快被顛碎了。”柳老漢從馬鞍上站起來,扭了扭腰。
“那就歇歇,大家都累了吧。”
誌文他們從涿鹿山出來後,當晚在那隻小商隊被劫的地方過夜,現在騎了半天的馬,正準備找地方解決中飯的時候,就見到了這個茶棚。
這裏是順天府,已經完全出了太行山的地界,周圍再見不到一座丘陵山頭,放眼望去,全是一片平坦無垠的平原。
四人到了茶棚前甩鞍下馬,誌文讓其他三人先找個空桌坐下,自己則將馬牽到隱蔽處,不動聲色地掏出苜蓿,喂起馬來。
這一路都是他喂的馬,柳氏父子隻當他愛惜牲口,都不以為意。
這個茶棚簡陋,別說沒有供客人喂馬的草料,就是有,誌文也不放心,還是自己的更安全、更有營養。
等誌文喂完馬,坐到桌邊時,三人已經喝了會兒茶水,柳才將頭湊到誌文耳邊低聲道,“誌哥,有些不對勁兒啊,這逃荒的人也太多了些。”
才上官道,柳才就發現人多出來不少,這會兒定下心來仔細看,發現都是逃難的。
誌文開始聽到他說不對勁兒,還緊張了一下,待聽清他說是逃荒的人多,遂放下心來,“這...,沒啥吧,我們一路過來,都是這樣的。”
茶棚外不時有三五成群的逃難之人路過,誌文覺得,與河西相比,還少了呢。
柳才搖搖頭,“我們上次劫糧,可沒有這麽多人。”
上次劫道,要有這麽多人的話,那隻商隊落不了單,他們也未必再敢動手了。
“沒事兒,”誌文安慰道,“逃荒的人多,興許還安全些呢。”
“就是。”可旺啃著麵餅,“我剛才還見到了幾個熟麵孔呢,隻是他們沒認出我來。”
“是嗎?”誌文有些意外,他們是專門找的地方,這一帶已經離邊塞很近了,實在有些想不通和他們一路逃難的人怎麽也會跑到這兒來了。
“那之前你是在哪兒見過他們的?大柱。”
可旺皺著眉想了一會兒,“這一路上見過的人太多,記不清了。”
要說這逃荒的人為什麽多了起來,還和誌文他們在河西的所作所為有關。
由於他們的殮屍、消毒等措施得當,不但少死了很多人,還控製了鼠疫的爆發性傳染,這樣一來,逃難人的數量與原本的曆史相比,多了不少。
黃河封凍後,無需再靠渡船,原本困於河西的人,從黃河各處大量湧入晉西,除了極少一部分人循著誌文他們的路線,到達蒲解兩州,其他大部分人都是衝著晉西首府-晉陽去的。
但是晉陽也容納不下這麽多的難民,不論是官府還是士紳施舍的薄粥,都遠遠不夠,難民們為了活命,隻得再度動身,前往京師,那裏是天子腳下,總不會不管他們罷。
難民們自發地分做兩部,一部東進,穿過太行山而去,一部北上,繞過太行山後再東去。
別看誌文他們兩千多人年輕力壯,可在太行山裏趕路,真心快不起來,這批北上的難民,其實落後誌文他們並不遠。
好巧不巧的,與誌文四人同時到了這一帶。
而柳才並沒有因為誌文和可旺的話而安心,“不知怎麽迴事兒,我總覺得要出事。”
這下由不得誌文不上心了,這種老江湖的直覺,有時候很準的。
“那咱們都小心些,柳哥,以後這種茶棚、飯館還進嗎?”誌文開始擔心,會不會在飲食中著了道。
柳才搖搖頭,“感覺跟這個沒有關係,而是和逃荒的人有關。”
這就麻煩了,這麽多逃難的人,那是防不勝防啊。
最後四人隻能相互提醒,千萬小心。
飯後四人繼續上路,和上午一樣,雖然有馬,但是路上人多,速度快不起來,和在山裏小道上差不多。
他們不願意縱馬踩踏路兩邊的田地,雖然不知那田還有沒有人種,而且田地土質鬆軟,在上麵跑還容易傷了馬。
可旺頗不痛快,這一路就隻在關隘門口那片平地過了一小會兒縱橫馳騁的癮,其他時候都得小心翼翼的,不是看路,就是看人。
晚上歇腳的時候,誌文本不想在野外過夜的,既然柳才都說了,出事的根在逃難的人身上,那還是在集鎮裏找個客棧安全些,也開開葷,這麽美好的願望,當然...落空了。
這一天都沒有遇上集鎮,隻路過幾個小村子,看他們都深懷戒心,怎麽可能讓他們住下。
天黑後,誌文他們又跑了不短的一段路,仍是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隻得勒住馬,開始找地方宿營。
柳老漢經過這兩天的顛簸,算是初步適應了,下馬後和柳才很快刨出一個雪窩子,又找了些幹草墊上,升了堆火,一個宿營之地就這樣成了,的確是久居山野之人。
“大柱,你和柳叔先睡,等會兒我叫你。”簡單地吃了些東西,誌文看著柳老漢和可旺的眼睛都快睜不開了,安排他倆守下半夜。
等誌文估摸著時間差不多的時候,就隻叫醒了可旺,柳老漢年紀大了,看他睡得正香,實在不忍心打擾他,而柳才剛一倒在地上就已經睡著了。
可旺抓了把雪擦擦臉,一個人百無聊賴地坐在火堆旁。
正當他昏昏欲睡之際,一陣窸窸窣窣的聲音從糧袋那裏傳來,可旺晃晃腦袋看過去,一個嘴邊有長須,色澤灰黑的小腦袋從縫隙中探了出來,黑漆漆的小眼睛倒映著火光,似乎正看著可旺。
老鼠!可旺腦子裏剛冒出這個念頭,下意識地就把手裏的一根柴禾扔了出去。
經過誌文的諄諄教導,見到老鼠就打,已經成了大家的習慣。
而糧袋被柳老漢枕在頭下,老頭對糧食看得可重了,白天是放在他的馬上,晚上則要靠在頭下麵才踏實。
可旺扔過去的這根柴禾打在糧袋上,把老鼠驚跑了,然後被彈起來,第二下落在了柳老漢的頭上。
“幹啥呢?”老頭睡得倒是不深,這一下力道並不大,但他還是醒了。
“打老鼠呢,柳叔,抱歉哈,把您弄醒了。”
“老鼠?到處都是,你打得過來嘛。”
“它想偷咱們糧食。”
“什麽?!”柳老漢一下子炸毛了,糧食這麽金貴,怎麽能讓這小畜牲給糟蹋了,“在哪兒?我非拍死它不可。”
“跑了,好像往那邊去了。”可旺指了指不遠處挨在一起的幾個窩棚,那是幾戶難民的所在之處。
宿營前誌文他們沒有湊熱鬧,有意與其他人隔開了一段距離。
“沒鑽進地裏?”柳老漢問道,“那不是田鼠,肯定是從這些人的家夥什兒裏跑出來的,你等著,我找他們算賬去。”
“歇歇吧,鄭公子,我這老胳膊老腿兒的,都快被顛碎了。”柳老漢從馬鞍上站起來,扭了扭腰。
“那就歇歇,大家都累了吧。”
誌文他們從涿鹿山出來後,當晚在那隻小商隊被劫的地方過夜,現在騎了半天的馬,正準備找地方解決中飯的時候,就見到了這個茶棚。
這裏是順天府,已經完全出了太行山的地界,周圍再見不到一座丘陵山頭,放眼望去,全是一片平坦無垠的平原。
四人到了茶棚前甩鞍下馬,誌文讓其他三人先找個空桌坐下,自己則將馬牽到隱蔽處,不動聲色地掏出苜蓿,喂起馬來。
這一路都是他喂的馬,柳氏父子隻當他愛惜牲口,都不以為意。
這個茶棚簡陋,別說沒有供客人喂馬的草料,就是有,誌文也不放心,還是自己的更安全、更有營養。
等誌文喂完馬,坐到桌邊時,三人已經喝了會兒茶水,柳才將頭湊到誌文耳邊低聲道,“誌哥,有些不對勁兒啊,這逃荒的人也太多了些。”
才上官道,柳才就發現人多出來不少,這會兒定下心來仔細看,發現都是逃難的。
誌文開始聽到他說不對勁兒,還緊張了一下,待聽清他說是逃荒的人多,遂放下心來,“這...,沒啥吧,我們一路過來,都是這樣的。”
茶棚外不時有三五成群的逃難之人路過,誌文覺得,與河西相比,還少了呢。
柳才搖搖頭,“我們上次劫糧,可沒有這麽多人。”
上次劫道,要有這麽多人的話,那隻商隊落不了單,他們也未必再敢動手了。
“沒事兒,”誌文安慰道,“逃荒的人多,興許還安全些呢。”
“就是。”可旺啃著麵餅,“我剛才還見到了幾個熟麵孔呢,隻是他們沒認出我來。”
“是嗎?”誌文有些意外,他們是專門找的地方,這一帶已經離邊塞很近了,實在有些想不通和他們一路逃難的人怎麽也會跑到這兒來了。
“那之前你是在哪兒見過他們的?大柱。”
可旺皺著眉想了一會兒,“這一路上見過的人太多,記不清了。”
要說這逃荒的人為什麽多了起來,還和誌文他們在河西的所作所為有關。
由於他們的殮屍、消毒等措施得當,不但少死了很多人,還控製了鼠疫的爆發性傳染,這樣一來,逃難人的數量與原本的曆史相比,多了不少。
黃河封凍後,無需再靠渡船,原本困於河西的人,從黃河各處大量湧入晉西,除了極少一部分人循著誌文他們的路線,到達蒲解兩州,其他大部分人都是衝著晉西首府-晉陽去的。
但是晉陽也容納不下這麽多的難民,不論是官府還是士紳施舍的薄粥,都遠遠不夠,難民們為了活命,隻得再度動身,前往京師,那裏是天子腳下,總不會不管他們罷。
難民們自發地分做兩部,一部東進,穿過太行山而去,一部北上,繞過太行山後再東去。
別看誌文他們兩千多人年輕力壯,可在太行山裏趕路,真心快不起來,這批北上的難民,其實落後誌文他們並不遠。
好巧不巧的,與誌文四人同時到了這一帶。
而柳才並沒有因為誌文和可旺的話而安心,“不知怎麽迴事兒,我總覺得要出事。”
這下由不得誌文不上心了,這種老江湖的直覺,有時候很準的。
“那咱們都小心些,柳哥,以後這種茶棚、飯館還進嗎?”誌文開始擔心,會不會在飲食中著了道。
柳才搖搖頭,“感覺跟這個沒有關係,而是和逃荒的人有關。”
這就麻煩了,這麽多逃難的人,那是防不勝防啊。
最後四人隻能相互提醒,千萬小心。
飯後四人繼續上路,和上午一樣,雖然有馬,但是路上人多,速度快不起來,和在山裏小道上差不多。
他們不願意縱馬踩踏路兩邊的田地,雖然不知那田還有沒有人種,而且田地土質鬆軟,在上麵跑還容易傷了馬。
可旺頗不痛快,這一路就隻在關隘門口那片平地過了一小會兒縱橫馳騁的癮,其他時候都得小心翼翼的,不是看路,就是看人。
晚上歇腳的時候,誌文本不想在野外過夜的,既然柳才都說了,出事的根在逃難的人身上,那還是在集鎮裏找個客棧安全些,也開開葷,這麽美好的願望,當然...落空了。
這一天都沒有遇上集鎮,隻路過幾個小村子,看他們都深懷戒心,怎麽可能讓他們住下。
天黑後,誌文他們又跑了不短的一段路,仍是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隻得勒住馬,開始找地方宿營。
柳老漢經過這兩天的顛簸,算是初步適應了,下馬後和柳才很快刨出一個雪窩子,又找了些幹草墊上,升了堆火,一個宿營之地就這樣成了,的確是久居山野之人。
“大柱,你和柳叔先睡,等會兒我叫你。”簡單地吃了些東西,誌文看著柳老漢和可旺的眼睛都快睜不開了,安排他倆守下半夜。
等誌文估摸著時間差不多的時候,就隻叫醒了可旺,柳老漢年紀大了,看他睡得正香,實在不忍心打擾他,而柳才剛一倒在地上就已經睡著了。
可旺抓了把雪擦擦臉,一個人百無聊賴地坐在火堆旁。
正當他昏昏欲睡之際,一陣窸窸窣窣的聲音從糧袋那裏傳來,可旺晃晃腦袋看過去,一個嘴邊有長須,色澤灰黑的小腦袋從縫隙中探了出來,黑漆漆的小眼睛倒映著火光,似乎正看著可旺。
老鼠!可旺腦子裏剛冒出這個念頭,下意識地就把手裏的一根柴禾扔了出去。
經過誌文的諄諄教導,見到老鼠就打,已經成了大家的習慣。
而糧袋被柳老漢枕在頭下,老頭對糧食看得可重了,白天是放在他的馬上,晚上則要靠在頭下麵才踏實。
可旺扔過去的這根柴禾打在糧袋上,把老鼠驚跑了,然後被彈起來,第二下落在了柳老漢的頭上。
“幹啥呢?”老頭睡得倒是不深,這一下力道並不大,但他還是醒了。
“打老鼠呢,柳叔,抱歉哈,把您弄醒了。”
“老鼠?到處都是,你打得過來嘛。”
“它想偷咱們糧食。”
“什麽?!”柳老漢一下子炸毛了,糧食這麽金貴,怎麽能讓這小畜牲給糟蹋了,“在哪兒?我非拍死它不可。”
“跑了,好像往那邊去了。”可旺指了指不遠處挨在一起的幾個窩棚,那是幾戶難民的所在之處。
宿營前誌文他們沒有湊熱鬧,有意與其他人隔開了一段距離。
“沒鑽進地裏?”柳老漢問道,“那不是田鼠,肯定是從這些人的家夥什兒裏跑出來的,你等著,我找他們算賬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