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當然不是,”誌文也很苦惱,“說實話,我現在還沒有想到,有什麽地方能容納我們這兩千人,讓我們能安安穩穩地過日子,要不大家都說說?”
說是問大家,其實誌文更多的是把希望寄托在孫氏父子以及小捷身上,畢竟讀過書,其他人純粹就是打醬油了。
孫大夫、八千和小捷都是為難地搖了搖頭,雖然對天下山川地理有一定認識,可要他們說個子醜寅卯出來,還真辦不到。
“要不我來說說?”宋獻策微笑道。
說完,也不待大家迴答,徑自從懷裏掏出一個紙卷來,在地上徐徐展開,看上去是一幅水墨山水圖。
不過等誌文湊近些細看之下,才發現這是一幅大明的輿圖,隻不過是用中國畫的技法畫出來的,比例上估計有些問題,不過幾字形的黃河還是能看得出來的。
“這裏是晉西南部,咱們現在就在這兒。”宋獻策指了指幾字豎折的右側,“晉南雖然田地不多,但是素來產鹽和芒硝,普通民眾的日子還過得去,所以如果留在此地賣毛衣的話,銷路應該不錯。”
“那咱們就繼續留在這兒,不用走了?”小林問道。
在外逃難大半年,大家其實都很累了,這種累不僅體現在身體上,就是心理上也有些倦怠了,所以如果能就此不走,留下來的話,大部分人心裏是樂意的。
隻有定國、小捷等少數幾人皺著眉頭,看來並不願意留下。
果然,宋獻策接著講他的觀點,“隻是咱們才做下了這麽大件事,手腳雖然幹淨,可大家不怕被官府或者其他什麽人順藤摸瓜查到咱們頭上嗎?”
“最需要擔心的,其實是就算沒有什麽證據,官府也可以把這件事栽在咱們身上,隻要抓獲了咱們這些人,他們對上麵有了交待,自身的罪責也能減輕些。”
大家夥聽得悚然動容,官府還能這樣隨心所欲地栽贓人麽?
“老宋說得沒錯。”誌文說話了,“大家要是不想被官府冠上土匪、反賊的名頭,被官軍剿殺的話,晉南再好,咱們也不能呆了。”
“官府憑什麽抓咱們!”可旺憤憤不平,好像這件事不是他做的似的。
“就憑咱們人多,還抱成了團,用來背黑鍋最好不過。”宋獻策平靜地說。
“那咱們出了晉南,官府還會派人來追麽?”定國問道。
“一般不會,除非是山西巡撫要清剿咱們,不過一個小小的閆氏,還請不動這位大神,”宋獻策麵露譏笑,“隻要咱們出了平陽府的地界,就與他們無關了,他們要麽找其他人頂包,要麽就說已將土匪擊潰,斬獲多少等等,還要上報大捷呢,嗬嗬。”
啊?!眾人一時不能接受,真要是土匪的話,官府就這麽處理?
“不用懷疑,官府就是如此無恥。”誌文說道,“老宋,既然你這麽說,想必是有目標了?”
“原本咱們如果向東,繞開運城,可以到達澤州,這是最快離開平陽府的路線,”宋獻策開始講解逃亡線路,“隻是現在既然已經向北走了這麽遠,那就不用再走迴頭路了。”
“咱們繼續北上,到達平陽府治之後,轉而向東,過潞安府,抵達晉、冀之交的太行山,這是第一個目標。”
“太行山山勢險峻,又是兩省之交,隻要到了這裏,哪怕是山西巡撫要對付咱們,也不容易了。”
誌文看著宋獻策手指著的輿圖位置,那裏勾勒的是一小片群山,忽然有點明白了他的想法,“老宋,你是打算讓咱們在太行山落腳?”
“正是,誌哥。”宋獻策說道,“不過這裏還不是最理想的落腳之處。”
“咱們要沿著太行山麓繼續北行,”宋獻策的手指繼續上移,最後在群山將盡的地方停住了,“這裏,太行山的最北端,才是咱們的目的地。”
“老宋,你讓我們到太行山是要避開晉西官軍,可問什麽還要跑到最北邊去呢?那裏已經是邊鎮了。”八千代大家-主要是定國和小捷等人-問出了心中的疑問。
宋獻策搖搖頭,“這麽多人要養,到太行山可不僅僅為了躲避官軍,更要找個安身立命之所,這裏雖然靠近邊鎮,但我以為,卻是最理想的場地。”
“剛才誌哥說過了,咱們要靠毛衣來賺錢,所以我認為應該找一個緊鄰牧區的地方,這樣毛衣的原料-羊毛,才不會有問題。”
“說得好。”誌文忍不住撫掌讚歎,“這裏向北,可以很快出塞,收取羊毛,向東,離京師也不遠,不論是在京師售賣毛衣,還是通過大運河販到江南都很方便,的確是個好地方。”
現在誌文擁有的芒硝數量,可以說至少在好幾年內都不用發愁,石灰就更簡單了,隻要有石灰岩就能燒製,隻有羊毛反而成了一個短板,如今存量雖然還不少,可死水不經瓢舀,找個穩定的原料來源是必須的。
“誌哥說得沒錯,”宋獻策見終於有人明白了他的意圖,得意中帶著高興,“這就是我選擇這裏做為咱們落腳點的真正原因。”
“老宋,有心了。”誌文衝宋獻策點點頭,然後對大家說道,“如果沒有什麽意見的話,咱們就按照老宋的路線出發了?”
“可是我覺得是不是有些不安全呢?”定國發出疑問,“這裏既然離邊鎮和京師都不遠,這兩處想必重兵雲集,對我們的威脅也不小。”
“這個倒是不用太擔心。”宋獻策說道,“咱們隻要不偷不搶,不引起官府的注意,沒有誰會吃飽了沒事兒幹,來找咱們的麻煩,當然,找一個易守難攻之地是必須的。”
“其實,不論是京營還是大同、宣府兩鎮的邊軍,戰力都差勁之極,一般情況下,他們是不會擅起戰端的。”
“而且,以後收購羊毛,售賣毛衣,免不了要和他們打交道,到時候送些銀錢,搭上關係,難不成他們還會對自己的財神爺下手?”
宋獻策最後這兩句解釋,倒讓大家的心安了,有錢能使鬼推磨,官軍們就更是如此,誰會和錢過不去呢?
“好了,沒意見的話,咱們今天收拾下,明天就出發。”誌文最後拍板。
說是問大家,其實誌文更多的是把希望寄托在孫氏父子以及小捷身上,畢竟讀過書,其他人純粹就是打醬油了。
孫大夫、八千和小捷都是為難地搖了搖頭,雖然對天下山川地理有一定認識,可要他們說個子醜寅卯出來,還真辦不到。
“要不我來說說?”宋獻策微笑道。
說完,也不待大家迴答,徑自從懷裏掏出一個紙卷來,在地上徐徐展開,看上去是一幅水墨山水圖。
不過等誌文湊近些細看之下,才發現這是一幅大明的輿圖,隻不過是用中國畫的技法畫出來的,比例上估計有些問題,不過幾字形的黃河還是能看得出來的。
“這裏是晉西南部,咱們現在就在這兒。”宋獻策指了指幾字豎折的右側,“晉南雖然田地不多,但是素來產鹽和芒硝,普通民眾的日子還過得去,所以如果留在此地賣毛衣的話,銷路應該不錯。”
“那咱們就繼續留在這兒,不用走了?”小林問道。
在外逃難大半年,大家其實都很累了,這種累不僅體現在身體上,就是心理上也有些倦怠了,所以如果能就此不走,留下來的話,大部分人心裏是樂意的。
隻有定國、小捷等少數幾人皺著眉頭,看來並不願意留下。
果然,宋獻策接著講他的觀點,“隻是咱們才做下了這麽大件事,手腳雖然幹淨,可大家不怕被官府或者其他什麽人順藤摸瓜查到咱們頭上嗎?”
“最需要擔心的,其實是就算沒有什麽證據,官府也可以把這件事栽在咱們身上,隻要抓獲了咱們這些人,他們對上麵有了交待,自身的罪責也能減輕些。”
大家夥聽得悚然動容,官府還能這樣隨心所欲地栽贓人麽?
“老宋說得沒錯。”誌文說話了,“大家要是不想被官府冠上土匪、反賊的名頭,被官軍剿殺的話,晉南再好,咱們也不能呆了。”
“官府憑什麽抓咱們!”可旺憤憤不平,好像這件事不是他做的似的。
“就憑咱們人多,還抱成了團,用來背黑鍋最好不過。”宋獻策平靜地說。
“那咱們出了晉南,官府還會派人來追麽?”定國問道。
“一般不會,除非是山西巡撫要清剿咱們,不過一個小小的閆氏,還請不動這位大神,”宋獻策麵露譏笑,“隻要咱們出了平陽府的地界,就與他們無關了,他們要麽找其他人頂包,要麽就說已將土匪擊潰,斬獲多少等等,還要上報大捷呢,嗬嗬。”
啊?!眾人一時不能接受,真要是土匪的話,官府就這麽處理?
“不用懷疑,官府就是如此無恥。”誌文說道,“老宋,既然你這麽說,想必是有目標了?”
“原本咱們如果向東,繞開運城,可以到達澤州,這是最快離開平陽府的路線,”宋獻策開始講解逃亡線路,“隻是現在既然已經向北走了這麽遠,那就不用再走迴頭路了。”
“咱們繼續北上,到達平陽府治之後,轉而向東,過潞安府,抵達晉、冀之交的太行山,這是第一個目標。”
“太行山山勢險峻,又是兩省之交,隻要到了這裏,哪怕是山西巡撫要對付咱們,也不容易了。”
誌文看著宋獻策手指著的輿圖位置,那裏勾勒的是一小片群山,忽然有點明白了他的想法,“老宋,你是打算讓咱們在太行山落腳?”
“正是,誌哥。”宋獻策說道,“不過這裏還不是最理想的落腳之處。”
“咱們要沿著太行山麓繼續北行,”宋獻策的手指繼續上移,最後在群山將盡的地方停住了,“這裏,太行山的最北端,才是咱們的目的地。”
“老宋,你讓我們到太行山是要避開晉西官軍,可問什麽還要跑到最北邊去呢?那裏已經是邊鎮了。”八千代大家-主要是定國和小捷等人-問出了心中的疑問。
宋獻策搖搖頭,“這麽多人要養,到太行山可不僅僅為了躲避官軍,更要找個安身立命之所,這裏雖然靠近邊鎮,但我以為,卻是最理想的場地。”
“剛才誌哥說過了,咱們要靠毛衣來賺錢,所以我認為應該找一個緊鄰牧區的地方,這樣毛衣的原料-羊毛,才不會有問題。”
“說得好。”誌文忍不住撫掌讚歎,“這裏向北,可以很快出塞,收取羊毛,向東,離京師也不遠,不論是在京師售賣毛衣,還是通過大運河販到江南都很方便,的確是個好地方。”
現在誌文擁有的芒硝數量,可以說至少在好幾年內都不用發愁,石灰就更簡單了,隻要有石灰岩就能燒製,隻有羊毛反而成了一個短板,如今存量雖然還不少,可死水不經瓢舀,找個穩定的原料來源是必須的。
“誌哥說得沒錯,”宋獻策見終於有人明白了他的意圖,得意中帶著高興,“這就是我選擇這裏做為咱們落腳點的真正原因。”
“老宋,有心了。”誌文衝宋獻策點點頭,然後對大家說道,“如果沒有什麽意見的話,咱們就按照老宋的路線出發了?”
“可是我覺得是不是有些不安全呢?”定國發出疑問,“這裏既然離邊鎮和京師都不遠,這兩處想必重兵雲集,對我們的威脅也不小。”
“這個倒是不用太擔心。”宋獻策說道,“咱們隻要不偷不搶,不引起官府的注意,沒有誰會吃飽了沒事兒幹,來找咱們的麻煩,當然,找一個易守難攻之地是必須的。”
“其實,不論是京營還是大同、宣府兩鎮的邊軍,戰力都差勁之極,一般情況下,他們是不會擅起戰端的。”
“而且,以後收購羊毛,售賣毛衣,免不了要和他們打交道,到時候送些銀錢,搭上關係,難不成他們還會對自己的財神爺下手?”
宋獻策最後這兩句解釋,倒讓大家的心安了,有錢能使鬼推磨,官軍們就更是如此,誰會和錢過不去呢?
“好了,沒意見的話,咱們今天收拾下,明天就出發。”誌文最後拍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