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他這一刻,才真正長大了,從一個大男孩成長為了一個男人,成長為了一個父親。
王錦樓為秀姑流了眼淚,也許是他現在才明白,這個始終不入他的眼,不受他待見的秀姑,對他而言,其實是生命中最不可或缺的人。
隻有等人都死了,才能念及對方的好,王錦樓的心裏,是無比的悔恨。
如果再給他一次機會,相信他王錦樓一定會善待秀姑,並珍惜和秀姑在一起的每一天。
直到失去的那一刻,人的心裏才會明白這個人對自己的重要,這就像是一麵落滿灰塵的鏡子,隻有擦幹淨鏡麵以後,才能看清楚鏡子裏的自己。
秀姑的棺槨下葬以後,王錦樓站在墳頭,久久不願離去,家丁和婢女們不敢上前,生怕王錦樓此時的情緒不穩定,一不留神招來臭罵。
趙管家苦口婆心的勸了很久,可王錦樓依舊站在那裏,絲毫沒有迴應,隻是呆呆望著秀姑的墓碑發呆。
葉楚紅和李建元也都好話說盡,卻也勸不動王錦樓,最後還是李長生上前一句話說哭了他。
“王兄,我知道你很自責,但是現在你自責也沒有用,斯人已逝,如覆水難收,生死是大關口,誰也改變不了的,不為別的,替孩子考慮,你也要盡快從這種悲傷的情緒中走出來,好好保重。”
“如果我以前對秀姑好一點,如果在她最需要我的那段日子裏,我好好的陪著她,也許.....”王錦樓緩緩轉過頭,眼中噙著淚。
李長生點了點頭。“王兄,人生沒有如果,隻有後果和結果,失去的不會再迴來,這就是人必須要經曆的喜怒哀樂,我知道你此刻很痛苦,也很迷茫,甚至覺得自己的內心一片灰暗,可你別忘了,你還有兒子,你要成為他世界裏的太陽。”
也許是李長生的話觸動了王錦樓,王錦樓不斷點頭,他衝著秀姑的墓碑告別,隨後返迴了王家。
葬禮過後,李建元也要動身迴湖北蘄春去了,臨行前王錦樓設宴招待,十裏相送,當馬車駛過灞橋東時,王錦樓衝著李建元揮了揮手。
送君千裏終有一別,李建元此行本是來西北給秦王治病,沒成想卻卷入了王錦樓的事情之中,現如今一切歸於平靜,他也該迴到自己的故鄉去了。
而李長生和葉楚紅本打算早些迴到雪狐嶺,畢竟馬道長和阿狽軍師要求的三個月期限也即將到來,再不迴去,萬一茅家突然偷襲,那問題可就嚴重了。
但是由於擔心王錦樓的狀態,思慮再三,葉楚紅和李長生還是決定在逗留幾日,幫王錦樓好好寬寬心。
秀姑死後,王家闔府上下幾日的寧靜,並沒有撫平眾人心中的悲傷。
下人們都念及秀姑的好,失去了一個體恤下情的女主人,那些家丁與婢女們心裏不免焦慮了起來。
以王家的財力地位,王錦樓將來重新娶妻納妾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未來這個偌大的宅院裏,新的夫人是誰?能否像秀姑那樣待人好?一切都是未知數。
常言道,慈不掌兵,義不掌財,秀姑活著的時候,也並不是單純的仁慈,秀姑有規矩,更有手段,不僅調動了所有人的積極性,也的的確確讓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實際的好處。
當年王老夫人在世時,由於老人家年邁,基本上很少過問府上的事情,除了每年年底的對賬查賬,平時基本上大小事宜都交給了王錦樓去操辦。
王錦樓玩心大,任用趙管家做心腹,很多事情都是讓趙管家去辦的,而趙管家這個人對待下人,那不能說一般的黑,那簡直黑的沒了邊。
不僅隨意體罰下人,克扣例錢更是家常便飯,家丁與婢女們一個個都敢怒不敢言,稍有不慎,就被趙管家隨便一個由頭給攆出王家去,一旦離開這個深宅大院,那可就隻能去要飯了。
王錦樓對這些事,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但一直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做到不聞不問。
時間長了,人也都養懶了,全都沒有了積極性,想當初李長生和葉楚紅第一次來到王家給王老夫人瞧病的時候,就曾經被這些家丁婢女們晾在太陽底下足足半個時辰。
沒辦法,下人就是這樣,受了委屈吃了虧,不敢跟主子管家叫板,就隻能想辦法在這些外人的身上找補了。
可是,自打秀姑嫁給王錦樓,當了王家的女主人,那整個王家上上下下的風氣也為之一變。
秀姑曆來講求賞罰分明,不僅要讓人口服,還要心服,能者多勞,勞者多得,秀姑立下的規矩,雖然嚴苛,但是卻真真正正的調動起了所有人的積極性。
不像以前王老夫人在世時那樣,多幹活的不如少幹活的,少幹活的不如不幹活的,大家都在變著法子偷懶,因為隻要不做事,就不會錯,不錯,就不會被罰。
還真應了那句老話,壞的製度,把人變成了鬼,好的製度,把鬼變成了人。
但是這一切,全都在秀姑成為王家女主人之後,徹底發生了變化。
秀姑就有這樣的本事,她不僅收迴了趙管家隨意打罵和開缺下人的權力,還特別建立了一套激勵機製,讓那些會幹活,能幹活的人,每個月的例錢不僅翻一番,每年還能多拿不少獎賞。
那些心靈手巧且勤奮的婢女們,也就都少了圍在角落裏數落閑話的時間,全都一門心思把精力用到了伺候主子的身上。
家丁們也一樣,自打秀姑立了新規矩,這些老爺們閑暇時也不打牌了,沒事就去幹活巡邏,生怕到了年底,一算例錢,還沒有內院的那群丫鬟們多,那可就丟大人了。
不過,現如今秀姑死了,將來這些規矩還能否作數,王錦樓認不認可,趙管家會不會執行,那一切也都猶未可知,說不定到時候王錦樓娶了新媳婦,換一個尖酸刻薄的上來,那下人們的苦日子,還在後頭。
王錦樓為秀姑流了眼淚,也許是他現在才明白,這個始終不入他的眼,不受他待見的秀姑,對他而言,其實是生命中最不可或缺的人。
隻有等人都死了,才能念及對方的好,王錦樓的心裏,是無比的悔恨。
如果再給他一次機會,相信他王錦樓一定會善待秀姑,並珍惜和秀姑在一起的每一天。
直到失去的那一刻,人的心裏才會明白這個人對自己的重要,這就像是一麵落滿灰塵的鏡子,隻有擦幹淨鏡麵以後,才能看清楚鏡子裏的自己。
秀姑的棺槨下葬以後,王錦樓站在墳頭,久久不願離去,家丁和婢女們不敢上前,生怕王錦樓此時的情緒不穩定,一不留神招來臭罵。
趙管家苦口婆心的勸了很久,可王錦樓依舊站在那裏,絲毫沒有迴應,隻是呆呆望著秀姑的墓碑發呆。
葉楚紅和李建元也都好話說盡,卻也勸不動王錦樓,最後還是李長生上前一句話說哭了他。
“王兄,我知道你很自責,但是現在你自責也沒有用,斯人已逝,如覆水難收,生死是大關口,誰也改變不了的,不為別的,替孩子考慮,你也要盡快從這種悲傷的情緒中走出來,好好保重。”
“如果我以前對秀姑好一點,如果在她最需要我的那段日子裏,我好好的陪著她,也許.....”王錦樓緩緩轉過頭,眼中噙著淚。
李長生點了點頭。“王兄,人生沒有如果,隻有後果和結果,失去的不會再迴來,這就是人必須要經曆的喜怒哀樂,我知道你此刻很痛苦,也很迷茫,甚至覺得自己的內心一片灰暗,可你別忘了,你還有兒子,你要成為他世界裏的太陽。”
也許是李長生的話觸動了王錦樓,王錦樓不斷點頭,他衝著秀姑的墓碑告別,隨後返迴了王家。
葬禮過後,李建元也要動身迴湖北蘄春去了,臨行前王錦樓設宴招待,十裏相送,當馬車駛過灞橋東時,王錦樓衝著李建元揮了揮手。
送君千裏終有一別,李建元此行本是來西北給秦王治病,沒成想卻卷入了王錦樓的事情之中,現如今一切歸於平靜,他也該迴到自己的故鄉去了。
而李長生和葉楚紅本打算早些迴到雪狐嶺,畢竟馬道長和阿狽軍師要求的三個月期限也即將到來,再不迴去,萬一茅家突然偷襲,那問題可就嚴重了。
但是由於擔心王錦樓的狀態,思慮再三,葉楚紅和李長生還是決定在逗留幾日,幫王錦樓好好寬寬心。
秀姑死後,王家闔府上下幾日的寧靜,並沒有撫平眾人心中的悲傷。
下人們都念及秀姑的好,失去了一個體恤下情的女主人,那些家丁與婢女們心裏不免焦慮了起來。
以王家的財力地位,王錦樓將來重新娶妻納妾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未來這個偌大的宅院裏,新的夫人是誰?能否像秀姑那樣待人好?一切都是未知數。
常言道,慈不掌兵,義不掌財,秀姑活著的時候,也並不是單純的仁慈,秀姑有規矩,更有手段,不僅調動了所有人的積極性,也的的確確讓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實際的好處。
當年王老夫人在世時,由於老人家年邁,基本上很少過問府上的事情,除了每年年底的對賬查賬,平時基本上大小事宜都交給了王錦樓去操辦。
王錦樓玩心大,任用趙管家做心腹,很多事情都是讓趙管家去辦的,而趙管家這個人對待下人,那不能說一般的黑,那簡直黑的沒了邊。
不僅隨意體罰下人,克扣例錢更是家常便飯,家丁與婢女們一個個都敢怒不敢言,稍有不慎,就被趙管家隨便一個由頭給攆出王家去,一旦離開這個深宅大院,那可就隻能去要飯了。
王錦樓對這些事,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但一直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做到不聞不問。
時間長了,人也都養懶了,全都沒有了積極性,想當初李長生和葉楚紅第一次來到王家給王老夫人瞧病的時候,就曾經被這些家丁婢女們晾在太陽底下足足半個時辰。
沒辦法,下人就是這樣,受了委屈吃了虧,不敢跟主子管家叫板,就隻能想辦法在這些外人的身上找補了。
可是,自打秀姑嫁給王錦樓,當了王家的女主人,那整個王家上上下下的風氣也為之一變。
秀姑曆來講求賞罰分明,不僅要讓人口服,還要心服,能者多勞,勞者多得,秀姑立下的規矩,雖然嚴苛,但是卻真真正正的調動起了所有人的積極性。
不像以前王老夫人在世時那樣,多幹活的不如少幹活的,少幹活的不如不幹活的,大家都在變著法子偷懶,因為隻要不做事,就不會錯,不錯,就不會被罰。
還真應了那句老話,壞的製度,把人變成了鬼,好的製度,把鬼變成了人。
但是這一切,全都在秀姑成為王家女主人之後,徹底發生了變化。
秀姑就有這樣的本事,她不僅收迴了趙管家隨意打罵和開缺下人的權力,還特別建立了一套激勵機製,讓那些會幹活,能幹活的人,每個月的例錢不僅翻一番,每年還能多拿不少獎賞。
那些心靈手巧且勤奮的婢女們,也就都少了圍在角落裏數落閑話的時間,全都一門心思把精力用到了伺候主子的身上。
家丁們也一樣,自打秀姑立了新規矩,這些老爺們閑暇時也不打牌了,沒事就去幹活巡邏,生怕到了年底,一算例錢,還沒有內院的那群丫鬟們多,那可就丟大人了。
不過,現如今秀姑死了,將來這些規矩還能否作數,王錦樓認不認可,趙管家會不會執行,那一切也都猶未可知,說不定到時候王錦樓娶了新媳婦,換一個尖酸刻薄的上來,那下人們的苦日子,還在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