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氣氛陷入尷尬,李長生這才開口解圍,隨後靈機一動,從懷裏掏出了一本書,遞到了師父玄都子的麵前。


    “本草....綱目?這是?”玄都子拿著那本書,心裏泛起了嘀咕,可緊接著他的目光便掃到了書內刊印的人名上。“李時珍?這...這是李時珍的書?那家夥他真的把這本書編成了?”


    李長生神色肅穆,連連點頭。


    然而此刻玄都子的神情變得極為複雜,他猛然從老藤椅上驚坐而起,在樹屋裏來迴踱著步子,那臉上即有激動,又有驚訝,悵然中帶著點焦慮,傲慢中有略帶不屑,那眼神裏多少還有些嫉妒。


    但最終又歸於平靜,隻是緊緊攥著那部本草綱目,發出了一聲歎息。“他比我有本事啊?本以為他是吹牛,可真沒想到他真的把這部百草經典編著而成,我輸了....”


    玄都子轉過頭,一臉疑惑的追問李長生。“你從哪兒得來的?”


    “哦,這是我一個朋友送給我的,聽他說,李時珍前輩在臨終前將本草綱目編纂成書,最後是他的長子李建元將此書托人刊印,這才得以流傳的。”


    李長生說完,突然發現師父的臉色有些不對勁,變得煞白煞白。


    玄都子瞪大了眼睛,半張著嘴。“臨終前?什麽意思?”


    葉楚紅隨口插話道:“還能有什麽意思,人老了,死了唄!”


    李長生隨即瞪了葉楚紅一眼,葉楚紅連忙低頭不語,這才意識到自己剛剛的言語無狀,對這位已故的藥聖多有冒犯。


    玄都子撲通一下跌坐在老藤椅上,失了魂似的低頭望著那部本草綱目。“他死了?他怎麽就這麽死了呢?這老家夥答應過我,說是一定會跟我一較高下的,他怎麽能說話不算話!”


    “師父?您怎麽了?”李長生察覺不對,趕忙上前攙扶,然而師父那失魂落魄的樣子,死死的盯著手裏的那本書,絲毫沒有聽到李長生的詢問。


    玄都子佝僂著背,緩步向前,望著窗外,凝望著遠方,陷入了沉思。


    隱約間,李長生和葉楚紅聽到玄都子一個人站在窗前喃喃自語。


    “你就這麽死了,那我...今後還跟誰去較勁啊?”說著,玄都子心中感慨萬千,不由得悲從心中起,低著頭留下了兩行熱淚來。


    他仰天大唿。“李時珍啊李時珍,你贏了我一輩子,也跟我鬥了一輩子,可你就這麽走了,老夫心疼啊!”


    聽到昔日的同僚故人離世,玄都子一瞬間雙眼失去了神采與光芒,那股子精氣神瞬間就泄掉了,就像是一條活蹦亂跳的鯉魚,突然被人丟進了開水鍋裏一樣,一下子就再也沒有了活力。


    葉楚紅不明白,她不清楚,為什麽僅僅隻是看到這本書,聽聞了那藥聖李時珍仙逝的消息,這位祝聖玄都子整個人的精神都跟著垮了。


    可李長生心裏明白,師父當年在太醫院,與李時珍同為左右院判,李時珍精於藥理針劑,而師父善於符法祝由,都深受嘉靖帝的青睞。


    嘉靖帝喜好丹藥,長期服食含有丹砂的藥物,導致髒腑衰竭,最終暴斃而亡。


    隆慶帝繼位後,一場隆慶之變,驅趕了所有道士,而太醫院的祝由一門由於使用巫祝符咒,也跟著受到了牽連,徹底被驅逐出皇宮。


    玄都子與李時珍兩人爭的是理念,玄都子認為,人活於世,心力最為重要,祝由一門能讓人增強信念,使自身的陰陽互相調和平衡,最終達到病去身健的效果。


    而李時珍則認為,病氣離不開藥理,隻要能精準使用方劑,把握每一味藥的藥效,則能夠祛除病氣,調和人體陰陽,從而身康體健,百邪不侵。


    兩人的目的殊途同歸,隻是在理念方式上有著巨大分歧,因此相互瞧對方不順眼,彼此拆台抬杠,爭的是麵紅耳赤。


    可今天,當玄都子得知自己的冤家李時珍已經病故的消息,他突然覺得自己活在世上也沒有了盼頭,更沒有了動力。


    李時珍沒能說服他,他也沒能說服過李時珍,兩位杏林先哲,雖然水火不容,可卻也惺惺相惜。


    “陰陽兩極,共生共存,陽極消弭,陰極則無處著力,我這一輩子,不能贏一次你,活著還有啥盼頭啊?”玄都子轉過頭,顯得很疲憊,隻是這一瞬間看上去衰老了許多,就連唿吸也變得有些不太平穩。


    李長生心中懊悔不已,早知道,就不該跟師父提起李時珍前輩的死訊。


    那一夜,李長生望著師父臥室的燈盞,也亮了整整一夜,不用說,他就知道,師父這會兒肯定是坐在油燈之下,仔細的翻看那本本草綱目。


    在本草綱目問世之前,民間所有的醫藥典籍對藥草與藥性的記載並不完整,也並不準確,更有些草藥的名稱與療效全都是錯誤的。


    而這也導致了一旦民間爆發大規模瘟疫疾病,大夫們所開的單方,其用藥都有不同偏差,有不少患病的百姓,並非是被疾病和瘟疫奪去性命,而是因為吃錯了藥。


    李時珍對此痛心疾首,為此他踏勘遍華夏所有山野,翻遍古書典籍,如同神農氏一樣遍嚐百草,對世間的草藥進行了重新的分類與勘誤,更是明確了藥性與藥理,令後世的醫者,在治病抓藥的時候,更加有所依據。


    杏林先哲們,以自己的智慧,皓首窮經宵衣旰食,為後人們留下了這些醫藥寶藏,並不圖什麽,甚至到死也沒有用這些書賺過一分錢。


    他們隻是想,能夠讓草藥的藥性多一分準確,也能令病人少一分風險,不求後人們稱讚推崇,但求這些醫家典籍不被後世之人棄之如敝履。


    可華夏子孫未必能夠理解這些先輩們的用心良苦,說不定在千百年後還會徹底將其否定。


    寧可藥架皆蒙塵,惟願世間無病人,這句話,對於後世子孫來說,恐怕隻能成為曆史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祝由長生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薑椽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薑椽庭並收藏祝由長生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