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三爺瞪著馬靖坤,心裏的火氣早已經按耐不住,若不是顧慮到女兒茅曉符被狐妖挾持,茅三爺早就一劍劈了他。
就在三人相持不下之時,突然間,眾人身後那狐仙廟的石門轟隆一聲打開,垂垂老矣的胡老族長從廟門裏緩緩走了出來,望著眼前的幾人,胡老族長泰然自若,處變不驚,看遍世間沉浮滄桑的她,顯得格外從容。
“閣下就是茅家第七十二代掌門天師,茅三爺?”胡老族長語氣平和,麵對這位殘害了雪狐嶺無數族裔的敵人,她依舊保持著基本的禮數。
茅三爺不屑的瞥了一眼。“老妖婆,明知故問。”
“哦,閣下知我年長,有千年修為,可為何不願意尊老身一聲前輩?反而出言侮辱,罵老身為妖婆呢?”胡老族長麵帶微笑,就像是一個慈祥的長者,在耐心教導著眼前的人一樣。
“我呸!老夫堂堂茅家掌門,三茅真君的嫡係族人,稱你這妖孽為前輩?笑話!你這妖婆怕是老糊塗了吧?”茅三爺仍舊一臉不屑,甚至都懶得正眼看對方。
“老身明白了,閣下意思是,如果茅家的人,稱唿老身為前輩,那就是個笑話對嗎?”胡老族長心平氣和,仍舊沒有絲毫慍色。
“廢話!明知故問,我茅家若有人這樣稱唿你這妖婆,老夫就撕爛他的嘴,拔了他的舌頭!”茅三爺怒不可遏,眉眼間的恨意,藏都藏不住。
接下來,胡老族長的一番話,聽得眾人震驚不已,就連茅三爺聽完這番話,都跟那霜打了的茄子一般,徹底蔫了,就連眼神都開始變得躲躲閃閃。
“景帝後元初年,冬月,申叔先生十八歲,入秦嶺以求道,途經雪狐嶺得遇老身,也曾在這洞府中吃酒論道,申叔先生渴求道法,想要修得大羅金仙之身,老身便指點他不妨前往嶺南一帶尋訪仙人,那時申叔先生尊稱老身一聲前輩,隻因在這山中偶遇,老身請他吃了一碗米酒。”
“而後不久,申叔先生前往恆山求道,清修六年,後麵見西王母,得西王母麵授玉佩金鐺之道、太極玄真之經,四十九歲時學成得道而歸,之後申叔先生的二弟三弟,紛紛效仿兄長,辭官前往東山,麵見兄長,得到申叔先生傳授的延年不死之法。”
“而後又三年,申叔先生與二弟季偉、三弟思和,共同飛升成仙,三兄弟修成仙身後,掌管句曲山,並在句容一帶開宗立派,始為茅山派!”
“而鹹陽南關故土之茅氏族人,皆紛紛前往句容山投靠,然而卻不見三位金仙本尊,敗興而歸,不過幸得三茅君思和先生垂愛,留有陰術秘法傳承,自此,這一支族人便返迴鹹陽故土,開創鹹陽茅家,建立三神觀,以三茅真君嫡係族人自居。”
話說到這兒,胡老族長望著茅三爺。“閣下身為茅家掌門,不知道對老身提及之事,是否清楚?老身也想問問茅三爺您,你家先祖茅盈,稱唿老身為前輩,又算不算是一個笑話呢?”
茅三爺愣住了,他的眼神也開始變得慌張起來,因為剛剛這胡老族長所說的故事,在他聽來,並非是什麽故事,而是先祖三茅真君的往事,他身為茅家後人,又怎麽敢出言接話,數落自家先祖呢?
胡老族長口中的那位申叔先生,說的正是大茅君茅盈,而茅盈的字,正是申叔,也稱之為茅申叔。
而那胡老族長口中的季偉與思和,不是別人,正是二茅君茅固茅季偉,以及三茅君茅衷茅思和。
遙想當年,漢朝景帝後元初年時,大茅君茅盈不過剛剛年滿十八歲,他從家鄉鹹陽南關出發,一路行至秦嶺,據傳說當年老子就曾經在西北樓觀台留下道家經典,樓觀台乃仙家七十二福地,是每一位求道之人都心心向往的聖地。
途經雪狐嶺的時候,茅盈口渴難耐,便輕叩山門,求得一碗水喝,胡老族長邀請茅盈進入山門做客,並為其熱了一碗米酒暖身,熱酒赤心,兩人也相談甚歡。
後來茅盈去往恆山求道,最終得到西王母點化飛升成仙,他的兩個弟弟茅固茅衷也在幾年後,追隨兄長而去,一起修成了仙身,是為三茅真君。
胡老族長身為殷商時代追隨過蘇妲己的婢女,論及資曆,比起茅家的先祖三茅真君,那都要年長的多,當年的三茅真君都要成她一聲前輩,又何況現如今的茅三爺呢?
對於這些先祖的傳說,茅三爺豈能不知道?隻是現在被這胡老族長說出口,無異於打了他的臉,令他無話可說,更是無地自容。
“老身怎麽也想不到,三茅真君的後人,居然會與我雪狐嶺刀兵相向水火不容,還真是世事無常啊?”
按照胡老族長的說法,自打三茅真君時代起,直至隋唐,兩宋,鹹陽茅家與雪狐嶺一直都能夠和平相處,彼此間井水不犯河水,相處的極為融洽。
可不知道為什麽,自打這明朝起,茅家就開始處處針對雪狐嶺,修道者與妖魔便再也無法相容,胡老族長想不明白,妖魔修煉求的是個地仙,道士修真,求的是個真仙,既然大家殊途同歸,可為何就非得處處針鋒相對,鬥得你死我活呢?
說這些話,並非是胡老族長想要倚老賣老,而是她想要讓眼前這位茅三爺明白,茅家的後人,種種所作所為,早已經偏離了自家三茅祖師的初衷,墮入了邪道。
“哼,你這妖婆,休要在這裏信口雌黃,千年田也有八百主,世間沉浮變遷,滄海桑田,光是王朝都不知道更迭多少代了,過去是過去,現在是現在,老夫現在就是要滅了你們這群妖魔,還世人一個清平,還這秦川一份安寧!”
聽到這兒,胡老族長知道,翻舊賬講道理已經行不通了。
可她並沒有放棄,因為胡老族長很清楚眼下的局勢,硬拚的話,並非是這位茅三爺的對手。
就在三人相持不下之時,突然間,眾人身後那狐仙廟的石門轟隆一聲打開,垂垂老矣的胡老族長從廟門裏緩緩走了出來,望著眼前的幾人,胡老族長泰然自若,處變不驚,看遍世間沉浮滄桑的她,顯得格外從容。
“閣下就是茅家第七十二代掌門天師,茅三爺?”胡老族長語氣平和,麵對這位殘害了雪狐嶺無數族裔的敵人,她依舊保持著基本的禮數。
茅三爺不屑的瞥了一眼。“老妖婆,明知故問。”
“哦,閣下知我年長,有千年修為,可為何不願意尊老身一聲前輩?反而出言侮辱,罵老身為妖婆呢?”胡老族長麵帶微笑,就像是一個慈祥的長者,在耐心教導著眼前的人一樣。
“我呸!老夫堂堂茅家掌門,三茅真君的嫡係族人,稱你這妖孽為前輩?笑話!你這妖婆怕是老糊塗了吧?”茅三爺仍舊一臉不屑,甚至都懶得正眼看對方。
“老身明白了,閣下意思是,如果茅家的人,稱唿老身為前輩,那就是個笑話對嗎?”胡老族長心平氣和,仍舊沒有絲毫慍色。
“廢話!明知故問,我茅家若有人這樣稱唿你這妖婆,老夫就撕爛他的嘴,拔了他的舌頭!”茅三爺怒不可遏,眉眼間的恨意,藏都藏不住。
接下來,胡老族長的一番話,聽得眾人震驚不已,就連茅三爺聽完這番話,都跟那霜打了的茄子一般,徹底蔫了,就連眼神都開始變得躲躲閃閃。
“景帝後元初年,冬月,申叔先生十八歲,入秦嶺以求道,途經雪狐嶺得遇老身,也曾在這洞府中吃酒論道,申叔先生渴求道法,想要修得大羅金仙之身,老身便指點他不妨前往嶺南一帶尋訪仙人,那時申叔先生尊稱老身一聲前輩,隻因在這山中偶遇,老身請他吃了一碗米酒。”
“而後不久,申叔先生前往恆山求道,清修六年,後麵見西王母,得西王母麵授玉佩金鐺之道、太極玄真之經,四十九歲時學成得道而歸,之後申叔先生的二弟三弟,紛紛效仿兄長,辭官前往東山,麵見兄長,得到申叔先生傳授的延年不死之法。”
“而後又三年,申叔先生與二弟季偉、三弟思和,共同飛升成仙,三兄弟修成仙身後,掌管句曲山,並在句容一帶開宗立派,始為茅山派!”
“而鹹陽南關故土之茅氏族人,皆紛紛前往句容山投靠,然而卻不見三位金仙本尊,敗興而歸,不過幸得三茅君思和先生垂愛,留有陰術秘法傳承,自此,這一支族人便返迴鹹陽故土,開創鹹陽茅家,建立三神觀,以三茅真君嫡係族人自居。”
話說到這兒,胡老族長望著茅三爺。“閣下身為茅家掌門,不知道對老身提及之事,是否清楚?老身也想問問茅三爺您,你家先祖茅盈,稱唿老身為前輩,又算不算是一個笑話呢?”
茅三爺愣住了,他的眼神也開始變得慌張起來,因為剛剛這胡老族長所說的故事,在他聽來,並非是什麽故事,而是先祖三茅真君的往事,他身為茅家後人,又怎麽敢出言接話,數落自家先祖呢?
胡老族長口中的那位申叔先生,說的正是大茅君茅盈,而茅盈的字,正是申叔,也稱之為茅申叔。
而那胡老族長口中的季偉與思和,不是別人,正是二茅君茅固茅季偉,以及三茅君茅衷茅思和。
遙想當年,漢朝景帝後元初年時,大茅君茅盈不過剛剛年滿十八歲,他從家鄉鹹陽南關出發,一路行至秦嶺,據傳說當年老子就曾經在西北樓觀台留下道家經典,樓觀台乃仙家七十二福地,是每一位求道之人都心心向往的聖地。
途經雪狐嶺的時候,茅盈口渴難耐,便輕叩山門,求得一碗水喝,胡老族長邀請茅盈進入山門做客,並為其熱了一碗米酒暖身,熱酒赤心,兩人也相談甚歡。
後來茅盈去往恆山求道,最終得到西王母點化飛升成仙,他的兩個弟弟茅固茅衷也在幾年後,追隨兄長而去,一起修成了仙身,是為三茅真君。
胡老族長身為殷商時代追隨過蘇妲己的婢女,論及資曆,比起茅家的先祖三茅真君,那都要年長的多,當年的三茅真君都要成她一聲前輩,又何況現如今的茅三爺呢?
對於這些先祖的傳說,茅三爺豈能不知道?隻是現在被這胡老族長說出口,無異於打了他的臉,令他無話可說,更是無地自容。
“老身怎麽也想不到,三茅真君的後人,居然會與我雪狐嶺刀兵相向水火不容,還真是世事無常啊?”
按照胡老族長的說法,自打三茅真君時代起,直至隋唐,兩宋,鹹陽茅家與雪狐嶺一直都能夠和平相處,彼此間井水不犯河水,相處的極為融洽。
可不知道為什麽,自打這明朝起,茅家就開始處處針對雪狐嶺,修道者與妖魔便再也無法相容,胡老族長想不明白,妖魔修煉求的是個地仙,道士修真,求的是個真仙,既然大家殊途同歸,可為何就非得處處針鋒相對,鬥得你死我活呢?
說這些話,並非是胡老族長想要倚老賣老,而是她想要讓眼前這位茅三爺明白,茅家的後人,種種所作所為,早已經偏離了自家三茅祖師的初衷,墮入了邪道。
“哼,你這妖婆,休要在這裏信口雌黃,千年田也有八百主,世間沉浮變遷,滄海桑田,光是王朝都不知道更迭多少代了,過去是過去,現在是現在,老夫現在就是要滅了你們這群妖魔,還世人一個清平,還這秦川一份安寧!”
聽到這兒,胡老族長知道,翻舊賬講道理已經行不通了。
可她並沒有放棄,因為胡老族長很清楚眼下的局勢,硬拚的話,並非是這位茅三爺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