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怪不得你知道的這麽仔細,原來是你幫孟向明做的這麽多事情啊?”茅丘青有些驚訝,思索之餘,她這才迴味過來,剛剛那段故事裏的許多事情,如果沒有參與其中,怕是根本就講不出如此細致的東西。
孟老村長端起茶壺,給南伯萬和茅丘青的茶杯裏到了半杯茶水。
“酒滿敬人,茶滿欺人,老朽知道二位是茅家傳人,自打進我這村子的那一刻,老朽就預料到會有事情要發生,有些事能瞞得了旁人,卻瞞不了身為玄門泰鬥的茅家弟子,老朽經常跟官府的差役打交道,也時常跟他們說,對於我這村裏眾人行竊的營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對大家都好。”
南伯萬聽出了孟老村長是在點他,敬他這半杯茶,是希望茅家的人不要介入這件事情裏,同樣也希望他們師兄妹能夠像官府的差役們一樣,對有些事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不過這對於南伯萬來說,卻是萬萬不能接受的。
這原因其實很簡單,第一是職責所在,第二則是立場不同。
南伯萬和茅丘青,一個是茅家的首徒,將來的傳人,一個是茅家先代掌門盲三爺的女兒,降妖除魔,敬天拜醮做道場本就是他們份內的事,世間的俗事可以不管,但牽涉到陰陽讖緯妖魔鬼怪的事情,茅家必須出手幹預,否則,這整個西北五省,還要茅家有何用?
再說說立場,南伯萬並非是將小琴的中陰身當作鬼怪來處理,他的想法裏並沒有任何惡意,他隻是站在小琴的立場上,以天道為準繩,以規則為依據,畢竟小琴已經不在人世了,她有權利知道自己的情況,孟老村長和孟向明都無權替小琴的去留做主。
更何況,斷七法已經使小琴失去了最好的吉時,陰司的運轉,六道的輪迴,那可是不等人的。
南伯萬是想要幫助小琴,重新去往她該去的地方,至少要讓小琴知道自己已經死亡的真相,當然了,這一切都會是在保證不讓小琴受到傷害的前提下進行。
但孟老村長卻有自己的看法,並且可以說是跟南伯萬的立場,背道而馳,針鋒相對。
“這個世界上哪有那麽多的規矩,你知道嗎?我們村裏人為什麽寧可都去做扒手,也不願意頂著三伏天的烈日,冒著三九天的酷寒,踏踏實實的去種地!為什麽?因為這個世界本就毫無規矩可言,什麽綱常禮法,什麽規矩製度,全都是狗屁!”
“如果規矩真的人人遵守,還會有人造反嗎?這曆朝曆代的皇帝都是怎麽來的?要是守規矩,劉邦一個亭長,能當上皇帝嗎?宋太祖黃袍加身是守規矩嗎?欺負人家孤兒寡母,反倒成了後世頌揚的聖君明主,我朝太祖高皇帝不造反,能有今時今日的大明朝嗎?那些達官顯貴,王公貴族,站著嫌腿累,躺著嫌腰酸,他們不出一點力,不納天下之稅,卻享用著天下之利,這就是規矩嗎?”
南伯萬開口反駁道:“老前輩,您這是顧左右而言他,不是一迴事!”
“怎麽不是一迴事,小琴命苦,好不容易有個家,孟向明是個孤兒,老朽從小看著他長大,這對苦命人,不偷不搶,不傷害他人,礙著別人什麽事兒了?無非就是舍不得對方,有什麽錯?難道活生生棒打鴛鴦,把他們這對苦情人硬生生拆散了,就是正義就是天理嗎?老朽活了一輩子,是非對錯比你們看的要透徹!”
孟老村長越說越激動,看得出來,他知道小琴的事情遲早會被這兩人捅破,但仍舊在想盡一切辦法維護孟向明這一對苦命鴛鴦。
南伯萬知道孟老村長見識過茅家降妖除魔的手段,也在意識裏將他們二人當成了潛在的隱患,但他根本就不是孟向明的敵人,於是便將話鋒一轉,重新變換了語氣和態度。
“老前輩,您的心思我理解,孟向明是你同族的晚生後輩,您心裏護著他,不忍心看著他痛苦,您也心疼小琴,為她可惜,所以才幫助孟向明使用斷七法強留小琴的中陰身在人間,但我要說的並不是小琴,您想過嗎?孟向明這麽做,陰司的差役們難道真的就會算了嗎?一個活人長期與死者的中陰身接觸,您就不怕折損了孟向明的陽壽嗎?您這是想要幫他,還是想要害他?”
南伯萬的話,一言驚醒夢中人,孟老村長愣住了,他的不忍心,雖然幫助了孟向明和小琴夫妻重逢,可這人鬼殊途,本就是虛幻,到頭來可能會更加痛苦。
茅丘青也明白了師哥所說的意思,於是便上前跟孟老村長解釋了一番。
“孟爺爺,飲鴆止渴不可取,我記得我四叔說過,斷七法不是不能用,隻是用了以後一定要想辦法解除,他老人家還說過,朱砂和砒霜都有劇毒,在特殊情況下,也是可以當藥用的,但決不可過量,過量了,那可就是毒藥,是會害死人的,我爹經常說,人神鬼妖四界等級有序,各有各的歸處,喜歡魚,就應該將它放歸河流溪水,而不是捧在手心上。”
茅丘青身為女子,說起話來,相對溫柔,也更叫人容易接受。
南伯萬端起茶杯,一飲而盡,隨後對著孟老村長苦口婆心的解釋說:“老前輩,孟向明執迷,可您不能糊塗啊,斷七法您敢用,想必也知道其中的隱患與危險,你們瞞得了小琴一時,能瞞得了她一世嗎?一旦小琴迴過神來,她的結局會比那個傳聞中砍頭拍肩膀,飄蕩二十年,最終化為一灘血水的人更慘!”
“您心裏清楚,紙裏是包不住火的,小琴終有一天會想起自己的遭遇,而孟向明也會受到陰司的懲罰,這些不是你想躲就能躲得掉的,否則這世間還要我們茅家做什麽?”
南伯萬的一席話,聽得孟老村長緩緩閉上了眼睛,這也說明孟老村長是聽進去了。
孟老村長端起茶壺,給南伯萬和茅丘青的茶杯裏到了半杯茶水。
“酒滿敬人,茶滿欺人,老朽知道二位是茅家傳人,自打進我這村子的那一刻,老朽就預料到會有事情要發生,有些事能瞞得了旁人,卻瞞不了身為玄門泰鬥的茅家弟子,老朽經常跟官府的差役打交道,也時常跟他們說,對於我這村裏眾人行竊的營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對大家都好。”
南伯萬聽出了孟老村長是在點他,敬他這半杯茶,是希望茅家的人不要介入這件事情裏,同樣也希望他們師兄妹能夠像官府的差役們一樣,對有些事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不過這對於南伯萬來說,卻是萬萬不能接受的。
這原因其實很簡單,第一是職責所在,第二則是立場不同。
南伯萬和茅丘青,一個是茅家的首徒,將來的傳人,一個是茅家先代掌門盲三爺的女兒,降妖除魔,敬天拜醮做道場本就是他們份內的事,世間的俗事可以不管,但牽涉到陰陽讖緯妖魔鬼怪的事情,茅家必須出手幹預,否則,這整個西北五省,還要茅家有何用?
再說說立場,南伯萬並非是將小琴的中陰身當作鬼怪來處理,他的想法裏並沒有任何惡意,他隻是站在小琴的立場上,以天道為準繩,以規則為依據,畢竟小琴已經不在人世了,她有權利知道自己的情況,孟老村長和孟向明都無權替小琴的去留做主。
更何況,斷七法已經使小琴失去了最好的吉時,陰司的運轉,六道的輪迴,那可是不等人的。
南伯萬是想要幫助小琴,重新去往她該去的地方,至少要讓小琴知道自己已經死亡的真相,當然了,這一切都會是在保證不讓小琴受到傷害的前提下進行。
但孟老村長卻有自己的看法,並且可以說是跟南伯萬的立場,背道而馳,針鋒相對。
“這個世界上哪有那麽多的規矩,你知道嗎?我們村裏人為什麽寧可都去做扒手,也不願意頂著三伏天的烈日,冒著三九天的酷寒,踏踏實實的去種地!為什麽?因為這個世界本就毫無規矩可言,什麽綱常禮法,什麽規矩製度,全都是狗屁!”
“如果規矩真的人人遵守,還會有人造反嗎?這曆朝曆代的皇帝都是怎麽來的?要是守規矩,劉邦一個亭長,能當上皇帝嗎?宋太祖黃袍加身是守規矩嗎?欺負人家孤兒寡母,反倒成了後世頌揚的聖君明主,我朝太祖高皇帝不造反,能有今時今日的大明朝嗎?那些達官顯貴,王公貴族,站著嫌腿累,躺著嫌腰酸,他們不出一點力,不納天下之稅,卻享用著天下之利,這就是規矩嗎?”
南伯萬開口反駁道:“老前輩,您這是顧左右而言他,不是一迴事!”
“怎麽不是一迴事,小琴命苦,好不容易有個家,孟向明是個孤兒,老朽從小看著他長大,這對苦命人,不偷不搶,不傷害他人,礙著別人什麽事兒了?無非就是舍不得對方,有什麽錯?難道活生生棒打鴛鴦,把他們這對苦情人硬生生拆散了,就是正義就是天理嗎?老朽活了一輩子,是非對錯比你們看的要透徹!”
孟老村長越說越激動,看得出來,他知道小琴的事情遲早會被這兩人捅破,但仍舊在想盡一切辦法維護孟向明這一對苦命鴛鴦。
南伯萬知道孟老村長見識過茅家降妖除魔的手段,也在意識裏將他們二人當成了潛在的隱患,但他根本就不是孟向明的敵人,於是便將話鋒一轉,重新變換了語氣和態度。
“老前輩,您的心思我理解,孟向明是你同族的晚生後輩,您心裏護著他,不忍心看著他痛苦,您也心疼小琴,為她可惜,所以才幫助孟向明使用斷七法強留小琴的中陰身在人間,但我要說的並不是小琴,您想過嗎?孟向明這麽做,陰司的差役們難道真的就會算了嗎?一個活人長期與死者的中陰身接觸,您就不怕折損了孟向明的陽壽嗎?您這是想要幫他,還是想要害他?”
南伯萬的話,一言驚醒夢中人,孟老村長愣住了,他的不忍心,雖然幫助了孟向明和小琴夫妻重逢,可這人鬼殊途,本就是虛幻,到頭來可能會更加痛苦。
茅丘青也明白了師哥所說的意思,於是便上前跟孟老村長解釋了一番。
“孟爺爺,飲鴆止渴不可取,我記得我四叔說過,斷七法不是不能用,隻是用了以後一定要想辦法解除,他老人家還說過,朱砂和砒霜都有劇毒,在特殊情況下,也是可以當藥用的,但決不可過量,過量了,那可就是毒藥,是會害死人的,我爹經常說,人神鬼妖四界等級有序,各有各的歸處,喜歡魚,就應該將它放歸河流溪水,而不是捧在手心上。”
茅丘青身為女子,說起話來,相對溫柔,也更叫人容易接受。
南伯萬端起茶杯,一飲而盡,隨後對著孟老村長苦口婆心的解釋說:“老前輩,孟向明執迷,可您不能糊塗啊,斷七法您敢用,想必也知道其中的隱患與危險,你們瞞得了小琴一時,能瞞得了她一世嗎?一旦小琴迴過神來,她的結局會比那個傳聞中砍頭拍肩膀,飄蕩二十年,最終化為一灘血水的人更慘!”
“您心裏清楚,紙裏是包不住火的,小琴終有一天會想起自己的遭遇,而孟向明也會受到陰司的懲罰,這些不是你想躲就能躲得掉的,否則這世間還要我們茅家做什麽?”
南伯萬的一席話,聽得孟老村長緩緩閉上了眼睛,這也說明孟老村長是聽進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