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哉善哉,老衲有千年內丹不假,可以幫你,也不能幫你,就像那石子落地一樣,即便是不幫你,你阿婆受損的內丹也終究會修複,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如庭前柏樹子,如庭前銀杏葉,你然否?”
葉楚紅聽完,又是一臉的茫然。“老禪師,你是說,我阿婆恢複是定數,無論您幫不幫我,我都能找到辦法嗎?但是,這辦法我又該去哪裏尋找?您能否給我指點迷津。”
老禪師點了點頭,隨後給葉楚紅講了一個故事。
說是曾經有一個老和尚,有許多徒弟,這些弟子整日研習佛家經典,吃齋念佛,很是虔誠,但是卻怎麽也無法參透佛理,無法開悟,於是有一天,老和尚拿來了一堆農具,交給了眾弟子,讓眾弟子去後山開荒,並允諾眾弟子,隻要將後山荒地開墾完,就將悟道之法傾囊相授。
眾弟子喜出望外,拿起農具紛紛跑向後山,一個個卯足了力氣挖地開荒,硬是把一片片生荒,墾成了一畝畝的熟田,眾比丘弟子也累的渾身酸痛,大汗淋漓。
放下手中的農具後,眾弟子跑到大殿裏去聽老和尚講經說法,一個個激動不已,想要聽聽什麽是真正的開悟正法?
然而老和尚卻坐在蒲團之上,沉默不語,直等到弟子們一個個發問,老和尚這才將兩手一攤,隨即轉身離去。
這個故事聽來略有些滑稽,但卻是真正的佛家開悟正法,因為真正的東西,是沒有相的,若用語言說出來,或者用文字寫出來,那都是落在了相上,因為語言文字,乃至與佛經,也都是相,用相,又怎麽能解開真正的法呢?不了解真正的法,又豈會開悟呢?
佛家說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就是這個道理,若能說出來,那便落在了相上,以相去解法,那就是外道。
葉楚紅聽完,噗嗤一笑,她心想,莫不是故事中的老和尚在拿眾弟子消遣,得虧是佛門弟子,若是換做了尋常人,那還不一哄而上,去把自己的師父給揍一頓?
心裏雖然這麽想,但葉楚紅當著老禪師的麵,這些大實話卻不敢真正說出口,隻能不懂裝懂的點著頭。
老禪師一眼就從葉楚紅的神情上洞穿了她的心思,於是微微一笑。“其實,每個人的身上都有一位法身佛,正所謂心即佛,所悟當從內求,可世人卻偏偏喜歡進廟燒香,求神拜佛,那神龕上的泥胎銅像,皆是外相,真佛在自身,卻都一個個喜歡向外求,叫人啼笑皆非啊。”
“心即佛,心即理,道可道,萬法相通,大道歸一,老禪師,您說的可是這個意思?”葉楚紅聽完老禪師的話,似有所悟的聯想到了儒家的心學要義,以及道家經典,這些都曾經是師父馬靖坤耳濡目染給她聽的故事,今日被老禪師這麽一點撥,多少也有些明白了。
老禪師笑而不語,隨後指了指葉楚紅,又轉而指了指自己說:“你心中疑惑,老衲身為千年樹妖,卻也披得了袈裟,坐得了蒲團,忝居於這觀音禪寺裏,其實,你大可不必這麽想,佛有三十二相,是沒有分別心的,若你認為自己是妖孽,那就是自己用一個妖字將自己禁錮,豈不可悲,切記,你隻是你,你的身份,地位,名字,都是外相,都是空的,著相落有為,而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葉楚紅的眼睛轉來轉去,聽得似是而非,隻能不失禮貌的點了點頭。
這時,九囊和尚端著兩碗熱茶從禪房走了出來,將茶碗分別遞給了老禪師和葉楚紅,九囊和尚雖是佛門弟子,但卻從未對葉楚紅表現出一絲一毫的敵意,自始至終都很親和友善。
九囊和尚將茶碗放在老禪師身旁,隨後恭敬的雙手合十,點頭致敬。“師父,剛剛您跟葉姑娘說,求佛當向內求?弟子一直苦苦尋找真佛,您這一句向內求,又讓弟子迷茫了。”
老禪師聽罷仰天大笑。“哈哈哈哈,九囊徒兒啊,你整日尋找真佛,跋山涉水苦求無果,你將心思落在相上,是永遠也找不到真佛的,雖說心即佛,向內求,但這絕非易事,許多人連自己是誰,從哪裏來,到哪裏去都沒有搞清楚,連自己都沒有找到的人,又怎麽找到心裏的那尊佛呢?”
九囊和尚連連點頭,隨即衝著葉楚紅會心一笑,意有所指的說了句。“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
葉楚紅徹底被這兩個大和尚給搞糊塗了,無奈的撇了撇嘴,悻悻的低下了頭,然而等他再抬頭時,眼前那位慈眉善目的老禪師已經不見了,隻剩下一旁站著的九囊大和尚。
“額?老禪師呢?”葉楚紅茫然四顧,一臉的錯愕,她煙眉緊蹙,頗有些慌張,隻是心中疑惑,隻是倏忽眨眼的功夫,那老禪師的身影就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九囊和尚笑道:“葉姑娘,你還不明白嗎?師父的話已經說的如此透徹了,他認定你有慧根,方才跟你講了那些話,你怎麽還有此問呢?”
葉楚紅站在原地,丈二和尚般摸不著頭腦,不敢說懂,又不敢說不懂,隻能支支吾吾的詢問道:“九囊大師,你能不能稍微把話說的簡單通俗一點?”
“著相落有為,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九囊和尚說完,指著那棵偌大的銀杏樹,葉楚紅抬頭望著那參天的樹枝,瞬間打了個激靈。
“你是說,剛剛那老禪師隻不過是幻相?”葉楚紅驚呆了,她萬萬沒想到,自始至終,她都是一個人站在這裏,這時候她腦海裏似乎明白了剛剛老禪師話裏的意思,老禪師說能救她的阿婆,但也不能救,所謂能救,是說,因緣之中終有定數,所謂不救,就是說,老禪師不過是幻相,又拿什麽去救人呢?
九囊和尚雙手合十道:“樹妖是他,禪師是他,銀杏樹是他,佛亦是他,他就是他,不必在相上找。”
葉楚紅聽完,又是一臉的茫然。“老禪師,你是說,我阿婆恢複是定數,無論您幫不幫我,我都能找到辦法嗎?但是,這辦法我又該去哪裏尋找?您能否給我指點迷津。”
老禪師點了點頭,隨後給葉楚紅講了一個故事。
說是曾經有一個老和尚,有許多徒弟,這些弟子整日研習佛家經典,吃齋念佛,很是虔誠,但是卻怎麽也無法參透佛理,無法開悟,於是有一天,老和尚拿來了一堆農具,交給了眾弟子,讓眾弟子去後山開荒,並允諾眾弟子,隻要將後山荒地開墾完,就將悟道之法傾囊相授。
眾弟子喜出望外,拿起農具紛紛跑向後山,一個個卯足了力氣挖地開荒,硬是把一片片生荒,墾成了一畝畝的熟田,眾比丘弟子也累的渾身酸痛,大汗淋漓。
放下手中的農具後,眾弟子跑到大殿裏去聽老和尚講經說法,一個個激動不已,想要聽聽什麽是真正的開悟正法?
然而老和尚卻坐在蒲團之上,沉默不語,直等到弟子們一個個發問,老和尚這才將兩手一攤,隨即轉身離去。
這個故事聽來略有些滑稽,但卻是真正的佛家開悟正法,因為真正的東西,是沒有相的,若用語言說出來,或者用文字寫出來,那都是落在了相上,因為語言文字,乃至與佛經,也都是相,用相,又怎麽能解開真正的法呢?不了解真正的法,又豈會開悟呢?
佛家說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就是這個道理,若能說出來,那便落在了相上,以相去解法,那就是外道。
葉楚紅聽完,噗嗤一笑,她心想,莫不是故事中的老和尚在拿眾弟子消遣,得虧是佛門弟子,若是換做了尋常人,那還不一哄而上,去把自己的師父給揍一頓?
心裏雖然這麽想,但葉楚紅當著老禪師的麵,這些大實話卻不敢真正說出口,隻能不懂裝懂的點著頭。
老禪師一眼就從葉楚紅的神情上洞穿了她的心思,於是微微一笑。“其實,每個人的身上都有一位法身佛,正所謂心即佛,所悟當從內求,可世人卻偏偏喜歡進廟燒香,求神拜佛,那神龕上的泥胎銅像,皆是外相,真佛在自身,卻都一個個喜歡向外求,叫人啼笑皆非啊。”
“心即佛,心即理,道可道,萬法相通,大道歸一,老禪師,您說的可是這個意思?”葉楚紅聽完老禪師的話,似有所悟的聯想到了儒家的心學要義,以及道家經典,這些都曾經是師父馬靖坤耳濡目染給她聽的故事,今日被老禪師這麽一點撥,多少也有些明白了。
老禪師笑而不語,隨後指了指葉楚紅,又轉而指了指自己說:“你心中疑惑,老衲身為千年樹妖,卻也披得了袈裟,坐得了蒲團,忝居於這觀音禪寺裏,其實,你大可不必這麽想,佛有三十二相,是沒有分別心的,若你認為自己是妖孽,那就是自己用一個妖字將自己禁錮,豈不可悲,切記,你隻是你,你的身份,地位,名字,都是外相,都是空的,著相落有為,而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葉楚紅的眼睛轉來轉去,聽得似是而非,隻能不失禮貌的點了點頭。
這時,九囊和尚端著兩碗熱茶從禪房走了出來,將茶碗分別遞給了老禪師和葉楚紅,九囊和尚雖是佛門弟子,但卻從未對葉楚紅表現出一絲一毫的敵意,自始至終都很親和友善。
九囊和尚將茶碗放在老禪師身旁,隨後恭敬的雙手合十,點頭致敬。“師父,剛剛您跟葉姑娘說,求佛當向內求?弟子一直苦苦尋找真佛,您這一句向內求,又讓弟子迷茫了。”
老禪師聽罷仰天大笑。“哈哈哈哈,九囊徒兒啊,你整日尋找真佛,跋山涉水苦求無果,你將心思落在相上,是永遠也找不到真佛的,雖說心即佛,向內求,但這絕非易事,許多人連自己是誰,從哪裏來,到哪裏去都沒有搞清楚,連自己都沒有找到的人,又怎麽找到心裏的那尊佛呢?”
九囊和尚連連點頭,隨即衝著葉楚紅會心一笑,意有所指的說了句。“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
葉楚紅徹底被這兩個大和尚給搞糊塗了,無奈的撇了撇嘴,悻悻的低下了頭,然而等他再抬頭時,眼前那位慈眉善目的老禪師已經不見了,隻剩下一旁站著的九囊大和尚。
“額?老禪師呢?”葉楚紅茫然四顧,一臉的錯愕,她煙眉緊蹙,頗有些慌張,隻是心中疑惑,隻是倏忽眨眼的功夫,那老禪師的身影就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九囊和尚笑道:“葉姑娘,你還不明白嗎?師父的話已經說的如此透徹了,他認定你有慧根,方才跟你講了那些話,你怎麽還有此問呢?”
葉楚紅站在原地,丈二和尚般摸不著頭腦,不敢說懂,又不敢說不懂,隻能支支吾吾的詢問道:“九囊大師,你能不能稍微把話說的簡單通俗一點?”
“著相落有為,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九囊和尚說完,指著那棵偌大的銀杏樹,葉楚紅抬頭望著那參天的樹枝,瞬間打了個激靈。
“你是說,剛剛那老禪師隻不過是幻相?”葉楚紅驚呆了,她萬萬沒想到,自始至終,她都是一個人站在這裏,這時候她腦海裏似乎明白了剛剛老禪師話裏的意思,老禪師說能救她的阿婆,但也不能救,所謂能救,是說,因緣之中終有定數,所謂不救,就是說,老禪師不過是幻相,又拿什麽去救人呢?
九囊和尚雙手合十道:“樹妖是他,禪師是他,銀杏樹是他,佛亦是他,他就是他,不必在相上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