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過的也沒什麽新鮮的,不過今年自己成了長輩看著下麵的年輕妃嬪說話也有了種歲月如梭的感覺,雍正子嗣不豐且年齡差的不大相處也是和諧,此時尚不知以後是何等光景。
元宵的時候陳繡茗親自去了小廚房裏,脫下了護甲將袖子挽到手肘,按著嬤嬤的指點將五色的麵團一一揉好放在一邊兒醒著,趁著這時候將餡兒料調好。
圓滾滾的元宵從陳繡茗手裏出來,麵皮是估好了量做的正好做了六份便用盡了,洗了手讓人將其中三份送到各處,剩下的三份在兩個孩子來的時候便煮了。
陳繡茗做的是小元宵,一碗五個,一色一個,吃盡了也就六分飽。
幾日後的清晨馬車出了宮門,陳繡茗掀起簾子瞧著越來越遠的紅牆,許多年前她不敢奢想自己能遠離宮牆與康熙一道兒像尋常夫妻一般相守終老,也未曾想過會和自己的孩子長久別離。
放下簾子,此後許多年她便隻是金夫人了,宮中的一切自己便要徹底割捨了。
「額娘走了嗎?」二十五在早膳休息的時候悶悶不樂的問二十四。
「按著時辰算應當已經出了宮門了。」二十四給二十五夾了菜接著道:「額娘在宮外養身子,等咱們日後出了宮去瞧瞧就是了,就是平日裏也可以寫信去。」
「我想額娘了,今日便寫信吧,明日後日應當就能收到迴信了。」二十五吃了飯,嘴裏這麽說著心裏卻是想著早早成親如此便能早些與額娘做伴兒了。
此次陳繡茗出宮最為主要的原因還是避嫌,那日在朝堂上聽見老八說的朝臣雖是麵上不顯心裏也不知是什麽醃臢想法,雍正的名聲本就不好陳繡茗便與太後說今後都在暢春園養身子了,太後也應了。
陳家的幾兄弟是護送陳繡茗去暢春園的,雖是隻看了陳繡茗幾眼也知道她並不是很憂慮便放下了心。那日廉親王所說他們並不信,隻是人言可畏又擔心陳繡茗女兒家心思敏感容易想多了傷心便一直掛念著。
暢春園裏的光景他們也沒多看,歇了一夜便匆匆的往迴趕去,暢春園外不遠的地方遇見了一輛馬車。馬車上下來的應當是一對夫婦,那男子下了馬車後伸手牽著女子下來很是恩愛,那女子的背影讓人覺著眼熟,隻是晃眼一瞧便過了那裏也未細想,多年後恍然想起才想通了其中的關聯。
「走罷。」天剛亮陳繡茗便收拾妥當了,坐著小轎子到了外邊兒換坐了馬車,馬車之上康熙早已等了多時。
這次康熙倒不是帶著陳繡茗迴蘇州了,二人在各地停留了一段時間過了四五年身體都有些不適才迴了蘇州,陳繡茗剛到蘇州便收到了二十四要大婚的消息。
「二十四才多大……怎麽就要大婚了?」陳繡茗皺著眉道。
「今年也十三了,該大婚了,我當年大婚的時候也差不離。」康熙拿過信看了看便大笑。
「那便早些迴去吧。」這些年信件往來的時間間隔也不短,他們也知道陳繡茗並非一直待在暢春園,現在來信也已經是半個月以前的了,想來迴去過不了多久就到了大婚的時候了。
陳繡茗急著迴去也不僅僅是因為離京城遠,這些日子她總覺得睡不醒,又想著許久之前康熙便不在自己跟前說她的身子了,應當是時間快到了吧。二十四這麽急著大婚應當是看那姑娘順眼,那姑娘也不小了她不想耽誤了她的年華。
趕路的過程尚且不提,陳繡茗迴了暢春園隻歇息了幾日便動身迴了宮裏,迴宮當日便因心疾發作嚇壞了眾人召了太醫來,以致她與自己兒媳第一麵都是帶著病容的。
「給皇貴太妃請安,皇貴太妃萬福金安。」是個長相溫和的女子,行禮時的動作也很是規範想來家中的教養極好。
「起來吧。」陳繡茗揚揚手。
今日相見陳繡茗極為滿意,二十四的眼光很好雖不知往後二人會是什麽結果但是此時總是兩情相悅的。
那姑娘談吐極好,對著陳繡茗的問話也是因對自如想來二十四是提點過的,年齡比二十四大三歲陳繡茗想起了一句俗語『女大三抱金磚』。二十四沉穩,這個年齡的女子正好能相處的來。
陳繡茗見過她之後幾個月三書六禮一過便是大婚了,二十四的府邸一年前便已經修好了,因此也不至於還要手忙腳亂的,大婚那日隻陳繡茗一人去了二十四府上雍正和太後隻派了身邊親近的人去賞下了東西。
此舉並不是代表二人與二十四關係不佳,而是為了讓陳繡茗能好好兒的坐在主位上受這對兒新人的禮。
二十四並未結交朝臣交好的皆是宗族子弟,觥籌交錯之間笑聲不斷,因著心裏高興陳繡茗也小酌了幾杯,若不是二十五在一旁看著怕是還要喝些,陳繡茗放下了酒杯也沒待多久便去了後院兒。
此時已經坐過床了,新嫁娘端莊的坐在床榻上等著二十四,帶著些吃食過來的陳繡茗也未讓她行禮「先吃些東西,二十四怕是要過許久才會迴來,吃了酒你也要跟著受折騰。」
留下東西陳繡茗便不留了,趁著宮裏還未下鑰就迴去了。
洗漱之後陳繡茗遣退眾人等著康熙出現。
這次迴宮之前康熙對陳繡茗說壽康宮有條暗道,這暗道通向宮外,待二十四大婚之夜他便來找她。也不知康熙為何要來,陳繡茗聽了也不多想隻在今夜等著就是了。
</br>
元宵的時候陳繡茗親自去了小廚房裏,脫下了護甲將袖子挽到手肘,按著嬤嬤的指點將五色的麵團一一揉好放在一邊兒醒著,趁著這時候將餡兒料調好。
圓滾滾的元宵從陳繡茗手裏出來,麵皮是估好了量做的正好做了六份便用盡了,洗了手讓人將其中三份送到各處,剩下的三份在兩個孩子來的時候便煮了。
陳繡茗做的是小元宵,一碗五個,一色一個,吃盡了也就六分飽。
幾日後的清晨馬車出了宮門,陳繡茗掀起簾子瞧著越來越遠的紅牆,許多年前她不敢奢想自己能遠離宮牆與康熙一道兒像尋常夫妻一般相守終老,也未曾想過會和自己的孩子長久別離。
放下簾子,此後許多年她便隻是金夫人了,宮中的一切自己便要徹底割捨了。
「額娘走了嗎?」二十五在早膳休息的時候悶悶不樂的問二十四。
「按著時辰算應當已經出了宮門了。」二十四給二十五夾了菜接著道:「額娘在宮外養身子,等咱們日後出了宮去瞧瞧就是了,就是平日裏也可以寫信去。」
「我想額娘了,今日便寫信吧,明日後日應當就能收到迴信了。」二十五吃了飯,嘴裏這麽說著心裏卻是想著早早成親如此便能早些與額娘做伴兒了。
此次陳繡茗出宮最為主要的原因還是避嫌,那日在朝堂上聽見老八說的朝臣雖是麵上不顯心裏也不知是什麽醃臢想法,雍正的名聲本就不好陳繡茗便與太後說今後都在暢春園養身子了,太後也應了。
陳家的幾兄弟是護送陳繡茗去暢春園的,雖是隻看了陳繡茗幾眼也知道她並不是很憂慮便放下了心。那日廉親王所說他們並不信,隻是人言可畏又擔心陳繡茗女兒家心思敏感容易想多了傷心便一直掛念著。
暢春園裏的光景他們也沒多看,歇了一夜便匆匆的往迴趕去,暢春園外不遠的地方遇見了一輛馬車。馬車上下來的應當是一對夫婦,那男子下了馬車後伸手牽著女子下來很是恩愛,那女子的背影讓人覺著眼熟,隻是晃眼一瞧便過了那裏也未細想,多年後恍然想起才想通了其中的關聯。
「走罷。」天剛亮陳繡茗便收拾妥當了,坐著小轎子到了外邊兒換坐了馬車,馬車之上康熙早已等了多時。
這次康熙倒不是帶著陳繡茗迴蘇州了,二人在各地停留了一段時間過了四五年身體都有些不適才迴了蘇州,陳繡茗剛到蘇州便收到了二十四要大婚的消息。
「二十四才多大……怎麽就要大婚了?」陳繡茗皺著眉道。
「今年也十三了,該大婚了,我當年大婚的時候也差不離。」康熙拿過信看了看便大笑。
「那便早些迴去吧。」這些年信件往來的時間間隔也不短,他們也知道陳繡茗並非一直待在暢春園,現在來信也已經是半個月以前的了,想來迴去過不了多久就到了大婚的時候了。
陳繡茗急著迴去也不僅僅是因為離京城遠,這些日子她總覺得睡不醒,又想著許久之前康熙便不在自己跟前說她的身子了,應當是時間快到了吧。二十四這麽急著大婚應當是看那姑娘順眼,那姑娘也不小了她不想耽誤了她的年華。
趕路的過程尚且不提,陳繡茗迴了暢春園隻歇息了幾日便動身迴了宮裏,迴宮當日便因心疾發作嚇壞了眾人召了太醫來,以致她與自己兒媳第一麵都是帶著病容的。
「給皇貴太妃請安,皇貴太妃萬福金安。」是個長相溫和的女子,行禮時的動作也很是規範想來家中的教養極好。
「起來吧。」陳繡茗揚揚手。
今日相見陳繡茗極為滿意,二十四的眼光很好雖不知往後二人會是什麽結果但是此時總是兩情相悅的。
那姑娘談吐極好,對著陳繡茗的問話也是因對自如想來二十四是提點過的,年齡比二十四大三歲陳繡茗想起了一句俗語『女大三抱金磚』。二十四沉穩,這個年齡的女子正好能相處的來。
陳繡茗見過她之後幾個月三書六禮一過便是大婚了,二十四的府邸一年前便已經修好了,因此也不至於還要手忙腳亂的,大婚那日隻陳繡茗一人去了二十四府上雍正和太後隻派了身邊親近的人去賞下了東西。
此舉並不是代表二人與二十四關係不佳,而是為了讓陳繡茗能好好兒的坐在主位上受這對兒新人的禮。
二十四並未結交朝臣交好的皆是宗族子弟,觥籌交錯之間笑聲不斷,因著心裏高興陳繡茗也小酌了幾杯,若不是二十五在一旁看著怕是還要喝些,陳繡茗放下了酒杯也沒待多久便去了後院兒。
此時已經坐過床了,新嫁娘端莊的坐在床榻上等著二十四,帶著些吃食過來的陳繡茗也未讓她行禮「先吃些東西,二十四怕是要過許久才會迴來,吃了酒你也要跟著受折騰。」
留下東西陳繡茗便不留了,趁著宮裏還未下鑰就迴去了。
洗漱之後陳繡茗遣退眾人等著康熙出現。
這次迴宮之前康熙對陳繡茗說壽康宮有條暗道,這暗道通向宮外,待二十四大婚之夜他便來找她。也不知康熙為何要來,陳繡茗聽了也不多想隻在今夜等著就是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