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旨的是太後宮裏的福海,對陳繡茗的身子也是知道的,且也知道有些話能說「宜妃娘娘掛心了,貴妃娘娘是自小體弱哪能這麽快就好盡了,隻是稍微好些罷了。奴才還得去其它宮裏傳達太後娘娘的懿旨就先告退了。」


    「福總管慢走。」宜妃聽到了想知道的話也不多留福海,看著福海出了殿門就坐迴了椅子上。


    與宜妃同時接到懿旨的德妃和榮妃倒是沒說什麽。


    榮妃是一直就在三妃中的存在感最低也一直以來表現的很是淡薄名利。至於德妃,她的十四阿哥如今也是得皇上的寵,她看得長遠,別說陳繡茗隻是一個貴妃就是她是皇貴妃也對她影響不大。


    陳繡茗初進宮沒有人手也沒有孩子,哪怕生了孩子也不可能與那些年長得阿哥們爭了,隻要康熙寵老十四那皇位還不是唾手可得。如今剩下得阿哥們也沒幾個好的,老十四又是一個能幹的……


    福海迴了壽康宮就與太後說了各宮妃嬪的反應。太後聽了後道「依著繡茗的性子和身子她也不會攬下這後宮的瑣事,就這樣兒吧……」


    「太後娘娘也不必憂心,這宮裏隻要萬歲爺想護著貴妃娘娘,就沒人能夠得著貴妃娘娘。」


    這話啊,也隻能聽聽罷了,這後宮之中的手段令人防不勝防。


    哪怕陳繡茗身子弱能免了幹涉後宮的權利鬥爭,以後若是礙了別人的路也是會被牽扯進去的……


    太後已經想到了保陳繡茗的法子,也在陳繡茗冊封禮前對陳繡茗表現得極其寵愛,隔個一日就賞些東西去陳府,這也讓後宮鬧騰了幾日,不過很快就平靜了下來。


    後宮對多一位貴妃倒是沒多大反應,倒是眾阿哥和大臣對此事的反應頗大。


    雍親王在幕僚求見的時候倒是沒有過多的反應隻是說了一句「陳家父子都是忠於皇阿瑪的,隻要他們不偏向任何一方就無事……貴妃而已無甚大礙。」


    雍親王一直是如此冷靜睿智,他的決定是不會輕易被改變的,幕僚們隻能按下心中的擔憂告退了。


    在南書房與陳仲初共事的翰林都是聽到了陳仲初一家升遷的聖旨的,除了家世本就好的滿旗子弟,許多漢族大臣在之後也是在隱隱約約的討好陳仲初,陳仲初對這也很是無奈隻能硬著頭皮裝作什麽都不知道了。


    也不論外界如何心思各異小動作不斷,陳繡茗還是在九月二十這天進了宮。


    九月十九這天晚上小陳夫人去請了柳嬤嬤,,問有沒有教過陳繡茗房中之事,柳嬤嬤苦著一張臉道「夫人,不是奴婢不想與小姐說好教小姐少受些苦,隻是宮裏來的幾位教習嬤嬤並不讓奴婢說啊。說是貴妃娘娘身份尊貴不必教導這些,這事兒……」柳嬤嬤壓低了聲音以手掩口在小陳夫人耳邊說「這事兒總會有人教導……」


    小陳夫人一聽愣了愣隨後一笑「柳嬤嬤聽我一句也不必管了,此事怕是太後或是皇上心中有數。」


    「唉。」柳嬤嬤經小陳夫人提醒也反應了過來,隨後嘆了口氣。


    第二日一早伺候陳繡茗用了些粥幾位教習嬤嬤就給陳繡茗梳洗打扮了,先是以鮮花沐浴過後還要用香膏塗抹身體待一刻鍾之後再二次沐浴洗去香膏,經兩次沐浴後肌膚柔嫩光滑且毛孔舒張,此時會有嬤嬤拿著細線絞去臉上的細絨毛以便上妝此為開臉。


    專精此道的嬤嬤細細的為陳繡茗上妝,因著陳繡茗麵部條件極好所以並未剃眉,隻是略施薄粉又用眉筆加深了眉毛的顏色,而後上了口脂和腮紅。


    上好妝後就到了梳妝了,因著今日是冊封大禮於是陳繡茗該是著以朝服入宮所以隻需將頭髮盤起在腦後留燕尾即可,再帶金約以固發。


    金約後垂珍珠三串以青金石作為分節點將珍珠分為上下三段,後戴朝冠,朝冠分三層鳳頂每層間以東珠相隔,金鳳的尾部飾小珍珠,朝冠朱緯上綴七隻金鳳。


    陳繡茗因是備選秀女因此早就紮了三對耳洞,此時再帶三對耳環。


    著衣,從內到外朝袍、朝裙、朝褂、左右斜挎肩掛各一串紅珊瑚珠 ,然後披領、領約又稱為項圈,再於朝服第二顆紐扣上掛以彩帨(shui四聲),最後再脖頸上佩戴琥珀朝珠一串,最後帶上兩對護甲,穿上花盆底裝扮也就完成了。


    到吉時陳府親眷拜送由禮部鴻臚寺在前引道用貴妃鸞駕抬往宮中,一路上侍衛清道所有百姓避讓跪拜直至宮門。


    陳繡茗不是中宮所以不走太和門,走到太和殿台階下即下鸞轎,身後跟著的眾禮官和鸞駕隨行人員停下陳繡茗獨自拾級而上,在引禮女官引禮下向北而跪接冊封聖旨、金冊、金寶,後行六肅三跪三拜禮。


    禮畢,內監奉節出宮,陳繡茗在在引禮女官指引下送於宮門內道右。


    內監在景運門將節授予正使。於是正使持節,副使跟隨,到後左門復命還節,各有關人員均退出宮門,至此陳繡茗的貴妃冊封禮結束。


    明日陳繡茗還得在自己的宮中接受後妃請安再帶去一同與太後請安。


    隨後陳繡茗坐上鸞駕,侯在一旁的李德全引路,將陳繡茗送往永壽宮後就迴去幹清宮復命了。


    「給貴妃娘娘請安,貴妃娘娘萬福金安。」內殿陳繡茗坐於主位之上,之前跟著李德全去了陳府的宮女太監,此次倒是都進了永壽宮成了陳繡茗手底下的人。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清之康熙陳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懿書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懿書玥並收藏大清之康熙陳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