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安低笑,「公主,你說了不算,咱們的婚期已經定在了十二月初九。」
——
林家軍是在十月底凱旋的,對於錦儀來說十二月初九好像有些近,但自駙馬定下的那一日起,禮部便在為公主大婚做準備,唯一麻煩的便是她的喜服。
誰能料到林小將軍出征大半年,公主一下子瘦成這樣。
湯湯水水不斷地送進長樂宮,隻希望錦儀的身子能補過來,到最後連公主的狸奴都圓了兩圈,公主卻沒豐腴多少。
錦儀對湯藥很是抗拒,拒絕了禦膳房的好意,「冬日成親,喜服裏多穿幾件總能撐起來的。」
隻可惜這流言傳出去,變成了公主生了怪病,不論宮裏多少滋補的湯藥都治不好。嚇得薑苕當日便帶著一盒老參進宮看望。
薑苕長高了許多,已經比錦儀高了一大截,他憂心忡忡對錦儀道,「阿姐,若是太醫院瞧不出來,我幫你找一個醫女看看。」
錦儀記得曾聽薑皇後提過他帶了一個醫女迴京,故意套他的話,「什麽醫女能比得上太醫院的醫術?」
「旁得醫女不好說,但是我說得這個肯定比得上。」薑苕說起這個醫女突然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從她曾祖父起便是郎中,一身醫術出神入化,什麽古怪的症狀她都能找到方子,阿姐怕苦,她也能製出糖藥。」
錦儀試探他,「這該不會是軍營中的醫女吧?你說要幫我看著林子安,不讓他和醫女接觸,原來自己相中了人家。」
「我那是惜才,不是相中了她!」薑苕立刻否認,「阿姐不需要醫女,不見她就是。」
錦儀捧著一杯熱茶,看他振振有詞的樣子,一點作為阿姐提點他的自覺都沒有。她可是從薑苕這個年紀過來的,這條老路沒有捷徑,可不是旁人說兩句便能醒悟的。
隻不過看薑苕這樣,他那份大婚禮得準備起來了。
——
十二月初九是個吉日,天朗氣清,尤其是宜嫁娶。
薑皇後特意提前一晚同錦儀說了很久的話,她知道以錦儀的性子不會受欺負,他們住在公主府也不用侍奉翁姑,她隻是擔心男子的情愛太過短暫,而錦儀會落得傷心。叮囑她往後的小脾氣收一收,又說了許多夫妻之道的感悟。
錦儀對此感興趣的很,纏著薑皇後說了許多事,直到清晨剛有了睡意又被拉起來梳洗。
她起床氣大的很,但是一睜眼看到掛著紅燈籠貼著雙喜的長樂宮,忽得又沒了脾氣,不論是讓她伸手,還是讓她抬腳,抑或是讓她忍著點,開臉了有些疼,她都隻點點頭。
她這麽乖順,隻是希望像母後一樣,在很久之後迴憶起大婚那天,想起的不是責罰了多少侍女,而是大婚的喜悅。
這不是錦儀第一次穿喜服,畢竟尚衣局的宮人們為了公主大婚擔心受怕,已經改了無數次。但是當她坐在銅鏡前,看著白麵粉腮,頭簪步搖的自己時,仍舊感到陌生。
「公主真是好顏色。」
送嫁的貴女們和長樂宮的侍女們真心實意地誇讚著錦儀,哪怕在公主身邊伺候這麽久,看到盛裝的錦儀時,她們還是覺得驚艷,怪不得公主提出那麽無厘頭的駙馬要求,京都的兒郎們仍舊湧上前來。
大婚的行程很多,錦儀的蓋頭剛落下時,便有侍女報,「吉時已到。」
她被侍女們牽出寢殿,拜別父母又被太子背著上了花轎。太子同她差了許多年歲,她懵懂無知時,太子已經課業繁重,在她的記憶裏,這是太子少有背她的時候。
「其實公主出降是用不上兄長背出門的。」太子忽而開口,「隻是我還是想按著民間的規矩來,錦儀,你是我妹妹,這和我們是什麽身份無關,是血脈相連的兄妹。」
「我知道,你是我阿兄。」
「若是林子安欺負你,你不想同父皇母後說,和我說也一樣。」太子又叮囑了一遍,「你得記住,你是我妹妹,無論碰到什麽事,我都是在你這邊的。」
公主出嫁的花轎從宮裏繞了一圈出了宮,林子安騎著高頭大馬等在宮外,禮部的官員跟在他們身後亦步亦趨指點他們要如何如何做,待得錦儀被安頓在公主府的新房內,已是夜裏。
明明周圍的侍女和新房都是她熟悉的,可是錦儀仍舊很緊張,她手心都是汗,在儀式上時,生怕做錯了什麽動作,壞了美好的寓意,眼下則想著要洞房更緊張了。
半夏見狀端來糕點,卻被錦儀拒絕了,「我不餓,你們都出去吧,讓我一個人歇一會。」
錦儀如臨大敵的樣子,讓侍女們有些好笑,「公主,駙馬他瞧著挺好的,不吃人。」
侍女們隻想讓她放鬆些,奈何錦儀聽到吃人時,反應更大,催著侍女們離開,一個人正經危坐地等著林子安進來,她能聽到院子裏此起彼伏的祝福聲,林子安現在也和她一樣高興嗎?
她的思緒放得很空,想要閉目養神,可是根本靜不下心來,蓋頭遮在她眼前,她隻能看到一片紅海,直到腳步聲傳來。
是林子安的腳步聲,她聽過許多次。
她的蓋頭被挑開,便覺得眼前一亮,她猛地抬起頭,是林子安來了,他與平日幾乎沒什麽差別,除了將玄色衣裳換成了紅色的喜服。
「等了很久嗎?」林子安伸手摸了摸錦儀的臉,入手軟綿,像是宴席上做得喜桃,粉得粉,白得白,一口咬下去唇舌生香,「以後不會了。」
</br>
——
林家軍是在十月底凱旋的,對於錦儀來說十二月初九好像有些近,但自駙馬定下的那一日起,禮部便在為公主大婚做準備,唯一麻煩的便是她的喜服。
誰能料到林小將軍出征大半年,公主一下子瘦成這樣。
湯湯水水不斷地送進長樂宮,隻希望錦儀的身子能補過來,到最後連公主的狸奴都圓了兩圈,公主卻沒豐腴多少。
錦儀對湯藥很是抗拒,拒絕了禦膳房的好意,「冬日成親,喜服裏多穿幾件總能撐起來的。」
隻可惜這流言傳出去,變成了公主生了怪病,不論宮裏多少滋補的湯藥都治不好。嚇得薑苕當日便帶著一盒老參進宮看望。
薑苕長高了許多,已經比錦儀高了一大截,他憂心忡忡對錦儀道,「阿姐,若是太醫院瞧不出來,我幫你找一個醫女看看。」
錦儀記得曾聽薑皇後提過他帶了一個醫女迴京,故意套他的話,「什麽醫女能比得上太醫院的醫術?」
「旁得醫女不好說,但是我說得這個肯定比得上。」薑苕說起這個醫女突然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從她曾祖父起便是郎中,一身醫術出神入化,什麽古怪的症狀她都能找到方子,阿姐怕苦,她也能製出糖藥。」
錦儀試探他,「這該不會是軍營中的醫女吧?你說要幫我看著林子安,不讓他和醫女接觸,原來自己相中了人家。」
「我那是惜才,不是相中了她!」薑苕立刻否認,「阿姐不需要醫女,不見她就是。」
錦儀捧著一杯熱茶,看他振振有詞的樣子,一點作為阿姐提點他的自覺都沒有。她可是從薑苕這個年紀過來的,這條老路沒有捷徑,可不是旁人說兩句便能醒悟的。
隻不過看薑苕這樣,他那份大婚禮得準備起來了。
——
十二月初九是個吉日,天朗氣清,尤其是宜嫁娶。
薑皇後特意提前一晚同錦儀說了很久的話,她知道以錦儀的性子不會受欺負,他們住在公主府也不用侍奉翁姑,她隻是擔心男子的情愛太過短暫,而錦儀會落得傷心。叮囑她往後的小脾氣收一收,又說了許多夫妻之道的感悟。
錦儀對此感興趣的很,纏著薑皇後說了許多事,直到清晨剛有了睡意又被拉起來梳洗。
她起床氣大的很,但是一睜眼看到掛著紅燈籠貼著雙喜的長樂宮,忽得又沒了脾氣,不論是讓她伸手,還是讓她抬腳,抑或是讓她忍著點,開臉了有些疼,她都隻點點頭。
她這麽乖順,隻是希望像母後一樣,在很久之後迴憶起大婚那天,想起的不是責罰了多少侍女,而是大婚的喜悅。
這不是錦儀第一次穿喜服,畢竟尚衣局的宮人們為了公主大婚擔心受怕,已經改了無數次。但是當她坐在銅鏡前,看著白麵粉腮,頭簪步搖的自己時,仍舊感到陌生。
「公主真是好顏色。」
送嫁的貴女們和長樂宮的侍女們真心實意地誇讚著錦儀,哪怕在公主身邊伺候這麽久,看到盛裝的錦儀時,她們還是覺得驚艷,怪不得公主提出那麽無厘頭的駙馬要求,京都的兒郎們仍舊湧上前來。
大婚的行程很多,錦儀的蓋頭剛落下時,便有侍女報,「吉時已到。」
她被侍女們牽出寢殿,拜別父母又被太子背著上了花轎。太子同她差了許多年歲,她懵懂無知時,太子已經課業繁重,在她的記憶裏,這是太子少有背她的時候。
「其實公主出降是用不上兄長背出門的。」太子忽而開口,「隻是我還是想按著民間的規矩來,錦儀,你是我妹妹,這和我們是什麽身份無關,是血脈相連的兄妹。」
「我知道,你是我阿兄。」
「若是林子安欺負你,你不想同父皇母後說,和我說也一樣。」太子又叮囑了一遍,「你得記住,你是我妹妹,無論碰到什麽事,我都是在你這邊的。」
公主出嫁的花轎從宮裏繞了一圈出了宮,林子安騎著高頭大馬等在宮外,禮部的官員跟在他們身後亦步亦趨指點他們要如何如何做,待得錦儀被安頓在公主府的新房內,已是夜裏。
明明周圍的侍女和新房都是她熟悉的,可是錦儀仍舊很緊張,她手心都是汗,在儀式上時,生怕做錯了什麽動作,壞了美好的寓意,眼下則想著要洞房更緊張了。
半夏見狀端來糕點,卻被錦儀拒絕了,「我不餓,你們都出去吧,讓我一個人歇一會。」
錦儀如臨大敵的樣子,讓侍女們有些好笑,「公主,駙馬他瞧著挺好的,不吃人。」
侍女們隻想讓她放鬆些,奈何錦儀聽到吃人時,反應更大,催著侍女們離開,一個人正經危坐地等著林子安進來,她能聽到院子裏此起彼伏的祝福聲,林子安現在也和她一樣高興嗎?
她的思緒放得很空,想要閉目養神,可是根本靜不下心來,蓋頭遮在她眼前,她隻能看到一片紅海,直到腳步聲傳來。
是林子安的腳步聲,她聽過許多次。
她的蓋頭被挑開,便覺得眼前一亮,她猛地抬起頭,是林子安來了,他與平日幾乎沒什麽差別,除了將玄色衣裳換成了紅色的喜服。
「等了很久嗎?」林子安伸手摸了摸錦儀的臉,入手軟綿,像是宴席上做得喜桃,粉得粉,白得白,一口咬下去唇舌生香,「以後不會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