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且放下喜氣洋洋的沐園不表,再說東海邊的戰鬥。初曉夏是春妃的弟弟,跟所有的初家人一樣,做事低調不喜歡張揚,但卻極其穩妥而富有謀略,所以幽州王對初曉秋和他的信任,主要還是源於他們足夠優秀,而不僅僅是因為他們初家人的身份。曾經初曉夏有機會去當青州某郡的副郡守,但當時張芯龍這邊剛好麵臨很多的困難需要他幫忙處理,所以他決定放棄機會與張芯龍共渡難關,這份戰鬥情誼自然更令張芯龍覺得得對得起他,幽州王已經在向朝廷申請他擔任幽州某郡的代郡守來作為他作出巨大貢獻的褒獎。
此次作為幽州水軍指揮使的初曉夏奉命率盛遠號戰船編隊前去中止東夏國向濟羅國境內的運輸船。編隊共有20艘艦船,除載有1000名戰士的無敵鐵甲艦盛世號之外,還有四艘300戰士的王級艦、和15艘100將士的將級艦。
簡鍾律隨後命令建遠艦隊作為前鋒突襲敵海軍所在的藍灣基地,世遠艦隊跟進策應,神遠艦隊密切注視盛遠號行動的情況相機進行兩邊協同,同時要切斷兩邊的聯係。
最後,簡鍾律留下部分戰艦守在軍港附近以備不測,自己率領威遠艦隊跟在世遠艦隊後,作為最後一撥攻擊隊伍。
且說初曉夏率領的盛遠號艦隊在偵察船的引領下靠近了正在繁忙運輸的對珠海峽,也就是東夏國和濟羅國之間的海峽。前文說過,2000隻戰船已經是東夏國和濟羅國的全部戰船,其中東夏國1800隻,濟羅國200隻,這裏麵有些是民用船改造的,也就是說幾乎凡有能用來作戰的船已經全部被敵海軍聯軍征用了。所以這次東夏國援兵三萬,船隻必須調用戰艦中的大船,否則運送的速度無法保證。
第一場海戰,東濟聯軍就損失了近200艘戰艦,原本的10個編隊隻剩下了九個編隊,此次調用了4個編隊800艘戰船分多個批次往返運送士兵,剛剛開始,第一編隊裝滿了東夏國援兵的200艘船還沒離開東夏國的軍港,就被盛朝海軍偵察船發現了。初曉秋通過了望,發現敵運輸船全部是戰船且數量眾多後,馬上發旗語,並派快速巡邏艇與負責後援的神遠艦隊進行聯係,請求火速前來支援。神遠艦的指揮者不敢怠慢,按照初曉秋的意思,全速抵近,並向停泊在近岸近海的600隻軍艦進行了無差別攻擊。而初曉秋則負責擊沉敵第一編隊中的所有戰艦,因為有些戰船已經裝滿了士兵開始出發了,而且由於敵艦數量遠遠多於我方,所以攔截難度非常大,初曉秋盯著載員量最大的大船打,利用盛遠號等船射程遠、火力大的優勢,不一會的功夫就擊沉了敵十餘艘最大型的戰船,海裏漂浮了大量東夏國士兵的屍體,有些還沒死又不會遊泳的士兵和船員,在水中痛苦的掙紮。由於奉命負責運輸士兵的船挑的都是容量大的,但裝備卻未必適合戰鬥,甚至有些為了多裝些士兵,把船上的火炮等臨時拆了下來,想著迴頭運完士兵再裝上。
這樣基本上海上已經成為了盛遠和神遠艦隊的狩獵場,兩艦隊後期派十數隻戰艦橫在進入藍瓦軍港前的海麵上,一隻敵船也通過不了!
而真正的決戰卻是在建遠艦隊方向,敵聯軍一發現自己的運輸計劃這麽快就敗露了,就準備再增派船隻去救援,然而負責前鋒海戰的建遠艦隊怎麽會讓他們輕鬆的去援救,建遠艦隊指揮官招唿跟進的世遠和盛遠兩艦隊,先封堵再切割,一場惡鬥在海上展開!
建遠艦隊率先尋找到了東夏國的主力旗艦,雙方開始密集攻擊,威遠艦隊在簡鍾律的親自指揮下,在建遠、世遠與敵主力艦纏鬥的情況下,高效率的不斷擊沉敵船。
簡方略作為突擊隊,利用烏鴉吊靠近抵抗能力強的敵方巨艦,進行接舷戰,東夏國由於並沒有準備好決戰,所以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麵對盛朝的火力壓製下的強行登船,難以組織起有效的抵抗,簡方略懷著為父親報仇的心情,帶著自己的數百名精銳親兵接舷後在敵船大顯神威,每控製住一條船,就交給盛朝海軍接管後俘虜迴已方港口,當然他命令俘虜的都是損傷不重且船體相對寬大的船,他想得很清楚,這些船迴頭可以改裝成盛朝自己的將級甚至王級艦。
簡鍾律率旗艦掩護著侄子,並配合著俘獲敵船的行動,經過兩個時辰的鏖戰,簡方略親手俘獲的敵方好船就有近10艘。
由於敵5艘旗艦均被盛軍擊沉,其中敵海軍主將所乘坐的,敵聯軍唯一一艘堪比盛朝帝級艦的旗艦鬆野號與建遠艦互撞同歸於盡後,敵軍徹底失去了指揮和抵抗能力。
簡鍾律指揮簡方略等悍將搶占了敵藍灣軍港,取得了大捷!敵船紛紛向東夏國軍港敗退,初曉秋手下的陸戰隊一度登陸東夏軍港,但受到了未能登船的數萬士兵在東夏國舅率領下的拚死反擊,由於敵軍人數的巨大優勢和岸防炮火的便利條件,最終初曉秋率領的兩個艦隊,在確保沒有一艘運兵船能夠登陸藍瓦軍港的情況下,奉簡鍾律收縮的命令,迴到藍瓦軍港與主力會合。
這一戰,敵艦損失了1200艘艦船,被盛軍俘獲50艘,主力大船全部損失掉,剩下了幾百隻小船逃迴了東夏國各港口也諸多受傷,已經失去了與盛朝海軍再戰的能力。
三萬援兵中有一萬人葬身海中。而盛朝海軍除了建遠號沉沒但指揮官和船上士兵大多被救起外,還損失了兩艘王級艦和20艘將級艦。打出了1:60的戰損比,敵軍的末日基本已經很難改變,這場海戰注定會載入史冊!!
此次作為幽州水軍指揮使的初曉夏奉命率盛遠號戰船編隊前去中止東夏國向濟羅國境內的運輸船。編隊共有20艘艦船,除載有1000名戰士的無敵鐵甲艦盛世號之外,還有四艘300戰士的王級艦、和15艘100將士的將級艦。
簡鍾律隨後命令建遠艦隊作為前鋒突襲敵海軍所在的藍灣基地,世遠艦隊跟進策應,神遠艦隊密切注視盛遠號行動的情況相機進行兩邊協同,同時要切斷兩邊的聯係。
最後,簡鍾律留下部分戰艦守在軍港附近以備不測,自己率領威遠艦隊跟在世遠艦隊後,作為最後一撥攻擊隊伍。
且說初曉夏率領的盛遠號艦隊在偵察船的引領下靠近了正在繁忙運輸的對珠海峽,也就是東夏國和濟羅國之間的海峽。前文說過,2000隻戰船已經是東夏國和濟羅國的全部戰船,其中東夏國1800隻,濟羅國200隻,這裏麵有些是民用船改造的,也就是說幾乎凡有能用來作戰的船已經全部被敵海軍聯軍征用了。所以這次東夏國援兵三萬,船隻必須調用戰艦中的大船,否則運送的速度無法保證。
第一場海戰,東濟聯軍就損失了近200艘戰艦,原本的10個編隊隻剩下了九個編隊,此次調用了4個編隊800艘戰船分多個批次往返運送士兵,剛剛開始,第一編隊裝滿了東夏國援兵的200艘船還沒離開東夏國的軍港,就被盛朝海軍偵察船發現了。初曉秋通過了望,發現敵運輸船全部是戰船且數量眾多後,馬上發旗語,並派快速巡邏艇與負責後援的神遠艦隊進行聯係,請求火速前來支援。神遠艦的指揮者不敢怠慢,按照初曉秋的意思,全速抵近,並向停泊在近岸近海的600隻軍艦進行了無差別攻擊。而初曉秋則負責擊沉敵第一編隊中的所有戰艦,因為有些戰船已經裝滿了士兵開始出發了,而且由於敵艦數量遠遠多於我方,所以攔截難度非常大,初曉秋盯著載員量最大的大船打,利用盛遠號等船射程遠、火力大的優勢,不一會的功夫就擊沉了敵十餘艘最大型的戰船,海裏漂浮了大量東夏國士兵的屍體,有些還沒死又不會遊泳的士兵和船員,在水中痛苦的掙紮。由於奉命負責運輸士兵的船挑的都是容量大的,但裝備卻未必適合戰鬥,甚至有些為了多裝些士兵,把船上的火炮等臨時拆了下來,想著迴頭運完士兵再裝上。
這樣基本上海上已經成為了盛遠和神遠艦隊的狩獵場,兩艦隊後期派十數隻戰艦橫在進入藍瓦軍港前的海麵上,一隻敵船也通過不了!
而真正的決戰卻是在建遠艦隊方向,敵聯軍一發現自己的運輸計劃這麽快就敗露了,就準備再增派船隻去救援,然而負責前鋒海戰的建遠艦隊怎麽會讓他們輕鬆的去援救,建遠艦隊指揮官招唿跟進的世遠和盛遠兩艦隊,先封堵再切割,一場惡鬥在海上展開!
建遠艦隊率先尋找到了東夏國的主力旗艦,雙方開始密集攻擊,威遠艦隊在簡鍾律的親自指揮下,在建遠、世遠與敵主力艦纏鬥的情況下,高效率的不斷擊沉敵船。
簡方略作為突擊隊,利用烏鴉吊靠近抵抗能力強的敵方巨艦,進行接舷戰,東夏國由於並沒有準備好決戰,所以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麵對盛朝的火力壓製下的強行登船,難以組織起有效的抵抗,簡方略懷著為父親報仇的心情,帶著自己的數百名精銳親兵接舷後在敵船大顯神威,每控製住一條船,就交給盛朝海軍接管後俘虜迴已方港口,當然他命令俘虜的都是損傷不重且船體相對寬大的船,他想得很清楚,這些船迴頭可以改裝成盛朝自己的將級甚至王級艦。
簡鍾律率旗艦掩護著侄子,並配合著俘獲敵船的行動,經過兩個時辰的鏖戰,簡方略親手俘獲的敵方好船就有近10艘。
由於敵5艘旗艦均被盛軍擊沉,其中敵海軍主將所乘坐的,敵聯軍唯一一艘堪比盛朝帝級艦的旗艦鬆野號與建遠艦互撞同歸於盡後,敵軍徹底失去了指揮和抵抗能力。
簡鍾律指揮簡方略等悍將搶占了敵藍灣軍港,取得了大捷!敵船紛紛向東夏國軍港敗退,初曉秋手下的陸戰隊一度登陸東夏軍港,但受到了未能登船的數萬士兵在東夏國舅率領下的拚死反擊,由於敵軍人數的巨大優勢和岸防炮火的便利條件,最終初曉秋率領的兩個艦隊,在確保沒有一艘運兵船能夠登陸藍瓦軍港的情況下,奉簡鍾律收縮的命令,迴到藍瓦軍港與主力會合。
這一戰,敵艦損失了1200艘艦船,被盛軍俘獲50艘,主力大船全部損失掉,剩下了幾百隻小船逃迴了東夏國各港口也諸多受傷,已經失去了與盛朝海軍再戰的能力。
三萬援兵中有一萬人葬身海中。而盛朝海軍除了建遠號沉沒但指揮官和船上士兵大多被救起外,還損失了兩艘王級艦和20艘將級艦。打出了1:60的戰損比,敵軍的末日基本已經很難改變,這場海戰注定會載入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