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 朝堂奏對,文人的遮羞布
人在大明批判百官,老朱求別罵 作者:日更兩萬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480章 朝堂奏對,文人的遮羞布
這時朱成文陰陽怪氣地說道。
“避一下我們可沒有這一個膽子,這隻是天下官員自己的選擇,但是若是這件事情處理不好的話,必然會使得天下大亂鬥,那是民不聊生!”
“我等皆聽聞陛下愛民如子的名聲,若是舍棄李臨淵一人便可換得天下太平,這等好事又有何猶豫!”
程永元點了點頭。
“天下讀書人自然是為天下百姓而計,我等皆不畏死,隻是眼看著如今,大明走向窮途末路,心中實在是有些不忍心,所以來此死諫!”
此話一出,瞬間將這氣氛推向了高峰。
朱元璋看著這些人的臉色已經越來越冷。
即便是朝堂上的這些勳貴,也是非常震驚,沒想到這文官的力量竟然如此可怕看來之前自己還是太小看他們了。
朱元璋冷冷一笑。
“既然你們覺得李臨淵是亂臣賊子,那麽我便將李臨淵叫到這朝堂之上,與你們當麵對峙!”
這時李臨淵從人群當中走了出來,看著這四人卻是極為淡定。
朱元璋看著麵前的這四人說的。
“李臨淵相信這四人的話,你應該也已經聽到了,對於這四人所陳述的罪行你可認?”
李臨淵笑著搖了搖頭。
“不過是一群塚中枯骨,勢利小人罷了,臣又怎麽可能會認這些人的胡言亂語!”
這四人聽到李臨淵的話,頓時心中一陣憤怒。
孟平正憤怒地指著李臨淵說道。
“爾等小人竟如此狂悖不堪,你怎敢如此說我乃孟子後代,在天下讀書人之首,就憑你這話此言當誅!”
李臨淵淡定地看著這些人笑著說。
“諸位莫急,孔子與孟子確實是讀書人中不可多得的楷模,但是和你們又有什麽關係!”
“當年孔子的弟子教化百姓,隻可惜現在許多的讀書人隻知道計較自己的利益,反而忽略了天下百姓,實在是可笑至極!”
“更何況這天下虎父犬子的事情又少了?爾等雖然為聖人的後代,但是始終代表不了聖人,隻不過是一群仰仗著祖上功德的蛀蟲罷了!”
這些人聽到這話之後滿臉的不可思議,他們怎麽也沒有想到這李臨淵竟然如此的狂妄,當著他們的麵竟然能夠說出這樣的一番話?這一番話可是完全將他推到了天下讀書人的對立麵。
李臨淵繼續說道。
“陛下,孔夫子行事有教無類,但是除此之外,孔夫子身長八尺,孔武有力,其弟子子路等人皆是世間良將,可此時的讀書人隻將自己的體麵掛在嘴邊,卻從未想過讀書人當有騎射本事,一個個地軟弱無能!”
“孔子出生於魯,然而齊國進攻魯國時,孔夫子卻可以領兵作戰,爾等麵對異族卻杯弓屈膝,世修降表,豈不是可笑至極?”
這四人聽到李臨淵的話,頓時臉色變成了豬肝色,如今的讀書人哪裏還有當年的血氣。
不說其他的,當時元朝進入中原之時,好像他們四家也都上過降表,接受過元人的冊封。
在他們看來這是一件正常不過的事情,畢竟天下無論哪一個王朝想要承認他的正統性,必須找到他們,得到他們的承認。
可是現在看來,這件事情對他們可是非常地不利。
一時之間這些人頓時感覺到極為尷尬,又不知道該如何說出口。
這時李臨淵依然沒有放過他們的打算,於是便繼續問。
“爾等皆說自己是飽讀詩書之人,爾等所讀之四書五經所研究的儒家經義,究竟教了你們什麽東西?”
聽到這話之後,朱成文頓時眼前一亮。
“聖人之學,當為世間之大義,乃是求取天人共鳴,天人感應,教化萬民,牧守四方!”
“我聖人子弟,當管理百姓,為百姓求取一線生機!”
朝中的官員聽到後滿意的,點了點頭確實是如此,他們從小也是這樣被教育的。
而就在這時,李臨淵卻冷笑了幾聲。
“既然你們的聖人之學為世間之大義,可否知道這民間物價幾何,稻穀如何耕種,堤壩如何修理,疾病如何診治,如何製作出更省力的工具又如何製作出傷害更強大的武器?”
眾人聽到這話之後,頓時整個人愣了一下,很顯然他們都沒有考慮過這些問題。
很顯然,他們對於這些問題都是不屑一顧,他們乃是高高在上的讀書人,又怎麽可能去研究這些小東西。
“我們乃是聖人,弟子所研究的當是天底下最高深的學問,又怎麽可能去研究這些小的東西,這些東西交給那些普通人就行了!”
李臨淵聽到後則繼續說道。
“果然在你們心裏麵也從來沒有看得起過這些東西,認為你們所讀書讀到的東西,就是天底下最重要的!”
“說是治理天下百姓,卻從來沒有把百姓放在心上,甚至不知如何織布,如何種糧!”
“享受著天下百姓種出來的糧食穿著天下百姓支出來的布,大明的將士在邊境替你們守衛邊疆,灑熱血!”
“而你們卻躺在自家奢華的房間內,享受著百姓的服務,說著那些心懷天下的大話,卻從來沒有為天下百姓做過一件實事!”
“你們眼中的百姓恐怕隻是那些世家,大族隻是讀書人,在你們的眼裏,那些普通的百姓根本就不算是民,隻不過是你們傳播名聲的工具,是你們彰顯身份和欺壓的對象罷了!”
這些話一說震耳欲聾,朱元璋心中也是非常地激動,他當初就是一個農民出身,自然知道這些世家大族讀書人,官老爺們是怎麽對待他們的。
甚至於在一些地方被猿人夠不到,但是卻始終有著他們這一群狐假虎威的人,欺負著天下百姓。
可以說這才是天下霍亂的根源,想到這一個地方之後,朱元璋身上的氣勢更加地恐怖。
朝堂上的這些文官臉色非常地難看,李臨淵將他們最後一塊遮羞布直接給揭開了,剩下的便是火辣辣的真相。
高堂上的劃船出去之後,外麵的那些學子以及圍觀看熱鬧的百姓都是非常的震驚。
百姓們恨得咬牙切齒,像是要將這些讀書人生吞活剝了一般。
而這些讀書人則感覺到自己的信仰崩塌,兩眼失神。
這時朱成文陰陽怪氣地說道。
“避一下我們可沒有這一個膽子,這隻是天下官員自己的選擇,但是若是這件事情處理不好的話,必然會使得天下大亂鬥,那是民不聊生!”
“我等皆聽聞陛下愛民如子的名聲,若是舍棄李臨淵一人便可換得天下太平,這等好事又有何猶豫!”
程永元點了點頭。
“天下讀書人自然是為天下百姓而計,我等皆不畏死,隻是眼看著如今,大明走向窮途末路,心中實在是有些不忍心,所以來此死諫!”
此話一出,瞬間將這氣氛推向了高峰。
朱元璋看著這些人的臉色已經越來越冷。
即便是朝堂上的這些勳貴,也是非常震驚,沒想到這文官的力量竟然如此可怕看來之前自己還是太小看他們了。
朱元璋冷冷一笑。
“既然你們覺得李臨淵是亂臣賊子,那麽我便將李臨淵叫到這朝堂之上,與你們當麵對峙!”
這時李臨淵從人群當中走了出來,看著這四人卻是極為淡定。
朱元璋看著麵前的這四人說的。
“李臨淵相信這四人的話,你應該也已經聽到了,對於這四人所陳述的罪行你可認?”
李臨淵笑著搖了搖頭。
“不過是一群塚中枯骨,勢利小人罷了,臣又怎麽可能會認這些人的胡言亂語!”
這四人聽到李臨淵的話,頓時心中一陣憤怒。
孟平正憤怒地指著李臨淵說道。
“爾等小人竟如此狂悖不堪,你怎敢如此說我乃孟子後代,在天下讀書人之首,就憑你這話此言當誅!”
李臨淵淡定地看著這些人笑著說。
“諸位莫急,孔子與孟子確實是讀書人中不可多得的楷模,但是和你們又有什麽關係!”
“當年孔子的弟子教化百姓,隻可惜現在許多的讀書人隻知道計較自己的利益,反而忽略了天下百姓,實在是可笑至極!”
“更何況這天下虎父犬子的事情又少了?爾等雖然為聖人的後代,但是始終代表不了聖人,隻不過是一群仰仗著祖上功德的蛀蟲罷了!”
這些人聽到這話之後滿臉的不可思議,他們怎麽也沒有想到這李臨淵竟然如此的狂妄,當著他們的麵竟然能夠說出這樣的一番話?這一番話可是完全將他推到了天下讀書人的對立麵。
李臨淵繼續說道。
“陛下,孔夫子行事有教無類,但是除此之外,孔夫子身長八尺,孔武有力,其弟子子路等人皆是世間良將,可此時的讀書人隻將自己的體麵掛在嘴邊,卻從未想過讀書人當有騎射本事,一個個地軟弱無能!”
“孔子出生於魯,然而齊國進攻魯國時,孔夫子卻可以領兵作戰,爾等麵對異族卻杯弓屈膝,世修降表,豈不是可笑至極?”
這四人聽到李臨淵的話,頓時臉色變成了豬肝色,如今的讀書人哪裏還有當年的血氣。
不說其他的,當時元朝進入中原之時,好像他們四家也都上過降表,接受過元人的冊封。
在他們看來這是一件正常不過的事情,畢竟天下無論哪一個王朝想要承認他的正統性,必須找到他們,得到他們的承認。
可是現在看來,這件事情對他們可是非常地不利。
一時之間這些人頓時感覺到極為尷尬,又不知道該如何說出口。
這時李臨淵依然沒有放過他們的打算,於是便繼續問。
“爾等皆說自己是飽讀詩書之人,爾等所讀之四書五經所研究的儒家經義,究竟教了你們什麽東西?”
聽到這話之後,朱成文頓時眼前一亮。
“聖人之學,當為世間之大義,乃是求取天人共鳴,天人感應,教化萬民,牧守四方!”
“我聖人子弟,當管理百姓,為百姓求取一線生機!”
朝中的官員聽到後滿意的,點了點頭確實是如此,他們從小也是這樣被教育的。
而就在這時,李臨淵卻冷笑了幾聲。
“既然你們的聖人之學為世間之大義,可否知道這民間物價幾何,稻穀如何耕種,堤壩如何修理,疾病如何診治,如何製作出更省力的工具又如何製作出傷害更強大的武器?”
眾人聽到這話之後,頓時整個人愣了一下,很顯然他們都沒有考慮過這些問題。
很顯然,他們對於這些問題都是不屑一顧,他們乃是高高在上的讀書人,又怎麽可能去研究這些小東西。
“我們乃是聖人,弟子所研究的當是天底下最高深的學問,又怎麽可能去研究這些小的東西,這些東西交給那些普通人就行了!”
李臨淵聽到後則繼續說道。
“果然在你們心裏麵也從來沒有看得起過這些東西,認為你們所讀書讀到的東西,就是天底下最重要的!”
“說是治理天下百姓,卻從來沒有把百姓放在心上,甚至不知如何織布,如何種糧!”
“享受著天下百姓種出來的糧食穿著天下百姓支出來的布,大明的將士在邊境替你們守衛邊疆,灑熱血!”
“而你們卻躺在自家奢華的房間內,享受著百姓的服務,說著那些心懷天下的大話,卻從來沒有為天下百姓做過一件實事!”
“你們眼中的百姓恐怕隻是那些世家,大族隻是讀書人,在你們的眼裏,那些普通的百姓根本就不算是民,隻不過是你們傳播名聲的工具,是你們彰顯身份和欺壓的對象罷了!”
這些話一說震耳欲聾,朱元璋心中也是非常地激動,他當初就是一個農民出身,自然知道這些世家大族讀書人,官老爺們是怎麽對待他們的。
甚至於在一些地方被猿人夠不到,但是卻始終有著他們這一群狐假虎威的人,欺負著天下百姓。
可以說這才是天下霍亂的根源,想到這一個地方之後,朱元璋身上的氣勢更加地恐怖。
朝堂上的這些文官臉色非常地難看,李臨淵將他們最後一塊遮羞布直接給揭開了,剩下的便是火辣辣的真相。
高堂上的劃船出去之後,外麵的那些學子以及圍觀看熱鬧的百姓都是非常的震驚。
百姓們恨得咬牙切齒,像是要將這些讀書人生吞活剝了一般。
而這些讀書人則感覺到自己的信仰崩塌,兩眼失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