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太子朱標的許諾
人在大明批判百官,老朱求別罵 作者:日更兩萬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423章 太子朱標的許諾
基本上一些小事是不會勞動他的。
等到幾個人進去之後,馮勝笑著說道。
“如今你已經成為永定侯,說起來也是我們勳貴一脈,再加上和魏國公府結親,如今咱們是親上加親,以後就不要和我們客套了!”
“說起來在年輕一輩的這些人中這些家夥還是太嫩了實在是上不了台麵,以後還需要你多多提攜一番!”
李臨淵聽到後,謙遜地說。
“宋國公實在是說笑了,諸位兄長皆是勳貴後裔,這是功臣之後自然家學淵源,又何須區區在下多嘴!”
宋國公馮勝搖了搖頭。
“這話可不是這麽說的,自從天下太平也來,我這老胳膊老腿的也很久沒有打過仗了,自然比不上從前,尤其是這一身的病,確實需要猛藥來治!”
“但是啊,畢竟是當初跟隨著陛下南征北戰留下來的傷,留的時間久了就有一些念想,要是將它們全部都割掉,確實是有些心疼!”
李臨淵聽到這話後笑了笑說道。
“宋國公這句話說得可就不對了,既然知道這些傷都是累贅,將這些傷治好也是一件好事,當然了,割肉之痛實在是難以經受,隻不過病根去掉,其他的那些小傷讓他自己長好就可以了!”
宋國公馮勝聽到這話之後滿意地點了點頭。
“那我就期待著傷好的那一天,你小子放心,如果真的到時候這些重症好了,我肯定會派人給你道喜!”
說完之後拍了拍身上的泥土,看著這群人頓時臉色變得非常嚴肅。
“你們這群小兔崽子,太平的日子過得是不是太久了,可聽說你們當中有不少人天天往秦淮河那裏跑,微博不知道你們這幫小子去幹什麽嗎?”
聽到這話,李景隆,徐增壽等人頓時瑟瑟發抖。
不知為什麽,總感覺馮勝說的就是他們。
尤其是現在,魏國公和曹國公早就已經去世,所以基本上沒有人能夠管得了他們。
隻見這時,馮勝歎了一口氣說。
“你們和我們終究不一樣,但是該治病的時候治病,可別等到憋出內傷來,治不了可就麻煩了!”
說完後轉身便離開了這一個地方,隻留下了懵逼的眾人。
這時一旁的潁國公傅友德和長興侯耿炳文也站了起來。
看著滿臉迷茫的眾人,不由地歎了一口氣,心想這些家夥的腦子都用到什麽地方去了?隻可惜這些事情根本就沒有辦法明說,隨後擺了擺手將他們的賀禮留下,也離開了這一個地方。
隻見這時,李景隆撓了撓頭,滿臉不爽地說道。
“馮老爺子怎麽了?難道是老糊塗了不成給我們說出這些東西幹什麽,而且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根本不知道他要說什麽!”
這時他將目光看向了一旁的徐增壽。
徐增壽撓了撓自己的腦袋,攤著手也是一臉的無辜。
“你別問我,我也不知道他說的究竟是什麽意思,難道是馮老爺子身上受了傷,讓我們去給他找神醫治病?”
這時他們將目光看向李臨淵,然而李臨淵卻一句話也沒有說。
所有的事情,他心中也是非常地清楚宋國公馮勝來到這一個地方,無非是希望李臨淵在去東南的時候能夠照顧一下他們的勳貴子弟。
如今大明的淮西勳貴,損失慘重,剩下的力量也沒有多強了,估計他從什麽地方聽到等到李臨淵大昏結束之後,就會把他派到東南地區去治理倭寇。
可是勾結倭寇的未必隻有當地的官員以及商人,說不定和他們這一群淮西勳貴也有著一定的關係。
畢竟當時陳鏞的事情就是一個例子。
馮勝所說的重病以及身上的傷勢,應該說的就是這些人。
希望李臨淵能夠看待這些人跟隨著朱元璋南征北戰立下了無數功勞的份上,能夠對他們網開一麵。
而李臨淵則是表示這件事情自然不會徇私枉法。
至少在朱元璋和太子朱彪看來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同樣自己和這些勳貴的關係也不怎麽樣,自然不會留。
隻不過對於和這件事情沒有關係的人,同樣自己也不會將他們給牽連進去。
這是自己能夠做到最大的讓步,也是宋國公馮勝能對這些勳貴做的最後的事情。
至於這些人究竟有多蠢,能夠做到什麽樣的地步,就隻能看他們的造化了。
就在眾人離開沒有多長的時間,太子朱標也來到了這個地方,看到這些人在此也沒有太過於在意。
這些人來到夜寒的府邸非常的正常。
看到太子朱標來到這個地方之後,也知道太子應該是有什麽重要的事情,所以並沒有說太多,於是一個個地全部都離開了這一個地方。
等到他們全部都離開之後,太子朱標笑著說。
“剛才我在離開這一個地方的時候,看到宋國公馮勝他們來到了這一個地方,應該也是為了那件事情?”
李臨淵聽到之後點了點頭,隨後將他們之間的對話全部都說了出來。
以太子朱標的聰明才智,自然知道這中間是什麽意思。
隻見他點了點頭說道。
“確實是如此,雖然那裏麵有些人可恨,但是也有一些人確實無辜,若是受到了牽連,實在是有些不太合適!”
“不過這件事情你看著來,那東南的地方也是一團亂麻,之前派了一些人去,依然沒有多少的用處,隻能夠靠你去了,如今你剛要成親就讓你前往東南這件事情,確實有一些不近人情,隻是你也需要明白我的難處!”
於是太子朱標將此時在東南的情況全部都給說了出。
李臨淵聽到這些話之後,不由得感覺到一陣的頭疼,本來覺得東南的事情應該沒有這麽麻煩。
要知道倭寇對於大明來說一直都是一個威脅,尤其是在大明萬曆年間更是猖獗。
若不是遇到了俞大猷,戚繼光等一係列的名將,恐怕倭寇的問題非常難解決。
現在看來霍根估計早就已經埋下了。
“我聽說淮陰侯吳平和靖海侯吳潤兩兄弟已經開始建立海軍,這件事情有沒有什麽困擾!”
基本上一些小事是不會勞動他的。
等到幾個人進去之後,馮勝笑著說道。
“如今你已經成為永定侯,說起來也是我們勳貴一脈,再加上和魏國公府結親,如今咱們是親上加親,以後就不要和我們客套了!”
“說起來在年輕一輩的這些人中這些家夥還是太嫩了實在是上不了台麵,以後還需要你多多提攜一番!”
李臨淵聽到後,謙遜地說。
“宋國公實在是說笑了,諸位兄長皆是勳貴後裔,這是功臣之後自然家學淵源,又何須區區在下多嘴!”
宋國公馮勝搖了搖頭。
“這話可不是這麽說的,自從天下太平也來,我這老胳膊老腿的也很久沒有打過仗了,自然比不上從前,尤其是這一身的病,確實需要猛藥來治!”
“但是啊,畢竟是當初跟隨著陛下南征北戰留下來的傷,留的時間久了就有一些念想,要是將它們全部都割掉,確實是有些心疼!”
李臨淵聽到這話後笑了笑說道。
“宋國公這句話說得可就不對了,既然知道這些傷都是累贅,將這些傷治好也是一件好事,當然了,割肉之痛實在是難以經受,隻不過病根去掉,其他的那些小傷讓他自己長好就可以了!”
宋國公馮勝聽到這話之後滿意地點了點頭。
“那我就期待著傷好的那一天,你小子放心,如果真的到時候這些重症好了,我肯定會派人給你道喜!”
說完之後拍了拍身上的泥土,看著這群人頓時臉色變得非常嚴肅。
“你們這群小兔崽子,太平的日子過得是不是太久了,可聽說你們當中有不少人天天往秦淮河那裏跑,微博不知道你們這幫小子去幹什麽嗎?”
聽到這話,李景隆,徐增壽等人頓時瑟瑟發抖。
不知為什麽,總感覺馮勝說的就是他們。
尤其是現在,魏國公和曹國公早就已經去世,所以基本上沒有人能夠管得了他們。
隻見這時,馮勝歎了一口氣說。
“你們和我們終究不一樣,但是該治病的時候治病,可別等到憋出內傷來,治不了可就麻煩了!”
說完後轉身便離開了這一個地方,隻留下了懵逼的眾人。
這時一旁的潁國公傅友德和長興侯耿炳文也站了起來。
看著滿臉迷茫的眾人,不由地歎了一口氣,心想這些家夥的腦子都用到什麽地方去了?隻可惜這些事情根本就沒有辦法明說,隨後擺了擺手將他們的賀禮留下,也離開了這一個地方。
隻見這時,李景隆撓了撓頭,滿臉不爽地說道。
“馮老爺子怎麽了?難道是老糊塗了不成給我們說出這些東西幹什麽,而且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根本不知道他要說什麽!”
這時他將目光看向了一旁的徐增壽。
徐增壽撓了撓自己的腦袋,攤著手也是一臉的無辜。
“你別問我,我也不知道他說的究竟是什麽意思,難道是馮老爺子身上受了傷,讓我們去給他找神醫治病?”
這時他們將目光看向李臨淵,然而李臨淵卻一句話也沒有說。
所有的事情,他心中也是非常地清楚宋國公馮勝來到這一個地方,無非是希望李臨淵在去東南的時候能夠照顧一下他們的勳貴子弟。
如今大明的淮西勳貴,損失慘重,剩下的力量也沒有多強了,估計他從什麽地方聽到等到李臨淵大昏結束之後,就會把他派到東南地區去治理倭寇。
可是勾結倭寇的未必隻有當地的官員以及商人,說不定和他們這一群淮西勳貴也有著一定的關係。
畢竟當時陳鏞的事情就是一個例子。
馮勝所說的重病以及身上的傷勢,應該說的就是這些人。
希望李臨淵能夠看待這些人跟隨著朱元璋南征北戰立下了無數功勞的份上,能夠對他們網開一麵。
而李臨淵則是表示這件事情自然不會徇私枉法。
至少在朱元璋和太子朱彪看來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同樣自己和這些勳貴的關係也不怎麽樣,自然不會留。
隻不過對於和這件事情沒有關係的人,同樣自己也不會將他們給牽連進去。
這是自己能夠做到最大的讓步,也是宋國公馮勝能對這些勳貴做的最後的事情。
至於這些人究竟有多蠢,能夠做到什麽樣的地步,就隻能看他們的造化了。
就在眾人離開沒有多長的時間,太子朱標也來到了這個地方,看到這些人在此也沒有太過於在意。
這些人來到夜寒的府邸非常的正常。
看到太子朱標來到這個地方之後,也知道太子應該是有什麽重要的事情,所以並沒有說太多,於是一個個地全部都離開了這一個地方。
等到他們全部都離開之後,太子朱標笑著說。
“剛才我在離開這一個地方的時候,看到宋國公馮勝他們來到了這一個地方,應該也是為了那件事情?”
李臨淵聽到之後點了點頭,隨後將他們之間的對話全部都說了出來。
以太子朱標的聰明才智,自然知道這中間是什麽意思。
隻見他點了點頭說道。
“確實是如此,雖然那裏麵有些人可恨,但是也有一些人確實無辜,若是受到了牽連,實在是有些不太合適!”
“不過這件事情你看著來,那東南的地方也是一團亂麻,之前派了一些人去,依然沒有多少的用處,隻能夠靠你去了,如今你剛要成親就讓你前往東南這件事情,確實有一些不近人情,隻是你也需要明白我的難處!”
於是太子朱標將此時在東南的情況全部都給說了出。
李臨淵聽到這些話之後,不由得感覺到一陣的頭疼,本來覺得東南的事情應該沒有這麽麻煩。
要知道倭寇對於大明來說一直都是一個威脅,尤其是在大明萬曆年間更是猖獗。
若不是遇到了俞大猷,戚繼光等一係列的名將,恐怕倭寇的問題非常難解決。
現在看來霍根估計早就已經埋下了。
“我聽說淮陰侯吳平和靖海侯吳潤兩兄弟已經開始建立海軍,這件事情有沒有什麽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