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科舉二三事,主考


    春去秋來,時間如飛梭般轉瞬即逝。


    此時的應天府並不會平靜,當聽到朱元璋要開恩科的消息,各地的儒生十分的激動。


    三年一次的科舉考試錄取的,隻不過是那寥寥數百人罷了。


    這點人數在龐大的讀書人群體當中無疑顯得格外渺小。


    現在多了一些這個機會,他們心中又怎麽可能不滿意。


    果然沒有過多長時間,手中拿著書籍或者是趕著馬車的讀書人,便匯集於應天府中。


    一時之間整個應天府中人滿為患。


    此時整個應天府當中的各行各業,心裏都是非常的開心,每次一到這一個時候。


    他們都能夠多賺許多錢,現在各個客棧裏麵都是人滿為患。


    尤其是在這個時代,能夠讀起書的大部分都是家境殷實的。


    許多的世家子弟,他們花起錢來可是非常地豪爽。


    經過一番商議之後,李臨淵作為這一次考試當中的命題主考官。


    畢竟這次考試不同於以往,除了儒學之外,還需要考算學,工學以及醫學之類的。


    翰林院的一眾官員,隻是對儒學研究得非常透徹,但是對於其他的學說知道的非常少。


    讓他們來命題,他們都不知道該如何下手,所以說這一個權利就隻能交給李臨淵。


    李臨淵心中極為清楚,想要選擇各行各業中的優秀人才,就必須要讓相關的專業人員前來出題。


    雖然自己對這些東西多少都知道一些,但是也僅僅是知道一些,說白了隻不過是一個門外漢。


    所以他來到工學院當中,將這一個消息告訴了工學院裏麵的所有人。


    這些人聽到這一個消息之後都是非常的激動,他們敢來到這一個地方,自然說明他們是有一技之長。


    甚至於作為百家的傳人,他們自信論到這些方麵,不比其他人的差。


    本來以為建造這一個工學院已經非常的不容易了,要說讓他們做官,可以說是非常的困難,畢竟不是每一個人都是杜清源。


    李臨淵將各家各派當中的領頭人全部都給召集了過來。


    “諸位,想必大家應該也已經聽說了,這一次科舉考試中我是主考官,但是關於這些命題還需要大家一起幫忙,我們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改革,就是為了能夠讓國家多錄取一些各方麵的人才!”


    “為了這一次科舉考試的正常進行,所以希望大家全力以赴出一份合理的考卷,雖然諸位都有著弟子,但是我不希望你們能夠將這考題的內容透露給你們的弟子!”


    這些人聽完之後都是點了點頭對於這件事情他們沒有任何的意見。


    如果不是李臨淵的話,他們連這個展示自己的機會都沒有,更別提其他的事情。


    隻見他們一個個地全部都同意了這件事情。


    而此時應天府中的讀書人看著手中的報紙則是炸開了鍋。


    李臨淵將這次科舉考試需要考的科目,全部都登在了這報紙之上。


    應天府當中的百姓,看到這上麵不由得眼前一亮。


    “以前每一次科舉考試都是那些咿咿呀呀拿著四書五經的人,至於他們說的是什麽,咱們根本就不清楚!”


    “這一次倒是稀奇了,竟然還錄用了這麽多學其他東西的人!”


    旁邊那人聽完之後頓時笑了笑說道。


    “那是當然,恐怕你還不知道吧,這一次的主考官是李臨淵,就是他一手促成的工學院,我看這樣卻是一件好事兒,許多的官員連案子都審不清,甚至好多的事情都不知道該怎麽做,一點用處都沒有,若是讓他們學一些這個東西,肯定有很大的作用!”


    其他人聽完之後也是點了點頭,很顯然他們也是認同。


    而此時在各個客棧裏麵的讀書人看到這一幕則是炸開了鍋。


    十年寒窗苦讀,就是希望能夠考取一個功名,在他們眼裏,他們這些學習了聖人之道的人和那些所謂的三教九流完全不一樣。


    如果現在他們都獲得了這樣的機會,那豈不是他們的含金量就沒有這麽高了。


    這個時候一個書生,直接站上了起來。


    “諸位同年,聖人之道才是一切學問的根本如今朝廷的科舉考是如此神聖的事情,又怎能讓這些微末知道參與進去,平白奪了咱們的名額!”


    其他人聽完之後也是一陣的義憤填膺。


    雖然儒學所錄取的官員比起其他各科錄取的都要多,但是相比較之前他們的名額則是少了。


    本來科舉考試,考中的概率就不是特別地大,現在又平白少了這麽多的名額,他們心裏自然是非常地不樂意,一個個叫囂著一定要將這件事情給改迴來。


    朝堂上的一些理學派的人知道這件事情,不由得冷冷一笑。


    雖然他們在這件事情上與李臨淵達成了一致,他們可以不提出意見,但是不代表天底下的儒生會買賬。


    反正這件事情和他們沒有什麽關係,既然這些人想要鬧,那就讓他們去鬧吧。


    把動靜鬧得越來越大那才好。


    此時整個應天府當中,大街小巷都是討論這個的人,各個地方來的讀書人,開始去拜訪各地的官員,甚至在整個應天府當中遊行示威。


    想要讓皇帝改變這主意。


    一些工學院的人聽到了這個消息之後,頓時嚇了一跳。


    他們也沒有想到這件事情會鬧得這麽大,若是長此以往的話,會不會對他們造成不好的影響。


    尤其是在應天府當中,經常會出現進入到應天府當中的儒生與當地工學院的學子產生矛盾的事情。


    剛開始的時候也隻不過是發生一些口角。


    到後來矛盾越來越大雙方之間的衝突也越來越多,甚至有的時候造成了不少人流血受傷。


    一些工學院的人知道這些事情之後,覺得這些事情不是他們能夠做得了主的,最後將這裏發生的事情全部都告訴了李臨淵。


    此時的李臨淵正在籌備科舉考試的事情,可以說忙得不可開交。


    當他聽到這個消息之後也是皺了皺眉頭,但是並沒有太過於在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在大明批判百官,老朱求別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日更兩萬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日更兩萬啊並收藏人在大明批判百官,老朱求別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