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人在大明批判百官,老朱求別罵 作者:日更兩萬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202章 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李臨淵自然沒有想要隱藏自己的想法,更何況自從自己建立了工學院開始,所有的想法都已經擺在了明麵上。
“我泱泱華夏曾經也有過百家爭鳴的盛況,然而現在隻剩下儒家一家獨大,更何況自從朱熹和程家兄弟建立了理學之後,這天底下的讀書人思維方式越來越僵化,若是長此以往的話,對於我大明江山不利!”
“宋朝之時,就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導致了神州陸沉,這樣的事情但願不會再發生,雖然我的實力非常的弱小,但是也想盡自己的一分力!”
宋濂聽完之後頓時哈哈大笑。
“你能有這樣的想法,這足以說明陛下沒有看錯你,但是同樣你也要注意,凡事不可操之過急,畢竟這樣的事情都不是簡簡單單能夠做到的!”
李臨淵聽完之後點了點頭。
很快李臨淵便目送宋濂離開的這一個地方。
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裏,應天府突然間安靜了起來,除了處理一些不大不小的事情之外,就隻有大明日報每天都在發行。
很快,大明日報的鋪設範圍越來越廣,甚至於在許多的地方看大明日報已經成為一種流行的生活方式。
沒有過多長時間李臨淵將自己賣大明日報所得到的銀錢交給了朱元璋。
看到這麽多的錢財,朱元璋笑得合不攏嘴。
沒想到自己隻是提了個字,竟然賺了這麽多錢之前自己所設立邸報,每年都要花費一大筆的名字如果都用這樣的辦法的話也就意味著他們不光不需要花錢,還可以因此賺上一些錢財。
等到李臨淵迴去之後,突然間想到這段時間,翰林院的人可是天天寫奏折彈劾自己。
盡管在某些方麵自己通過大明日報也登上了一些東西,但是對這個看不慣的人還是非常多的。
想到這一個地方之後,李臨淵準備下一劑猛藥。
至少要讓天底下的百姓知道如今的文人究竟是什麽樣的。
現在的報紙已經為大多數人所接受。
隻不過上麵的許多內容還隻是在初步的介紹各種各樣的學問,對於理學許多的事情都是有所保留的。
明顯李臨淵打算先過了這一段時間的適應期。
如果上來就直接利用這報紙抨擊理學,自然會引起許多人的反擊。
到那時自己手中的報紙影響力跟不上,甚至大多數的百姓根本就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情。
如今這份報紙的影響力已經足夠了,完全可以開始下一步的工作。
李臨淵打算先采用的便是聊齋裏麵的故事宦娘。
可以說在理學當中有許多不合理的地方,導致了許多事情成為悲劇。
這就是聊齋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尤其是宦娘和溫如春的故事令人讚歎,之前自己就通過這樣的辦法寫過一些聊齋的文章。
如今的大明並沒有什麽特別多的娛樂方式,所以說這報紙上麵的聊齋可以說引起了很大程度上的關注。
當然這隻是在民間對於那些讀四書五經的書生來說完全不會在意這些東西。
很快,李臨淵便在係統當中找到了聊齋的這一篇,然後將它給寫了出來。
等到寫完之後李臨淵將他的背景還為之前宋朝的情況。
在許多地士大夫的眼裏麵,他們所期待的太平盛世,就像是曾經宋朝那樣。
宋朝雖然在武功方麵十分差勁,但是宋朝對於士大夫可以說是極盡優待。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使得如今的官員許多都希望能夠恢複到當年宋朝的那一種重文輕武的日子。
甚至在他們的文章裏麵,許多人將當時的宋朝都描繪成一幅盛世景象。
凡自然知道這裏麵究竟有幾分真幾分假,所以也沒有去辨別什麽。
若是當時的宋朝,隻有他們所說的那麽好,也不至於被異族打壓成那個樣子。
等到李臨淵寫完之後,隨後將自己寫的內容交給了徐妙錦。
徐妙錦看到上麵的內容,不由得眼前一亮。
雖然這報紙上麵的內容非常雜,諸子百家的內容都可以寫在上麵,但是在這裏麵所有的東西當中,自己最喜歡的便是上麵的話本。
隻不過上麵話本的內容並沒有多少,卻讓他看得非常的不盡興。
想到李臨淵又寫了新的話本,這讓他心裏非常地高興。
當他看到這裏麵的內容之後,皺了皺眉頭,隨後將目光看向了一旁的李臨淵。
“李臨淵,你確定要在報紙上登這一篇文章嗎?這裏麵可是有許多抨擊如今的禮教的,這可是天下讀書人的根本,如果他們看到了這些東西,恐怕影響絕對會非常的大!”
李臨淵聽完之後笑著搖了搖頭。
“本來也沒有指望和他們的關係能夠好到什麽程度,當我打算把這個東西寫出來的時候,就已經注定會和他們為敵了,這倒是沒什麽!”
“更何況是非對錯自在人心,如今的報紙可不隻是給那些所謂的讀書人去看的,而是給天下的百姓去看的,至於這件事情是對是錯,他們心裏最為清楚!”
徐妙錦聽完之後點了點頭,不得不說,自從看了上麵的內容之後,他心裏也是非常地清楚,究竟誰對誰錯。
然而這件事情傳出去之後,恐怕天底下的讀書人絕對不會善罷甘休的。
仿佛是看到了徐妙錦臉上的憂愁。
李臨淵笑了笑說道。
“其實也沒有必要擔心,咱們的文章可全部都是用的筆名,隻要不露出咱們真正的名字,即便是那些人心中有一些懷疑,他們也沒有證據!”
徐妙錦聽完之後點了點頭。
反正這些事情他們早晚去做的,不過是一個時間問題罷了。
徐妙錦也寫了一些關於自己的文章,很快,這新的報紙又被送到了徐家的書局裏麵進行刊印。
兩個人心裏都是非常地緊張,這一次報紙和之前的內容還是有著一定的差距的,至於能不能成功就看天下百姓對於這聊齋的反映了。
李臨淵則是非常地有自信,當然也清楚這是開啟民智必須要過的一關,無論如何他也要走過去,哪怕是以理學為敵。
李臨淵自然沒有想要隱藏自己的想法,更何況自從自己建立了工學院開始,所有的想法都已經擺在了明麵上。
“我泱泱華夏曾經也有過百家爭鳴的盛況,然而現在隻剩下儒家一家獨大,更何況自從朱熹和程家兄弟建立了理學之後,這天底下的讀書人思維方式越來越僵化,若是長此以往的話,對於我大明江山不利!”
“宋朝之時,就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導致了神州陸沉,這樣的事情但願不會再發生,雖然我的實力非常的弱小,但是也想盡自己的一分力!”
宋濂聽完之後頓時哈哈大笑。
“你能有這樣的想法,這足以說明陛下沒有看錯你,但是同樣你也要注意,凡事不可操之過急,畢竟這樣的事情都不是簡簡單單能夠做到的!”
李臨淵聽完之後點了點頭。
很快李臨淵便目送宋濂離開的這一個地方。
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裏,應天府突然間安靜了起來,除了處理一些不大不小的事情之外,就隻有大明日報每天都在發行。
很快,大明日報的鋪設範圍越來越廣,甚至於在許多的地方看大明日報已經成為一種流行的生活方式。
沒有過多長時間李臨淵將自己賣大明日報所得到的銀錢交給了朱元璋。
看到這麽多的錢財,朱元璋笑得合不攏嘴。
沒想到自己隻是提了個字,竟然賺了這麽多錢之前自己所設立邸報,每年都要花費一大筆的名字如果都用這樣的辦法的話也就意味著他們不光不需要花錢,還可以因此賺上一些錢財。
等到李臨淵迴去之後,突然間想到這段時間,翰林院的人可是天天寫奏折彈劾自己。
盡管在某些方麵自己通過大明日報也登上了一些東西,但是對這個看不慣的人還是非常多的。
想到這一個地方之後,李臨淵準備下一劑猛藥。
至少要讓天底下的百姓知道如今的文人究竟是什麽樣的。
現在的報紙已經為大多數人所接受。
隻不過上麵的許多內容還隻是在初步的介紹各種各樣的學問,對於理學許多的事情都是有所保留的。
明顯李臨淵打算先過了這一段時間的適應期。
如果上來就直接利用這報紙抨擊理學,自然會引起許多人的反擊。
到那時自己手中的報紙影響力跟不上,甚至大多數的百姓根本就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情。
如今這份報紙的影響力已經足夠了,完全可以開始下一步的工作。
李臨淵打算先采用的便是聊齋裏麵的故事宦娘。
可以說在理學當中有許多不合理的地方,導致了許多事情成為悲劇。
這就是聊齋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尤其是宦娘和溫如春的故事令人讚歎,之前自己就通過這樣的辦法寫過一些聊齋的文章。
如今的大明並沒有什麽特別多的娛樂方式,所以說這報紙上麵的聊齋可以說引起了很大程度上的關注。
當然這隻是在民間對於那些讀四書五經的書生來說完全不會在意這些東西。
很快,李臨淵便在係統當中找到了聊齋的這一篇,然後將它給寫了出來。
等到寫完之後李臨淵將他的背景還為之前宋朝的情況。
在許多地士大夫的眼裏麵,他們所期待的太平盛世,就像是曾經宋朝那樣。
宋朝雖然在武功方麵十分差勁,但是宋朝對於士大夫可以說是極盡優待。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使得如今的官員許多都希望能夠恢複到當年宋朝的那一種重文輕武的日子。
甚至在他們的文章裏麵,許多人將當時的宋朝都描繪成一幅盛世景象。
凡自然知道這裏麵究竟有幾分真幾分假,所以也沒有去辨別什麽。
若是當時的宋朝,隻有他們所說的那麽好,也不至於被異族打壓成那個樣子。
等到李臨淵寫完之後,隨後將自己寫的內容交給了徐妙錦。
徐妙錦看到上麵的內容,不由得眼前一亮。
雖然這報紙上麵的內容非常雜,諸子百家的內容都可以寫在上麵,但是在這裏麵所有的東西當中,自己最喜歡的便是上麵的話本。
隻不過上麵話本的內容並沒有多少,卻讓他看得非常的不盡興。
想到李臨淵又寫了新的話本,這讓他心裏非常地高興。
當他看到這裏麵的內容之後,皺了皺眉頭,隨後將目光看向了一旁的李臨淵。
“李臨淵,你確定要在報紙上登這一篇文章嗎?這裏麵可是有許多抨擊如今的禮教的,這可是天下讀書人的根本,如果他們看到了這些東西,恐怕影響絕對會非常的大!”
李臨淵聽完之後笑著搖了搖頭。
“本來也沒有指望和他們的關係能夠好到什麽程度,當我打算把這個東西寫出來的時候,就已經注定會和他們為敵了,這倒是沒什麽!”
“更何況是非對錯自在人心,如今的報紙可不隻是給那些所謂的讀書人去看的,而是給天下的百姓去看的,至於這件事情是對是錯,他們心裏最為清楚!”
徐妙錦聽完之後點了點頭,不得不說,自從看了上麵的內容之後,他心裏也是非常地清楚,究竟誰對誰錯。
然而這件事情傳出去之後,恐怕天底下的讀書人絕對不會善罷甘休的。
仿佛是看到了徐妙錦臉上的憂愁。
李臨淵笑了笑說道。
“其實也沒有必要擔心,咱們的文章可全部都是用的筆名,隻要不露出咱們真正的名字,即便是那些人心中有一些懷疑,他們也沒有證據!”
徐妙錦聽完之後點了點頭。
反正這些事情他們早晚去做的,不過是一個時間問題罷了。
徐妙錦也寫了一些關於自己的文章,很快,這新的報紙又被送到了徐家的書局裏麵進行刊印。
兩個人心裏都是非常地緊張,這一次報紙和之前的內容還是有著一定的差距的,至於能不能成功就看天下百姓對於這聊齋的反映了。
李臨淵則是非常地有自信,當然也清楚這是開啟民智必須要過的一關,無論如何他也要走過去,哪怕是以理學為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