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國失一柱,諡武寧
人在大明批判百官,老朱求別罵 作者:日更兩萬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72章 國失一柱,諡武寧
很快徐達去世的消息便傳到了應天府。
王景弘一路跌跌撞撞地來到了奉先殿。
朱元璋看到這一幕,皺了皺眉頭,這家夥平時可是非常穩重的怎麽現在竟然如此地失態。
這時他看著王景弘手中的書信,心中非常的疑惑,難道北冥又出什麽事情了不成,不過想想可能性並不大。
畢竟北麵可是有著徐達在駐守,再加上燕王朱棣已經帶著人軍北上,應該出不了什麽太大的問題。
更何況以王景弘的閱曆,就算是打了敗仗,也不至於讓他激動成現在這般模樣。
隻見這時王景弘一邊抽泣一邊地說道。
“陛下大事不好,魏國公他沒了!”
隻見他急忙將手中的書信遞了過去。
朱元璋聽到之後,頓時臉色大變。
急忙顫抖著將手中的書信拆開,果然這一封書信是燕王朱棣和李臨淵聯名給他寫的。
當他們到達北方的時候,魏國公徐達用三萬老弱擋住了北元的十萬大軍。
但是也正是因為這一仗讓他耗費了太多的精力,本來魏國公就重病纏身,最終在大戰結束之後倒地不起。
看到這書信上麵的內容,朱元璋砰地一聲跌坐在自己的椅子上,仿佛整個人都已經傻了一般,最終還在說著。
“天德走了,天德舍咱去了!”
這件事情對朱元璋的打擊非常大。
朱元璋當時剛剛起兵的時候,徐達便跟著他。
這兩人從小就是發小,所以兩人的關係也完全不一般。
後來徐達跟隨著朱元璋南征北戰,立下了許多的功勞。
等到朱元璋成就大位之後,徐達並沒有像其他勳貴一般開始墮落。反而是和那些淮西勳貴撇開了關係,一直以來深受朱元璋的信任。
自從朱元璋和淮西勳貴對立起來之後,之前的那些老兄弟,一個個地都躲避他,都把朱元璋當成猛虎。
真正能夠和他交心的,也就隻有信國公湯和和魏國公徐達。
而信國公湯和隱居在老家鳳陽,基本上沒有什麽大事的話是不會出來的。
徐達也是一直以來南征北戰,守護著他們大明的江山。
沒想到這一次竟然倒在了戰場上。
隻見這時,王景弘說道。
“魏國公臨走前說過,讓徐輝祖進行勳貴考成,接替魏國公府的基業,北麵的軍務全部交給了燕王朱棣和李臨淵兩人,如今北方的脫古思帖木兒已經被打敗,雖然手中還有著一些殘餘的兵馬,但是已經成不了什麽大氣候!”
“希望陛下千萬不要因為他一個人而影響了北伐大局!”
朱元璋不由得歎了一口氣。
“這個天德,都什麽時候了還在為咱考慮,為咱的大明考慮,他怎麽就不為自己多想一想?”
此時朱元璋掙紮著說道。
“傳朕的旨意,魏國公徐達忠義勇猛,功勞卓著,為我大明立下不世之功勞,而今為了我大明之基業,力戰而亡,為表彰其勇猛,特追封其為中山王,諡號武寧,配享太廟,著百官於家中另行祭祀……”朱元璋一連串地說了許多。
幾乎是將所有的身後哀榮全部都給拉滿了。
然而聽到的人並沒有感覺到驚訝,以徐達所做出來的功績完全配得上這些。
隻見這時,朱元璋想了想之後說。
“至於天德的那個兒子徐輝祖,我也見過,倒是一個不錯的孩子,就不必讓他考成了,直接命他承襲魏國公府,另外以後若是想進入軍中發展,千戶以下官員隨意挑!”
“如今現在北元的殘軍已經成不了氣候,命令藍玉和朱棣直接南北夾擊,但是也要注意,允許他們投降,千萬不要讓他們拚死反撲!”
朱元璋心裏非常地清楚,如今的北元騎兵,現在就是困獸。
更何況以他們現在的數量根本成不了什麽氣,以後這一次已經完全地將他們給打殘了。
但是卻不能完全將他們給消滅,如果將他們全部給消滅的話,那麽北方的草原便出現了空檔。
如今他們手中的軍隊完全沒有占領那一塊地方的實力,這樣恐怕會讓另外一方勢力一個最快的速度成長起來,這也是他心裏麵最擔心的事情。
想到這一個地方,他就恨得牙癢癢。雖然這一場戰鬥勝利了,但這可是拿著魏國公徐達的性命換下來的。如果可以的話,他寧願不要這樣的勝利。
畢竟像徐達這樣不爭功不爭權的將領,可是非常的稀少的。
這時他突然間想到那一個不聽命令直接北上的藍玉,眼神中透露出一絲寒意。
如果不是他的話,魏國公徐達也不至於陷入兩難的情況,拚死反抗,這樣的話,或許他還能多活一段時間。
等到他迴來之後,一定一定要治他的罪,這家夥最近是有一些太過於囂張跋扈。
本來按照他的想法是把藍玉留給太子朱標。
如果太子朱標能夠用好藍玉的話,未必不會成為像徐達這樣的國家柱石。
但是現在看來,這藍玉的性格恐怕有一些不合適。
想到這個地方的時候,他不由得心中一陣鬱悶。
魏國公徐達去世的消息,震驚了許多人。
可以說在京城的大多數的軍隊,幾乎全部都是徐達的舊部。
即便是那些看武將不順眼的文官,對徐達也是抱有善意的。
更何況看著朱元璋的意思,對徐達可不是一般的好,所以整個應天府的場麵都是非常的宏大。
此時在魏國公府中,徐輝祖和徐妙錦接到這一個消息,兩人頓時暈厥了過去,直到李臨淵交給他們的書信來到之後,他們才悠悠地轉醒過來。
本來一些人認為魏國公徐達不在了,估計這魏國公府就會徹底地敗落。
但是看著朱元璋,每天都賞賜了不少的東西過來,卻讓他們改變了不少的看法。
尤其是這徐輝祖承襲了魏國公的爵位。
若是不出意外的話,這徐家依然還會繁榮昌盛一段時間。
所以這段時間來到徐家吊唁的人特別多。
雖然有許多人他們並不認識,但是依然接待,一時之間整個魏國公府人滿為患。
很快徐達去世的消息便傳到了應天府。
王景弘一路跌跌撞撞地來到了奉先殿。
朱元璋看到這一幕,皺了皺眉頭,這家夥平時可是非常穩重的怎麽現在竟然如此地失態。
這時他看著王景弘手中的書信,心中非常的疑惑,難道北冥又出什麽事情了不成,不過想想可能性並不大。
畢竟北麵可是有著徐達在駐守,再加上燕王朱棣已經帶著人軍北上,應該出不了什麽太大的問題。
更何況以王景弘的閱曆,就算是打了敗仗,也不至於讓他激動成現在這般模樣。
隻見這時王景弘一邊抽泣一邊地說道。
“陛下大事不好,魏國公他沒了!”
隻見他急忙將手中的書信遞了過去。
朱元璋聽到之後,頓時臉色大變。
急忙顫抖著將手中的書信拆開,果然這一封書信是燕王朱棣和李臨淵聯名給他寫的。
當他們到達北方的時候,魏國公徐達用三萬老弱擋住了北元的十萬大軍。
但是也正是因為這一仗讓他耗費了太多的精力,本來魏國公就重病纏身,最終在大戰結束之後倒地不起。
看到這書信上麵的內容,朱元璋砰地一聲跌坐在自己的椅子上,仿佛整個人都已經傻了一般,最終還在說著。
“天德走了,天德舍咱去了!”
這件事情對朱元璋的打擊非常大。
朱元璋當時剛剛起兵的時候,徐達便跟著他。
這兩人從小就是發小,所以兩人的關係也完全不一般。
後來徐達跟隨著朱元璋南征北戰,立下了許多的功勞。
等到朱元璋成就大位之後,徐達並沒有像其他勳貴一般開始墮落。反而是和那些淮西勳貴撇開了關係,一直以來深受朱元璋的信任。
自從朱元璋和淮西勳貴對立起來之後,之前的那些老兄弟,一個個地都躲避他,都把朱元璋當成猛虎。
真正能夠和他交心的,也就隻有信國公湯和和魏國公徐達。
而信國公湯和隱居在老家鳳陽,基本上沒有什麽大事的話是不會出來的。
徐達也是一直以來南征北戰,守護著他們大明的江山。
沒想到這一次竟然倒在了戰場上。
隻見這時,王景弘說道。
“魏國公臨走前說過,讓徐輝祖進行勳貴考成,接替魏國公府的基業,北麵的軍務全部交給了燕王朱棣和李臨淵兩人,如今北方的脫古思帖木兒已經被打敗,雖然手中還有著一些殘餘的兵馬,但是已經成不了什麽大氣候!”
“希望陛下千萬不要因為他一個人而影響了北伐大局!”
朱元璋不由得歎了一口氣。
“這個天德,都什麽時候了還在為咱考慮,為咱的大明考慮,他怎麽就不為自己多想一想?”
此時朱元璋掙紮著說道。
“傳朕的旨意,魏國公徐達忠義勇猛,功勞卓著,為我大明立下不世之功勞,而今為了我大明之基業,力戰而亡,為表彰其勇猛,特追封其為中山王,諡號武寧,配享太廟,著百官於家中另行祭祀……”朱元璋一連串地說了許多。
幾乎是將所有的身後哀榮全部都給拉滿了。
然而聽到的人並沒有感覺到驚訝,以徐達所做出來的功績完全配得上這些。
隻見這時,朱元璋想了想之後說。
“至於天德的那個兒子徐輝祖,我也見過,倒是一個不錯的孩子,就不必讓他考成了,直接命他承襲魏國公府,另外以後若是想進入軍中發展,千戶以下官員隨意挑!”
“如今現在北元的殘軍已經成不了氣候,命令藍玉和朱棣直接南北夾擊,但是也要注意,允許他們投降,千萬不要讓他們拚死反撲!”
朱元璋心裏非常地清楚,如今的北元騎兵,現在就是困獸。
更何況以他們現在的數量根本成不了什麽氣,以後這一次已經完全地將他們給打殘了。
但是卻不能完全將他們給消滅,如果將他們全部給消滅的話,那麽北方的草原便出現了空檔。
如今他們手中的軍隊完全沒有占領那一塊地方的實力,這樣恐怕會讓另外一方勢力一個最快的速度成長起來,這也是他心裏麵最擔心的事情。
想到這一個地方,他就恨得牙癢癢。雖然這一場戰鬥勝利了,但這可是拿著魏國公徐達的性命換下來的。如果可以的話,他寧願不要這樣的勝利。
畢竟像徐達這樣不爭功不爭權的將領,可是非常的稀少的。
這時他突然間想到那一個不聽命令直接北上的藍玉,眼神中透露出一絲寒意。
如果不是他的話,魏國公徐達也不至於陷入兩難的情況,拚死反抗,這樣的話,或許他還能多活一段時間。
等到他迴來之後,一定一定要治他的罪,這家夥最近是有一些太過於囂張跋扈。
本來按照他的想法是把藍玉留給太子朱標。
如果太子朱標能夠用好藍玉的話,未必不會成為像徐達這樣的國家柱石。
但是現在看來,這藍玉的性格恐怕有一些不合適。
想到這個地方的時候,他不由得心中一陣鬱悶。
魏國公徐達去世的消息,震驚了許多人。
可以說在京城的大多數的軍隊,幾乎全部都是徐達的舊部。
即便是那些看武將不順眼的文官,對徐達也是抱有善意的。
更何況看著朱元璋的意思,對徐達可不是一般的好,所以整個應天府的場麵都是非常的宏大。
此時在魏國公府中,徐輝祖和徐妙錦接到這一個消息,兩人頓時暈厥了過去,直到李臨淵交給他們的書信來到之後,他們才悠悠地轉醒過來。
本來一些人認為魏國公徐達不在了,估計這魏國公府就會徹底地敗落。
但是看著朱元璋,每天都賞賜了不少的東西過來,卻讓他們改變了不少的看法。
尤其是這徐輝祖承襲了魏國公的爵位。
若是不出意外的話,這徐家依然還會繁榮昌盛一段時間。
所以這段時間來到徐家吊唁的人特別多。
雖然有許多人他們並不認識,但是依然接待,一時之間整個魏國公府人滿為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