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何為王師,將為軍之魂
人在大明批判百官,老朱求別罵 作者:日更兩萬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71章 何為王師,將為軍之魂
李臨淵清楚,這是徐達在考教自己。
勳貴們之所以力保李臨淵梳理此次江南事宜,正是認為李臨淵不懂政務,在這過程中,隻要李臨淵做了什麽錯事,他們都可以以此為由彈劾李臨淵。
可畢竟聖旨已經下達,徐達自然會遵從。
在這之前他需要知道李臨淵的政務水平究竟在什麽層次,對著江南的事情了解多少?至少心中有個底。
不管怎麽樣,自己是這次江南之事的總領之人,雖說不能給李臨淵什麽幫助,至少能夠讓他少犯一些錯。
李臨淵想了想之後說道。
“既然魏國公問了,那麽下官便將一些淺見言明,若有不足之處還望斧正!”
“江南之地物阜文華,因為我大明少有之富庶之地,甚至說天下錢糧,半數出於江南也不為過,因此江南之地,為我大明重中之重,萬不可有絲毫的閃失!”
“而自從前朝以來,江南之地賦稅嚴重,官員中多有不法之人,所以這導致江南的百姓生活依然舉步維艱!”
“如今又發生了這樣的水災,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
“而這時如果單靠普通的百姓進行搶修堤壩很顯然作用並不明顯!”
“如今的百姓已經食不果腹,餓殍千裏,雖然魏國公調來了大批的錢糧,但是相比較於江南龐大的人口來說依然遠遠不夠!”
“更何況除了平日裏的吃食之外,浙江地區需要恢複生產力,還需要一段時間,更何況再加上重建房屋,修築堤壩等事情,這也是一個極為龐大的數字,如果全部都交給當地的百姓,或者是交給朝廷,恐怕會極為困難!”
徐達聽完後不由地皺了皺眉頭,這也是他如今最為泛濫的地方。
如今江南地區的百姓流離失所,根本就沒辦法召集足夠的徭役。
如果長此以往的話,單靠這些錢糧根本就沒有多少的作用。
長此以往的話,賑災的錢糧全部消耗完了,江南地區沒有恢複,這才是最為要命的事情。
如今江南的事情,朝堂上不知有多少的眼睛正在盯著。
徐達沒有想到這李臨淵竟然一下便指出了這件事情的死結。
“唉,本官最擔心的也是這個地方,如今剛剛經曆了水災,當地的百姓生存尚且艱難,更何況是充當徭役,治理水患!”
“這段時間我代人發放了許多錢糧,但是也隻能夠保證這些百姓活著,如今每天餓死的人數依然很多,雖然我們竭力的控製,但是因為這場水患導致死傷慘重,到處都是屍體,一些屍體沒有來得及掩埋,一些地方已經出現了一些疫病,若是我手中還掉不出人手的話恐怕這江南的事情還會繼續地糜爛下去!”
李臨淵聽到後點了點頭,這和自己所猜測的差不多。
“事實上賑災也不一定需要蒸發,大量的民眾徭役,還有其他的辦法能夠解決這樣的事情!”
徐達聽到後皺了皺眉頭,這李臨淵難道還有什麽其他的辦法不成?沒有足夠的民眾徭役,自己又去哪征發人手?李臨淵笑了笑說道。
“當初魏國公來到江南的時候,可是帶來了不少人手,而且這江浙地區還有江南大營,裏麵也是有著不少人的!”
魏國公徐達聽到後,頓時臉色大變。
“你這話是什麽意思?莫非還想要調動軍隊充當徭役,此事萬萬不可,軍隊乃我大明之根本,若是軍隊中,皆可充徭役,用不了多少年,我大明的軍隊盡皆腐化,那我大明還怎麽與北麵的蒙元韃子對抗,李小子,本官讓你來是讓你出主意的,不是讓你出餿主意的!”
李臨淵則是笑了笑說道。
“還請魏國公放心,這樣的方式並不會削減軍隊的戰鬥力,反而會使得軍隊的戰鬥力大大地增加!”
“如今江南遭受如此重災,減免江南的賦稅是必不可少的事情,除此之外,像是賑災和修築堤壩的事情,完全可以交給當地的軍隊,增強軍隊與百姓之間的關係,這樣軍隊知道自己是為何而戰,自然戰鬥力和戰鬥意誌都會有顯著的提升!”
徐達仔細思考這件事情的可行性,所謂王者之師,師出有名,行有所止,百戰不殆,之前之所以會出現兵亂,這是因為兵皆為將之私兵,故而凡有利而莫可黜。
若是真相是李臨淵所說打造這樣一支軍隊,那麽這支軍隊無論是從戰鬥力還是戰鬥意誌方麵,都不是之前所有的私軍能夠比擬的。
此時,李臨淵繼續說道。
“如今盛行民不與官鬥,所以平民百姓遇到軍隊時,並非敬而是恐懼,想當初,我大明聖天子鼎定中原之時,天下百姓簞食壺漿,以迎王者之師,正是因為天下百姓皆擁護我大明官兵,故而,我大明官兵可戰無不勝!”
“所以一支軍隊的建設並非隻是訓練其軍事能力,更重要的是改變其在天下百姓中的地位,讓其心中有信仰,懂得為我大明而戰,為我大明百姓而戰,這樣的軍隊才是真正的王者之師!”
“若是我等能打造出這樣的一支軍隊,不光可以讓其築堤救災,也可以增強戰鬥力!”
“魏國公身為天下武將之首,得天下武將之敬重,又為我大明王朝之萬裏長城,故而此事,徐達將軍來做最為合適!”
徐達心中頗為意動,但也知此事並不是這麽容易的。
“知易行難,此事若是想做成,恐怕也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當兵吃糧早就已經是不變的道理,縱然是當年的嶽家軍,也隻是與百姓相敬,若是真的要做,應該怎麽樣才好?”
徐達作為武將之首,自然知道打造這樣的一支軍隊具有什麽意義,然而打造這一支軍隊,自當慎之又慎。
如今自己是魏國公,大女兒徐妙雲又是燕王妃,可謂是極盡榮寵。
所以不到萬不得已自己不會牽扯到這裏麵的爭鬥,但是這件事情對於他而言實在是太有誘惑,使他心中有所異動。
李臨淵清楚,這是徐達在考教自己。
勳貴們之所以力保李臨淵梳理此次江南事宜,正是認為李臨淵不懂政務,在這過程中,隻要李臨淵做了什麽錯事,他們都可以以此為由彈劾李臨淵。
可畢竟聖旨已經下達,徐達自然會遵從。
在這之前他需要知道李臨淵的政務水平究竟在什麽層次,對著江南的事情了解多少?至少心中有個底。
不管怎麽樣,自己是這次江南之事的總領之人,雖說不能給李臨淵什麽幫助,至少能夠讓他少犯一些錯。
李臨淵想了想之後說道。
“既然魏國公問了,那麽下官便將一些淺見言明,若有不足之處還望斧正!”
“江南之地物阜文華,因為我大明少有之富庶之地,甚至說天下錢糧,半數出於江南也不為過,因此江南之地,為我大明重中之重,萬不可有絲毫的閃失!”
“而自從前朝以來,江南之地賦稅嚴重,官員中多有不法之人,所以這導致江南的百姓生活依然舉步維艱!”
“如今又發生了這樣的水災,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
“而這時如果單靠普通的百姓進行搶修堤壩很顯然作用並不明顯!”
“如今的百姓已經食不果腹,餓殍千裏,雖然魏國公調來了大批的錢糧,但是相比較於江南龐大的人口來說依然遠遠不夠!”
“更何況除了平日裏的吃食之外,浙江地區需要恢複生產力,還需要一段時間,更何況再加上重建房屋,修築堤壩等事情,這也是一個極為龐大的數字,如果全部都交給當地的百姓,或者是交給朝廷,恐怕會極為困難!”
徐達聽完後不由地皺了皺眉頭,這也是他如今最為泛濫的地方。
如今江南地區的百姓流離失所,根本就沒辦法召集足夠的徭役。
如果長此以往的話,單靠這些錢糧根本就沒有多少的作用。
長此以往的話,賑災的錢糧全部消耗完了,江南地區沒有恢複,這才是最為要命的事情。
如今江南的事情,朝堂上不知有多少的眼睛正在盯著。
徐達沒有想到這李臨淵竟然一下便指出了這件事情的死結。
“唉,本官最擔心的也是這個地方,如今剛剛經曆了水災,當地的百姓生存尚且艱難,更何況是充當徭役,治理水患!”
“這段時間我代人發放了許多錢糧,但是也隻能夠保證這些百姓活著,如今每天餓死的人數依然很多,雖然我們竭力的控製,但是因為這場水患導致死傷慘重,到處都是屍體,一些屍體沒有來得及掩埋,一些地方已經出現了一些疫病,若是我手中還掉不出人手的話恐怕這江南的事情還會繼續地糜爛下去!”
李臨淵聽到後點了點頭,這和自己所猜測的差不多。
“事實上賑災也不一定需要蒸發,大量的民眾徭役,還有其他的辦法能夠解決這樣的事情!”
徐達聽到後皺了皺眉頭,這李臨淵難道還有什麽其他的辦法不成?沒有足夠的民眾徭役,自己又去哪征發人手?李臨淵笑了笑說道。
“當初魏國公來到江南的時候,可是帶來了不少人手,而且這江浙地區還有江南大營,裏麵也是有著不少人的!”
魏國公徐達聽到後,頓時臉色大變。
“你這話是什麽意思?莫非還想要調動軍隊充當徭役,此事萬萬不可,軍隊乃我大明之根本,若是軍隊中,皆可充徭役,用不了多少年,我大明的軍隊盡皆腐化,那我大明還怎麽與北麵的蒙元韃子對抗,李小子,本官讓你來是讓你出主意的,不是讓你出餿主意的!”
李臨淵則是笑了笑說道。
“還請魏國公放心,這樣的方式並不會削減軍隊的戰鬥力,反而會使得軍隊的戰鬥力大大地增加!”
“如今江南遭受如此重災,減免江南的賦稅是必不可少的事情,除此之外,像是賑災和修築堤壩的事情,完全可以交給當地的軍隊,增強軍隊與百姓之間的關係,這樣軍隊知道自己是為何而戰,自然戰鬥力和戰鬥意誌都會有顯著的提升!”
徐達仔細思考這件事情的可行性,所謂王者之師,師出有名,行有所止,百戰不殆,之前之所以會出現兵亂,這是因為兵皆為將之私兵,故而凡有利而莫可黜。
若是真相是李臨淵所說打造這樣一支軍隊,那麽這支軍隊無論是從戰鬥力還是戰鬥意誌方麵,都不是之前所有的私軍能夠比擬的。
此時,李臨淵繼續說道。
“如今盛行民不與官鬥,所以平民百姓遇到軍隊時,並非敬而是恐懼,想當初,我大明聖天子鼎定中原之時,天下百姓簞食壺漿,以迎王者之師,正是因為天下百姓皆擁護我大明官兵,故而,我大明官兵可戰無不勝!”
“所以一支軍隊的建設並非隻是訓練其軍事能力,更重要的是改變其在天下百姓中的地位,讓其心中有信仰,懂得為我大明而戰,為我大明百姓而戰,這樣的軍隊才是真正的王者之師!”
“若是我等能打造出這樣的一支軍隊,不光可以讓其築堤救災,也可以增強戰鬥力!”
“魏國公身為天下武將之首,得天下武將之敬重,又為我大明王朝之萬裏長城,故而此事,徐達將軍來做最為合適!”
徐達心中頗為意動,但也知此事並不是這麽容易的。
“知易行難,此事若是想做成,恐怕也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當兵吃糧早就已經是不變的道理,縱然是當年的嶽家軍,也隻是與百姓相敬,若是真的要做,應該怎麽樣才好?”
徐達作為武將之首,自然知道打造這樣的一支軍隊具有什麽意義,然而打造這一支軍隊,自當慎之又慎。
如今自己是魏國公,大女兒徐妙雲又是燕王妃,可謂是極盡榮寵。
所以不到萬不得已自己不會牽扯到這裏麵的爭鬥,但是這件事情對於他而言實在是太有誘惑,使他心中有所異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