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曹操的浩然正氣
三國:穿越成曹操,振興魏武雄風 作者:世家千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鴻都門學高大的學宮,成為了寒門子弟的信仰。
曹操擺設的擂台,非常軒敞、寬宏,占地數百畝。
馬日磾、鄭玄一出現,立即有諸生擊缶。
編鍾聲音清脆,傳揚很遠很遠。
即使是鴻都門學,也要尊崇名士高賢,通儒達人。
太學諸生更不必說,正襟危坐,生怕有失禮的地方。
兩邊都是大漢最高學府,太學的底蘊更深厚一些。
但近些年來,太學的表現實在不怎麽樣,名額大都被世家子弟占據。
一些出身寒門、庶民的學子,隻能空熬歲月,到了六十歲未必能夠通過策試。
為何會造成這樣的情況呢?
這和世家壟斷經學的解釋權,有很大的關係。
太學的教育,未必有世家的權威。
為了家族子弟有更好的發展,世家選擇了藏私。
現在鄭玄、馬日磾兩位大儒就在跟前,諸生自然不會放過這麽好的機會。
他們紛紛上前,向大儒請教問題。
一時間問答如響,學術氣氛越來越濃鬱。
鴻都門學諸生不禁自慚形穢,他們的經學知識,比起太學弱了一個檔次。
這如何競爭?
他們連插話,都需要小心翼翼。
雖說鴻都門學也傳授經文,可諸生都隻知道背誦,隻知道一些粗淺的道理。
他們想要反擊,極其地艱難。
經學的解釋權,全在大儒、世家手中。
鴻都門學擅字畫、辭賦等巧技,和治國的“經學”相差甚遠。
直到曹操的出現,重新引領了局勢。
所有人凝望著龍行虎步的曹操,馬日磾撚須微笑,儼然將曹操當成了同僚。
曹操為熹平石經出力不少,要是沒一點經學知識打底,如何能夠得到大儒們的認可?
他的些許差距,也被經學大師們歸咎於年齡不足,沒有時間進行深刻的鑽研。
曹操識見非凡,懂得民間各種趣聞,彌補了學問的不足。
他的積累非同凡響。
鴻都門學諸生起初戰戰兢兢,現在有了主心骨。
這擂台,可是曹操設下的!
他要是沒點本事,怎麽可能如此囂張。
臧洪和王朗都混在太學的隊伍中,他們非常好奇,曹操的底氣究竟有幾分幾兩。
“曹操的胸襟、氣度,在鴻都門學中鶴立雞群。”
“可要在經學中,和太學諸生一較高下,非常不明智。鴻都門學隻通粗淺的經意,無法為曹操提供幫助。”
“反觀太學諸生,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把曹操淹死,更何況還有景興在。”
臧洪的視線落在王朗身上,對他的學問非常有信心。
王朗可是楊賜的弟子,後來成就“王學”,在曆史長河諸儒中,都占據了一席之地。
“有馬日磾、鄭玄兩位大儒坐鎮,太學諸生底氣高漲。”
“曹操這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王朗很不看好這一次挑戰,覺得會演變成大儒的講學。
曹操是司隸校尉,卻玩起學問這一套,怎麽可能是太學諸生的對手?
“孟德文博富贍,為一時之俊偉也。”
“京師年輕一輩,無出其右。”
馬日磾給出了極高的評價,很期待曹操的表現。
“老夫聽過曹操的事跡,熹平石經有他的功績。”
“這樣的人物,學問當然不會差。”
“隻是他要挑戰太學諸生,有點不自量力了。”
鄭玄凝然端坐,他為太學諸生答疑時,發現了幾個很不錯的讀書苗子。
隻要好好培養,未來成就不在曹操之下。
他們聯起手來發難,鄭玄都要慎重對待,何況是曹操?
曹操袖袍鼓蕩,信步上台後,向馬日磾、鄭玄施禮道:
“今日辯學,有勞二位先生主持。”
馬日磾和鄭玄都是笑嗬嗬地答應下來,示意曹操可以開始了。
曹操也沒有客氣,振臂一唿,一份帛書拓展開來。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用筆斬截,幹脆利落。
中節遒緩,收鋒雄峻。
諸生噤若寒蟬,倒吸一口涼氣。
無論是立意,還是書法,都是逆天拔宇,堪稱人間一絕。
曹操這個下馬威,實在是無解!
太學諸生,根本挑不出毛病了。
他們讀書,隻為做官。
這是耳熏目染下,諸生的追求。
曹操截然不同,簡單的四句話,充滿了浩然正氣。
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
為萬世開太平。
這真的是鴻都門學?
一群諂媚的卑劣之徒,怎麽可能有如此的雄心壯誌。
境界上的碾壓,讓太學諸生唿吸都變得急促,血液激蕩。
曹操一瞬間,掌控了局勢。
讀書就為了當官?
這未免也太醜陋了。
因為官職上的分配,惹來太學諸生的不滿。
他們還上街,打架鬥毆。
什麽時候讀書人,變得這麽粗俗了?
雖然大家的目的都是一樣,但絕不能這麽赤裸裸。
要講究高雅!
為生民立命,沒有權勢官位怎麽行?
為萬世開太平,怎麽也得位極人臣,成為丞相、三公一樣的高官吧?
意境微妙的差別,讓曹操遙遙領先。
“曹操真是厲害,氣勢、局勢完全扭轉。鴻都門學擅書法,他就展示書法。”
“再憑此四句,凝聚浩然正氣,無形之中又批判了太學諸生。”
“看看他們一個個羞愧的神色,真是有趣。”
臧洪看著熱鬧,心情舒暢。
鄭玄皓首窮經,第一次在年輕人身上,感受到了書生的魅力。
為天地立心。
為往聖繼絕學。
震耳發聵啊!
他要是有這樣的學生繼承衣缽,死而無憾了。
麵對大儒的凝視,曹操從容沉靜、淵博如海。
就這一點小場麵,完全在他的掌控下。
太學諸生畏怯中,忽然有一人站了出來。
“在下王朗,師從司徒楊賜,請曹校尉賜教。”
王朗按捺不住,率先發難。
諸生議論紛紛,很顯然聽說過王朗的大名。
“王朗一心隻讀聖賢書,沒想到這一次竟親自下場辯難。”
“曹操有麻煩了,王朗的學問,不在經學博士之下。他博學多聞,校注儒家經典,很有名氣。”
“曹操不弱,王朗更勝一籌,隻是後者更欠缺運氣罷了。”
曹操擺設的擂台,非常軒敞、寬宏,占地數百畝。
馬日磾、鄭玄一出現,立即有諸生擊缶。
編鍾聲音清脆,傳揚很遠很遠。
即使是鴻都門學,也要尊崇名士高賢,通儒達人。
太學諸生更不必說,正襟危坐,生怕有失禮的地方。
兩邊都是大漢最高學府,太學的底蘊更深厚一些。
但近些年來,太學的表現實在不怎麽樣,名額大都被世家子弟占據。
一些出身寒門、庶民的學子,隻能空熬歲月,到了六十歲未必能夠通過策試。
為何會造成這樣的情況呢?
這和世家壟斷經學的解釋權,有很大的關係。
太學的教育,未必有世家的權威。
為了家族子弟有更好的發展,世家選擇了藏私。
現在鄭玄、馬日磾兩位大儒就在跟前,諸生自然不會放過這麽好的機會。
他們紛紛上前,向大儒請教問題。
一時間問答如響,學術氣氛越來越濃鬱。
鴻都門學諸生不禁自慚形穢,他們的經學知識,比起太學弱了一個檔次。
這如何競爭?
他們連插話,都需要小心翼翼。
雖說鴻都門學也傳授經文,可諸生都隻知道背誦,隻知道一些粗淺的道理。
他們想要反擊,極其地艱難。
經學的解釋權,全在大儒、世家手中。
鴻都門學擅字畫、辭賦等巧技,和治國的“經學”相差甚遠。
直到曹操的出現,重新引領了局勢。
所有人凝望著龍行虎步的曹操,馬日磾撚須微笑,儼然將曹操當成了同僚。
曹操為熹平石經出力不少,要是沒一點經學知識打底,如何能夠得到大儒們的認可?
他的些許差距,也被經學大師們歸咎於年齡不足,沒有時間進行深刻的鑽研。
曹操識見非凡,懂得民間各種趣聞,彌補了學問的不足。
他的積累非同凡響。
鴻都門學諸生起初戰戰兢兢,現在有了主心骨。
這擂台,可是曹操設下的!
他要是沒點本事,怎麽可能如此囂張。
臧洪和王朗都混在太學的隊伍中,他們非常好奇,曹操的底氣究竟有幾分幾兩。
“曹操的胸襟、氣度,在鴻都門學中鶴立雞群。”
“可要在經學中,和太學諸生一較高下,非常不明智。鴻都門學隻通粗淺的經意,無法為曹操提供幫助。”
“反觀太學諸生,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把曹操淹死,更何況還有景興在。”
臧洪的視線落在王朗身上,對他的學問非常有信心。
王朗可是楊賜的弟子,後來成就“王學”,在曆史長河諸儒中,都占據了一席之地。
“有馬日磾、鄭玄兩位大儒坐鎮,太學諸生底氣高漲。”
“曹操這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王朗很不看好這一次挑戰,覺得會演變成大儒的講學。
曹操是司隸校尉,卻玩起學問這一套,怎麽可能是太學諸生的對手?
“孟德文博富贍,為一時之俊偉也。”
“京師年輕一輩,無出其右。”
馬日磾給出了極高的評價,很期待曹操的表現。
“老夫聽過曹操的事跡,熹平石經有他的功績。”
“這樣的人物,學問當然不會差。”
“隻是他要挑戰太學諸生,有點不自量力了。”
鄭玄凝然端坐,他為太學諸生答疑時,發現了幾個很不錯的讀書苗子。
隻要好好培養,未來成就不在曹操之下。
他們聯起手來發難,鄭玄都要慎重對待,何況是曹操?
曹操袖袍鼓蕩,信步上台後,向馬日磾、鄭玄施禮道:
“今日辯學,有勞二位先生主持。”
馬日磾和鄭玄都是笑嗬嗬地答應下來,示意曹操可以開始了。
曹操也沒有客氣,振臂一唿,一份帛書拓展開來。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用筆斬截,幹脆利落。
中節遒緩,收鋒雄峻。
諸生噤若寒蟬,倒吸一口涼氣。
無論是立意,還是書法,都是逆天拔宇,堪稱人間一絕。
曹操這個下馬威,實在是無解!
太學諸生,根本挑不出毛病了。
他們讀書,隻為做官。
這是耳熏目染下,諸生的追求。
曹操截然不同,簡單的四句話,充滿了浩然正氣。
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
為萬世開太平。
這真的是鴻都門學?
一群諂媚的卑劣之徒,怎麽可能有如此的雄心壯誌。
境界上的碾壓,讓太學諸生唿吸都變得急促,血液激蕩。
曹操一瞬間,掌控了局勢。
讀書就為了當官?
這未免也太醜陋了。
因為官職上的分配,惹來太學諸生的不滿。
他們還上街,打架鬥毆。
什麽時候讀書人,變得這麽粗俗了?
雖然大家的目的都是一樣,但絕不能這麽赤裸裸。
要講究高雅!
為生民立命,沒有權勢官位怎麽行?
為萬世開太平,怎麽也得位極人臣,成為丞相、三公一樣的高官吧?
意境微妙的差別,讓曹操遙遙領先。
“曹操真是厲害,氣勢、局勢完全扭轉。鴻都門學擅書法,他就展示書法。”
“再憑此四句,凝聚浩然正氣,無形之中又批判了太學諸生。”
“看看他們一個個羞愧的神色,真是有趣。”
臧洪看著熱鬧,心情舒暢。
鄭玄皓首窮經,第一次在年輕人身上,感受到了書生的魅力。
為天地立心。
為往聖繼絕學。
震耳發聵啊!
他要是有這樣的學生繼承衣缽,死而無憾了。
麵對大儒的凝視,曹操從容沉靜、淵博如海。
就這一點小場麵,完全在他的掌控下。
太學諸生畏怯中,忽然有一人站了出來。
“在下王朗,師從司徒楊賜,請曹校尉賜教。”
王朗按捺不住,率先發難。
諸生議論紛紛,很顯然聽說過王朗的大名。
“王朗一心隻讀聖賢書,沒想到這一次竟親自下場辯難。”
“曹操有麻煩了,王朗的學問,不在經學博士之下。他博學多聞,校注儒家經典,很有名氣。”
“曹操不弱,王朗更勝一籌,隻是後者更欠缺運氣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