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王甫謀曹操,到底誰在甕中?
三國:穿越成曹操,振興魏武雄風 作者:世家千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漢熹平六年(177)。
大漢天災不斷,雷霆疾風傷樹拔木,各地有地震、冰雹、蝗蟲為害。
而鮮卑又侵犯邊境,百姓為勞役賦稅所苦。
王甫覺得時機成熟了,於是聯合太尉段熲,商討上書討伐鮮卑之事。
涼州三明中,皇甫規、張奐都采取溫和的態度對待羌氐。
漢軍作戰勝利後,他們會將降伏的羌人部落,遷徙到關內,分散定居在各地。
並且傳授他們農耕知識,讓他們由遊牧生活,轉為耕農生活。
段熲手段殘酷,直接采取種族滅族的屠殺。
他在擔任護羌校尉時,將十幾個叛亂的部落,連根拔起。
三人的政策,都很有效果。
但顯然段熲的手段,並非長久之計。
劉宏在位多少年,羌亂就持續了多少年,朝廷在兩個政策之間搖擺不定。
涼州三明都受到過宦官的迫害,皇甫規資曆深厚,就連宦官都不敢趕盡殺絕。
張奐非常有士人的氣節,在第二次黨錮之禍中宦官矯詔,張奐成為了鏟除竇武、陳蕃的重要軍事力量。
等到他醒悟,拒絕了宦官的封賞,被宦官記恨。
段熲意識到宦官的強大後,選擇了投靠宦官,一躍成為了太尉。
“檀石槐驍猛,盡有單於之地,你真的有把握戰勝他?”王甫謹慎地望著段熲。
“夏育、田晏跟了我這麽久,他們繼承了我七成的領軍才能。”
“隻要運氣不差,他們肯定能勝。”
“更何況,又不是要將檀石槐趕盡殺絕,隻要小勝一場即可。”
段熲傲氣狂燃,根本沒把檀石槐放在眼裏。
張奐都能獲勝,何況夏育、田晏聯手?
“但願如此。”
“要是出了差錯,這二人可就廢了。”
王甫心狠手辣,對待自己人也很苛刻。
“放心好了。”
“這一次朝廷將征召匈奴諸部,一起出擊塞外。”
“肯定萬無一失。”
段熲為了增強部下的力量,可謂是不遺餘力。
朝廷征召烏桓、羌人、匈奴參戰,已經成為慣例。
他們都是最精銳的騎兵,天生的騎士。
“作戰的事,你一個外行不必操心。”
“還是想想怎麽對付曹操吧,一定要將他碎屍萬段。”
“這才是你最擅長的事。”
段熲殺心熾盛,他出身邊塞軍人,在士族眼裏就是典型的破落戶。
和宦官有什麽區別?
邊塞軍人的地位,還不如宦官呢!
曹操推舉“華夏民族論”,得到了士族的讚揚。
相對的。
段熲被推到風口浪尖。
他這一生,殺戮無數,罪孽無數。
但這又如何?
保家衛國不丟人!
順勢立功,為自己謀福利罷了。
“曹操近來深得陛下青睞,想要對付他,必須有十足的把握。”
“隻是把他下獄有什麽用?他遲早能夠出來。”
“最好抓住他的把柄,一擊必殺。”
王甫也覺得曹操礙眼,隻是一時半會,沒有好的借口罷了。
“你必須以鏟除黨人的決心,去鏟除曹操。”
“否則。”
“他成長起來成為士族的代表,死的就是你了。”
段熲繼續添油加醋,生怕王甫不上心。
“笑話。”
“就算是曹嵩親自出手,也無濟於事。”
“曹操能怎麽樣?”
“他最多擔任三公之職,三公又如何?”
王甫目空一切,非常地狂妄。
“小心。”
“別栽陰溝裏。”
段熲目光冷冽,戲謔地打量著王甫。
“段太尉,還是擔心你自己吧。”
“此戰若敗,你可就成了笑話。”
“潛伏的黨人對你恨之入骨,他們怎麽可能放過這一次機會?”
王甫輕蔑一笑,有些幸災樂禍的意思。
“如果我沒了,你還想過好日子?”
“癡心妄想!”
段熲甩袖離去,氣得王甫直跳腳。
“好一個段熲,你別落在我手裏。”王甫恨恨道。
他剛迴到居所,就碰到了何苗。
何苗是何貴人同母異父兄,一直為何貴人奔走。
他親執千金,登門造訪。
“這是貴人的一篇心意,請王常侍一定要收下。”
王甫冷冷一哼,瞥了何苗一眼道:
“何貴人這是什麽意思?”
何苗深施一禮,解釋道:
“皇子辯已經五歲了,身體健康,卻一直寄居宮外。”
“何貴人非常想念兒子,要接迴宮中撫養。”
“還請王常侍在陛下麵前,多多美言幾句。”
劉宏的子嗣多夭折,劉辯從小在史道人家中長大。
王甫聞言,就知道何貴人心裏的小算盤。
隻要皇子辯迴宮,那麽她的地位更加穩固。
甚至能夠和宋皇後爭鋒!
何苗一定是打聽到了王甫和宋家的仇怨,決定聯合起來針對宋皇後。
與其讓宋皇後在宮中成為潛在威脅,不如扶持何貴人上位。
何貴人、何苗都很識趣,懂得人情世故。
王甫和他們相處,也很舒心。
“好。”
“何貴人有心了。”
何苗沒有繼續糾纏,非常瀟灑地離開了。
王甫思緒翻湧,嘴角勾起冷笑。
“一個宋皇後,一個曹操,正好一起收拾了。”
“我倒要看看,誰還能保你們!”
漢熹平六年。
天子劉宏命護烏桓校尉夏育、破鮮卑中郎將田晏、匈奴中郎將臧旻三人,各率騎兵萬餘人,分別從高柳、雲中郡、雁門郡出塞,分三路進攻鮮卑。
南匈奴單於追隨臧旻,參與作戰。
漢軍出塞兩千餘裏,遭遇鮮卑各部的埋伏。
三路大軍,折損十之七八。
匈奴屠特若屍逐就單於重傷而歸,沒過多久一命嗚唿了。
檀石槐起兵報複,戰火延伸至遼西。
恰巧太守趙苞譴人迎母及妻子赴遼西,途經柳城,為鮮卑所虜。
鮮卑利用趙母作為人質,進攻遼西。
趙苞誓死不降,沉聲道:
“作為兒子,我實在罪無可恕。本打算用微薄的俸祿供養母親,想不到反而為母親招來大禍。”
“昔為母子,今為王臣。”
“義不得顧私恩,毀忠節,唯當萬死,無以塞罪。”
趙母決死道:
“威豪!”
“人各有命,何得相顧,以虧忠義?”
鮮卑屠戮其母、其妻,趙苞悲憤欲絕。
他趁著夜色,率兵卒出城血戰,擊退了鮮卑。
“食祿而避難,非忠也。”
“殺母以全義,非孝也。”
“如是,有何麵目立於天下!”
他安葬好母親、妻子後,嘔血而死。
消息傳到京師,中常侍趙忠泣不成聲,他是趙苞的從兄。
大漢天災不斷,雷霆疾風傷樹拔木,各地有地震、冰雹、蝗蟲為害。
而鮮卑又侵犯邊境,百姓為勞役賦稅所苦。
王甫覺得時機成熟了,於是聯合太尉段熲,商討上書討伐鮮卑之事。
涼州三明中,皇甫規、張奐都采取溫和的態度對待羌氐。
漢軍作戰勝利後,他們會將降伏的羌人部落,遷徙到關內,分散定居在各地。
並且傳授他們農耕知識,讓他們由遊牧生活,轉為耕農生活。
段熲手段殘酷,直接采取種族滅族的屠殺。
他在擔任護羌校尉時,將十幾個叛亂的部落,連根拔起。
三人的政策,都很有效果。
但顯然段熲的手段,並非長久之計。
劉宏在位多少年,羌亂就持續了多少年,朝廷在兩個政策之間搖擺不定。
涼州三明都受到過宦官的迫害,皇甫規資曆深厚,就連宦官都不敢趕盡殺絕。
張奐非常有士人的氣節,在第二次黨錮之禍中宦官矯詔,張奐成為了鏟除竇武、陳蕃的重要軍事力量。
等到他醒悟,拒絕了宦官的封賞,被宦官記恨。
段熲意識到宦官的強大後,選擇了投靠宦官,一躍成為了太尉。
“檀石槐驍猛,盡有單於之地,你真的有把握戰勝他?”王甫謹慎地望著段熲。
“夏育、田晏跟了我這麽久,他們繼承了我七成的領軍才能。”
“隻要運氣不差,他們肯定能勝。”
“更何況,又不是要將檀石槐趕盡殺絕,隻要小勝一場即可。”
段熲傲氣狂燃,根本沒把檀石槐放在眼裏。
張奐都能獲勝,何況夏育、田晏聯手?
“但願如此。”
“要是出了差錯,這二人可就廢了。”
王甫心狠手辣,對待自己人也很苛刻。
“放心好了。”
“這一次朝廷將征召匈奴諸部,一起出擊塞外。”
“肯定萬無一失。”
段熲為了增強部下的力量,可謂是不遺餘力。
朝廷征召烏桓、羌人、匈奴參戰,已經成為慣例。
他們都是最精銳的騎兵,天生的騎士。
“作戰的事,你一個外行不必操心。”
“還是想想怎麽對付曹操吧,一定要將他碎屍萬段。”
“這才是你最擅長的事。”
段熲殺心熾盛,他出身邊塞軍人,在士族眼裏就是典型的破落戶。
和宦官有什麽區別?
邊塞軍人的地位,還不如宦官呢!
曹操推舉“華夏民族論”,得到了士族的讚揚。
相對的。
段熲被推到風口浪尖。
他這一生,殺戮無數,罪孽無數。
但這又如何?
保家衛國不丟人!
順勢立功,為自己謀福利罷了。
“曹操近來深得陛下青睞,想要對付他,必須有十足的把握。”
“隻是把他下獄有什麽用?他遲早能夠出來。”
“最好抓住他的把柄,一擊必殺。”
王甫也覺得曹操礙眼,隻是一時半會,沒有好的借口罷了。
“你必須以鏟除黨人的決心,去鏟除曹操。”
“否則。”
“他成長起來成為士族的代表,死的就是你了。”
段熲繼續添油加醋,生怕王甫不上心。
“笑話。”
“就算是曹嵩親自出手,也無濟於事。”
“曹操能怎麽樣?”
“他最多擔任三公之職,三公又如何?”
王甫目空一切,非常地狂妄。
“小心。”
“別栽陰溝裏。”
段熲目光冷冽,戲謔地打量著王甫。
“段太尉,還是擔心你自己吧。”
“此戰若敗,你可就成了笑話。”
“潛伏的黨人對你恨之入骨,他們怎麽可能放過這一次機會?”
王甫輕蔑一笑,有些幸災樂禍的意思。
“如果我沒了,你還想過好日子?”
“癡心妄想!”
段熲甩袖離去,氣得王甫直跳腳。
“好一個段熲,你別落在我手裏。”王甫恨恨道。
他剛迴到居所,就碰到了何苗。
何苗是何貴人同母異父兄,一直為何貴人奔走。
他親執千金,登門造訪。
“這是貴人的一篇心意,請王常侍一定要收下。”
王甫冷冷一哼,瞥了何苗一眼道:
“何貴人這是什麽意思?”
何苗深施一禮,解釋道:
“皇子辯已經五歲了,身體健康,卻一直寄居宮外。”
“何貴人非常想念兒子,要接迴宮中撫養。”
“還請王常侍在陛下麵前,多多美言幾句。”
劉宏的子嗣多夭折,劉辯從小在史道人家中長大。
王甫聞言,就知道何貴人心裏的小算盤。
隻要皇子辯迴宮,那麽她的地位更加穩固。
甚至能夠和宋皇後爭鋒!
何苗一定是打聽到了王甫和宋家的仇怨,決定聯合起來針對宋皇後。
與其讓宋皇後在宮中成為潛在威脅,不如扶持何貴人上位。
何貴人、何苗都很識趣,懂得人情世故。
王甫和他們相處,也很舒心。
“好。”
“何貴人有心了。”
何苗沒有繼續糾纏,非常瀟灑地離開了。
王甫思緒翻湧,嘴角勾起冷笑。
“一個宋皇後,一個曹操,正好一起收拾了。”
“我倒要看看,誰還能保你們!”
漢熹平六年。
天子劉宏命護烏桓校尉夏育、破鮮卑中郎將田晏、匈奴中郎將臧旻三人,各率騎兵萬餘人,分別從高柳、雲中郡、雁門郡出塞,分三路進攻鮮卑。
南匈奴單於追隨臧旻,參與作戰。
漢軍出塞兩千餘裏,遭遇鮮卑各部的埋伏。
三路大軍,折損十之七八。
匈奴屠特若屍逐就單於重傷而歸,沒過多久一命嗚唿了。
檀石槐起兵報複,戰火延伸至遼西。
恰巧太守趙苞譴人迎母及妻子赴遼西,途經柳城,為鮮卑所虜。
鮮卑利用趙母作為人質,進攻遼西。
趙苞誓死不降,沉聲道:
“作為兒子,我實在罪無可恕。本打算用微薄的俸祿供養母親,想不到反而為母親招來大禍。”
“昔為母子,今為王臣。”
“義不得顧私恩,毀忠節,唯當萬死,無以塞罪。”
趙母決死道:
“威豪!”
“人各有命,何得相顧,以虧忠義?”
鮮卑屠戮其母、其妻,趙苞悲憤欲絕。
他趁著夜色,率兵卒出城血戰,擊退了鮮卑。
“食祿而避難,非忠也。”
“殺母以全義,非孝也。”
“如是,有何麵目立於天下!”
他安葬好母親、妻子後,嘔血而死。
消息傳到京師,中常侍趙忠泣不成聲,他是趙苞的從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