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好友袁紹
三國:穿越成曹操,振興魏武雄風 作者:世家千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宦官當政,朝廷統治日趨黑暗。
他們瘋狂地迫害以官僚士大夫和太學生為代表的“清流黨人”,壓迫士族的生存空間。
袁紹出身汝南袁氏,他常常出謀劃策,為黨人提供脫身之計,在士族中非常有威望。
論資質、論實力、論背景、論才學,都罕有人能夠匹敵袁紹。
汝南袁氏,勢傾朝野。
門生故吏,遍布天下。
袁紹曾擔任濮陽令,後來不滿宦官,宣布為母親、父親服喪,辭官長達六年。
他現在隱居洛陽,結交天下名士,暗中韜晦。
一方庭院清淨、空幽,有淡淡的花草氣息彌漫。
袁紹的身姿極為挺拔,目光沉穩,他朗聲開口道:
“我收到消息,孟德為除宦官,身陷囹圄了。”
許攸輕輕拂袖,雲淡風輕道:
“我們呐,和孟德不一樣。”
“曹嵩名聲在朝,一定會想方設法保全他。”
袁紹緩緩落子,望著棋盤深思,接著道:
“他打死了蹇碩。”
嗡隆!
許攸腦海震顫,眼前浮現出曹操高大的身影,巍然如泰嶽,遺世獨立。
“孟德瘋了?”
“打死蹇碩的叔父也就罷了,他連蹇碩都敢碰!”
“曹嵩要保他,恐怕要付出慘重的代價。”
看到許攸落子後,袁紹從深思中拔然清醒。
“當時。”
“陛下也在。”
許攸聞言,愕然到不知所措。
當著天子的麵,轟殺他的親信?
——誰能保得了曹操?
“當初孟德為了證明自己的決心,打死了蹇碩的叔父。”
“現在又是為何?為名、為利?”
許攸心有餘悸,隻覺得這件事沒有想象中那麽簡單。
“或許是蹇碩自尋死路。”
袁紹啪嗒落子,越來越具有亂世雄主的胸襟、氣度。
“我們應該怎麽做?”許攸心神往下一沉,他感受到了緊迫、危急。
袁紹捏起棋子,斟酌道:
“不管什麽原因,不管下一步有多麽地艱難,我們都要營救孟德。”
“他打死了蹇碩,為士族狠狠地出了一口惡氣。”
“無論如何,我們都不能拋棄他。”
袁紹掀袍而起,眸子陡然堅毅。
此刻。
許攸心中已掀起驚濤駭浪。
一直選擇明哲保身的袁紹,這一次竟如此果決,不惜暴露自己。
曹孟德真是好福氣啊!
得此至交,沒有白來人間一趟。
“孟德是好樣的,重塑大漢乾坤少不了這樣的有誌、有識之士。”
“我先去和孟德見一麵,商討對策。”
“麻煩子遠聯絡好死士,以備不時之需。”
袁紹欲成大事,肯定會組建自己的勢力,籠絡人心。
許攸和曹操都是他的得力幹將,不能有失。
“好。”
“我即刻去準備。”
許攸瞥了一眼棋盤,而後匆匆離去。
袁紹心思厚重,隱隱覺得曹操走在了他的前麵。
“孟德啊孟德。”
“你到底是魯莽,還是處心積慮?”
誅殺宦官,可以獲得不可估量的威望。
但裏麵的風險同樣致命。
算錯一步,將萬劫不複。
袁紹收斂了思緒,派遣仆役買通了獄卒,悄悄和曹操會麵。
他倒滿了一杯酒,遞給好友,似下了某種決心。
“天下逢亂,當韜光養晦,以待天時。”
“孟德火中取粟,不怕引火燒身嗎?”
曹操咧嘴含笑,猛地喝酒,心情瞬間舒暢。
他凝視著袁紹,推心置腹道:
“本初,你現在是隱士高人,可以對人世間的髒亂視而不見。”
“曹某不才,官居洛陽北部尉。”
“惡賊落入曹某之手,當除之而後快!”
袁紹眉頭緊蹙,臉色陰晴不定。
“小不忍則亂大謀。”
“孟德。”
“你什麽時候變得如此淺薄了!”
“還記得我們立下的大誌嗎?”
曹操瞬間沉寂,唯有清澈的目光望向袁紹。
“匡扶漢室,談何容易?”
“會獵奸佞,非一人之力可為!”
“我知道你背負汙名,急於證明自己。”
“可也不能讓自己暴露在風險中,莫要辜負了你我的輔佐之望!”
袁紹苦口婆心,贏得了曹操的長揖一禮。
“勞煩本初了。”
“放心,我一定竭盡全力救你。不到萬不得已,賢弟不要兵行險招。”袁紹叮囑道。
曹操和袁紹交流了幾句,獄卒催促後,袁紹施禮離開。
望著空蕩蕩的監牢,曹操明性守心,等待了幾日。
他提筆寫下了《三字經》。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
非淡泊無以明誌。
非寧靜無以致遠。
曹操停駐監牢,反而過上了清心寡欲的日子。
他一遍又一遍抄寫《三字經》,字跡峻整渾穆、雄逸絕倫。
獄卒看了,都能感受到莫名的浩然正氣。
“還有竹簡嗎?”曹操詢問道。
他神情平靜,看不到一絲波瀾。
“有,當然有。”
獄卒知道曹操的身份,絲毫不敢怠慢。
曹操敏而好學,孜孜不倦,一連幾天都安安靜靜。
後來為了獲取空白的竹簡,他將《三字經》的竹書送給了獄卒。
獄卒如獲至寶,足足賣了三千錢。
朗朗上口的《三字經》,在洛陽城內流傳。
裏麵的儒家學識,更是獲得了讀書人的追捧。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
即使是幾歲孩童,都能快速地誦讀。
蔡邕身為大儒,自然極為關注洛陽文壇諸篇。
從起初的不在意,他越來越震撼。
“如此經文,怎麽隻有半部?”
蔡邕立即進獻給司徒橋玄,笑語盈盈道:
“橋公。”
“這是洛陽傳揚的《三字經》。”
橋玄一愣,拾起研讀,心胸都豁然開朗起來。
《三字經》內容豐富,弘揚儒家“敬天愛人”的核心理念,以及傳承禮樂文化、崇尚道德修養的傳統。
橋玄愛不釋手,覺得可以推廣下去,驚喜問道:
“這是何人所著?”
蔡邕搖了搖頭,迴答道:
“這正是在下來見橋公的目的,隻要橋公懸賞,一定能夠找出下半部。”
橋玄恍然大悟,派人調查此事。
他們瘋狂地迫害以官僚士大夫和太學生為代表的“清流黨人”,壓迫士族的生存空間。
袁紹出身汝南袁氏,他常常出謀劃策,為黨人提供脫身之計,在士族中非常有威望。
論資質、論實力、論背景、論才學,都罕有人能夠匹敵袁紹。
汝南袁氏,勢傾朝野。
門生故吏,遍布天下。
袁紹曾擔任濮陽令,後來不滿宦官,宣布為母親、父親服喪,辭官長達六年。
他現在隱居洛陽,結交天下名士,暗中韜晦。
一方庭院清淨、空幽,有淡淡的花草氣息彌漫。
袁紹的身姿極為挺拔,目光沉穩,他朗聲開口道:
“我收到消息,孟德為除宦官,身陷囹圄了。”
許攸輕輕拂袖,雲淡風輕道:
“我們呐,和孟德不一樣。”
“曹嵩名聲在朝,一定會想方設法保全他。”
袁紹緩緩落子,望著棋盤深思,接著道:
“他打死了蹇碩。”
嗡隆!
許攸腦海震顫,眼前浮現出曹操高大的身影,巍然如泰嶽,遺世獨立。
“孟德瘋了?”
“打死蹇碩的叔父也就罷了,他連蹇碩都敢碰!”
“曹嵩要保他,恐怕要付出慘重的代價。”
看到許攸落子後,袁紹從深思中拔然清醒。
“當時。”
“陛下也在。”
許攸聞言,愕然到不知所措。
當著天子的麵,轟殺他的親信?
——誰能保得了曹操?
“當初孟德為了證明自己的決心,打死了蹇碩的叔父。”
“現在又是為何?為名、為利?”
許攸心有餘悸,隻覺得這件事沒有想象中那麽簡單。
“或許是蹇碩自尋死路。”
袁紹啪嗒落子,越來越具有亂世雄主的胸襟、氣度。
“我們應該怎麽做?”許攸心神往下一沉,他感受到了緊迫、危急。
袁紹捏起棋子,斟酌道:
“不管什麽原因,不管下一步有多麽地艱難,我們都要營救孟德。”
“他打死了蹇碩,為士族狠狠地出了一口惡氣。”
“無論如何,我們都不能拋棄他。”
袁紹掀袍而起,眸子陡然堅毅。
此刻。
許攸心中已掀起驚濤駭浪。
一直選擇明哲保身的袁紹,這一次竟如此果決,不惜暴露自己。
曹孟德真是好福氣啊!
得此至交,沒有白來人間一趟。
“孟德是好樣的,重塑大漢乾坤少不了這樣的有誌、有識之士。”
“我先去和孟德見一麵,商討對策。”
“麻煩子遠聯絡好死士,以備不時之需。”
袁紹欲成大事,肯定會組建自己的勢力,籠絡人心。
許攸和曹操都是他的得力幹將,不能有失。
“好。”
“我即刻去準備。”
許攸瞥了一眼棋盤,而後匆匆離去。
袁紹心思厚重,隱隱覺得曹操走在了他的前麵。
“孟德啊孟德。”
“你到底是魯莽,還是處心積慮?”
誅殺宦官,可以獲得不可估量的威望。
但裏麵的風險同樣致命。
算錯一步,將萬劫不複。
袁紹收斂了思緒,派遣仆役買通了獄卒,悄悄和曹操會麵。
他倒滿了一杯酒,遞給好友,似下了某種決心。
“天下逢亂,當韜光養晦,以待天時。”
“孟德火中取粟,不怕引火燒身嗎?”
曹操咧嘴含笑,猛地喝酒,心情瞬間舒暢。
他凝視著袁紹,推心置腹道:
“本初,你現在是隱士高人,可以對人世間的髒亂視而不見。”
“曹某不才,官居洛陽北部尉。”
“惡賊落入曹某之手,當除之而後快!”
袁紹眉頭緊蹙,臉色陰晴不定。
“小不忍則亂大謀。”
“孟德。”
“你什麽時候變得如此淺薄了!”
“還記得我們立下的大誌嗎?”
曹操瞬間沉寂,唯有清澈的目光望向袁紹。
“匡扶漢室,談何容易?”
“會獵奸佞,非一人之力可為!”
“我知道你背負汙名,急於證明自己。”
“可也不能讓自己暴露在風險中,莫要辜負了你我的輔佐之望!”
袁紹苦口婆心,贏得了曹操的長揖一禮。
“勞煩本初了。”
“放心,我一定竭盡全力救你。不到萬不得已,賢弟不要兵行險招。”袁紹叮囑道。
曹操和袁紹交流了幾句,獄卒催促後,袁紹施禮離開。
望著空蕩蕩的監牢,曹操明性守心,等待了幾日。
他提筆寫下了《三字經》。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
非淡泊無以明誌。
非寧靜無以致遠。
曹操停駐監牢,反而過上了清心寡欲的日子。
他一遍又一遍抄寫《三字經》,字跡峻整渾穆、雄逸絕倫。
獄卒看了,都能感受到莫名的浩然正氣。
“還有竹簡嗎?”曹操詢問道。
他神情平靜,看不到一絲波瀾。
“有,當然有。”
獄卒知道曹操的身份,絲毫不敢怠慢。
曹操敏而好學,孜孜不倦,一連幾天都安安靜靜。
後來為了獲取空白的竹簡,他將《三字經》的竹書送給了獄卒。
獄卒如獲至寶,足足賣了三千錢。
朗朗上口的《三字經》,在洛陽城內流傳。
裏麵的儒家學識,更是獲得了讀書人的追捧。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
即使是幾歲孩童,都能快速地誦讀。
蔡邕身為大儒,自然極為關注洛陽文壇諸篇。
從起初的不在意,他越來越震撼。
“如此經文,怎麽隻有半部?”
蔡邕立即進獻給司徒橋玄,笑語盈盈道:
“橋公。”
“這是洛陽傳揚的《三字經》。”
橋玄一愣,拾起研讀,心胸都豁然開朗起來。
《三字經》內容豐富,弘揚儒家“敬天愛人”的核心理念,以及傳承禮樂文化、崇尚道德修養的傳統。
橋玄愛不釋手,覺得可以推廣下去,驚喜問道:
“這是何人所著?”
蔡邕搖了搖頭,迴答道:
“這正是在下來見橋公的目的,隻要橋公懸賞,一定能夠找出下半部。”
橋玄恍然大悟,派人調查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