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大明急需金坷垃
開局教朱棣造反,被朱元璋偷聽! 作者:大明說書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85章 大明急需金坷垃
這個時候,徐妙錦倒是從一旁的花瓶中,真的是拿來了一株棉花,遞到了她父親的麵前。
一副真的想要讓徐達嚐嚐的樣子。
不過,妙雲倒是馬上喝止了她。
“妙錦,不許這樣!”
“這些棉花是不能吃的,兩個看起來一樣,但是根本就不是一樣東西。”
妙雲解釋道。
但徐達又吃了一口,他依然還是覺得,這東西就是棉花。
接著,他馬上又是急切地問道。
“妙雲,這棉花到底是怎麽種出來的?”
“如果是普及到了大明,那大明的百姓就會有新的糧食了啊。”
‘這種東西,或許也可以緩解大明的饑荒了。’
徐達開始是認真地想到了這個問道。
畢竟這種東西,似乎是不需要其他方麵的處理,可以直接吃的。
他的話,更是惹得妙雲妙錦大笑起來了。
“爹,這東西真的不是棉花,它隻是長得像棉花,所以才會叫。”
“這東西要想做出來,其實是相當複雜的。”
“如果要普及成救濟饑荒的糧食,其實是得不償失。”
妙雲又是馬上給徐達解釋起來。
“那到底是怎麽製成的?”
“這分明就是棉花嘛!”
徐達依然還是不太明白。
因為這種絲狀的食物,他是真的不會相信有人可以做得出來的。
看到如此,徐妙雲知道自己也是說不清楚了。
於是,她便是領著父親幾人都來到了廚房。
隻有讓徐達親眼看看製造的過程,才能讓徐達相信了。
“既然如此,那我就讓您看看,這是如何製作出來的吧。”
“也好。”
徐達點點頭,又問。
“這的製法,是妙雲你自己想出來的?”
“當然不是,我可沒有這麽聰明的腦子。“
“這的製法,包括之前黃花蒿的挑選,都是出自一位京城高人!”
妙雲迴答道。
“那這高人,實在是太厲害了!”
“有機會,我一定也要找到他親自拜謝。”
……
禦極殿。
“陛下,水師都督馬和已經到達福建,他們隻用一天的時間,就選好了造船的地址。”
“如今造船事業,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之中。”
“甚好!甚好!”
得到了這個消息後,朱元璋自然是龍顏大悅。
他沒有想到,馬和竟然會有如此之效率。
差不多一個月之後的時間,就應該有大船造出了。
到時,倒是真的可以實現自己的宏圖霸業。
不過他心中依然還是有另外一個問題。
那天然的化肥,對於大明是迫切的。
如今大明的很多地方又是到了施肥的時候。
這一旦拖上一兩個月的時間,那他所期待的大豐收,可以就會又要再等上一年了。
人誤地一天地誤人一年啊。
所以朱元璋還是更加迫切地需要去拿到那些鳥居山上麵的天然肥料。
如此的話,大明也能收成更好了。
“李善長,以你的預計,大明若是相要用上那鳥居山的肥料,需要等到什麽時候?!”
朱元璋便是先試探的問道。
“陛下,以臣的推算,少則三個月,多則六個月,大明便可以拿下倭國的鳥居山。”
“並且把上麵的肥料運送到大明來。”
“到時,正好趕上下一季的施肥。”
李善長倒是相當得意地說道。
他以為,這個速度應該是很快的了,所以陛下也一定會很滿意。
可是,朱元璋聽聞之後,龍顏頓時是拉了下來,本來就長的下巴顯得更長了。
“少則三個月?”
“是啊,陛下!”
“朕等得了這麽長的時間嗎?大明的糧食,每得了這麽長的時間嗎?”
朱元璋倒是突然話鋒一轉,冷眼喝道。
而台下的大臣們,頓時全部都被嚇到了。
他們也沒有想到,陛下這翻臉比翻書還快。
而是這時間比較長,也不是他們的問題啊。
客觀原因就擺在大家的麵前嘛。
“陛下,三個月,確實是比較快的時間了。”
“畢竟這造船還需要一定時間,還需要練兵,之後封鎖倭國,倭國怕是也會撐上一段時間的。”
兵部尚書倒是也出麵來解釋說道。
“但大明的糧食等不了這麽長,你們再給朕想一個辦法。”
“這……”
大臣們又是麵麵相覷。
他們確實是都拿不出來什麽主意。
不過,劉伯溫倒是看出了陛下的意思了。
看得出來,陛下是想要先通過外交,讓倭國把那裏鳥居山的糞肥先交上來一些。
所以,他馬上是拱手說道。
“陛下,臣倒是有一計。”
“說。”
“陛下,這鳥居山雖然是寶藏之山,但是在倭國人眼中,簡直就是和廢土無異。”
“所以大明隻需要派出一個使者,給當地的柳田氏一些小賞賜,然後讓他們把鳥居山的土供上來一些。”
“大明自然是可以暫時來獲得施肥的肥料了。”
劉伯溫直接把計策給說出來。
朱元璋倒是連連點頭。
這正中他的心思,他也需要讓大臣們把這個建議給提出來。
而其他大臣們聽到之後,也覺得有道理。
但是馬上就有另外一個疑問出現在了他們的心中。
應該派誰去呢?
去那種蠻夷之地,本身就是遭罪啊。
且不說可能倭寇囂張一些,把大明的使者給殺了。
就路上那種危險的環境,就有很大的可能直接是死在了路上了。
所以劉伯溫在提出之後,便也沒有大臣們敢附和。
他們都害怕陛下直接點名他們過去。
看到這些大臣們支支吾吾的樣子,朱元璋也是明白了。
這些人不是想不出來這種辦法,而是他們不敢說出來。
因為一旦說出,他們就得麵臨被點名過去的風險了。
“劉伯溫之策,倒是值得考慮。”
“李善長,你來說說吧,此計是否可行,若是可行,應該派誰去?”
朱元璋幹脆是直接點名說道。
頓時,李善長心中一震。
“陛下,臣覺得這件事太過於冒險。”
“如今在倭國,小國林立,他們互相征伐,太過於危險。”
“若是大明派過去,要是有什麽閃失,怕是會有損大明的威儀。”
他故意裝作擔心地說道,實則是自己不敢去。
……
這個時候,徐妙錦倒是從一旁的花瓶中,真的是拿來了一株棉花,遞到了她父親的麵前。
一副真的想要讓徐達嚐嚐的樣子。
不過,妙雲倒是馬上喝止了她。
“妙錦,不許這樣!”
“這些棉花是不能吃的,兩個看起來一樣,但是根本就不是一樣東西。”
妙雲解釋道。
但徐達又吃了一口,他依然還是覺得,這東西就是棉花。
接著,他馬上又是急切地問道。
“妙雲,這棉花到底是怎麽種出來的?”
“如果是普及到了大明,那大明的百姓就會有新的糧食了啊。”
‘這種東西,或許也可以緩解大明的饑荒了。’
徐達開始是認真地想到了這個問道。
畢竟這種東西,似乎是不需要其他方麵的處理,可以直接吃的。
他的話,更是惹得妙雲妙錦大笑起來了。
“爹,這東西真的不是棉花,它隻是長得像棉花,所以才會叫。”
“這東西要想做出來,其實是相當複雜的。”
“如果要普及成救濟饑荒的糧食,其實是得不償失。”
妙雲又是馬上給徐達解釋起來。
“那到底是怎麽製成的?”
“這分明就是棉花嘛!”
徐達依然還是不太明白。
因為這種絲狀的食物,他是真的不會相信有人可以做得出來的。
看到如此,徐妙雲知道自己也是說不清楚了。
於是,她便是領著父親幾人都來到了廚房。
隻有讓徐達親眼看看製造的過程,才能讓徐達相信了。
“既然如此,那我就讓您看看,這是如何製作出來的吧。”
“也好。”
徐達點點頭,又問。
“這的製法,是妙雲你自己想出來的?”
“當然不是,我可沒有這麽聰明的腦子。“
“這的製法,包括之前黃花蒿的挑選,都是出自一位京城高人!”
妙雲迴答道。
“那這高人,實在是太厲害了!”
“有機會,我一定也要找到他親自拜謝。”
……
禦極殿。
“陛下,水師都督馬和已經到達福建,他們隻用一天的時間,就選好了造船的地址。”
“如今造船事業,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之中。”
“甚好!甚好!”
得到了這個消息後,朱元璋自然是龍顏大悅。
他沒有想到,馬和竟然會有如此之效率。
差不多一個月之後的時間,就應該有大船造出了。
到時,倒是真的可以實現自己的宏圖霸業。
不過他心中依然還是有另外一個問題。
那天然的化肥,對於大明是迫切的。
如今大明的很多地方又是到了施肥的時候。
這一旦拖上一兩個月的時間,那他所期待的大豐收,可以就會又要再等上一年了。
人誤地一天地誤人一年啊。
所以朱元璋還是更加迫切地需要去拿到那些鳥居山上麵的天然肥料。
如此的話,大明也能收成更好了。
“李善長,以你的預計,大明若是相要用上那鳥居山的肥料,需要等到什麽時候?!”
朱元璋便是先試探的問道。
“陛下,以臣的推算,少則三個月,多則六個月,大明便可以拿下倭國的鳥居山。”
“並且把上麵的肥料運送到大明來。”
“到時,正好趕上下一季的施肥。”
李善長倒是相當得意地說道。
他以為,這個速度應該是很快的了,所以陛下也一定會很滿意。
可是,朱元璋聽聞之後,龍顏頓時是拉了下來,本來就長的下巴顯得更長了。
“少則三個月?”
“是啊,陛下!”
“朕等得了這麽長的時間嗎?大明的糧食,每得了這麽長的時間嗎?”
朱元璋倒是突然話鋒一轉,冷眼喝道。
而台下的大臣們,頓時全部都被嚇到了。
他們也沒有想到,陛下這翻臉比翻書還快。
而是這時間比較長,也不是他們的問題啊。
客觀原因就擺在大家的麵前嘛。
“陛下,三個月,確實是比較快的時間了。”
“畢竟這造船還需要一定時間,還需要練兵,之後封鎖倭國,倭國怕是也會撐上一段時間的。”
兵部尚書倒是也出麵來解釋說道。
“但大明的糧食等不了這麽長,你們再給朕想一個辦法。”
“這……”
大臣們又是麵麵相覷。
他們確實是都拿不出來什麽主意。
不過,劉伯溫倒是看出了陛下的意思了。
看得出來,陛下是想要先通過外交,讓倭國把那裏鳥居山的糞肥先交上來一些。
所以,他馬上是拱手說道。
“陛下,臣倒是有一計。”
“說。”
“陛下,這鳥居山雖然是寶藏之山,但是在倭國人眼中,簡直就是和廢土無異。”
“所以大明隻需要派出一個使者,給當地的柳田氏一些小賞賜,然後讓他們把鳥居山的土供上來一些。”
“大明自然是可以暫時來獲得施肥的肥料了。”
劉伯溫直接把計策給說出來。
朱元璋倒是連連點頭。
這正中他的心思,他也需要讓大臣們把這個建議給提出來。
而其他大臣們聽到之後,也覺得有道理。
但是馬上就有另外一個疑問出現在了他們的心中。
應該派誰去呢?
去那種蠻夷之地,本身就是遭罪啊。
且不說可能倭寇囂張一些,把大明的使者給殺了。
就路上那種危險的環境,就有很大的可能直接是死在了路上了。
所以劉伯溫在提出之後,便也沒有大臣們敢附和。
他們都害怕陛下直接點名他們過去。
看到這些大臣們支支吾吾的樣子,朱元璋也是明白了。
這些人不是想不出來這種辦法,而是他們不敢說出來。
因為一旦說出,他們就得麵臨被點名過去的風險了。
“劉伯溫之策,倒是值得考慮。”
“李善長,你來說說吧,此計是否可行,若是可行,應該派誰去?”
朱元璋幹脆是直接點名說道。
頓時,李善長心中一震。
“陛下,臣覺得這件事太過於冒險。”
“如今在倭國,小國林立,他們互相征伐,太過於危險。”
“若是大明派過去,要是有什麽閃失,怕是會有損大明的威儀。”
他故意裝作擔心地說道,實則是自己不敢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