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遼東,天下戰亂的晴雨表
開局教朱棣造反,被朱元璋偷聽! 作者:大明說書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周羽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自然是讓朱棣馬上明白了。
在洪武初年,雖然《水滸傳》還沒有流行起來。
但是梁山好漢的故事,早就在口頭間傳誦了。
所以朱棣自然也知道,林衝被逼上梁山的故事。
“一條船上!投名狀!”
“我明白了。”
朱棣得意地點點頭。
今天這一課,讓他明白了好多知識。
甚至對曆史,都已經有了相當多的感悟了。
而且,甚至現在心中莫名有一種自信。
覺得就算自己治理大明,這些知識也是已經綽綽有餘了。
“周先生,那您覺得,大明現在改革時機成熟嗎?”
“不成熟!”
“為何?”
“大明剛剛建國,明明權貴的利益不穩,正是稅製改革的好時機哇!”
朱棣又問。
他是真的害怕,再過幾十年,隨著勳貴的勢力根深蒂固起來。
那裏想要改革,阻力就會變得更大了。
“大明的稅製改革,現在來看,難。”
周羽遺憾地說道。
“而且,當今聖上,怕是做不成了。。”
“什麽?”
朱棣聽到此言,不禁一驚,更加擔憂起來。
……
二樓。
朱元璋聽到此言,都差點直接跳下去。
要和周羽理論一番。
怎麽就說他幹不成了?
如果改革真的有用,那朱元璋會比前朝所有的皇帝,都有改革的毅力和決心。
“憑什麽如此針對於咱?”
“咱的改革,必然要成功下去!”
朱元璋不服地說道。
不過,心中倒是有一些害怕。
難道自己在施政方麵已經犯了什麽大錯?
導致大明已經有了什麽無法挽迴的絕症了嗎?
……
“周先生,為何說,當今聖上,幹不成稅製改革?”
朱棣不解地問道。
他來聽周羽講課,不就是想要聽到一些施政的理念,去給從父親麵前顯擺顯擺。
但是如果讓他去指著他父親的鼻子,罵道朱元璋改革不成。
怕是也會被朱元璋直接抽起鞋子,打在他的屁股上麵。
“這自然是當今聖上自己種下的因,所以才結如此之果。”
“今天已經講了太多,本先生有些乏了。”
“這個話題,下次再聊!”
周羽擺擺手。
接著又是斜躺於門口的石獅子上。
口中念念有詞,似乎還帶著戲腔。
“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衣服破。”
“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兒破……”
看到此景,朱棣也不再叨擾於周羽。
拜謝之後,就連忙離開了。
……
二樓。
朱元璋不禁開始自我懷疑起來。
自己種下的因,結下的果?
什麽因?什麽果?
他登基以下,也沒有幹什麽動搖國本之事,怎麽可能就得到了惡果?
而且還連改革都幹不成了?
“父親,你莫多想,即使是真有什麽禍事,周羽應該也有辦法可解。”
“明天隻需再來聽就行了。”
朱標安慰地說道。
二人也想不出個所以然來。
便離開了太白酒樓。
……
與此同時。
遼東。
遼闊的白山黑土間。
一隻海東青,扭動著機敏的脖頸,警戒地看著遠方的部隊。
如此浩蕩的部隊,在如此人跡罕至之地,自然是少見。
但這至部隊,依然還保持著相當整齊的步伐。
旌旗烈烈。
盔甲聲鏘鏘。
隊伍前排的地方,一匹雄壯白馬上,挺立著一個麵容堅毅的男子。
他正是魏國公徐達,與朱元璋同鄉。
開國元勳之首。
如此總督北方戰事。
與北元的一戰,大捷凱旋。
從此,把北元趕出了遼東之地。
大明也開始經略遼東。
不過,這一次大軍沿著遼東的路迴到大明的時候。
徐達見到一路上,人跡罕至之景,不禁疑惑起來。
“我記得,元末至正年間,紅巾軍打到遼東,此地尚有很多百姓,他們修建塢堡,共同抵禦外敵。”
“如今天下初定,百姓思安,怎麽此地,反倒是人煙更加稀少了。”
連徐達也不禁有些驚訝。
遼東之地,確實是相當反常。
“大將軍,您有所不知啊。”
一旁的副將,耿炳文,露出了和善的眼神。
他一向都是這個神色。
朱元璋都曾經說他,太過於老實,沒有主見。
所以向來都隻讓耿炳文做副將。
之前他是跟著常遇春。
在常遇春犧牲後,又是經常跟著徐達征戰。
但耿炳文有另外一個特質,讓朱元璋相當喜愛。
執行力相當強,守城方麵也是一絕。
而且對遼東之事,也有一些研究。
所以配合大明支柱徐達的指揮,怎一個穩字了得。
“何解?”
徐達看向對遼東事務頗有研究的耿炳文,不恥下問道。
“大將軍,遼東之地,向來可以當成是天下戰亂的晴雨表。”
“中原紛亂,自然會有部分百姓,逃到遼東避難。”
“待到天下安定,這些人,也會迴到家鄉,所以這遼東,也隻是一個暫時的避難所,不可用一般思緒考量。”
耿炳文指著遠處的一些遺跡說道。
那是一個被棄用的村舍。
並不是這個村舍罹難,更有可能的是,他們已經迴到了大明的腹地。
“如此說來,此地人煙稀少,倒是大明安定的證明嘍。”
徐達聽得了耿炳文的理論之後,也是不禁思索起來。
原來,在遼東之地,還需要用反向思維來研究。
畢竟遼東苦寒,隻能當臨時避難之所。
但凡中原不再戰亂,他們千方百計,也得迴去。
二人說著,徐達還專門讓手下人,去那荒棄的村舍視察一番。
不一會,那人迴來。
“迴大將軍,那村舍之中,確實沒有打鬥痕跡。”
徐達聽聞後,便了然地點點頭。
看來剛才猜測的不錯,這個村舍之人,確實是舉村搬迴了中原。
“大將軍,還是把那村舍給搗毀的好,女真人狡猾,不能留給他們。”
耿炳文又建議道。
“這倒是不必。”
“若是那些女真人,真的願意搬遷於此,那大明還更加方便管理他們了。”
徐達迴答道。
“大將軍所言,頗為有理,是我目光短淺了。”
接著,又是一陣沉默。
他們快要接近大明的土地,戰士們的思鄉之情,也更加濃鬱了起來。
不一會,一匹快馬,於大軍的正前方疾馳而來。
對方是從大明方向趕來,又是大明製服,所以倒也沒有人阻攔。
“大將軍,京城加急軍報!”
……
在洪武初年,雖然《水滸傳》還沒有流行起來。
但是梁山好漢的故事,早就在口頭間傳誦了。
所以朱棣自然也知道,林衝被逼上梁山的故事。
“一條船上!投名狀!”
“我明白了。”
朱棣得意地點點頭。
今天這一課,讓他明白了好多知識。
甚至對曆史,都已經有了相當多的感悟了。
而且,甚至現在心中莫名有一種自信。
覺得就算自己治理大明,這些知識也是已經綽綽有餘了。
“周先生,那您覺得,大明現在改革時機成熟嗎?”
“不成熟!”
“為何?”
“大明剛剛建國,明明權貴的利益不穩,正是稅製改革的好時機哇!”
朱棣又問。
他是真的害怕,再過幾十年,隨著勳貴的勢力根深蒂固起來。
那裏想要改革,阻力就會變得更大了。
“大明的稅製改革,現在來看,難。”
周羽遺憾地說道。
“而且,當今聖上,怕是做不成了。。”
“什麽?”
朱棣聽到此言,不禁一驚,更加擔憂起來。
……
二樓。
朱元璋聽到此言,都差點直接跳下去。
要和周羽理論一番。
怎麽就說他幹不成了?
如果改革真的有用,那朱元璋會比前朝所有的皇帝,都有改革的毅力和決心。
“憑什麽如此針對於咱?”
“咱的改革,必然要成功下去!”
朱元璋不服地說道。
不過,心中倒是有一些害怕。
難道自己在施政方麵已經犯了什麽大錯?
導致大明已經有了什麽無法挽迴的絕症了嗎?
……
“周先生,為何說,當今聖上,幹不成稅製改革?”
朱棣不解地問道。
他來聽周羽講課,不就是想要聽到一些施政的理念,去給從父親麵前顯擺顯擺。
但是如果讓他去指著他父親的鼻子,罵道朱元璋改革不成。
怕是也會被朱元璋直接抽起鞋子,打在他的屁股上麵。
“這自然是當今聖上自己種下的因,所以才結如此之果。”
“今天已經講了太多,本先生有些乏了。”
“這個話題,下次再聊!”
周羽擺擺手。
接著又是斜躺於門口的石獅子上。
口中念念有詞,似乎還帶著戲腔。
“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衣服破。”
“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兒破……”
看到此景,朱棣也不再叨擾於周羽。
拜謝之後,就連忙離開了。
……
二樓。
朱元璋不禁開始自我懷疑起來。
自己種下的因,結下的果?
什麽因?什麽果?
他登基以下,也沒有幹什麽動搖國本之事,怎麽可能就得到了惡果?
而且還連改革都幹不成了?
“父親,你莫多想,即使是真有什麽禍事,周羽應該也有辦法可解。”
“明天隻需再來聽就行了。”
朱標安慰地說道。
二人也想不出個所以然來。
便離開了太白酒樓。
……
與此同時。
遼東。
遼闊的白山黑土間。
一隻海東青,扭動著機敏的脖頸,警戒地看著遠方的部隊。
如此浩蕩的部隊,在如此人跡罕至之地,自然是少見。
但這至部隊,依然還保持著相當整齊的步伐。
旌旗烈烈。
盔甲聲鏘鏘。
隊伍前排的地方,一匹雄壯白馬上,挺立著一個麵容堅毅的男子。
他正是魏國公徐達,與朱元璋同鄉。
開國元勳之首。
如此總督北方戰事。
與北元的一戰,大捷凱旋。
從此,把北元趕出了遼東之地。
大明也開始經略遼東。
不過,這一次大軍沿著遼東的路迴到大明的時候。
徐達見到一路上,人跡罕至之景,不禁疑惑起來。
“我記得,元末至正年間,紅巾軍打到遼東,此地尚有很多百姓,他們修建塢堡,共同抵禦外敵。”
“如今天下初定,百姓思安,怎麽此地,反倒是人煙更加稀少了。”
連徐達也不禁有些驚訝。
遼東之地,確實是相當反常。
“大將軍,您有所不知啊。”
一旁的副將,耿炳文,露出了和善的眼神。
他一向都是這個神色。
朱元璋都曾經說他,太過於老實,沒有主見。
所以向來都隻讓耿炳文做副將。
之前他是跟著常遇春。
在常遇春犧牲後,又是經常跟著徐達征戰。
但耿炳文有另外一個特質,讓朱元璋相當喜愛。
執行力相當強,守城方麵也是一絕。
而且對遼東之事,也有一些研究。
所以配合大明支柱徐達的指揮,怎一個穩字了得。
“何解?”
徐達看向對遼東事務頗有研究的耿炳文,不恥下問道。
“大將軍,遼東之地,向來可以當成是天下戰亂的晴雨表。”
“中原紛亂,自然會有部分百姓,逃到遼東避難。”
“待到天下安定,這些人,也會迴到家鄉,所以這遼東,也隻是一個暫時的避難所,不可用一般思緒考量。”
耿炳文指著遠處的一些遺跡說道。
那是一個被棄用的村舍。
並不是這個村舍罹難,更有可能的是,他們已經迴到了大明的腹地。
“如此說來,此地人煙稀少,倒是大明安定的證明嘍。”
徐達聽得了耿炳文的理論之後,也是不禁思索起來。
原來,在遼東之地,還需要用反向思維來研究。
畢竟遼東苦寒,隻能當臨時避難之所。
但凡中原不再戰亂,他們千方百計,也得迴去。
二人說著,徐達還專門讓手下人,去那荒棄的村舍視察一番。
不一會,那人迴來。
“迴大將軍,那村舍之中,確實沒有打鬥痕跡。”
徐達聽聞後,便了然地點點頭。
看來剛才猜測的不錯,這個村舍之人,確實是舉村搬迴了中原。
“大將軍,還是把那村舍給搗毀的好,女真人狡猾,不能留給他們。”
耿炳文又建議道。
“這倒是不必。”
“若是那些女真人,真的願意搬遷於此,那大明還更加方便管理他們了。”
徐達迴答道。
“大將軍所言,頗為有理,是我目光短淺了。”
接著,又是一陣沉默。
他們快要接近大明的土地,戰士們的思鄉之情,也更加濃鬱了起來。
不一會,一匹快馬,於大軍的正前方疾馳而來。
對方是從大明方向趕來,又是大明製服,所以倒也沒有人阻攔。
“大將軍,京城加急軍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