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來自六百年後的行軍路線圖
開局教朱棣造反,被朱元璋偷聽! 作者:大明說書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朝開國時,往往是武將的話語權最高的時候。
畢竟天下正是這些武將所打下來的。
朱元璋封六公,五位都是武將!
就連左丞相都是徐達。
武將都靠戰爭立功,所以大部分都是主戰派。
沒有武將,會嫌棄打仗機會多!
所以現在一討論外事,隻要武將們討論起來,個個都是要戰!
畢竟隻有打仗了,自己才有戰功啊。
“高麗王王禑,年少輕狂,不自量力,咱們就得讓他們知道明朝鐵軍的實力!”
“他們還想要拉攏遼東的女真部落,進而控製遼東,太意想天開了!”
“不自量力,夜郎自大,非要挑釁我們!”
鄧愈也補充道。
“陛下!咱們的海軍,已經荒廢許久,正好可以打高麗練練手!”
俞通海也相當積極。
他曾經統領大明海軍,一時風光無兩。
可是自從朱元璋要實行海禁,他的才能,也難以再施展出來了。
如今正是天賜良機,小小高麗,在自己瞌睡的時候,送上了門來啊!
一旁的朱棣,心中震撼連連。
他突然覺得,周羽所言打高麗,是有意為知。
“難道,周先生早就預知了高麗有不臣之心?所有才告訴了我打高麗的奇策?”
“周先生真是料事如神啊!”
朱棣心中驚歎道。
同時又期待著,把周羽的奇策展現出來。
“陛下!”
“高麗不可輕言攻打啊!”
此時,胡惟庸倒是站了出來,擔憂地說道。
“高麗雖小國,但道路險阻,易守難攻。”
“陛下,難道忘記了隋唐的教訓了嗎?”
“隋煬帝發兵百萬,竟然也沒有滅掉高句麗!反招致隋朝速亡。”
“唐太宗晚年也要禦駕親征,僵持到了冬天,也是不得不罷兵還朝。”
“直到唐高宗時,才聯合新羅,滅亡高句麗。”
“可是不久,原來的土地,再次被新羅給奪去。”
“況且大明南北依然有戰事,不可再輕啟戰爭啊!”
他倒是舉了一個相當慘痛的教訓。
隋唐為了打高句麗,都付出了很大代價。
最後直到唐高宗李治滅了高句麗,但是這地盤,卻被新羅給吞了。
直到最後,都沒有得到丁點好處。
一些武將之聲直接被壓了下去。
畢竟這例子,確實發人深省。
“高句麗和高麗,根本就沒有什麽可比性。”
“當年的高句麗,還擁有遼東的土地,確實是遼東小霸。”
“高麗算什麽東西?彈丸小國就能嚇到我們了?“
李文忠依然是不服地反駁道。
他可不會被胡惟庸這個例子給嚇到。
“這沒有區別。”
“真正困難的,是地形!”
“易守難攻,即使打下來,那也控製不住,即使可以控製住,也無利益可圖。”
“何必白費力呢?”
胡惟庸又分析道。
他是堅決不同意的。
“腐儒!連一個小國都不敢打!”
“大明的骨氣,就是被你們給敗壞的!”
接著,朱棣直接站了出來。
文武百官、勳貴、皇室們,皆是一臉震驚地看著朱棣。
他還未成年,依然是一臉的稚氣。
朱元璋心中倒是一喜,因為他知道,朱棣要把周羽所講的說出來了。
正好趁這個機會,讓所有人討論討論周羽策略的可行性。
“兒臣有一個辦法!”
“隻需要二萬人,一個月的時間,便可以拿下高麗!”
朱棣鄭重認真地說道。
“什麽?”
“怎麽可能?”
“這口氣也太大了!”
“起碼十萬!高麗可不是平原!那裏的山勢特別複雜!”
“而且,還得需要海軍的支持!”
“最快的時間,也得需要三個月!”
“……”
之前還是爭吵著的文武官員,竟然開始一致對外,反駁朱棣的結論。
武官不相信,文官更加不相信。
“一個十幾歲的娃娃,戰場都沒有上過,你懂什麽打仗?”
“老四,一邊玩去,大人說話,小孩不要插嘴。”
朱元璋也開始故意嘲諷起來。
他就是要副著朱棣,把那路線地圖給交出來。
“哼!我就知道你們不信!”
朱棣叉著腰,一副氣鼓鼓的樣子。
“父皇,讓四弟說說吧。”朱標充當和事佬。
“那行吧,你想丟臉,朕就讓你丟臉。”
“說說你的策略。”
朱元璋對朱棣說道。
“我的策略……”
朱棣開始支支吾吾了起來。
因為直到現在,他都沒有參透周羽策略的意思,自然也說不出來個所以然。
但是他就是莫名地相信,周羽說的一定是真的。
“父皇,言語我怕你們怕不懂。”
“我早就準備好了地圖,請陛下先看。”
“地圖呢?”
“在我房間,被子上……”
“來人,去擷芳殿,把朱棣的被子取來!”
“是!”
禦前侍衛馬上一臉認真地前去取。
第一次會得到這樣的任務,去取皇子的被子。
但他們受過嚴格的訓練,無論是再好笑,也不會笑。
而周圍的大臣武將們,則是個個憋著笑的。
討論個兵法,還得拿被子?
太荒唐了。。
不一會兒,朱棣的被子取來。
朱元璋遠遠一看,正是當時在太白酒樓外所看到的那個被子。
他一招手。
被子就被太監抬到了他的桌案上麵。
期待了好幾天,終於得以看到這個地圖了。
隻看了一眼,他就被這直觀而專業的地勢圖給吸引了。
況且朱元璋又是多年打仗的人,自然懂得山間作戰之法。
“奇哉!奇哉!”
“朕隻能參破一二,但已深信不已。”
“周羽到底是何人,竟然能有此奇策?”
他不知道的是。
這個行軍路線,不是出自於朱棣,也不是出自周羽。
而是,出自於六百年後!!
這條創造性的行軍路線,凝結了當時那位頂尖統帥,還有其他所有將軍們的智慧!!
曾有人說,那場戰爭的勝利,靠人海戰術。
全都是誣蔑!!
那場戰役的勝利,靠的是智慧!
是意誌!!
二者缺一不可。
而明初的士卒們,正好也有這種不怕死的意誌。
這張六百年後的行軍路線圖,放在明初。
簡直就是智慧上麵的絕對碾壓!!
……
畢竟天下正是這些武將所打下來的。
朱元璋封六公,五位都是武將!
就連左丞相都是徐達。
武將都靠戰爭立功,所以大部分都是主戰派。
沒有武將,會嫌棄打仗機會多!
所以現在一討論外事,隻要武將們討論起來,個個都是要戰!
畢竟隻有打仗了,自己才有戰功啊。
“高麗王王禑,年少輕狂,不自量力,咱們就得讓他們知道明朝鐵軍的實力!”
“他們還想要拉攏遼東的女真部落,進而控製遼東,太意想天開了!”
“不自量力,夜郎自大,非要挑釁我們!”
鄧愈也補充道。
“陛下!咱們的海軍,已經荒廢許久,正好可以打高麗練練手!”
俞通海也相當積極。
他曾經統領大明海軍,一時風光無兩。
可是自從朱元璋要實行海禁,他的才能,也難以再施展出來了。
如今正是天賜良機,小小高麗,在自己瞌睡的時候,送上了門來啊!
一旁的朱棣,心中震撼連連。
他突然覺得,周羽所言打高麗,是有意為知。
“難道,周先生早就預知了高麗有不臣之心?所有才告訴了我打高麗的奇策?”
“周先生真是料事如神啊!”
朱棣心中驚歎道。
同時又期待著,把周羽的奇策展現出來。
“陛下!”
“高麗不可輕言攻打啊!”
此時,胡惟庸倒是站了出來,擔憂地說道。
“高麗雖小國,但道路險阻,易守難攻。”
“陛下,難道忘記了隋唐的教訓了嗎?”
“隋煬帝發兵百萬,竟然也沒有滅掉高句麗!反招致隋朝速亡。”
“唐太宗晚年也要禦駕親征,僵持到了冬天,也是不得不罷兵還朝。”
“直到唐高宗時,才聯合新羅,滅亡高句麗。”
“可是不久,原來的土地,再次被新羅給奪去。”
“況且大明南北依然有戰事,不可再輕啟戰爭啊!”
他倒是舉了一個相當慘痛的教訓。
隋唐為了打高句麗,都付出了很大代價。
最後直到唐高宗李治滅了高句麗,但是這地盤,卻被新羅給吞了。
直到最後,都沒有得到丁點好處。
一些武將之聲直接被壓了下去。
畢竟這例子,確實發人深省。
“高句麗和高麗,根本就沒有什麽可比性。”
“當年的高句麗,還擁有遼東的土地,確實是遼東小霸。”
“高麗算什麽東西?彈丸小國就能嚇到我們了?“
李文忠依然是不服地反駁道。
他可不會被胡惟庸這個例子給嚇到。
“這沒有區別。”
“真正困難的,是地形!”
“易守難攻,即使打下來,那也控製不住,即使可以控製住,也無利益可圖。”
“何必白費力呢?”
胡惟庸又分析道。
他是堅決不同意的。
“腐儒!連一個小國都不敢打!”
“大明的骨氣,就是被你們給敗壞的!”
接著,朱棣直接站了出來。
文武百官、勳貴、皇室們,皆是一臉震驚地看著朱棣。
他還未成年,依然是一臉的稚氣。
朱元璋心中倒是一喜,因為他知道,朱棣要把周羽所講的說出來了。
正好趁這個機會,讓所有人討論討論周羽策略的可行性。
“兒臣有一個辦法!”
“隻需要二萬人,一個月的時間,便可以拿下高麗!”
朱棣鄭重認真地說道。
“什麽?”
“怎麽可能?”
“這口氣也太大了!”
“起碼十萬!高麗可不是平原!那裏的山勢特別複雜!”
“而且,還得需要海軍的支持!”
“最快的時間,也得需要三個月!”
“……”
之前還是爭吵著的文武官員,竟然開始一致對外,反駁朱棣的結論。
武官不相信,文官更加不相信。
“一個十幾歲的娃娃,戰場都沒有上過,你懂什麽打仗?”
“老四,一邊玩去,大人說話,小孩不要插嘴。”
朱元璋也開始故意嘲諷起來。
他就是要副著朱棣,把那路線地圖給交出來。
“哼!我就知道你們不信!”
朱棣叉著腰,一副氣鼓鼓的樣子。
“父皇,讓四弟說說吧。”朱標充當和事佬。
“那行吧,你想丟臉,朕就讓你丟臉。”
“說說你的策略。”
朱元璋對朱棣說道。
“我的策略……”
朱棣開始支支吾吾了起來。
因為直到現在,他都沒有參透周羽策略的意思,自然也說不出來個所以然。
但是他就是莫名地相信,周羽說的一定是真的。
“父皇,言語我怕你們怕不懂。”
“我早就準備好了地圖,請陛下先看。”
“地圖呢?”
“在我房間,被子上……”
“來人,去擷芳殿,把朱棣的被子取來!”
“是!”
禦前侍衛馬上一臉認真地前去取。
第一次會得到這樣的任務,去取皇子的被子。
但他們受過嚴格的訓練,無論是再好笑,也不會笑。
而周圍的大臣武將們,則是個個憋著笑的。
討論個兵法,還得拿被子?
太荒唐了。。
不一會兒,朱棣的被子取來。
朱元璋遠遠一看,正是當時在太白酒樓外所看到的那個被子。
他一招手。
被子就被太監抬到了他的桌案上麵。
期待了好幾天,終於得以看到這個地圖了。
隻看了一眼,他就被這直觀而專業的地勢圖給吸引了。
況且朱元璋又是多年打仗的人,自然懂得山間作戰之法。
“奇哉!奇哉!”
“朕隻能參破一二,但已深信不已。”
“周羽到底是何人,竟然能有此奇策?”
他不知道的是。
這個行軍路線,不是出自於朱棣,也不是出自周羽。
而是,出自於六百年後!!
這條創造性的行軍路線,凝結了當時那位頂尖統帥,還有其他所有將軍們的智慧!!
曾有人說,那場戰爭的勝利,靠人海戰術。
全都是誣蔑!!
那場戰役的勝利,靠的是智慧!
是意誌!!
二者缺一不可。
而明初的士卒們,正好也有這種不怕死的意誌。
這張六百年後的行軍路線圖,放在明初。
簡直就是智慧上麵的絕對碾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