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黨校進修
我在六零年代平安喜樂 作者:愛吃秋葵煎蛋的龍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倒也不是格局不格局的事兒了,一兩句話和陸泗也掰扯不明白,她默認了沒再吭聲。
例會的時候,邱玉玲把這次參與的人員成立了一個專門的化肥項目小組。
“……除了前期設備經費是棗花出資,再有就是後麵的技術支援,其他的經營我們都不幹預。
各位同誌在工作中要分清楚彼此,不要想當然的參與到重大事項的意見裏去。
不小心牽扯進利益糾葛裏,關乎咱們棗花聲譽……”
說一千道一萬,無非是告訴他們少說多做,有什麽不合適的地方,讓廠裏代表出麵,不要把他們個人裝進去給別人兜底。
要是別人,這些話她也未見得會提,重點是這個項目小組的人,大多都是搞技術和科研的,直腸子,不懂人事裏的歪歪繞繞,很容易被當槍使。
包括老爺子那種,也是別人一重視,李工長李工短的,他就容易腦袋發熱的去發不屬於他該有的光。
化肥廠剪彩儀式的那天,邱玉玲盛裝出席,和市領導一左一右,剪開了紅綢。
過後新廠長來請邱玉玲把關主要崗位編製人員。
邱玉玲婉拒,“市委省委這麽重視的項目,怎麽會不好呢,之前托了個大,還尋思介紹財務專員,沒想到是省上直接委派的,再沒有比這個更合適的了……”
邱玉玲十分的好說話,重點也是她沒料到這個項目最後連省上都驚動了,繞過市委,直接委派了重要崗位的工作人員。
這樣一來,她還有什麽不放心的。
心頭最重要的事兒卸了擔子,邱玉玲覺得自己什麽都親力親為,還是有些過於辛勞了,是時候帶幾個打下手的了。
她要求不高,“人機靈點兒的,字漂亮,念過書的。”
別看秦主任“哎”的響亮,其實心裏頭可犯難了。
她最知道了,她這個領導官架子不大,可對用人要求卻一點兒都不含糊,舍得為下頭的人爭福利,但也得見真章。
要是教過的事兒幾次都做不明白,那是說下臉就下臉……
“秦主任,咱廠長這是要招秘書吧?這可難辦著呢,我聽農墾局那邊的親戚說過。
咱廠長原先就是市局那邊一把手的秘書,那辦事兒叫一個漂亮,硬是火箭直升,現在不說和那邊平起平坐了,開會也都是一個檔位上的……”
“怎麽著?打聽這麽多,你有合適的人推薦?”秦主任嘴上開著玩笑,眼睛裏卻並無笑意。
“我哪有推薦,那周圍都是一般人……”
“那就少打聽,多深耕自己的工作,咱們廠長對下寬厚,做人做事有一樣能拿得出手的,有好事她都能記起你……”
說話的人被下了麵子,悄悄撇了撇嘴,但心裏倒也認同,可周圍一水兒的都是能幹的,也顯不出她來呀。
邱玉玲這邊還有另一個重要的工作,要著手提上日程。
之前廠裏的黨委組織就不止一次的要推薦她去黨校進修,她一直在忙於把棗花廠帶上正軌,如今也算是初步搭建已經妥當,是時候騰出手再往前走一步了。
尤其這次,省委黨委組織,直接發的邀請,她再不上心,就有點兒說不過去了。
她拿著證件和推薦信過去辦理入學。
上頭文件有規定,中央黨校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委黨校舉辦的學製二年以上的長期班次,學員學完必修課程,考核合格者,授予黨校學曆。
可享受國民教育相應學曆的有關待遇。
邱玉玲現在還是中專,這個學曆倒是不影響她做事,但更進一步的時候,就有些不夠看了。
她悉數了解了政策,按自己的情況,選了兩年製大學教育,待到考核通過後,可以再次通過考試,繼續進修在職研究生。
不過研究生暫且可以先放放,畢竟到時候高考放開,她的可選項就多了,不必執著黨校。
因著邱玉玲不同於普通進修幹事,她還牽扯到整個廠和地方的經濟效益,所以協商後,校方對此也做出了相應的調整。
“一些重點課程,像政論指導課程,盡量參加,其他課程可以按你這邊的工作計劃安排,自學也可,最終以考核成績和平時成績共同決定……”
邱玉玲的理解是思想和政治學習課程不可缺席,掙的是平時分,考試麽,她倒是不覺得有啥難的。
“多謝校方的支持,我這邊會盡力配合,隻是偶爾像貿促會或者經濟交流會這樣的場合,我必須得請假前往,還望通融。”
“這個沒問題,隻要把會議邀請函交給教務處,就正常打分,畢竟邱廠長能參加這些項目會議,本身就是政治覺悟的表現……”
這就順利入學了,她這邊在市委黨校學習,省委黨校考試。
倒不是她有多特殊,而是原本開的本科班,就是省委黨校的老師委派到各市委開班的。隻是考試的時候需要在省委黨校統一參加。
這樣一來,於她就方便多了。
邱玉玲真正的鬆弛了下來。每周一三五在黨校學習,二四六迴去廠子裏點卯。
秦主任沒有物色到合適的人選之前,邱玉玲便把一小部分工作,嚐試著甩給了她。
別人都覺得秦主任這是要起飛了,隻有秦主任自己忙的飛起,眼角的皺紋都比之前多了兩條。
再加上入了冬,李星耀外出勘探的任務,又到了叫停的階段,夫妻倆難得的規律了起來。
原本他還打算陪著邱玉玲兩頭跑呢,叫她嚴辭拒絕。
“你還有自己的工作,大可不必這麽辛苦……”見對方要開口,她做了個打住的手勢。
繼續補充,“咱們都有各自的使命,不要因為小家而耽誤大家,相逢的時候彼此開開心心,盡量不要鬧口角,發生內耗,分開的時候,各自發光發熱……”
於她,這才是最輕鬆的相處方式,她又不是偏癱,需要另一半亦步亦趨的伺候。
李星耀建設了良久,鬆口應下,“我總是覺得把你一個人留在家裏有所虧欠,在的時候就想多為你做一些事情……”
例會的時候,邱玉玲把這次參與的人員成立了一個專門的化肥項目小組。
“……除了前期設備經費是棗花出資,再有就是後麵的技術支援,其他的經營我們都不幹預。
各位同誌在工作中要分清楚彼此,不要想當然的參與到重大事項的意見裏去。
不小心牽扯進利益糾葛裏,關乎咱們棗花聲譽……”
說一千道一萬,無非是告訴他們少說多做,有什麽不合適的地方,讓廠裏代表出麵,不要把他們個人裝進去給別人兜底。
要是別人,這些話她也未見得會提,重點是這個項目小組的人,大多都是搞技術和科研的,直腸子,不懂人事裏的歪歪繞繞,很容易被當槍使。
包括老爺子那種,也是別人一重視,李工長李工短的,他就容易腦袋發熱的去發不屬於他該有的光。
化肥廠剪彩儀式的那天,邱玉玲盛裝出席,和市領導一左一右,剪開了紅綢。
過後新廠長來請邱玉玲把關主要崗位編製人員。
邱玉玲婉拒,“市委省委這麽重視的項目,怎麽會不好呢,之前托了個大,還尋思介紹財務專員,沒想到是省上直接委派的,再沒有比這個更合適的了……”
邱玉玲十分的好說話,重點也是她沒料到這個項目最後連省上都驚動了,繞過市委,直接委派了重要崗位的工作人員。
這樣一來,她還有什麽不放心的。
心頭最重要的事兒卸了擔子,邱玉玲覺得自己什麽都親力親為,還是有些過於辛勞了,是時候帶幾個打下手的了。
她要求不高,“人機靈點兒的,字漂亮,念過書的。”
別看秦主任“哎”的響亮,其實心裏頭可犯難了。
她最知道了,她這個領導官架子不大,可對用人要求卻一點兒都不含糊,舍得為下頭的人爭福利,但也得見真章。
要是教過的事兒幾次都做不明白,那是說下臉就下臉……
“秦主任,咱廠長這是要招秘書吧?這可難辦著呢,我聽農墾局那邊的親戚說過。
咱廠長原先就是市局那邊一把手的秘書,那辦事兒叫一個漂亮,硬是火箭直升,現在不說和那邊平起平坐了,開會也都是一個檔位上的……”
“怎麽著?打聽這麽多,你有合適的人推薦?”秦主任嘴上開著玩笑,眼睛裏卻並無笑意。
“我哪有推薦,那周圍都是一般人……”
“那就少打聽,多深耕自己的工作,咱們廠長對下寬厚,做人做事有一樣能拿得出手的,有好事她都能記起你……”
說話的人被下了麵子,悄悄撇了撇嘴,但心裏倒也認同,可周圍一水兒的都是能幹的,也顯不出她來呀。
邱玉玲這邊還有另一個重要的工作,要著手提上日程。
之前廠裏的黨委組織就不止一次的要推薦她去黨校進修,她一直在忙於把棗花廠帶上正軌,如今也算是初步搭建已經妥當,是時候騰出手再往前走一步了。
尤其這次,省委黨委組織,直接發的邀請,她再不上心,就有點兒說不過去了。
她拿著證件和推薦信過去辦理入學。
上頭文件有規定,中央黨校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委黨校舉辦的學製二年以上的長期班次,學員學完必修課程,考核合格者,授予黨校學曆。
可享受國民教育相應學曆的有關待遇。
邱玉玲現在還是中專,這個學曆倒是不影響她做事,但更進一步的時候,就有些不夠看了。
她悉數了解了政策,按自己的情況,選了兩年製大學教育,待到考核通過後,可以再次通過考試,繼續進修在職研究生。
不過研究生暫且可以先放放,畢竟到時候高考放開,她的可選項就多了,不必執著黨校。
因著邱玉玲不同於普通進修幹事,她還牽扯到整個廠和地方的經濟效益,所以協商後,校方對此也做出了相應的調整。
“一些重點課程,像政論指導課程,盡量參加,其他課程可以按你這邊的工作計劃安排,自學也可,最終以考核成績和平時成績共同決定……”
邱玉玲的理解是思想和政治學習課程不可缺席,掙的是平時分,考試麽,她倒是不覺得有啥難的。
“多謝校方的支持,我這邊會盡力配合,隻是偶爾像貿促會或者經濟交流會這樣的場合,我必須得請假前往,還望通融。”
“這個沒問題,隻要把會議邀請函交給教務處,就正常打分,畢竟邱廠長能參加這些項目會議,本身就是政治覺悟的表現……”
這就順利入學了,她這邊在市委黨校學習,省委黨校考試。
倒不是她有多特殊,而是原本開的本科班,就是省委黨校的老師委派到各市委開班的。隻是考試的時候需要在省委黨校統一參加。
這樣一來,於她就方便多了。
邱玉玲真正的鬆弛了下來。每周一三五在黨校學習,二四六迴去廠子裏點卯。
秦主任沒有物色到合適的人選之前,邱玉玲便把一小部分工作,嚐試著甩給了她。
別人都覺得秦主任這是要起飛了,隻有秦主任自己忙的飛起,眼角的皺紋都比之前多了兩條。
再加上入了冬,李星耀外出勘探的任務,又到了叫停的階段,夫妻倆難得的規律了起來。
原本他還打算陪著邱玉玲兩頭跑呢,叫她嚴辭拒絕。
“你還有自己的工作,大可不必這麽辛苦……”見對方要開口,她做了個打住的手勢。
繼續補充,“咱們都有各自的使命,不要因為小家而耽誤大家,相逢的時候彼此開開心心,盡量不要鬧口角,發生內耗,分開的時候,各自發光發熱……”
於她,這才是最輕鬆的相處方式,她又不是偏癱,需要另一半亦步亦趨的伺候。
李星耀建設了良久,鬆口應下,“我總是覺得把你一個人留在家裏有所虧欠,在的時候就想多為你做一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