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張儀杭。這是爸爸為我取的名字,儀字取自成語“儀態端莊”,他說他希望我儀態端莊,將來成為一名淑女。杭字取自杭州,爸爸說杭州是個美麗的地方,他希望她的女兒如杭州一樣溫婉可人。
當然,我讓他失望了。我從小開始就管不住自己的手腳。固然我很聰明伶俐——事實上我兩歲就學會自己用筷子。在我的家庭裏算是個不大不小的奇跡,爸爸因此頗為自豪了一陣,逢人就誇耀我的事跡。
爸爸很寵我,我知道。這個家的每一個人,姥姥,姥爺,奶奶,爺爺,爸爸,媽媽都對我的出生表達了自己由衷的喜悅。姥姥從我出生之前就一直守在媽媽病房前,出生後我的吃喝拉撒洗澡換尿布哄我睡覺姥姥更是一手包辦。
我記憶裏,很小很小的時候,我的眼前就是一片棕色,純正的木頭的顏色。但是這木頭看上去油亮亮的,在夏天更是會把我貼在地板上的小肚皮悶出一肚皮的汗來,我胖乎乎的手掌在打了蠟的地板上老是打滑,上一刻我還在仰著頭看天上的木頭,下一刻我眼前一黑,不是下巴疼就是手疼。這時候總有一雙手在我氣惱的大哭時將我抱起,做一個小搖籃把我搖來搖去;我記憶裏總有一個閃閃發光的東西盯著我瞧,爸爸或者媽媽,總有一張熟悉的臉從那個閃閃發光的東西後麵探出頭來,笑著叫我笑一個。大到我自己洗手絹,小到我來個側踢,總是有那麽一個東西“唰”一下冒出來,然後幾張熟悉的笑臉就開始笑個不停。
後來我漸漸長大了,眼前的環境從滿是木製品的屋子換成了塗著油漆的雪白牆麵,木頭的門框,木頭的床,木質的沙發,木製的桌子。但是不管什麽木頭,上麵都跟罩了一層塑料一樣,看上去不透明,這裏一道刮痕,那裏磨損了一塊,看上去髒兮兮的,摸上去好像摸到了一層油,非常不舒服。
我漸漸長高了,不是別人告訴我的,我自己感覺出來的。以前我伸手爸爸得彎腰才能牽住我,現在我伸手,爸爸還要把手往上抬才能正好拉著我。
我的記憶漸漸多了起來。我知道晚飯總有人喂我,總有人在一邊嚷嚷說讓我自己吃。當然這沒我什麽事,我隻要快快咽下去就可以到茶幾上找出我下午扔的亂七八糟,後來又被姥姥規整的顏料筆,再搬張小板凳,從家裏某個角落裏搜出一張紙,當然這時候家裏人都看得出來他們的寶貝女兒(乖孫女)要畫畫啦。同時我更清楚,當我自己有模有樣的在紙上塗塗畫畫的時候,絕對會有人過來問我一句:“畫的真不錯啊寶貝,這是在畫誰呢?”我就奇怪啦,為什麽我一定是在畫某個人呢?所以我一般說:“我誰也沒畫。”問的人一般訕訕離開,但是每次在我畫畫的時候又會冒出來,好像不問到我在畫誰就不甘心一樣。
除去這些煩心事,爸爸的背影是我最好奇的事。爸爸老是喜歡在書房裏自己點一張台燈,昏黃的台燈映著爸爸的背影魁梧,沉靜如同一座大山。隻有爸爸的手在不停的動,帶動著爸爸手中的筆左右搖擺。我喜歡在這個時候趴到書桌上,爸爸會從文件裏抬眼看著我笑,我的小胖爪子唿啦一下抓過一張紙,看著紙上的字體龍飛鳳舞,我小小的腦袋一下子轉不過來,為什麽左右搖著搖著就可以寫出這樣的東東來?這叫做字嗎?我唰一下躥下桌,迴到我的小茶幾旁邊,憑記憶有模有樣的把我的小蠟筆晃悠來晃悠去。結果畫出來一道道鋸齒狀的鬼畫符(非常開心這次沒有人問我這畫的是誰了)但是我非常納悶加生氣。小短腿溜迴房間把老爸的文件抓迴來看。這一下更是二丈摸不著頭腦,根本沒注意到因為文件被搶所以跟過來看的爸爸在身後笑個不停,他的肩膀一聳一聳的。
後來我又長大了一點,有一天早上媽媽(我已經可以認人了)告訴我,姥姥要走了。我不信,姥姥明明在外麵陽台搓衣板上洗衣服,怎麽會突然就走了呢?我跌跌撞撞的走到姥姥跟前,問:“姥姥,你是不是要走啊?”
出乎我的意料,姥姥點點頭:“是啊,你舅媽要生了,姥姥得迴去看看你的弟弟妹妹啊。”我點點頭,茫然的走開了。
我真的對離開沒有什麽感覺。姥姥在也好不在也好,在我的世界裏泛不起什麽漣漪。然後姥姥洗完衣服,擦擦手,沒有像往常一樣問我要怎麽玩,而是折迴房間取出了一個大包。我抱著汽車玩具坐在沙發上,看著爸爸媽媽姥姥姥爺接連起身,都在收拾東西,隱約間一些語句飄了過來:“去那裏辛苦媽了。”“媽,幫我跟哥哥嫂子問好。”“路上小心哈,哥哥會開車接你,時間還早。”
姥姥走了過來,拉起我的手,把我的玩具汽車放到一邊,幫我穿鞋。媽媽在旁邊說:“杭杭,你姥姥就要走啦,還不快點收拾一下去送送姥姥?”我點點頭。
我還記得那是個枯黃的季節,我們站在小區樓下相對無言。枯黃色的樹葉紛紛落下,腳下的石板磚不同於以往的青色,散著一種死氣沉沉的黃色,像是記憶裏的老照片,過了十來年,照片發黃,破損,變髒,蒙上灰塵。灰蒙蒙的記憶中,自我出生以來,這是我經曆過最沉悶的時候,大人們好像各有心事。姥姥嘴角上翹,不斷囑咐爸媽記得怎麽怎麽照顧我,姥爺默默無言,但是眼角的皺紋都少了很多,爸媽眉宇間有開心,擔憂,煩躁,各種情緒編製在一起,織出了一道深深的川字。還好沒過多久一輛黑色汽車開了過來,姥姥姥爺拎著包鑽進車裏,揮了揮手,小汽車像螞蟻一樣,載著姥姥姥爺快速的在公路上消失了。
爸媽牽了我的手,一步一步向家走去。出來的時候是五個人,迴家的時候,隻剩三個。那天很冷,枯黃的氣流貼著地麵吹起落葉,四處飄零。我總覺得有一股寒意從腳心生根發芽,在我體內生長,像滕蔓一樣糾纏在一起,冰冷鬱結。再迴想一下,那次離別,是我生命中的第一次,讓我看到了什麽是分開。但是我任然沒有任何感覺。或許是缺少儀式感,或許,是我看了太多次,已經麻木了吧。
第二天,我早上起床,習慣性的走出去向陽台叫了一聲“姥姥早上好。”迴答我的,隻有空空蕩蕩的陽台。這一刻,我才真正意識到,“離開”是什麽意思。
再然後,我的好日子就結束了。我上了小學。我現在依舊記著,爸爸當年是怎麽樣早上叫我起床,穿衣,監督我每天束好紅領巾(事實上這對愛國教育並沒有什麽卵用,紅領巾在夏天裹著我的脖子,每天都要悶出紅疹子來。我在校期間最恨的就是要係紅領巾。)帶著我第一次走進校門的時候,因為人太多,我是坐在爸爸像山一樣的寬厚肩膀上。後來有個女的叫我跟她走進去,我一步三迴頭,爸爸媽媽在原地笑著揮揮手。我看著他們的身影逐漸隱沒在一片教學樓後麵。那一整天我坐在教室裏心神不寧。我擔心爸爸媽媽去了哪裏,我怎麽迴家,爸爸媽媽會不會不要我了等等。結果那一整天,我什麽都沒聽,隻是趴在教室的窗前,不停的哭,直到爸爸的身影如往常一樣,慢慢出現在視野裏。
然後,我成為班級角落裏,最不起眼,最討人嫌的一個。
六年的時間,足以改變很多。我原先善良天真大大咧咧(至少爸爸是這麽說的。他很喜歡小時候的我。)逐漸變得陰晴不定,時不時會突然變臉。比如在家裏永遠乖巧善解人意,在校有時奴顏卑膝,有時暴起傷人,又總是在老師出麵的時候表現的很乖巧。喜歡揣度別人的想法,記錄自己的的感受。慢慢地,慢慢地,在時間即將劃過六年日曆的時候,我遇到了我的第一個夢。
當然,我讓他失望了。我從小開始就管不住自己的手腳。固然我很聰明伶俐——事實上我兩歲就學會自己用筷子。在我的家庭裏算是個不大不小的奇跡,爸爸因此頗為自豪了一陣,逢人就誇耀我的事跡。
爸爸很寵我,我知道。這個家的每一個人,姥姥,姥爺,奶奶,爺爺,爸爸,媽媽都對我的出生表達了自己由衷的喜悅。姥姥從我出生之前就一直守在媽媽病房前,出生後我的吃喝拉撒洗澡換尿布哄我睡覺姥姥更是一手包辦。
我記憶裏,很小很小的時候,我的眼前就是一片棕色,純正的木頭的顏色。但是這木頭看上去油亮亮的,在夏天更是會把我貼在地板上的小肚皮悶出一肚皮的汗來,我胖乎乎的手掌在打了蠟的地板上老是打滑,上一刻我還在仰著頭看天上的木頭,下一刻我眼前一黑,不是下巴疼就是手疼。這時候總有一雙手在我氣惱的大哭時將我抱起,做一個小搖籃把我搖來搖去;我記憶裏總有一個閃閃發光的東西盯著我瞧,爸爸或者媽媽,總有一張熟悉的臉從那個閃閃發光的東西後麵探出頭來,笑著叫我笑一個。大到我自己洗手絹,小到我來個側踢,總是有那麽一個東西“唰”一下冒出來,然後幾張熟悉的笑臉就開始笑個不停。
後來我漸漸長大了,眼前的環境從滿是木製品的屋子換成了塗著油漆的雪白牆麵,木頭的門框,木頭的床,木質的沙發,木製的桌子。但是不管什麽木頭,上麵都跟罩了一層塑料一樣,看上去不透明,這裏一道刮痕,那裏磨損了一塊,看上去髒兮兮的,摸上去好像摸到了一層油,非常不舒服。
我漸漸長高了,不是別人告訴我的,我自己感覺出來的。以前我伸手爸爸得彎腰才能牽住我,現在我伸手,爸爸還要把手往上抬才能正好拉著我。
我的記憶漸漸多了起來。我知道晚飯總有人喂我,總有人在一邊嚷嚷說讓我自己吃。當然這沒我什麽事,我隻要快快咽下去就可以到茶幾上找出我下午扔的亂七八糟,後來又被姥姥規整的顏料筆,再搬張小板凳,從家裏某個角落裏搜出一張紙,當然這時候家裏人都看得出來他們的寶貝女兒(乖孫女)要畫畫啦。同時我更清楚,當我自己有模有樣的在紙上塗塗畫畫的時候,絕對會有人過來問我一句:“畫的真不錯啊寶貝,這是在畫誰呢?”我就奇怪啦,為什麽我一定是在畫某個人呢?所以我一般說:“我誰也沒畫。”問的人一般訕訕離開,但是每次在我畫畫的時候又會冒出來,好像不問到我在畫誰就不甘心一樣。
除去這些煩心事,爸爸的背影是我最好奇的事。爸爸老是喜歡在書房裏自己點一張台燈,昏黃的台燈映著爸爸的背影魁梧,沉靜如同一座大山。隻有爸爸的手在不停的動,帶動著爸爸手中的筆左右搖擺。我喜歡在這個時候趴到書桌上,爸爸會從文件裏抬眼看著我笑,我的小胖爪子唿啦一下抓過一張紙,看著紙上的字體龍飛鳳舞,我小小的腦袋一下子轉不過來,為什麽左右搖著搖著就可以寫出這樣的東東來?這叫做字嗎?我唰一下躥下桌,迴到我的小茶幾旁邊,憑記憶有模有樣的把我的小蠟筆晃悠來晃悠去。結果畫出來一道道鋸齒狀的鬼畫符(非常開心這次沒有人問我這畫的是誰了)但是我非常納悶加生氣。小短腿溜迴房間把老爸的文件抓迴來看。這一下更是二丈摸不著頭腦,根本沒注意到因為文件被搶所以跟過來看的爸爸在身後笑個不停,他的肩膀一聳一聳的。
後來我又長大了一點,有一天早上媽媽(我已經可以認人了)告訴我,姥姥要走了。我不信,姥姥明明在外麵陽台搓衣板上洗衣服,怎麽會突然就走了呢?我跌跌撞撞的走到姥姥跟前,問:“姥姥,你是不是要走啊?”
出乎我的意料,姥姥點點頭:“是啊,你舅媽要生了,姥姥得迴去看看你的弟弟妹妹啊。”我點點頭,茫然的走開了。
我真的對離開沒有什麽感覺。姥姥在也好不在也好,在我的世界裏泛不起什麽漣漪。然後姥姥洗完衣服,擦擦手,沒有像往常一樣問我要怎麽玩,而是折迴房間取出了一個大包。我抱著汽車玩具坐在沙發上,看著爸爸媽媽姥姥姥爺接連起身,都在收拾東西,隱約間一些語句飄了過來:“去那裏辛苦媽了。”“媽,幫我跟哥哥嫂子問好。”“路上小心哈,哥哥會開車接你,時間還早。”
姥姥走了過來,拉起我的手,把我的玩具汽車放到一邊,幫我穿鞋。媽媽在旁邊說:“杭杭,你姥姥就要走啦,還不快點收拾一下去送送姥姥?”我點點頭。
我還記得那是個枯黃的季節,我們站在小區樓下相對無言。枯黃色的樹葉紛紛落下,腳下的石板磚不同於以往的青色,散著一種死氣沉沉的黃色,像是記憶裏的老照片,過了十來年,照片發黃,破損,變髒,蒙上灰塵。灰蒙蒙的記憶中,自我出生以來,這是我經曆過最沉悶的時候,大人們好像各有心事。姥姥嘴角上翹,不斷囑咐爸媽記得怎麽怎麽照顧我,姥爺默默無言,但是眼角的皺紋都少了很多,爸媽眉宇間有開心,擔憂,煩躁,各種情緒編製在一起,織出了一道深深的川字。還好沒過多久一輛黑色汽車開了過來,姥姥姥爺拎著包鑽進車裏,揮了揮手,小汽車像螞蟻一樣,載著姥姥姥爺快速的在公路上消失了。
爸媽牽了我的手,一步一步向家走去。出來的時候是五個人,迴家的時候,隻剩三個。那天很冷,枯黃的氣流貼著地麵吹起落葉,四處飄零。我總覺得有一股寒意從腳心生根發芽,在我體內生長,像滕蔓一樣糾纏在一起,冰冷鬱結。再迴想一下,那次離別,是我生命中的第一次,讓我看到了什麽是分開。但是我任然沒有任何感覺。或許是缺少儀式感,或許,是我看了太多次,已經麻木了吧。
第二天,我早上起床,習慣性的走出去向陽台叫了一聲“姥姥早上好。”迴答我的,隻有空空蕩蕩的陽台。這一刻,我才真正意識到,“離開”是什麽意思。
再然後,我的好日子就結束了。我上了小學。我現在依舊記著,爸爸當年是怎麽樣早上叫我起床,穿衣,監督我每天束好紅領巾(事實上這對愛國教育並沒有什麽卵用,紅領巾在夏天裹著我的脖子,每天都要悶出紅疹子來。我在校期間最恨的就是要係紅領巾。)帶著我第一次走進校門的時候,因為人太多,我是坐在爸爸像山一樣的寬厚肩膀上。後來有個女的叫我跟她走進去,我一步三迴頭,爸爸媽媽在原地笑著揮揮手。我看著他們的身影逐漸隱沒在一片教學樓後麵。那一整天我坐在教室裏心神不寧。我擔心爸爸媽媽去了哪裏,我怎麽迴家,爸爸媽媽會不會不要我了等等。結果那一整天,我什麽都沒聽,隻是趴在教室的窗前,不停的哭,直到爸爸的身影如往常一樣,慢慢出現在視野裏。
然後,我成為班級角落裏,最不起眼,最討人嫌的一個。
六年的時間,足以改變很多。我原先善良天真大大咧咧(至少爸爸是這麽說的。他很喜歡小時候的我。)逐漸變得陰晴不定,時不時會突然變臉。比如在家裏永遠乖巧善解人意,在校有時奴顏卑膝,有時暴起傷人,又總是在老師出麵的時候表現的很乖巧。喜歡揣度別人的想法,記錄自己的的感受。慢慢地,慢慢地,在時間即將劃過六年日曆的時候,我遇到了我的第一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