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這不小心眼嗎?
人在大明當噴子,氣壞朝臣 作者:畢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青說出請求。
朱元璋也詫異道:“詹事府?”
朱青笑道:“是的陛下,太子如今已然是成年,此次賑災更是讓他成熟老練許多,所以臣想著,既然太子殿下已經如此成熟,不如先讓他著手做一些基建的朝務,比如水利、耕地等等。”
“這些小事雖然瑣碎,卻是能夠鍛煉一個人耐心的好事。”
朱元璋沉吟了一陣。
建立詹事府這事,其實就是給太子搭配一些班底,讓太子處理朝務,好處就是能夠讓太子提前熟悉政務,哪怕當皇帝的哪天出了事生了病,太子也能頂上來快速恢複朝中安定。
壞處……壞處就是容易滋生太子的焦躁之心,急不可耐的想要上位。
但對於朱標,老朱完全沒有半點憂心。
朱標的性格決定了老朱對他的教育方式,要是有人能十六年這麽裝下去,老朱也認了。
“詹事府?嗯……咱有意提拔楊憲,你認為如何?”
朱元璋避開了朱青的問題,而是提起楊憲。
朱青快速思緒,心道老朱這是要自己當槍呢,不過為了詹事府,也隻能咬牙道:“臣以為,楊參政做事淩厲幹練,乃是少有的廉政幹潔之人!”
朱元璋會心一笑:“嗯,咱知道了!”
老狐狸!
朱青暗罵一聲。
不過朱青下意識錯愕道:“楊憲當丞相,左丞相呢?”
朱元璋淡淡道:“天德要帶兵。”
“明夏?”
明夏在川渝地區,是明玉珍建立的政權。
明玉珍也算是個講義氣的人,陳友諒殺了徐壽輝自立為敵,明玉珍不願跟這個不講義氣的家夥同流合汙,自己帶著人想要找個安靜的地方,就跑到川渝去搞了一個大夏。
因為明玉珍的名字,所以也被稱之為明夏。
朱元璋點了點頭:“川渝是漢家故土,收複故土之事首當其衝,明夏不滅,咱心不安。蜀中之地自成一片天地,不可讓其遁入大山之中。”
朱青心裏有些激動,道:“若是要攻明夏,怕是得先打開關中之地,從秦地隴地一同南下……”
朱元璋哈哈一笑:“咱已經想好了,所以這第二本奏折,你也看看。”
朱青拿過第二本青皮奏本打開,這是一本國書,寫的是……借道。
大明欲要借道明夏,從川渝出兵南下攻打雲南,所以請明夏國放開大路,讓大明軍隊過去。
朱青臉色一下子有些尷尬起來。
“如何?”朱元璋笑問道。
朱青歎了口氣,有些無奈道:“臣本以為自己臉皮已經夠……”
“嗯?”
朱元璋笑意盈盈的盯著朱青。
朱青立馬笑著豎起大拇指:“妙計!妙計!”
“是嗎?哈哈哈,咱也這麽想!”朱元璋叉腰大笑起來。
哎……這三歲小孩都知道不能答應的事情,明夏君臣怎麽可能答應,不答應?不答應那就打唄!
朱元璋坐直身子,指頭點水畫在桌麵上,神采奕奕的道:“此番定大同,咱留三萬兵馬留守,等到年底大雪封北路,便調集河南、晉南、襄樊之地的三十萬大軍西出關中,而另一路,則是率水師出瞿塘峽,打他的重慶門戶!”
“李思齊四人沒了王保保在太原牽製咱,打他們就是甕中捉鱉!”
“明升那小崽子三番兩次的跟咱耍心機,上奏國書,給咱送名貴寶石玉器,咱讓他隨行來大明,可他就是不答應,可咱根本不在乎,咱要的就是他川渝這塊家底子!”
“這一次,咱要將山西、陝西、關中、川渝收入囊中!”
朱元璋越說越激動,豁然起身,渾身如有一股十分磅礴的氣勢在環繞。
老朱聲震瓦礫,氣吞山河的大笑起來。
老朱走到殿門,朱青也一路隨行過去。
看著皇城之外升起的無數炊煙,老朱緩緩搖頭,低聲淺吟道:“燕子磯兮一秤砣,長虹作竿又如何。天邊彎月是釣鉤,稱我江山有幾多。”
朱青愕然的看著老朱,老朱也笑著轉頭,笑道:“你自幼讀書,說說咱這篇詩句如何?”
朱青撓了撓頭。
“臣……臣不擅作詩。”
朱元璋哼了一聲:“咱看咱還是太遷就你了,也是,你爹死的早,你娘一介婦孺將你帶大,結果也早赴黃泉。”
說到這,老朱的心裏一下子沉重的許多。
看著朱青職業性的笑容,老朱其實有些無力。
自從知道了朱青是天授之人,老朱便不敢再去想揭開朱青身份的事情,天授之人的命格早已由天定下,自己不能亂了命格。
並且……朱青命格如此強大,若是和標兒……
老朱不敢去想這件事情發生的模樣,明知道可能性很低,卻還是不願意去麵對。
朱青微微一笑:“臣的娘親是一位很有才情的女子,臣年幼時,也曾看到過娘親用筆寫下的詩句……”
朱元璋突然睜大眼睛。
他突然心跳加速。
會是他嗎?
巧娘寫的……會是自己嗎?
“你……”朱元璋開口,卻發現一張嘴仿佛被粘住了一樣,艱難的不能開口。
朱青低頭念道:“登高看孤雁,八月月不圓。秉燭燒香問蒼天,人人搖扇我心寒。”
…
朱元璋陡的一沉腳步,整個人一下子往後頓挫了一下。
朱青眼疾手快上前攙扶,伸出的手卻被老朱一把抓住手腕。
朱元璋臉色猛然蒼白了許多,抓住朱青的手臂,老朱嘴唇微微顫抖,而後緩緩閉上雙眸不願去直視朱青,他心虛。
“你娘……確實頗有才情。”朱元璋道。
朱青也沒看清朱元璋的臉色,隻是苦笑道:“說起來也是爹的不對,死在了戰場上,不然娘也不會這麽怨他。”
朱元璋一下頓住。
心裏原本的激動一下子凝固在了那裏。
“你……”朱元璋心神顫抖的問出口:“你娘什麽時候寫的這首?”
“至正二十五年,爹戰死之後的第二年。”
朱青迴答。
老朱一下子消沉了下來。
心裏的那種失落更是寫在了臉上。
朱青有些詫異這位皇帝的變化,正要抬頭去看,卻見老朱已經轉身,而後聲音鏗鏘有力的道:“從明日起,你便不要上常朝了。”
朱青一樂:“臣放假了?”
朱元璋轉頭,冷笑道:“從明日起,你跟著皇子們上宋濂的客,學詩文!”
巧娘啊巧娘,你不念咱,咱就讓你的兒子念著咱!
朱元璋也詫異道:“詹事府?”
朱青笑道:“是的陛下,太子如今已然是成年,此次賑災更是讓他成熟老練許多,所以臣想著,既然太子殿下已經如此成熟,不如先讓他著手做一些基建的朝務,比如水利、耕地等等。”
“這些小事雖然瑣碎,卻是能夠鍛煉一個人耐心的好事。”
朱元璋沉吟了一陣。
建立詹事府這事,其實就是給太子搭配一些班底,讓太子處理朝務,好處就是能夠讓太子提前熟悉政務,哪怕當皇帝的哪天出了事生了病,太子也能頂上來快速恢複朝中安定。
壞處……壞處就是容易滋生太子的焦躁之心,急不可耐的想要上位。
但對於朱標,老朱完全沒有半點憂心。
朱標的性格決定了老朱對他的教育方式,要是有人能十六年這麽裝下去,老朱也認了。
“詹事府?嗯……咱有意提拔楊憲,你認為如何?”
朱元璋避開了朱青的問題,而是提起楊憲。
朱青快速思緒,心道老朱這是要自己當槍呢,不過為了詹事府,也隻能咬牙道:“臣以為,楊參政做事淩厲幹練,乃是少有的廉政幹潔之人!”
朱元璋會心一笑:“嗯,咱知道了!”
老狐狸!
朱青暗罵一聲。
不過朱青下意識錯愕道:“楊憲當丞相,左丞相呢?”
朱元璋淡淡道:“天德要帶兵。”
“明夏?”
明夏在川渝地區,是明玉珍建立的政權。
明玉珍也算是個講義氣的人,陳友諒殺了徐壽輝自立為敵,明玉珍不願跟這個不講義氣的家夥同流合汙,自己帶著人想要找個安靜的地方,就跑到川渝去搞了一個大夏。
因為明玉珍的名字,所以也被稱之為明夏。
朱元璋點了點頭:“川渝是漢家故土,收複故土之事首當其衝,明夏不滅,咱心不安。蜀中之地自成一片天地,不可讓其遁入大山之中。”
朱青心裏有些激動,道:“若是要攻明夏,怕是得先打開關中之地,從秦地隴地一同南下……”
朱元璋哈哈一笑:“咱已經想好了,所以這第二本奏折,你也看看。”
朱青拿過第二本青皮奏本打開,這是一本國書,寫的是……借道。
大明欲要借道明夏,從川渝出兵南下攻打雲南,所以請明夏國放開大路,讓大明軍隊過去。
朱青臉色一下子有些尷尬起來。
“如何?”朱元璋笑問道。
朱青歎了口氣,有些無奈道:“臣本以為自己臉皮已經夠……”
“嗯?”
朱元璋笑意盈盈的盯著朱青。
朱青立馬笑著豎起大拇指:“妙計!妙計!”
“是嗎?哈哈哈,咱也這麽想!”朱元璋叉腰大笑起來。
哎……這三歲小孩都知道不能答應的事情,明夏君臣怎麽可能答應,不答應?不答應那就打唄!
朱元璋坐直身子,指頭點水畫在桌麵上,神采奕奕的道:“此番定大同,咱留三萬兵馬留守,等到年底大雪封北路,便調集河南、晉南、襄樊之地的三十萬大軍西出關中,而另一路,則是率水師出瞿塘峽,打他的重慶門戶!”
“李思齊四人沒了王保保在太原牽製咱,打他們就是甕中捉鱉!”
“明升那小崽子三番兩次的跟咱耍心機,上奏國書,給咱送名貴寶石玉器,咱讓他隨行來大明,可他就是不答應,可咱根本不在乎,咱要的就是他川渝這塊家底子!”
“這一次,咱要將山西、陝西、關中、川渝收入囊中!”
朱元璋越說越激動,豁然起身,渾身如有一股十分磅礴的氣勢在環繞。
老朱聲震瓦礫,氣吞山河的大笑起來。
老朱走到殿門,朱青也一路隨行過去。
看著皇城之外升起的無數炊煙,老朱緩緩搖頭,低聲淺吟道:“燕子磯兮一秤砣,長虹作竿又如何。天邊彎月是釣鉤,稱我江山有幾多。”
朱青愕然的看著老朱,老朱也笑著轉頭,笑道:“你自幼讀書,說說咱這篇詩句如何?”
朱青撓了撓頭。
“臣……臣不擅作詩。”
朱元璋哼了一聲:“咱看咱還是太遷就你了,也是,你爹死的早,你娘一介婦孺將你帶大,結果也早赴黃泉。”
說到這,老朱的心裏一下子沉重的許多。
看著朱青職業性的笑容,老朱其實有些無力。
自從知道了朱青是天授之人,老朱便不敢再去想揭開朱青身份的事情,天授之人的命格早已由天定下,自己不能亂了命格。
並且……朱青命格如此強大,若是和標兒……
老朱不敢去想這件事情發生的模樣,明知道可能性很低,卻還是不願意去麵對。
朱青微微一笑:“臣的娘親是一位很有才情的女子,臣年幼時,也曾看到過娘親用筆寫下的詩句……”
朱元璋突然睜大眼睛。
他突然心跳加速。
會是他嗎?
巧娘寫的……會是自己嗎?
“你……”朱元璋開口,卻發現一張嘴仿佛被粘住了一樣,艱難的不能開口。
朱青低頭念道:“登高看孤雁,八月月不圓。秉燭燒香問蒼天,人人搖扇我心寒。”
…
朱元璋陡的一沉腳步,整個人一下子往後頓挫了一下。
朱青眼疾手快上前攙扶,伸出的手卻被老朱一把抓住手腕。
朱元璋臉色猛然蒼白了許多,抓住朱青的手臂,老朱嘴唇微微顫抖,而後緩緩閉上雙眸不願去直視朱青,他心虛。
“你娘……確實頗有才情。”朱元璋道。
朱青也沒看清朱元璋的臉色,隻是苦笑道:“說起來也是爹的不對,死在了戰場上,不然娘也不會這麽怨他。”
朱元璋一下頓住。
心裏原本的激動一下子凝固在了那裏。
“你……”朱元璋心神顫抖的問出口:“你娘什麽時候寫的這首?”
“至正二十五年,爹戰死之後的第二年。”
朱青迴答。
老朱一下子消沉了下來。
心裏的那種失落更是寫在了臉上。
朱青有些詫異這位皇帝的變化,正要抬頭去看,卻見老朱已經轉身,而後聲音鏗鏘有力的道:“從明日起,你便不要上常朝了。”
朱青一樂:“臣放假了?”
朱元璋轉頭,冷笑道:“從明日起,你跟著皇子們上宋濂的客,學詩文!”
巧娘啊巧娘,你不念咱,咱就讓你的兒子念著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