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真正的災禍
人在大明當噴子,氣壞朝臣 作者:畢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青府裏,朱樉幾個來探望他了。
朱樉看著朱青的樣子,有些怒氣衝衝的道:“他們太放肆了!”
“這可是京城,是父皇腳下,他們就敢如此行兇!”
朱棡也麵色陰沉的點了點頭。
朱棣倒是顯得比較冷靜,開口道:“夫子朝堂上的舉動,他們起了殺心也正常。”
“老四!”朱樉怒道:“你到底哪一頭的!?”
朱棣沉聲道:“夫子被刺殺我也知道他們過於放肆,可現如今大明軍隊全在他們手中握著,你要父皇如何處置他們?難道當著他們那麽多下屬、義子的麵,將他們殺了?”
朱樉和朱棡都愣住了。
朱棣歎了口氣,道:“夫子阻攔出征,此事不合父皇的心意,除非北地真的出現白災,不然等到大軍平定雲南,夫子就真的是萬人所指。”
“夫子,北地……”朱樉欲言又止。
朱青輕笑道:“你們幾個可是皇子,在我這給我一個臣子出謀劃策幹什麽?”
朱棡哼了一聲:“夫子你說得輕鬆,他們今日朝您動手,下一次要是我們這些皇子擋了他們,是不是也要對我們下手?”
這個問題嘛,很明顯是多餘的。
因為你們根本在大明腹地待不了多久,更不可能跟這些大明勳貴共同生活在京師。
你們,是要封藩王的。
朱青歎了口氣:“北地若是真的受災,禍害的就不是一兩個百姓,更不是我朱青一個人了,那是數以萬計的家庭。”
“你們大哥派出去的人已經去了快十天了,估計……快有消息了。”
正說著,門外傳來急促的腳步聲。
抬眼便看到忠伯一臉驚恐的打開門進來。
“不好了老爺,出大事了,北邊鬧白災了!”
…
白災來了,京師震動了。
白災一起,京師上下頓時開始陷入了急促的忙碌之中。
朱元璋鳴鍾召集百官上朝,尚且還在休沐之中的官員全部急匆匆的換上官袍上殿議事,一直到傍晚時分,才看到六部官員跟通政司的人一個個灰頭土臉的下朝。
朱青沒去宮中,不過朱標派人將朝堂上發生的事情匯聚成書信遞給忠伯,轉入朱青的手。
朝堂上,朱元璋暴怒。
朱標派人去查白災,山東幾個州府皆被大雪封路,當地官員上任不久,連基本職責都給弄清楚,加上許多前元庭的臣子不服大明管教,放任管理,致使許多百姓因為白災喪命。
一些自稱是前朝遺老的地方士紳組織起來摧毀官道,讓各地的消息連黃河都過不了,加上官員們懼怕朱元璋會拿他們開刀,也暗地裏配合士紳們攔截消息。
偌大的北地,居然就這麽被攔截了足足二十多天的消息。
朱元璋下令讓常遇春帶著兵配合地方停止攻打晉北,而是將矛頭轉向山東,清繳山東境內的士紳。
另外,北地受災嚴重,朝廷的錢糧現如今大部分都在大都督府準備出征,出了這事,別說出征了,就是救災這些糧草都不一定足夠。
朱元璋再下令命各地官府開放關卡,讓那些沒有庇護所的百姓們南下避難。
看完這些,朱青歎了口氣。
大明朝現如今根基尚淺,在京城或許看不出來,畢竟這裏是朱元璋大本營,經營了許多年,可是在北方,在剛打下來不到半年的山東等地,卻還殘留著大量的元人走狗。
攔截官道,迫害百姓,這些人明知是死,卻還是選擇跟朝廷作對。
朱青想到了一件事,就是來自於明初的大槐樹移民。
現如今,北邊地界,也就山西的人口多一些,不移民,河東河北的這些土地確實是沒人耕種啊。
白災還是來了,壓抑了二十多天的白災擺在了朝廷的麵前。
眼下最困難的無非兩件事,第一件事是吃,第二件事保暖。
解決這兩件事,災情可以解決。
朱青身上的傷說嚴重不嚴重,但說輕也絕對不算輕,他叫來阿福,吩咐了幾句。
“你去將他們找來,就說我朱青有一筆天大的生意跟他們談,隻要他們肯來,肯出力,我朱青……說到做到。”
阿福接了朱青的手書,點了點頭,而後轉身出門。
朱青又讓忠伯給朝廷裏遞消息,還沒說完,就看到朱標急匆匆的走進來。
“太子……”朱青作勢就要拱手。
朱標眼眸深紅,急促的走到朱青身前,他睚眥欲裂,沙啞道:“夫子……,請您出手!”
…
朱標還是將求援的手伸到了朱青的手上。
“太子這是……”
朱青不解,救災自然有朝廷戶部的人出手,和自己有什麽關係?
朱標咬牙道:“夫子,蜂窩煤!”
蜂窩煤……
朱標果然還是第一時間想到了朱青鼓搗出來的蜂窩煤,蜂窩煤的存在沒幾個人知道,或許死了的沈家沈旺算是一個。
但朱標看重的,是蜂窩煤帶來的取暖能力!
隻要可以讓蜂窩煤參與到救災之中,那麽北地的百姓就不至於被凍死。
從客觀角度來說,這是賠本生意,可以賠的人血本無歸。
因為蜂窩煤必須是無條件提供給災民,災民是拿不出來一點錢財來買蜂窩煤的。
“朝廷打算怎麽救災?”
‘災’這個字的厲害之處就在於,一城一地的災情不足以稱之為災,隻有大麵積的廣泛損害才能稱得上是災,所以要救,就不是說救了幾十人幾百人就能救災的。
救災必須是廣泛的,可持續下去的手段。
朱標沉聲道:“禦史台經曆劉希魯主張派遣救災隊伍入河東救災,施粥布善,再在江浙一帶籌集捐款,救濟災民。”
朱青皺眉道:“各地常平倉……”
常平倉作為朝廷的官倉,一般來說都有糧食存放,每年更換,遇到災情便開倉賑濟。
“一些地方有,但量不大。”朱標歎了口氣。
“那若是加上朝廷現有的糧草呢?”
“杯水車薪。”
朱青意識到問題難辦了。
朱標接著說了幾個大臣主張的救災主張,大體都是賑濟災民,隻要保證百姓少死一些,就算是成功。
朱青沉吟了一番,問道:“陛下現在在做什麽?”
“中書省臨時設了指揮所,隻會救災,父皇此時怕是還在裏麵坐鎮。”
朱青點了點頭,而後強忍著胸口的劇痛起身,朱標大驚,詫異道:“夫子您這是……”
朱青額頭很快出現冷汗,咬牙道:“殿下,勞煩你……帶臣進宮……”
“臣要……救災!”
朱樉看著朱青的樣子,有些怒氣衝衝的道:“他們太放肆了!”
“這可是京城,是父皇腳下,他們就敢如此行兇!”
朱棡也麵色陰沉的點了點頭。
朱棣倒是顯得比較冷靜,開口道:“夫子朝堂上的舉動,他們起了殺心也正常。”
“老四!”朱樉怒道:“你到底哪一頭的!?”
朱棣沉聲道:“夫子被刺殺我也知道他們過於放肆,可現如今大明軍隊全在他們手中握著,你要父皇如何處置他們?難道當著他們那麽多下屬、義子的麵,將他們殺了?”
朱樉和朱棡都愣住了。
朱棣歎了口氣,道:“夫子阻攔出征,此事不合父皇的心意,除非北地真的出現白災,不然等到大軍平定雲南,夫子就真的是萬人所指。”
“夫子,北地……”朱樉欲言又止。
朱青輕笑道:“你們幾個可是皇子,在我這給我一個臣子出謀劃策幹什麽?”
朱棡哼了一聲:“夫子你說得輕鬆,他們今日朝您動手,下一次要是我們這些皇子擋了他們,是不是也要對我們下手?”
這個問題嘛,很明顯是多餘的。
因為你們根本在大明腹地待不了多久,更不可能跟這些大明勳貴共同生活在京師。
你們,是要封藩王的。
朱青歎了口氣:“北地若是真的受災,禍害的就不是一兩個百姓,更不是我朱青一個人了,那是數以萬計的家庭。”
“你們大哥派出去的人已經去了快十天了,估計……快有消息了。”
正說著,門外傳來急促的腳步聲。
抬眼便看到忠伯一臉驚恐的打開門進來。
“不好了老爺,出大事了,北邊鬧白災了!”
…
白災來了,京師震動了。
白災一起,京師上下頓時開始陷入了急促的忙碌之中。
朱元璋鳴鍾召集百官上朝,尚且還在休沐之中的官員全部急匆匆的換上官袍上殿議事,一直到傍晚時分,才看到六部官員跟通政司的人一個個灰頭土臉的下朝。
朱青沒去宮中,不過朱標派人將朝堂上發生的事情匯聚成書信遞給忠伯,轉入朱青的手。
朝堂上,朱元璋暴怒。
朱標派人去查白災,山東幾個州府皆被大雪封路,當地官員上任不久,連基本職責都給弄清楚,加上許多前元庭的臣子不服大明管教,放任管理,致使許多百姓因為白災喪命。
一些自稱是前朝遺老的地方士紳組織起來摧毀官道,讓各地的消息連黃河都過不了,加上官員們懼怕朱元璋會拿他們開刀,也暗地裏配合士紳們攔截消息。
偌大的北地,居然就這麽被攔截了足足二十多天的消息。
朱元璋下令讓常遇春帶著兵配合地方停止攻打晉北,而是將矛頭轉向山東,清繳山東境內的士紳。
另外,北地受災嚴重,朝廷的錢糧現如今大部分都在大都督府準備出征,出了這事,別說出征了,就是救災這些糧草都不一定足夠。
朱元璋再下令命各地官府開放關卡,讓那些沒有庇護所的百姓們南下避難。
看完這些,朱青歎了口氣。
大明朝現如今根基尚淺,在京城或許看不出來,畢竟這裏是朱元璋大本營,經營了許多年,可是在北方,在剛打下來不到半年的山東等地,卻還殘留著大量的元人走狗。
攔截官道,迫害百姓,這些人明知是死,卻還是選擇跟朝廷作對。
朱青想到了一件事,就是來自於明初的大槐樹移民。
現如今,北邊地界,也就山西的人口多一些,不移民,河東河北的這些土地確實是沒人耕種啊。
白災還是來了,壓抑了二十多天的白災擺在了朝廷的麵前。
眼下最困難的無非兩件事,第一件事是吃,第二件事保暖。
解決這兩件事,災情可以解決。
朱青身上的傷說嚴重不嚴重,但說輕也絕對不算輕,他叫來阿福,吩咐了幾句。
“你去將他們找來,就說我朱青有一筆天大的生意跟他們談,隻要他們肯來,肯出力,我朱青……說到做到。”
阿福接了朱青的手書,點了點頭,而後轉身出門。
朱青又讓忠伯給朝廷裏遞消息,還沒說完,就看到朱標急匆匆的走進來。
“太子……”朱青作勢就要拱手。
朱標眼眸深紅,急促的走到朱青身前,他睚眥欲裂,沙啞道:“夫子……,請您出手!”
…
朱標還是將求援的手伸到了朱青的手上。
“太子這是……”
朱青不解,救災自然有朝廷戶部的人出手,和自己有什麽關係?
朱標咬牙道:“夫子,蜂窩煤!”
蜂窩煤……
朱標果然還是第一時間想到了朱青鼓搗出來的蜂窩煤,蜂窩煤的存在沒幾個人知道,或許死了的沈家沈旺算是一個。
但朱標看重的,是蜂窩煤帶來的取暖能力!
隻要可以讓蜂窩煤參與到救災之中,那麽北地的百姓就不至於被凍死。
從客觀角度來說,這是賠本生意,可以賠的人血本無歸。
因為蜂窩煤必須是無條件提供給災民,災民是拿不出來一點錢財來買蜂窩煤的。
“朝廷打算怎麽救災?”
‘災’這個字的厲害之處就在於,一城一地的災情不足以稱之為災,隻有大麵積的廣泛損害才能稱得上是災,所以要救,就不是說救了幾十人幾百人就能救災的。
救災必須是廣泛的,可持續下去的手段。
朱標沉聲道:“禦史台經曆劉希魯主張派遣救災隊伍入河東救災,施粥布善,再在江浙一帶籌集捐款,救濟災民。”
朱青皺眉道:“各地常平倉……”
常平倉作為朝廷的官倉,一般來說都有糧食存放,每年更換,遇到災情便開倉賑濟。
“一些地方有,但量不大。”朱標歎了口氣。
“那若是加上朝廷現有的糧草呢?”
“杯水車薪。”
朱青意識到問題難辦了。
朱標接著說了幾個大臣主張的救災主張,大體都是賑濟災民,隻要保證百姓少死一些,就算是成功。
朱青沉吟了一番,問道:“陛下現在在做什麽?”
“中書省臨時設了指揮所,隻會救災,父皇此時怕是還在裏麵坐鎮。”
朱青點了點頭,而後強忍著胸口的劇痛起身,朱標大驚,詫異道:“夫子您這是……”
朱青額頭很快出現冷汗,咬牙道:“殿下,勞煩你……帶臣進宮……”
“臣要……救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