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澶淵之盟
視頻被古人看到了怎麽辦 作者:狐狸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說到這裏,大家也都知道現在大宋在位的是宋真宗趙恆,北宋鹹平三年(即公元1000年),也就是遼統和十八年,趙恆第一次禦駕親征,此時蕭太後蕭燕燕與遼聖宗耶律隆緒母子兩率兵南侵,不過這一次親征先不提。
在這次親征之後,北宋朝廷積極備戰,畢竟誰也不知道遼國下一次什麽時候又打過來了。而遼國也確實很快就打過來了,鹹平四年(即公元1001年)年底,遼軍突然入侵,與宋軍展開激烈的“交流”,最終遼軍敗了,很快便撤退了。
不過遼軍不會如此輕易便結束與北宋的交戰,遼統和二十一年(即公元1003年)四月,大將蕭撻凜、耶律奴瓜的率軍南侵,望都之戰發生,定、鎮、高陽關路副都部署王繼忠被俘。
此戰之後,遼國與宋接壤之處便一直有小規模戰爭。不是說之前就沒有小規模的戰爭,隻是這之後比較頻繁而已。
統和二十二年(即公元1004年)九月,蕭燕燕與其子以收複瓦橋關失地為名,親自率領二十萬大軍南下。
遼軍南下的消息傳到京師,朝野震動。大家也知道北宋與遼國這麽多場戰爭,不少人都被打怕了,所以不少人主張南遷。不過北宋有誌氣的人還是不少的,宋真宗趙恆最終在宰相寇準等人力諫下禦駕親征。
彈幕“幸虧沒南遷。”“親征還是對了。”“這群人怎麽還沒開始就退縮了。”“動不動就南遷,動不動就南遷,這群大臣腦子在想什麽。”】
秦朝
嬴政:“現在還算有點用。”
【皇帝禦駕親征,宋軍士氣大漲,而遼軍這邊,因為蕭撻凜中箭墜馬後死亡,而士氣受挫。而蕭燕燕也因為蕭撻凜的死而痛哭不已,輟朝五日。
當時是一個什麽樣的情況呢?北宋軍民因真宗禦駕親征而聚集了幾十萬人,而遼軍士氣低落,軍心渙散,再加上遼國剛開始的時候非常順利,他們戰線拉得太長,補給跟不上,可是遼軍又已經孤軍深入北宋的腹地,此時他們腹背受敵處境險惡。
而且蕭燕燕本身非常務實,他不會覺得說我之前與大宋打了這麽多仗,這一仗我一定能贏,就直接莽上去。而是在出兵之前就已經做了兩手準備,與大宋可戰、可和。
當她發現遼軍此戰不妙,恐怕難以取勝之時,便決定求和,意圖通過談判得到戰場上不可能得到的勝利。
彈幕“真會想。”“好腦子。”“講真,撇去立場問題,是真的會佩服蕭太後的。”】
宋朝趙匡胤時期
趙匡胤:“撇不了!”
【大家還記得王繼忠吧,蕭燕燕就是經過這位的手,與宋真宗通信討論議和之事。不過,遼國出兵的理由就是收複關南十縣,所以在信中也是提及到想要關南土地,但這能答應嗎?必然不能啊,所以剛開始和談並沒有什麽實質性的進展。
不過遼國數次請求和談,而宋真宗也是真的不想打,所以決定議和。
在這裏提一下,作為宰相的寇準開始是不同意求和的,認為這正是打敗遼國的絕好機會。不過朝中大臣與宋真宗趙恆都支持議和。而且這些大臣們居然還聯合起來攻擊寇準擁兵自重,這都能一把火燒到自己身上,最後寇準也就隻能同意議和了。
彈幕“寇準是想要遼國對大宋稱臣的,還想要他們歸還幽、薊土地,可惜了。”“趙恆要是敢將關南十縣給送出去,會被罵死的。”“趙恆想要點名聲,就不會同意割讓關南十縣。”“燕雲十六州迴不來了。”】
宋朝趙匡胤時期
趙匡胤:“所以,最終達成了怎樣的協議。”
【宋遼之間的議和也經曆了點小小的波折,算波折吧,畢竟奔著求和去的。
彈幕“給它波沒了才好。”“看出來前麵的怨氣了。”“那就不知前麵有怨氣了。”】
【那關於議和一事,宋真宗有什麽要求呢?不割地,就是遼國要百萬錢財,也可以答應。真有錢啊!啊!啊!
彈幕“牛!”“你有這錢幹什麽不好。”“幸虧還有寇準。”\"原話是‘百萬以下皆可許也。’你可真大方。\"】
漢朝劉徹時期
劉徹:“有這些錢財,朕能幹多少事。”
漢朝劉邦時期
劉邦:“天幕之前便說這宋朝有錢,當真不是假話,百萬錢竟然說給就給。”
【議和這事是曹利用嘛,寇準也是很關注這件事情的。所以他給曹利用的要求是三十萬以下,他是這麽對曹利用說的:“雖有敕,汝所許毋過三十萬,過三十萬,吾斬汝矣。”最後,也確實就是這麽多了。
澶淵之盟的具體內容有什麽呢?大家可以看一下。
宋遼之間簽訂的協議叫做《澶淵誓書》,這可是以後“宋遼外交”的基礎,其中有幾項非常重要的規定,放出來讓大家看看。
一、宋向遼交歲幣,“以風土之宜,助軍旅之費;每歲以絹20萬匹,銀10萬兩,更不差臣專往北朝,隻令三司差人般送至雄州交割”。
二、兩國結為兄弟之邦,遼聖宗耶律隆緒年幼,於是尊宋真宗趙恆為兄,宋真宗則尊蕭太後為叔母。
三、宋遼以白溝河為界,雙方撤兵。“沿邊州軍,各守疆界。兩地人戶,不得交侵。或有盜賊逋逃,彼此無令停匿”。
四、雙方不再增加邊防設備,“所有兩朝城池,並可依舊存守。淘濠完葺,一切如常。即不得創築城隍,開拔河道”。
五、雙方於邊境設置榷場,開展互市貿易。
是不是看得很清楚了,當然了,還有一些內容並沒有在《澶淵誓書》體現出來,但也真真切切存在的。
還有就是,關於歲幣的問題,由於遠遠低於宋真宗的百萬錢幣,隻用了“僅僅”三十萬,被宋真宗大大的賞賜了一番。
彈幕“僅僅,行吧。”“咋的,就不想收複燕雲十六州了唄。”“然後就更不重視武將了,反正都和談,反正都開始經濟交流了。”“縱使有再多人說澶淵之盟的好處,我也很不喜歡。”“因為贏了還要出錢,再加上宋朝越來越拉跨,怎麽能讓人喜歡。”
“反正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觀點,現在看事情不是看雙麵嗎?這麽久遠的事情,現在華夏已經立在了世界中央,就別生氣了。”“站在我的立場,我隻想打。”“我前兩天仔仔細細地看了清朝幹的‘好事’,現在看這個毫無波瀾了,在這方麵還得是我大清!”】
宋朝趙匡胤時期
趙匡胤:“嗬!嗬嗬!嗬!可真行啊!”
唐朝李世民時期
李世民:“行吧,這也沒李隆基氣人!”
清朝乾隆時期
乾隆:“天幕之人怎的什麽都能想到大清,豈有此理!”
在這次親征之後,北宋朝廷積極備戰,畢竟誰也不知道遼國下一次什麽時候又打過來了。而遼國也確實很快就打過來了,鹹平四年(即公元1001年)年底,遼軍突然入侵,與宋軍展開激烈的“交流”,最終遼軍敗了,很快便撤退了。
不過遼軍不會如此輕易便結束與北宋的交戰,遼統和二十一年(即公元1003年)四月,大將蕭撻凜、耶律奴瓜的率軍南侵,望都之戰發生,定、鎮、高陽關路副都部署王繼忠被俘。
此戰之後,遼國與宋接壤之處便一直有小規模戰爭。不是說之前就沒有小規模的戰爭,隻是這之後比較頻繁而已。
統和二十二年(即公元1004年)九月,蕭燕燕與其子以收複瓦橋關失地為名,親自率領二十萬大軍南下。
遼軍南下的消息傳到京師,朝野震動。大家也知道北宋與遼國這麽多場戰爭,不少人都被打怕了,所以不少人主張南遷。不過北宋有誌氣的人還是不少的,宋真宗趙恆最終在宰相寇準等人力諫下禦駕親征。
彈幕“幸虧沒南遷。”“親征還是對了。”“這群人怎麽還沒開始就退縮了。”“動不動就南遷,動不動就南遷,這群大臣腦子在想什麽。”】
秦朝
嬴政:“現在還算有點用。”
【皇帝禦駕親征,宋軍士氣大漲,而遼軍這邊,因為蕭撻凜中箭墜馬後死亡,而士氣受挫。而蕭燕燕也因為蕭撻凜的死而痛哭不已,輟朝五日。
當時是一個什麽樣的情況呢?北宋軍民因真宗禦駕親征而聚集了幾十萬人,而遼軍士氣低落,軍心渙散,再加上遼國剛開始的時候非常順利,他們戰線拉得太長,補給跟不上,可是遼軍又已經孤軍深入北宋的腹地,此時他們腹背受敵處境險惡。
而且蕭燕燕本身非常務實,他不會覺得說我之前與大宋打了這麽多仗,這一仗我一定能贏,就直接莽上去。而是在出兵之前就已經做了兩手準備,與大宋可戰、可和。
當她發現遼軍此戰不妙,恐怕難以取勝之時,便決定求和,意圖通過談判得到戰場上不可能得到的勝利。
彈幕“真會想。”“好腦子。”“講真,撇去立場問題,是真的會佩服蕭太後的。”】
宋朝趙匡胤時期
趙匡胤:“撇不了!”
【大家還記得王繼忠吧,蕭燕燕就是經過這位的手,與宋真宗通信討論議和之事。不過,遼國出兵的理由就是收複關南十縣,所以在信中也是提及到想要關南土地,但這能答應嗎?必然不能啊,所以剛開始和談並沒有什麽實質性的進展。
不過遼國數次請求和談,而宋真宗也是真的不想打,所以決定議和。
在這裏提一下,作為宰相的寇準開始是不同意求和的,認為這正是打敗遼國的絕好機會。不過朝中大臣與宋真宗趙恆都支持議和。而且這些大臣們居然還聯合起來攻擊寇準擁兵自重,這都能一把火燒到自己身上,最後寇準也就隻能同意議和了。
彈幕“寇準是想要遼國對大宋稱臣的,還想要他們歸還幽、薊土地,可惜了。”“趙恆要是敢將關南十縣給送出去,會被罵死的。”“趙恆想要點名聲,就不會同意割讓關南十縣。”“燕雲十六州迴不來了。”】
宋朝趙匡胤時期
趙匡胤:“所以,最終達成了怎樣的協議。”
【宋遼之間的議和也經曆了點小小的波折,算波折吧,畢竟奔著求和去的。
彈幕“給它波沒了才好。”“看出來前麵的怨氣了。”“那就不知前麵有怨氣了。”】
【那關於議和一事,宋真宗有什麽要求呢?不割地,就是遼國要百萬錢財,也可以答應。真有錢啊!啊!啊!
彈幕“牛!”“你有這錢幹什麽不好。”“幸虧還有寇準。”\"原話是‘百萬以下皆可許也。’你可真大方。\"】
漢朝劉徹時期
劉徹:“有這些錢財,朕能幹多少事。”
漢朝劉邦時期
劉邦:“天幕之前便說這宋朝有錢,當真不是假話,百萬錢竟然說給就給。”
【議和這事是曹利用嘛,寇準也是很關注這件事情的。所以他給曹利用的要求是三十萬以下,他是這麽對曹利用說的:“雖有敕,汝所許毋過三十萬,過三十萬,吾斬汝矣。”最後,也確實就是這麽多了。
澶淵之盟的具體內容有什麽呢?大家可以看一下。
宋遼之間簽訂的協議叫做《澶淵誓書》,這可是以後“宋遼外交”的基礎,其中有幾項非常重要的規定,放出來讓大家看看。
一、宋向遼交歲幣,“以風土之宜,助軍旅之費;每歲以絹20萬匹,銀10萬兩,更不差臣專往北朝,隻令三司差人般送至雄州交割”。
二、兩國結為兄弟之邦,遼聖宗耶律隆緒年幼,於是尊宋真宗趙恆為兄,宋真宗則尊蕭太後為叔母。
三、宋遼以白溝河為界,雙方撤兵。“沿邊州軍,各守疆界。兩地人戶,不得交侵。或有盜賊逋逃,彼此無令停匿”。
四、雙方不再增加邊防設備,“所有兩朝城池,並可依舊存守。淘濠完葺,一切如常。即不得創築城隍,開拔河道”。
五、雙方於邊境設置榷場,開展互市貿易。
是不是看得很清楚了,當然了,還有一些內容並沒有在《澶淵誓書》體現出來,但也真真切切存在的。
還有就是,關於歲幣的問題,由於遠遠低於宋真宗的百萬錢幣,隻用了“僅僅”三十萬,被宋真宗大大的賞賜了一番。
彈幕“僅僅,行吧。”“咋的,就不想收複燕雲十六州了唄。”“然後就更不重視武將了,反正都和談,反正都開始經濟交流了。”“縱使有再多人說澶淵之盟的好處,我也很不喜歡。”“因為贏了還要出錢,再加上宋朝越來越拉跨,怎麽能讓人喜歡。”
“反正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觀點,現在看事情不是看雙麵嗎?這麽久遠的事情,現在華夏已經立在了世界中央,就別生氣了。”“站在我的立場,我隻想打。”“我前兩天仔仔細細地看了清朝幹的‘好事’,現在看這個毫無波瀾了,在這方麵還得是我大清!”】
宋朝趙匡胤時期
趙匡胤:“嗬!嗬嗬!嗬!可真行啊!”
唐朝李世民時期
李世民:“行吧,這也沒李隆基氣人!”
清朝乾隆時期
乾隆:“天幕之人怎的什麽都能想到大清,豈有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