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大唐
視頻被古人看到了怎麽辦 作者:狐狸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睢陽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當時的唐朝僅剩下長江、淮河流域的賦稅支撐著,睢陽則是是江淮流域的重鎮,如果失守,後果不堪設想。
睢陽的重要性不但大唐自己知道,身為叛軍的燕軍也知道,此地是他們必經之路,於是他們便想要奪下睢陽。
此前張巡一路且戰且退,退至睢陽。之前張巡就已經在雍丘、寧陵等地進行多次以少勝多的占地,可這些地方城池小,守城不容易,於是他們便決定死守睢陽。
然而張巡與睢陽太守許遠等人,最多也隻能湊齊七千人的軍隊,而對麵卻有十幾萬人之多。
張巡以七千人對十幾萬人,奮勇殺敵。前後經曆了400餘戰,殲滅了叛軍12萬人。
然而,在守城的這段時間有多艱難呢?睢陽城中糧草有限,麵對叛軍持續性地作戰,張巡等人,在
可城中糧草有限,撐不了多久,後來的糧食也是將士們自己籌備,可到最後,他們每日也隻能分到一勺米,餓了也隻能吃樹皮和紙。最後,睢陽隻餘千人,而且這些人也早已餓得沒有力氣了。
叛軍看著此種情況,怎能放過他們,隻是也都被擋了迴去。】
唐朝李隆基時期
李隆基:“援軍呢?”
【可內無糧食,外無援兵,叛軍決定長期圍城,就跟睢陽耗,看看誰能耗過誰。
沒有糧食,城中將士很多都餓死了,城中的麻雀、老鼠,就連弓箭上的皮子都吃完了。看著這副場景,張巡殺了自己的愛妾,將其煮熟犒賞將士。許遠也將自己的奴僮殺了分給給士兵們吃,以此來表達守城的決心。
城中百姓皆是易子而食,甚至還有人主動獻出自身,就希望士兵們能有食物,從而守住城池。若不是別無選擇,誰會想要吃人呢?
此時的睢陽就是一座孤城,無人相助。
睢陽麵臨著如此慘狀,張巡等人也想要求援。於是他派人求援臨淮任節度使的賀蘭進明,駐軍彭城的許叔冀、尚衡等人。可這些人均持觀望態度,誰都不肯相救睢陽。
張巡先命南霽雲到彭城的許叔冀處求援,然而許叔冀隻送了數千匹布。後又令南霽雲到重兵把守的臨淮求助賀蘭進明。然而賀蘭進明根本不願意出兵,甚至還很是喜愛南霽雲,覺得他英勇不凡,於是想要留下他,便大設酒宴招待。
彈幕“睢陽人相食,臨淮卻能大辦宴席,果然同人不同命。”\\\"唇亡齒寒的道理你們不懂嗎?\\\"“南霽雲這時候該多難受啊!”】
唐朝李世民時期
李世民已經淚流滿麵,用著嘶啞的聲音問道:“為何就不願呢?你們都是大唐的子民啊!”
漢朝劉啟時期
劉啟:“莫非這唐王朝已經管不了節度使了?他們已經不再聽從朝廷詔令,所以才不願出兵?”
【南霽雲看到這般場景,心中無比悲痛,哭泣著說道:“本州強寇淩逼,重圍半年,食盡兵窮,計無從出。初圍城之日,城中數萬口,今婦人老幼,相食殆盡,張中丞殺愛妾以啖軍人,今見存之數,不過數千,城中之人,分當餌賊。但睢陽既拔,即及臨淮,皮毛相依,理須援助。”
最後南霽雲砍斷了自己的一根手指,什麽都沒吃就離去了。
彈幕“賀蘭進明真的好垃圾啊!”】
【之後真源的李賁送了百匹馬,寧陵宿營城使廉坦給了三千軍隊。隻不過在迴城與叛軍又是一戰,隻剩下一千人迴睢陽城。
那麽那些人為何就不願意支援呢?
彈幕“別告訴我這其中還有李隆基的事啊。”“不管這件事有沒有他的原因,唐朝變成你這樣,就是他的原因。”】
唐朝李隆基時期
李隆基:“不會吧!朕還能做什麽?”
【其中難道沒有爭權奪利之事嗎?要知道這時的唐王朝是皇上、太上皇雙執政的情況,他們都是有自己的支持者的。沒有防備著對方嗎?不會擔心若一方援助,另一方,借此機會偷襲嗎?
彈幕“都什麽時候了,還內鬥,你們怕不是有什麽大病。”】
秦朝
嬴政:“趕緊把這糟心的玩意過了吧!”
【畢竟睢陽如此重鎮,正常人能看著他就這麽淪陷嗎?
張巡、許遠都知道若是放棄睢陽,江、淮必亡。
於是死守睢陽,等到至德二年(即公元757年)十月,睢陽城破,張巡與姚訚、雷萬春等被捕之人,也無一人投降。】
唐朝李世民時期
李世民:“都是我大唐的好男兒。”
【然兒正是因為睢陽堅守了了10個月,才能使得在這期間的唐王朝不斷得到江淮財賦的接濟,從而恢複生機。
因為在睢陽城陷的前一個月,就是那場著名的香積寺之戰,使得唐朝收複了長安。在睢陽城陷的10天後,又收複了洛陽,使得唐朝得以保全。
在這裏,up主隻是簡單提了一下睢陽之戰,並未詳細解說,主要是怕有些人.....嗯......受不住。如果有人對這場戰役感興趣,可以自己查一查資料。】
嗯,主要是怕唐朝的各位受不了,所以劉武並未仔細說,而且這場本來這就是來將李隆基的,提及這兩場戰爭,也是為了讓大家看看,安史之亂後的唐朝到底已經成什麽樣了。就是想要罵罵李隆基。
而對於現代人來說,感興趣的可以自己查資料,也就不在這裏說太多了。
【到至德二年(即公元757年),李隆基由蜀地返迴都城長安,居興慶宮,稱太上皇。
上元元年(即公元760年),李輔國乘唐肅宗李亨患病之時,矯詔強行將玄宗遷居西內,甚至在遷居過程中,李輔國還帶五百騎攔路,導致李隆基差點摔下馬來。
事後,李隆基的親信也都找到了清洗,最後隻留李隆基一人。最終,鬱鬱寡歡的李隆基於寶應元年(即公元762年)駕崩,終年78歲。諡號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廟號玄宗。
這位締造了大唐盛世的聖人,最終以如此淒涼的結局離世。】
唐朝李世民時期
李世民:“當真時便宜他了。”
【乾元元年(即公元758年),安慶緒被史思明所殺,史思明成功接收了安慶緒的對於,返迴範陽,自稱“大燕皇帝”。
上元二年(即公元761年)三月,叛軍內訌,史思明也被他的兒子史朝義所殺,內部早已土崩瓦解,多次被唐朝軍隊擊潰。
寶應元年(即公元762年)十月,唐代宗李豫繼位。
寶應二年(即公元763年)春天,史朝義於林中自縊死,其餘的部分叛將便投降了,這場曆時七年又兩個月的安史之亂終於結束了。】
唐朝李隆基時期
姚崇、宋璟等人:“戰亂終於結束了,唐朝終於可以休養生息了。”
【然而安史之亂雖然結束了,可唐朝也正式來到了藩鎮割據的局麵。
安史之亂帶來的影響也不僅僅隻是這一小段的時間,國家戰火四起,百姓流離失所,吐蕃壯大,唐王朝在內憂外患中堅持了一百多年。
而在安史之亂後的唐王朝又是個什麽情況呢?】
【安史之亂後,唐肅宗李亨任命了大量的降臣,以及胡人將領為節度使,導致節度使的權力增加。這是必不可少的,因為這是參與平叛所得。
而顯然,此時的唐肅宗李亨也被安史之亂搞怕了,但是武將勢力過大,於是他開始任用宦官,來遏製武將的權力。
節度使、宦官勢力變大,那皇帝本人,又能有什麽權利呢?
連主張削藩的當朝宰相在大街上被人刺殺,連刺客都沒有人敢抓。節度使的勢力已然不是皇帝所能控製得了了的。
就連為了遏製武將的權力的宦官也不再在皇帝的控製之中,他們掌握著禁軍,掌握著對皇帝的生殺大權,大唐皇帝儼然已成為了傀儡。
彈幕“甘露之變,李昂也是可憐。”“甘露之變那是把整個大唐朝堂都差不多清空了。”“唐朝的宦官比之東漢,那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果然,曆史是個輪迴,有東漢的下場擺著,唐朝還是走上了這條路。”】
唐朝李隆基時期
李隆基:“我大唐......怎麽......怎麽就成這樣了!朕有愧於列祖列宗!”
唐朝李世民時期
李世民和一眾大臣都已經說不出話來了,這大唐之後的遭遇已經遠遠超過了他們的想象。安史之亂的危害比他們想得大得多,可這要如何避免,之後該如何做?他們應早早想好辦法,雖無法決定後世,但如今多做一些是一些,隻希望能夠避免這令人痛心的事。
而且天幕還說了要說一下“國度六陷,天子九遷”的事情,他們現在聽著這些就已經快受不了了,已經暈了好幾位大臣了,不知再聽天幕講,還能有多少臣子站著。
現在的尉遲敬德第一次後悔自己身體太好,要是暈了多好,暈了就不用再聽這些痛心疾首的事情了。
睢陽的重要性不但大唐自己知道,身為叛軍的燕軍也知道,此地是他們必經之路,於是他們便想要奪下睢陽。
此前張巡一路且戰且退,退至睢陽。之前張巡就已經在雍丘、寧陵等地進行多次以少勝多的占地,可這些地方城池小,守城不容易,於是他們便決定死守睢陽。
然而張巡與睢陽太守許遠等人,最多也隻能湊齊七千人的軍隊,而對麵卻有十幾萬人之多。
張巡以七千人對十幾萬人,奮勇殺敵。前後經曆了400餘戰,殲滅了叛軍12萬人。
然而,在守城的這段時間有多艱難呢?睢陽城中糧草有限,麵對叛軍持續性地作戰,張巡等人,在
可城中糧草有限,撐不了多久,後來的糧食也是將士們自己籌備,可到最後,他們每日也隻能分到一勺米,餓了也隻能吃樹皮和紙。最後,睢陽隻餘千人,而且這些人也早已餓得沒有力氣了。
叛軍看著此種情況,怎能放過他們,隻是也都被擋了迴去。】
唐朝李隆基時期
李隆基:“援軍呢?”
【可內無糧食,外無援兵,叛軍決定長期圍城,就跟睢陽耗,看看誰能耗過誰。
沒有糧食,城中將士很多都餓死了,城中的麻雀、老鼠,就連弓箭上的皮子都吃完了。看著這副場景,張巡殺了自己的愛妾,將其煮熟犒賞將士。許遠也將自己的奴僮殺了分給給士兵們吃,以此來表達守城的決心。
城中百姓皆是易子而食,甚至還有人主動獻出自身,就希望士兵們能有食物,從而守住城池。若不是別無選擇,誰會想要吃人呢?
此時的睢陽就是一座孤城,無人相助。
睢陽麵臨著如此慘狀,張巡等人也想要求援。於是他派人求援臨淮任節度使的賀蘭進明,駐軍彭城的許叔冀、尚衡等人。可這些人均持觀望態度,誰都不肯相救睢陽。
張巡先命南霽雲到彭城的許叔冀處求援,然而許叔冀隻送了數千匹布。後又令南霽雲到重兵把守的臨淮求助賀蘭進明。然而賀蘭進明根本不願意出兵,甚至還很是喜愛南霽雲,覺得他英勇不凡,於是想要留下他,便大設酒宴招待。
彈幕“睢陽人相食,臨淮卻能大辦宴席,果然同人不同命。”\\\"唇亡齒寒的道理你們不懂嗎?\\\"“南霽雲這時候該多難受啊!”】
唐朝李世民時期
李世民已經淚流滿麵,用著嘶啞的聲音問道:“為何就不願呢?你們都是大唐的子民啊!”
漢朝劉啟時期
劉啟:“莫非這唐王朝已經管不了節度使了?他們已經不再聽從朝廷詔令,所以才不願出兵?”
【南霽雲看到這般場景,心中無比悲痛,哭泣著說道:“本州強寇淩逼,重圍半年,食盡兵窮,計無從出。初圍城之日,城中數萬口,今婦人老幼,相食殆盡,張中丞殺愛妾以啖軍人,今見存之數,不過數千,城中之人,分當餌賊。但睢陽既拔,即及臨淮,皮毛相依,理須援助。”
最後南霽雲砍斷了自己的一根手指,什麽都沒吃就離去了。
彈幕“賀蘭進明真的好垃圾啊!”】
【之後真源的李賁送了百匹馬,寧陵宿營城使廉坦給了三千軍隊。隻不過在迴城與叛軍又是一戰,隻剩下一千人迴睢陽城。
那麽那些人為何就不願意支援呢?
彈幕“別告訴我這其中還有李隆基的事啊。”“不管這件事有沒有他的原因,唐朝變成你這樣,就是他的原因。”】
唐朝李隆基時期
李隆基:“不會吧!朕還能做什麽?”
【其中難道沒有爭權奪利之事嗎?要知道這時的唐王朝是皇上、太上皇雙執政的情況,他們都是有自己的支持者的。沒有防備著對方嗎?不會擔心若一方援助,另一方,借此機會偷襲嗎?
彈幕“都什麽時候了,還內鬥,你們怕不是有什麽大病。”】
秦朝
嬴政:“趕緊把這糟心的玩意過了吧!”
【畢竟睢陽如此重鎮,正常人能看著他就這麽淪陷嗎?
張巡、許遠都知道若是放棄睢陽,江、淮必亡。
於是死守睢陽,等到至德二年(即公元757年)十月,睢陽城破,張巡與姚訚、雷萬春等被捕之人,也無一人投降。】
唐朝李世民時期
李世民:“都是我大唐的好男兒。”
【然兒正是因為睢陽堅守了了10個月,才能使得在這期間的唐王朝不斷得到江淮財賦的接濟,從而恢複生機。
因為在睢陽城陷的前一個月,就是那場著名的香積寺之戰,使得唐朝收複了長安。在睢陽城陷的10天後,又收複了洛陽,使得唐朝得以保全。
在這裏,up主隻是簡單提了一下睢陽之戰,並未詳細解說,主要是怕有些人.....嗯......受不住。如果有人對這場戰役感興趣,可以自己查一查資料。】
嗯,主要是怕唐朝的各位受不了,所以劉武並未仔細說,而且這場本來這就是來將李隆基的,提及這兩場戰爭,也是為了讓大家看看,安史之亂後的唐朝到底已經成什麽樣了。就是想要罵罵李隆基。
而對於現代人來說,感興趣的可以自己查資料,也就不在這裏說太多了。
【到至德二年(即公元757年),李隆基由蜀地返迴都城長安,居興慶宮,稱太上皇。
上元元年(即公元760年),李輔國乘唐肅宗李亨患病之時,矯詔強行將玄宗遷居西內,甚至在遷居過程中,李輔國還帶五百騎攔路,導致李隆基差點摔下馬來。
事後,李隆基的親信也都找到了清洗,最後隻留李隆基一人。最終,鬱鬱寡歡的李隆基於寶應元年(即公元762年)駕崩,終年78歲。諡號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廟號玄宗。
這位締造了大唐盛世的聖人,最終以如此淒涼的結局離世。】
唐朝李世民時期
李世民:“當真時便宜他了。”
【乾元元年(即公元758年),安慶緒被史思明所殺,史思明成功接收了安慶緒的對於,返迴範陽,自稱“大燕皇帝”。
上元二年(即公元761年)三月,叛軍內訌,史思明也被他的兒子史朝義所殺,內部早已土崩瓦解,多次被唐朝軍隊擊潰。
寶應元年(即公元762年)十月,唐代宗李豫繼位。
寶應二年(即公元763年)春天,史朝義於林中自縊死,其餘的部分叛將便投降了,這場曆時七年又兩個月的安史之亂終於結束了。】
唐朝李隆基時期
姚崇、宋璟等人:“戰亂終於結束了,唐朝終於可以休養生息了。”
【然而安史之亂雖然結束了,可唐朝也正式來到了藩鎮割據的局麵。
安史之亂帶來的影響也不僅僅隻是這一小段的時間,國家戰火四起,百姓流離失所,吐蕃壯大,唐王朝在內憂外患中堅持了一百多年。
而在安史之亂後的唐王朝又是個什麽情況呢?】
【安史之亂後,唐肅宗李亨任命了大量的降臣,以及胡人將領為節度使,導致節度使的權力增加。這是必不可少的,因為這是參與平叛所得。
而顯然,此時的唐肅宗李亨也被安史之亂搞怕了,但是武將勢力過大,於是他開始任用宦官,來遏製武將的權力。
節度使、宦官勢力變大,那皇帝本人,又能有什麽權利呢?
連主張削藩的當朝宰相在大街上被人刺殺,連刺客都沒有人敢抓。節度使的勢力已然不是皇帝所能控製得了了的。
就連為了遏製武將的權力的宦官也不再在皇帝的控製之中,他們掌握著禁軍,掌握著對皇帝的生殺大權,大唐皇帝儼然已成為了傀儡。
彈幕“甘露之變,李昂也是可憐。”“甘露之變那是把整個大唐朝堂都差不多清空了。”“唐朝的宦官比之東漢,那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果然,曆史是個輪迴,有東漢的下場擺著,唐朝還是走上了這條路。”】
唐朝李隆基時期
李隆基:“我大唐......怎麽......怎麽就成這樣了!朕有愧於列祖列宗!”
唐朝李世民時期
李世民和一眾大臣都已經說不出話來了,這大唐之後的遭遇已經遠遠超過了他們的想象。安史之亂的危害比他們想得大得多,可這要如何避免,之後該如何做?他們應早早想好辦法,雖無法決定後世,但如今多做一些是一些,隻希望能夠避免這令人痛心的事。
而且天幕還說了要說一下“國度六陷,天子九遷”的事情,他們現在聽著這些就已經快受不了了,已經暈了好幾位大臣了,不知再聽天幕講,還能有多少臣子站著。
現在的尉遲敬德第一次後悔自己身體太好,要是暈了多好,暈了就不用再聽這些痛心疾首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