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安史之亂
視頻被古人看到了怎麽辦 作者:狐狸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既然說到了安祿山,咱們就來講一講。
當初朝廷設立節度使時,節度使的權力並不大,因為唐朝也設立了督察使,共同掌管著軍權和財權,而且節度使他也是需要輪換的,因為朝廷不可能讓你長期待著一個地方,這樣容易導致手下兵士聽頂頭上司,而不是朝廷的話。
但是隨著朝廷為了加強對邊疆的控製,為了鞏固邊防勢力,逐漸擴大了節度使的權力,此時的節度使不單單隻掌管著軍權,而且還兼領按察使、安撫使、支度使等職,管轄著區域內所有的行政、財政、人口、土地等各種大權。
這樣也就導致節度使權力過大,節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財賦”。長此以往,便很難不生出二心。
彈幕“所以,權力下放太多,就容易出問題。”“軍權、財權,所有東西都歸我一人所有,那不就是個土皇帝,還聽皇帝的幹嘛。”】
唐朝李世民時期
李世民:“這個李隆基怎麽迴事,居然將權利都給一人,他就不怕這人反了嗎?”
漢朝劉邦時期
劉邦:“這就是藩王了吧,但藩王再怎麽樣,肉也是爛在國裏。這要是節度使造反,這天下可就不姓李了。”
【大家也都知道,安祿山是胡人,唐朝是一個包容的國度,胡人在唐朝當官很常見,不僅有安祿山,還有高仙之、哥舒翰等人。(ps:這裏的胡人是一個比較籠統的概念)但是再怎麽包容,對於胡人還是會有一定的歧視存在,不管有意或無意。
之前的節度使基本就是漢人,而這些人也有無數升為宰相之人。然而,李林甫擔心這些漢人武將的高位,對他們進行打壓。於是向唐玄宗勸說,讓胡人領節度使一職。因為這些人不可能威脅到李林甫的地位,他們建再大的功勞,也不可能成為宰相,畢竟大唐就沒有這樣的先例。
李隆基他這時候也沒有動過這樣的心思。
彈幕“他之後真就不如直接給安祿山封相了,他倒是不封,結果安祿山掌握的地區越來越大。”】
唐朝李淵時期
李淵:“胡人怎能封侯拜相,朕倒覺得這點李隆基並未做錯。”
【所以,這些胡人即使是官職節度使,也是很艱難地往上爬的。而且李隆基雖然擺爛,但是他還是在平衡各方的勢力。
他們與安祿山其實是呈現一個穩定的三角結構的,隻不過李隆基在打壓時,專門挑另外兩角打壓,而安祿山穩坐釣魚台,勢力越來越大。
我們可以來看一下安祿山怎麽一步步上位了。
安祿山是個大胖子,但他是個靈活的大胖子,而且很會說俏皮話。本來他當初兵敗按照大唐律例是要被問斬的,然而安祿山靠著他利索的嘴皮子成功逃脫。
等到天寶元年(即公元742年)的的時候,安祿山為代理禦史中丞、平盧節度使。
,
天寶三年(即公元744年),安祿山成為範陽節度,河北采訪、平盧軍等使如故。
甚至後來安祿山還成為了楊玉環的養子,甚至還為他進行“洗三”。也不知道他們心裏都是怎麽想的,讓一個妃子,給你老大不小的,四十幾歲的幹兒子洗三,簡直不要太辣眼睛了。
彈幕“咦......”\\\"洗三那是為嬰兒祈福,去病消災用的,他的四十幾歲的人了,還來這套,受不了,實在受不了。\\\"“李隆基不怕貴妃與這位幹兒子發生點什麽嗎?”“都在宮裏了,李隆基怕什麽,我難以理解他居然同意這麽幹。”】
明朝朱棣時期
朱棣:“玄宗,要點臉吧。”
【天寶十年(即公元751年),安祿山又擔任了河東節度使。
天寶十一年(即公元752年),李林甫去世。楊國忠上位,擔任宰相。而楊國忠與安祿山的矛盾很深。雙方撕破臉了,然而,玄宗依然不管,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之後,楊國忠也一直向李隆基進言說安祿山居心不良,他要造反。這話李隆基可聽不得,李隆基很生氣,這事可要將證據,不能胡亂定罪。
彈幕:“李隆基:混賬,怎麽能這麽說我的幹兒子呢?”“不得不說,楊國忠居然還知道安祿山要反,還有點腦子啊。”“嗬嗬,那可不是他一人,可惜,咱們的隆基他不聽啊。”】
唐朝李隆基時期
李隆基:“這......朕也隻是希望有個證據而已。”
【 於是天寶十二年(即公元753年),唐玄宗李隆基派人去查探情況,結果此人收了安祿山的賄賂,迴到京城後,那是大誇特誇,直言安祿山忠心耿耿,絕無異心。
這招不行,楊國忠又想了個法,希望唐玄宗能將安祿山召至京城長安。楊國忠覺得,安祿山這小子都是要造反的人了,他怎麽可能會來呢?
結果,天寶十三年(即公元754年)正月,安祿山抵達長安,拜見唐玄宗,並對其一頓哭訴,說“臣蕃人,不識字,陛下擢臣不次,被楊國忠欲得殺臣。”
彈幕“想不到吧,我預判了你的預判。”“安祿山:我就來了,你打算怎麽辦。”“不得不說,安祿山還是聰明的。”】
唐朝李隆基時期
李隆基:“然後呢?怎麽樣了?”
【這一同哭訴也讓唐玄宗不忍心了,是他自己想太多了,對忠臣不信任了。於是決定對他進行補償,給了他閑廄使、隴右群牧等都使等職位。而且李隆基還將安祿山手下的將士們給升級了。
隴右群牧使又多重要呢?隴右可是唐朝牧場的主要地區,這裏飼養數十萬匹的戰馬。李隆基這是深怕這個幹兒子傷心啊,這東西給得毫不手軟,真就相信了他的忠心耿耿的鬼話了。
而且李隆基還將身上的衣服給了安祿山,這時候,隻要有人說安祿山謀反,李隆基一定會大怒,然後將人捆綁之後,送給安祿山。此後,何人還敢言安祿山反之。
彈幕“其實這時候,李隆基就像封安祿山做宰相了,隻不過被楊國忠阻止了。”“哎,隆基啊,你要不行,你就禪讓吧,別再占著這個好位置了。”“李隆基已經讓安祿山掌管全國兵馬了,他是真不怕啊。”“李世民:朕要節製天下兵馬!”】
唐朝李世民時期
李世民:“這個時候就別帶朕了。”李世民還喝著藥,看著天幕還帶上自己,簡直不想說話,這個李隆基的做法,他實在不能理解。李隆基的種種行為,都讓人瞠目結舌。
唐朝李隆基時期
開元的臣子們都要聽不下去了:“陛下,您怎麽就如此信他啊!”
李隆基:“......”李隆基自己也不知道,難不成真的是這個叫安祿山的會討人開心?李隆基想到這裏,又覺得很有可能是這樣,畢竟,他確實也愛聽好話。
【天寶十四年(即公元755年),安祿山上書請求以蕃將三十二人取代漢將,李隆基答應了。可當時時任武部尚書的韋見素不答應,安祿山本就有異心,現在還想用胡人代替漢人,這不就是要反的節奏嗎?
於是與楊國忠一起麵見李隆基,多次進言,可李隆基就是不聽。甚至韋見素還建議就讓安祿山迴來拜相吧,您當初不就有這種想法嗎?可這時侯,李隆基不同意了。
最終在十一月,身兼範陽、平盧、河東三節度使的安祿山,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的名義在範陽起兵造反。】
唐朝李隆基時期
李隆基:“安史之亂,那史又是誰?”
【由於節度使製度,節度使掌握了所有的行政、財政、人口、土地等。安祿山有領三節度使,可知其兵馬之盛。
而河北就在安祿山的管轄之地,而且朝廷在河北向來不得民心,因為朝廷一直都是薅著河北地區的羊毛,來養著關隴的貴族們。
而且安祿山手下的都是些什麽人呢?那都是科舉落榜,有能力但不得朝廷用的人才。
而安祿山那是十四年不挪窩的人,他與此地貴族也有著緊密的聯係,所以安祿山的造反是有河北地方的這些貴族們推動的,他們給錢、給糧。
所以,安史之亂,安祿山的手下會有那麽多的漢人將領。】
天幕在說著的時候也有將地方給圈出來,所以完全不耽誤他們理解。
李世民看著天幕中簡單略過的突厥在河北作亂,此地反複丟失,即使有做些安撫,可早已失去了民心。也在想著該如何解決。
而李隆基自然也看到了這點,也在思考著對河北地區的做法。
【而且,還有一點便是,大唐雖然兵馬強壯。但是大部分是在節度使手中。到天寶元年(即公元742年),邊軍便在不斷增加,達到了四十九萬人。這一數量可占了全國總兵數百分之八十五以上。所以安史之亂的時候,朝廷才有多少兵馬。
而且邊將手中的兵馬那可都是經曆過戰爭的洗禮的,而朝廷中央的兵馬可沒有這個待遇,能力方麵也就比不上節度使手中的兵馬了。
而且東北和西北邊境由於外敵擾邊,所以節度使手中的兵馬是最多的。而安祿山掌管範陽、平盧、河東,人數起碼在十五萬人以上。安祿山是有這個實力反唐的。
彈幕“十五萬人,李隆基到底是怎麽給出去的。”“李隆基對他這個幹兒子可真是好啊。”“其實這也有安祿山自己的戰功,在邊疆地方打仗,贏了皇帝不得給點獎勵。給著給著就給了這麽多了。”
“那真的不如在朝中做個宰相,起碼兵權還可以收迴來。”“即使不能完全收迴,也不至於這樣啊。”“隆基,你糊塗啊。”】
唐朝李隆基時期
李隆基也想著若是最後一次讓安祿山當宰相了又會怎麽樣?
【開始咱就說了,大唐胡人當官的多。安祿山手下不少的漢人將領,安祿山本人也是胡人,可這並不代表這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當初有如阿史那社爾、契苾何力那般忠誠為大唐效力的蕃將,如今也有高仙芝、哥舒翰這樣的忠義之士,他們為大唐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啊,不對,死那都是李隆基的鍋。
彈幕“李隆基可以以死謝罪了。”】
唐朝李世民時期
李世民:“所以,李隆基做什麽了?”可千萬別說他想的那樣。
【因為安祿山在範陽叛變,於是李隆基命令京兆牧、榮王李琬為討賊元帥,高仙芝為副元帥。命高仙芝率飛騎、彍騎及朔方、河西、隴右進京勤王的兵馬,並召募了關輔新兵五萬人。繼封常清後,出潼關討伐安祿山。
不過在天寶十四年(即公元756年)十二月十一日,封常清兵敗於汜水。十二月十三日,安祿山又攻陷東都洛陽,封常清隻能率殘部退守陝郡。
而此時的他也非常能認清形勢,於是對高仙芝說道:“累日血戰,賊鋒不可當。且潼關無兵,若狂寇奔突,則京師危矣。宜棄此守,急保潼關。”
於是他們打開太原倉庫,分給將士們錢財之後,其他的都燒了,然後退守潼關。
而他們的這個選擇無疑是非常正確的,他們在此地開始修守理攻守用具,士氣也振作起來了。而那些叛軍也因為久久不能攻破潼關,最終隻能退兵。
這裏是不是一切都很好,至少潼關是守住了,一切都還有希望。
然而,李隆基永遠都不會辜負大家的期望。】
唐朝李世民時期
李世民:“他該不會臨陣斬將吧?”李隆基再怎麽樣,也是開創了開元盛世的人物,不至於做出這種事來吧。可看看天幕講的他已經做過的事情,似乎,他也是幹得出來的。
李世民覺得自己不太好了。
【高仙之退守潼關,自己這方還是處於弱勢的情況自然是不可能主動出兵的。然而,李隆基他不管啊,他依然聽信讒言,做出了糊塗事啊。
彈幕“李隆基,我tm想弄死你。”“不行,看一次氣一次。”】
秦朝
嬴政:“看來就是臨陣斬將了,是個人都知道不能這麽幹,李隆基的腦子呢?他到底是怎麽弄出來個開元盛世的。”
當初朝廷設立節度使時,節度使的權力並不大,因為唐朝也設立了督察使,共同掌管著軍權和財權,而且節度使他也是需要輪換的,因為朝廷不可能讓你長期待著一個地方,這樣容易導致手下兵士聽頂頭上司,而不是朝廷的話。
但是隨著朝廷為了加強對邊疆的控製,為了鞏固邊防勢力,逐漸擴大了節度使的權力,此時的節度使不單單隻掌管著軍權,而且還兼領按察使、安撫使、支度使等職,管轄著區域內所有的行政、財政、人口、土地等各種大權。
這樣也就導致節度使權力過大,節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財賦”。長此以往,便很難不生出二心。
彈幕“所以,權力下放太多,就容易出問題。”“軍權、財權,所有東西都歸我一人所有,那不就是個土皇帝,還聽皇帝的幹嘛。”】
唐朝李世民時期
李世民:“這個李隆基怎麽迴事,居然將權利都給一人,他就不怕這人反了嗎?”
漢朝劉邦時期
劉邦:“這就是藩王了吧,但藩王再怎麽樣,肉也是爛在國裏。這要是節度使造反,這天下可就不姓李了。”
【大家也都知道,安祿山是胡人,唐朝是一個包容的國度,胡人在唐朝當官很常見,不僅有安祿山,還有高仙之、哥舒翰等人。(ps:這裏的胡人是一個比較籠統的概念)但是再怎麽包容,對於胡人還是會有一定的歧視存在,不管有意或無意。
之前的節度使基本就是漢人,而這些人也有無數升為宰相之人。然而,李林甫擔心這些漢人武將的高位,對他們進行打壓。於是向唐玄宗勸說,讓胡人領節度使一職。因為這些人不可能威脅到李林甫的地位,他們建再大的功勞,也不可能成為宰相,畢竟大唐就沒有這樣的先例。
李隆基他這時候也沒有動過這樣的心思。
彈幕“他之後真就不如直接給安祿山封相了,他倒是不封,結果安祿山掌握的地區越來越大。”】
唐朝李淵時期
李淵:“胡人怎能封侯拜相,朕倒覺得這點李隆基並未做錯。”
【所以,這些胡人即使是官職節度使,也是很艱難地往上爬的。而且李隆基雖然擺爛,但是他還是在平衡各方的勢力。
他們與安祿山其實是呈現一個穩定的三角結構的,隻不過李隆基在打壓時,專門挑另外兩角打壓,而安祿山穩坐釣魚台,勢力越來越大。
我們可以來看一下安祿山怎麽一步步上位了。
安祿山是個大胖子,但他是個靈活的大胖子,而且很會說俏皮話。本來他當初兵敗按照大唐律例是要被問斬的,然而安祿山靠著他利索的嘴皮子成功逃脫。
等到天寶元年(即公元742年)的的時候,安祿山為代理禦史中丞、平盧節度使。
,
天寶三年(即公元744年),安祿山成為範陽節度,河北采訪、平盧軍等使如故。
甚至後來安祿山還成為了楊玉環的養子,甚至還為他進行“洗三”。也不知道他們心裏都是怎麽想的,讓一個妃子,給你老大不小的,四十幾歲的幹兒子洗三,簡直不要太辣眼睛了。
彈幕“咦......”\\\"洗三那是為嬰兒祈福,去病消災用的,他的四十幾歲的人了,還來這套,受不了,實在受不了。\\\"“李隆基不怕貴妃與這位幹兒子發生點什麽嗎?”“都在宮裏了,李隆基怕什麽,我難以理解他居然同意這麽幹。”】
明朝朱棣時期
朱棣:“玄宗,要點臉吧。”
【天寶十年(即公元751年),安祿山又擔任了河東節度使。
天寶十一年(即公元752年),李林甫去世。楊國忠上位,擔任宰相。而楊國忠與安祿山的矛盾很深。雙方撕破臉了,然而,玄宗依然不管,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之後,楊國忠也一直向李隆基進言說安祿山居心不良,他要造反。這話李隆基可聽不得,李隆基很生氣,這事可要將證據,不能胡亂定罪。
彈幕:“李隆基:混賬,怎麽能這麽說我的幹兒子呢?”“不得不說,楊國忠居然還知道安祿山要反,還有點腦子啊。”“嗬嗬,那可不是他一人,可惜,咱們的隆基他不聽啊。”】
唐朝李隆基時期
李隆基:“這......朕也隻是希望有個證據而已。”
【 於是天寶十二年(即公元753年),唐玄宗李隆基派人去查探情況,結果此人收了安祿山的賄賂,迴到京城後,那是大誇特誇,直言安祿山忠心耿耿,絕無異心。
這招不行,楊國忠又想了個法,希望唐玄宗能將安祿山召至京城長安。楊國忠覺得,安祿山這小子都是要造反的人了,他怎麽可能會來呢?
結果,天寶十三年(即公元754年)正月,安祿山抵達長安,拜見唐玄宗,並對其一頓哭訴,說“臣蕃人,不識字,陛下擢臣不次,被楊國忠欲得殺臣。”
彈幕“想不到吧,我預判了你的預判。”“安祿山:我就來了,你打算怎麽辦。”“不得不說,安祿山還是聰明的。”】
唐朝李隆基時期
李隆基:“然後呢?怎麽樣了?”
【這一同哭訴也讓唐玄宗不忍心了,是他自己想太多了,對忠臣不信任了。於是決定對他進行補償,給了他閑廄使、隴右群牧等都使等職位。而且李隆基還將安祿山手下的將士們給升級了。
隴右群牧使又多重要呢?隴右可是唐朝牧場的主要地區,這裏飼養數十萬匹的戰馬。李隆基這是深怕這個幹兒子傷心啊,這東西給得毫不手軟,真就相信了他的忠心耿耿的鬼話了。
而且李隆基還將身上的衣服給了安祿山,這時候,隻要有人說安祿山謀反,李隆基一定會大怒,然後將人捆綁之後,送給安祿山。此後,何人還敢言安祿山反之。
彈幕“其實這時候,李隆基就像封安祿山做宰相了,隻不過被楊國忠阻止了。”“哎,隆基啊,你要不行,你就禪讓吧,別再占著這個好位置了。”“李隆基已經讓安祿山掌管全國兵馬了,他是真不怕啊。”“李世民:朕要節製天下兵馬!”】
唐朝李世民時期
李世民:“這個時候就別帶朕了。”李世民還喝著藥,看著天幕還帶上自己,簡直不想說話,這個李隆基的做法,他實在不能理解。李隆基的種種行為,都讓人瞠目結舌。
唐朝李隆基時期
開元的臣子們都要聽不下去了:“陛下,您怎麽就如此信他啊!”
李隆基:“......”李隆基自己也不知道,難不成真的是這個叫安祿山的會討人開心?李隆基想到這裏,又覺得很有可能是這樣,畢竟,他確實也愛聽好話。
【天寶十四年(即公元755年),安祿山上書請求以蕃將三十二人取代漢將,李隆基答應了。可當時時任武部尚書的韋見素不答應,安祿山本就有異心,現在還想用胡人代替漢人,這不就是要反的節奏嗎?
於是與楊國忠一起麵見李隆基,多次進言,可李隆基就是不聽。甚至韋見素還建議就讓安祿山迴來拜相吧,您當初不就有這種想法嗎?可這時侯,李隆基不同意了。
最終在十一月,身兼範陽、平盧、河東三節度使的安祿山,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的名義在範陽起兵造反。】
唐朝李隆基時期
李隆基:“安史之亂,那史又是誰?”
【由於節度使製度,節度使掌握了所有的行政、財政、人口、土地等。安祿山有領三節度使,可知其兵馬之盛。
而河北就在安祿山的管轄之地,而且朝廷在河北向來不得民心,因為朝廷一直都是薅著河北地區的羊毛,來養著關隴的貴族們。
而且安祿山手下的都是些什麽人呢?那都是科舉落榜,有能力但不得朝廷用的人才。
而安祿山那是十四年不挪窩的人,他與此地貴族也有著緊密的聯係,所以安祿山的造反是有河北地方的這些貴族們推動的,他們給錢、給糧。
所以,安史之亂,安祿山的手下會有那麽多的漢人將領。】
天幕在說著的時候也有將地方給圈出來,所以完全不耽誤他們理解。
李世民看著天幕中簡單略過的突厥在河北作亂,此地反複丟失,即使有做些安撫,可早已失去了民心。也在想著該如何解決。
而李隆基自然也看到了這點,也在思考著對河北地區的做法。
【而且,還有一點便是,大唐雖然兵馬強壯。但是大部分是在節度使手中。到天寶元年(即公元742年),邊軍便在不斷增加,達到了四十九萬人。這一數量可占了全國總兵數百分之八十五以上。所以安史之亂的時候,朝廷才有多少兵馬。
而且邊將手中的兵馬那可都是經曆過戰爭的洗禮的,而朝廷中央的兵馬可沒有這個待遇,能力方麵也就比不上節度使手中的兵馬了。
而且東北和西北邊境由於外敵擾邊,所以節度使手中的兵馬是最多的。而安祿山掌管範陽、平盧、河東,人數起碼在十五萬人以上。安祿山是有這個實力反唐的。
彈幕“十五萬人,李隆基到底是怎麽給出去的。”“李隆基對他這個幹兒子可真是好啊。”“其實這也有安祿山自己的戰功,在邊疆地方打仗,贏了皇帝不得給點獎勵。給著給著就給了這麽多了。”
“那真的不如在朝中做個宰相,起碼兵權還可以收迴來。”“即使不能完全收迴,也不至於這樣啊。”“隆基,你糊塗啊。”】
唐朝李隆基時期
李隆基也想著若是最後一次讓安祿山當宰相了又會怎麽樣?
【開始咱就說了,大唐胡人當官的多。安祿山手下不少的漢人將領,安祿山本人也是胡人,可這並不代表這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當初有如阿史那社爾、契苾何力那般忠誠為大唐效力的蕃將,如今也有高仙芝、哥舒翰這樣的忠義之士,他們為大唐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啊,不對,死那都是李隆基的鍋。
彈幕“李隆基可以以死謝罪了。”】
唐朝李世民時期
李世民:“所以,李隆基做什麽了?”可千萬別說他想的那樣。
【因為安祿山在範陽叛變,於是李隆基命令京兆牧、榮王李琬為討賊元帥,高仙芝為副元帥。命高仙芝率飛騎、彍騎及朔方、河西、隴右進京勤王的兵馬,並召募了關輔新兵五萬人。繼封常清後,出潼關討伐安祿山。
不過在天寶十四年(即公元756年)十二月十一日,封常清兵敗於汜水。十二月十三日,安祿山又攻陷東都洛陽,封常清隻能率殘部退守陝郡。
而此時的他也非常能認清形勢,於是對高仙芝說道:“累日血戰,賊鋒不可當。且潼關無兵,若狂寇奔突,則京師危矣。宜棄此守,急保潼關。”
於是他們打開太原倉庫,分給將士們錢財之後,其他的都燒了,然後退守潼關。
而他們的這個選擇無疑是非常正確的,他們在此地開始修守理攻守用具,士氣也振作起來了。而那些叛軍也因為久久不能攻破潼關,最終隻能退兵。
這裏是不是一切都很好,至少潼關是守住了,一切都還有希望。
然而,李隆基永遠都不會辜負大家的期望。】
唐朝李世民時期
李世民:“他該不會臨陣斬將吧?”李隆基再怎麽樣,也是開創了開元盛世的人物,不至於做出這種事來吧。可看看天幕講的他已經做過的事情,似乎,他也是幹得出來的。
李世民覺得自己不太好了。
【高仙之退守潼關,自己這方還是處於弱勢的情況自然是不可能主動出兵的。然而,李隆基他不管啊,他依然聽信讒言,做出了糊塗事啊。
彈幕“李隆基,我tm想弄死你。”“不行,看一次氣一次。”】
秦朝
嬴政:“看來就是臨陣斬將了,是個人都知道不能這麽幹,李隆基的腦子呢?他到底是怎麽弄出來個開元盛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