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開元盛世
視頻被古人看到了怎麽辦 作者:狐狸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唐的軍事力量自然也是不弱的,不過雖然唐朝強大,但是吐蕃、後突厥、契丹也在迅速崛起,唐朝北方的形勢嚴峻,這也是李隆基進行軍事改革的原因。
而在他手裏的改革過後的大唐,將士更加勇武,與吐蕃的戰爭時有發生,開元二年、開元三年、開元十年、開元十六年、開元十七年都與吐蕃發生過比較大的戰鬥,直到開元十八年(即公元730年)吐蕃才正式遣使致書想與大唐求和,吐蕃也重新歸附於大唐。
開元五年(即公元717年),大唐收複陷於契丹二十一年之久的遼西十二州,後突厥與大唐之間關係也逐漸趨於平穩。
以及其他歸附於大唐的小國,不管之後究竟是何情況,現在的大唐在開元最鼎盛的時期,南至羅伏州、北括玄闕州、西及安息州、東臨哥勿州,擁有著無邊的遼闊疆域,他的國土麵積達到了1076萬平方公裏 。全國實際人戶超過一千三、四百萬戶,實際人口約8000萬。
彈幕“疆域最大的時候是在高宗時期”“沒錯,在唐高宗總章二年就是整個唐朝疆域最大的時候,東起朝鮮半島,西臨鹹海,北包貝加爾湖,南至越南橫山。”】
秦朝
嬴政看著心動,“這麵積真大,人口真多什麽時候能歸我大秦。”
漢朝劉徹時期
劉徹:“這什麽朝鮮半島又是哪裏?天幕這所謂的天幕說出來的,也沒個圖。”
【另外,佛教快速發展,導致唐朝全國各地基本都有佛教寺院。百姓們都出家當和尚和尼姑了,土地誰種,國家的賦稅朝誰收,本來李隆基剛登基的時候,就憂心國家。這些僧侶不但兼並土地,而且還能逃避稅收。李隆基能忍?
於是在開元二年(即公元714年),李隆基便下令削減了全國的僧人和尼姑數量,最終還俗的達到一萬二千人之多。
此外,他還禁止新修寺廟、鑄造佛像、傳抄佛經,大力打壓佛教,抑製了佛教的擴張。
彈幕“唐朝信的是道教啊。”“還是要土地,要賦稅,朝廷要錢。”“查那群貴族更快。”“那也得查得了呢?”】
【我們說一個國家是否強盛,就會去看他它的土地、人口、糧食、疆域,而這些開元年間,那都算得上封建社會的代表了。
除此之外,我們為什麽喜歡唐朝,還是因為唐朝包容的氣度,萬國來朝的繁榮。
當時的大唐國力強盛,又有著包容的態度,與外界往來非常頻繁。當時的大唐都城長安,那就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並且與唐通使交好的國家,有70多個。唐朝會接待各國的使者,會開設商館,會設互市監、市舶司掌管對外貿易。其中以長安和洛陽最甚。
各族人口都前來長安,看一看他的繁榮,拜見那位大唐的皇帝陛下,大唐是人人向往之地,波斯人、大食人、突厥人、日本人都前紛紛前來。同時絲綢、瓷器等物品也運往各地,使得大唐經濟極為繁榮。
而且大唐還接收各國的留學生,讓他們留居在長安,這些人多達4000—5000。而也正是因為如此,大唐對世界的影響才會如此之深,才會有如今的唐人街。
大唐當時的氣象也當真是應了那句“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彈幕“隻有強大的國家才能吸引這些人,隻有包容的國家才能讓這些人留下來。”“在這裏我又要批評一下清朝了,閉關鎖國,醉了。”“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還得是我太宗皇帝。”】
漢朝劉邦時期
劉邦:“我大漢什麽時候才有這種現象,真令人羨慕。”
隋朝楊堅時期
楊堅:“好一個大唐,難怪會讓人念念不忘。不過,朕倒是好奇,創造了這樣盛世大唐的皇帝,究竟幹了什麽,會讓人希望他早死。”
【大唐不單單擁有經濟上的繁華,在文化上也是極為出色。如今經史子集的分類正式應用,就是在唐朝。
唐玄宗就也曾命人開設書院,也讓人收集曆朝的書籍,後來甚至專門開設書院專供藏書、校書。所以開元年間是大唐藏書最盛的時代。其藏書達到五萬三千九百一十五卷,而且唐玄宗還令學者自行著書,也有二萬八千四百六十九卷。
而且在開元二十一年(即公元733年),李隆基還下令:“許百姓任立私學,欲其寄州縣受業者亦聽。”甚至在開元二十六年(即公元738年),李隆基還下令天下州縣,每鄉都要開設書院,以開教化。
彈幕“所以,書院這是自唐玄宗始嗎?”“沒錯,書院之名,就是起於唐玄宗之時。”“唐朝確實給了下層人員往上爬的道路。”“科舉製度開的好。”““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但其實科舉製已經都讓那些貴族把名額占了,也不看看多少落榜之人投奔節度使。”“不是,你一說到落榜,我就想到了黃巢。”“哈哈,我也想到了他,想考公,你不讓,我就自己來拿。”】
唐朝李隆基時期
李隆基“這黃巢又是誰?”現在的李隆基都不太敢說話了。主要是天幕現在一直在誇他,在誇唐朝的強盛,雖然他很高興,很想讓眾人都來誇一誇他。但他也知道,天幕既然這麽誇他,那也意味著,罵他的話,不會少。
【也就是這樣的盛世大唐,才能養出李白、杜甫這樣的詩人。
彈幕“我的詩仙、詩聖”“前麵的,怎麽就是你的了,那是我的,都是我的。”】
唐朝李世民時期
李世民:“詩仙、詩聖,什麽樣的人才稱得上這兩個稱號。”至於彈幕的話,直接忽略了。
【我們從各種詩句中,從留下來的文獻中,看到了大唐的繁華。但是也能看到大唐盛世之下的隱患,開元二十二年(即公元734年),李白為唐玄宗獻《明堂賦》,“四門啟兮萬國來,考休征兮進賢才。儼若皇居而作固,窮千祀兮悠哉!”】
李世民、李隆基:“好!”
【其實這首《明堂賦》就是在稱讚唐玄宗,李白寫這個也是為了謀求官位。但是顯然,這世上稱讚唐玄宗的人太多了,多他一個不多,想謀官這種事自然沒有走通。
而杜甫,曾在開元二十四年(即公元736年)參加進士考試,結果落第了,最後隻能想著走權貴的道路。
彈幕\\\"這是給權貴送人嗎?”\\\"“結果也失敗了。”“最後還有兩次也是因為李林甫的原因沒什麽官當。”“這兩人都是經曆了開元盛世和安史之亂的人啊。”】
唐朝李隆基時期
李隆基:“所以,安史之亂是發生在哪一年,是朕的兒子,還是朕在位的時候?”李隆基越看越心慌。
【我們時常都用杜甫的“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來形容開元盛世的繁華。】
唐朝李隆基時期
李隆基“原來這便是杜甫寫的,果然好文采。”
【但是,你若讀完那一整首詩,讀到那“叔孫禮樂蕭何律,豈聞一絹直萬錢。有田種穀今流血,洛陽宮殿燒焚盡。”才會更感悲涼。】
李世民、李隆基:“!!!”朕看到了什麽?
漢朝劉徹時期
劉徹:“一匹絹竟然要一萬錢,洛陽宮殿也被焚燒,這不是大唐由盛轉衰吧,這是快要亡國了吧。”
隋朝楊堅時期
楊堅:“不會真的直接亡國了吧”。他立即問大臣們有誰知道大唐國祚多少年?
開始大家都說著不知道,天幕並未直接說過。不過後麵有人想起來,天幕曾說過公元907年唐朝滅亡,而現在天幕說的是開元年間,開元二十四年是公元736年,唐朝還有一百多年的時間。
楊堅一聽還有一百多年就放下心來:“還好,還好,大唐還在。”隻是一想到兩者落差之大,就令人難受,經曆了繁華盛世,再經曆戰亂,如何接受得了。
【哎,怎麽就說到這裏來了,咱們再來說一說體現大唐繁榮的一點吧。】
唐朝李世民時期
李世民:“天幕你別說繁榮的事情了,你直接說大唐到底怎麽了吧。”
隋朝楊堅時期
楊堅:“這越聽大唐有多麽繁華,就對這位唐玄宗更氣了。”楊堅也猜測是這位唐玄宗晚年昏庸無能,導致朝堂腐敗。節度使權利過大,然後就造反了,而因為戰亂導致洛陽被燒,米價驟然上升。不過,既然大唐還能存在一百多年,想必這個安史之亂應該很快就被平定了。
隻是國家已經在走下坡路了,便很難在再迴到繁榮的時候。
而有楊堅這種想法的不在少數,實在是沒有經曆的人,很難想象得出唐玄宗的離譜行為,以及大唐中後期的情況。
【其實大唐的繁榮還可以體現在子午線長度這一測量上。開元九年(721年),一行主持和梁令瓚一起設計製造了黃道遊儀、渾儀、複矩等天文測量儀器。而他在利用黃道遊儀測量赤道坐標時發現,誒,這怎麽和漢朝的結果不同?怎麽變化這麽大呢?
於是他就將這件事報告給了唐玄宗,唐玄宗也很感興趣,便令他進行勘測。
於是在開元十二年(即公元724年)),開始了一場華夏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大地測量,推翻了“日影千裏差一寸”的傳統說法。甚至還根據這個結果算出來子午線的長度。
咱們這個時候就已經知道了,而英國天文學家哈雷還要在一千年後才能提出自行運動的觀點。】在說這個的時候,天幕也將子午線內容簡單說了一下,而那些有地球儀對著天幕看了一遍,沒有的隻能對著天幕看看了,然後開始後悔怎麽就沒搶到呢?
【也就隻有一個繁榮的國家才能將心思放在這上麵,因為國家強大,我們已經可以去探索你們沒有接觸過的領域了。
而由於國家已經這麽強大了,我們的心思已經可以放在其他方麵了,李隆基看著自己幹出來的功績,喜不自勝,於是他決定前往泰山封禪,去做這無數帝王心心念念的事情。
彈幕“up主,你應該嚴謹點,泰山封禪隻有宋朝以前的皇帝才對它心心念念。宋朝以後的皇帝那是路過都不會看一眼。”“宋真宗拉低了泰山的檔次了。”】
宋朝趙匡胤時期
趙匡胤:“又是我大宋,這個宋真宗到底做了什麽,連泰山封禪這種都沒有皇帝願意去了。”
漢朝劉邦時期
劉邦:“哈哈,還真是哪裏都有這大宋朝。”
【開元十三年(即公元725年)十月,在張說的主持下唐玄宗李隆基率百官、貴戚、四夷酋長從東都出發,至泰山進行封禪大典。
每次他們休息的時候,數十裏長的大路上人畜蔽野,相關部門還要安排各種滿載用品的車輛,數百裏連綿不絕。手持兵仗的侍衛陳列其下數百餘裏。充分顯示的唐朝的繁榮,以及一次泰山封禪所要耗費的人力、物力以及無數的錢財。
甚至提倡李隆基泰山封禪的張說從中獲得的好處無數,因為跟隨封禪之人其實都會有好處拿的。那自然會有無數人拿著金銀珠寶進獻給張說,而通過封禪一事,張說還將自己的親信越級升為五品。
而唐玄宗知道這件事嗎?自然也是知道的,但是李隆基他高興啊,他覺得自己了不起啊,他要向上天宣功,他就是想要去泰山封禪,所以他現在並不在乎。
不過他卻在封禪迴來之後就將他貶了,甚至不久後還勒令他致仕退休了。
所以,你看,唐玄宗李隆基他什麽都知道,但是他還是選擇要這麽做,而他這一行事風格在之後也會一直伴隨著他。
彈幕“確實,李隆基就是想要享受,想要聽好聽的話,剛開始可能還會控製,要做出一番事業,等幹好了,就開始放飛自我了。”“而且玄宗時期是獨相製,這就很取決於宰相的能力了。”“開元時期的最後一位賢相張九齡,等他沒了,隆基就不行了。”】
唐朝李隆基時期
張九齡“就謝謝天幕的誇獎?”
而在他手裏的改革過後的大唐,將士更加勇武,與吐蕃的戰爭時有發生,開元二年、開元三年、開元十年、開元十六年、開元十七年都與吐蕃發生過比較大的戰鬥,直到開元十八年(即公元730年)吐蕃才正式遣使致書想與大唐求和,吐蕃也重新歸附於大唐。
開元五年(即公元717年),大唐收複陷於契丹二十一年之久的遼西十二州,後突厥與大唐之間關係也逐漸趨於平穩。
以及其他歸附於大唐的小國,不管之後究竟是何情況,現在的大唐在開元最鼎盛的時期,南至羅伏州、北括玄闕州、西及安息州、東臨哥勿州,擁有著無邊的遼闊疆域,他的國土麵積達到了1076萬平方公裏 。全國實際人戶超過一千三、四百萬戶,實際人口約8000萬。
彈幕“疆域最大的時候是在高宗時期”“沒錯,在唐高宗總章二年就是整個唐朝疆域最大的時候,東起朝鮮半島,西臨鹹海,北包貝加爾湖,南至越南橫山。”】
秦朝
嬴政看著心動,“這麵積真大,人口真多什麽時候能歸我大秦。”
漢朝劉徹時期
劉徹:“這什麽朝鮮半島又是哪裏?天幕這所謂的天幕說出來的,也沒個圖。”
【另外,佛教快速發展,導致唐朝全國各地基本都有佛教寺院。百姓們都出家當和尚和尼姑了,土地誰種,國家的賦稅朝誰收,本來李隆基剛登基的時候,就憂心國家。這些僧侶不但兼並土地,而且還能逃避稅收。李隆基能忍?
於是在開元二年(即公元714年),李隆基便下令削減了全國的僧人和尼姑數量,最終還俗的達到一萬二千人之多。
此外,他還禁止新修寺廟、鑄造佛像、傳抄佛經,大力打壓佛教,抑製了佛教的擴張。
彈幕“唐朝信的是道教啊。”“還是要土地,要賦稅,朝廷要錢。”“查那群貴族更快。”“那也得查得了呢?”】
【我們說一個國家是否強盛,就會去看他它的土地、人口、糧食、疆域,而這些開元年間,那都算得上封建社會的代表了。
除此之外,我們為什麽喜歡唐朝,還是因為唐朝包容的氣度,萬國來朝的繁榮。
當時的大唐國力強盛,又有著包容的態度,與外界往來非常頻繁。當時的大唐都城長安,那就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並且與唐通使交好的國家,有70多個。唐朝會接待各國的使者,會開設商館,會設互市監、市舶司掌管對外貿易。其中以長安和洛陽最甚。
各族人口都前來長安,看一看他的繁榮,拜見那位大唐的皇帝陛下,大唐是人人向往之地,波斯人、大食人、突厥人、日本人都前紛紛前來。同時絲綢、瓷器等物品也運往各地,使得大唐經濟極為繁榮。
而且大唐還接收各國的留學生,讓他們留居在長安,這些人多達4000—5000。而也正是因為如此,大唐對世界的影響才會如此之深,才會有如今的唐人街。
大唐當時的氣象也當真是應了那句“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彈幕“隻有強大的國家才能吸引這些人,隻有包容的國家才能讓這些人留下來。”“在這裏我又要批評一下清朝了,閉關鎖國,醉了。”“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還得是我太宗皇帝。”】
漢朝劉邦時期
劉邦:“我大漢什麽時候才有這種現象,真令人羨慕。”
隋朝楊堅時期
楊堅:“好一個大唐,難怪會讓人念念不忘。不過,朕倒是好奇,創造了這樣盛世大唐的皇帝,究竟幹了什麽,會讓人希望他早死。”
【大唐不單單擁有經濟上的繁華,在文化上也是極為出色。如今經史子集的分類正式應用,就是在唐朝。
唐玄宗就也曾命人開設書院,也讓人收集曆朝的書籍,後來甚至專門開設書院專供藏書、校書。所以開元年間是大唐藏書最盛的時代。其藏書達到五萬三千九百一十五卷,而且唐玄宗還令學者自行著書,也有二萬八千四百六十九卷。
而且在開元二十一年(即公元733年),李隆基還下令:“許百姓任立私學,欲其寄州縣受業者亦聽。”甚至在開元二十六年(即公元738年),李隆基還下令天下州縣,每鄉都要開設書院,以開教化。
彈幕“所以,書院這是自唐玄宗始嗎?”“沒錯,書院之名,就是起於唐玄宗之時。”“唐朝確實給了下層人員往上爬的道路。”“科舉製度開的好。”““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但其實科舉製已經都讓那些貴族把名額占了,也不看看多少落榜之人投奔節度使。”“不是,你一說到落榜,我就想到了黃巢。”“哈哈,我也想到了他,想考公,你不讓,我就自己來拿。”】
唐朝李隆基時期
李隆基“這黃巢又是誰?”現在的李隆基都不太敢說話了。主要是天幕現在一直在誇他,在誇唐朝的強盛,雖然他很高興,很想讓眾人都來誇一誇他。但他也知道,天幕既然這麽誇他,那也意味著,罵他的話,不會少。
【也就是這樣的盛世大唐,才能養出李白、杜甫這樣的詩人。
彈幕“我的詩仙、詩聖”“前麵的,怎麽就是你的了,那是我的,都是我的。”】
唐朝李世民時期
李世民:“詩仙、詩聖,什麽樣的人才稱得上這兩個稱號。”至於彈幕的話,直接忽略了。
【我們從各種詩句中,從留下來的文獻中,看到了大唐的繁華。但是也能看到大唐盛世之下的隱患,開元二十二年(即公元734年),李白為唐玄宗獻《明堂賦》,“四門啟兮萬國來,考休征兮進賢才。儼若皇居而作固,窮千祀兮悠哉!”】
李世民、李隆基:“好!”
【其實這首《明堂賦》就是在稱讚唐玄宗,李白寫這個也是為了謀求官位。但是顯然,這世上稱讚唐玄宗的人太多了,多他一個不多,想謀官這種事自然沒有走通。
而杜甫,曾在開元二十四年(即公元736年)參加進士考試,結果落第了,最後隻能想著走權貴的道路。
彈幕\\\"這是給權貴送人嗎?”\\\"“結果也失敗了。”“最後還有兩次也是因為李林甫的原因沒什麽官當。”“這兩人都是經曆了開元盛世和安史之亂的人啊。”】
唐朝李隆基時期
李隆基:“所以,安史之亂是發生在哪一年,是朕的兒子,還是朕在位的時候?”李隆基越看越心慌。
【我們時常都用杜甫的“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來形容開元盛世的繁華。】
唐朝李隆基時期
李隆基“原來這便是杜甫寫的,果然好文采。”
【但是,你若讀完那一整首詩,讀到那“叔孫禮樂蕭何律,豈聞一絹直萬錢。有田種穀今流血,洛陽宮殿燒焚盡。”才會更感悲涼。】
李世民、李隆基:“!!!”朕看到了什麽?
漢朝劉徹時期
劉徹:“一匹絹竟然要一萬錢,洛陽宮殿也被焚燒,這不是大唐由盛轉衰吧,這是快要亡國了吧。”
隋朝楊堅時期
楊堅:“不會真的直接亡國了吧”。他立即問大臣們有誰知道大唐國祚多少年?
開始大家都說著不知道,天幕並未直接說過。不過後麵有人想起來,天幕曾說過公元907年唐朝滅亡,而現在天幕說的是開元年間,開元二十四年是公元736年,唐朝還有一百多年的時間。
楊堅一聽還有一百多年就放下心來:“還好,還好,大唐還在。”隻是一想到兩者落差之大,就令人難受,經曆了繁華盛世,再經曆戰亂,如何接受得了。
【哎,怎麽就說到這裏來了,咱們再來說一說體現大唐繁榮的一點吧。】
唐朝李世民時期
李世民:“天幕你別說繁榮的事情了,你直接說大唐到底怎麽了吧。”
隋朝楊堅時期
楊堅:“這越聽大唐有多麽繁華,就對這位唐玄宗更氣了。”楊堅也猜測是這位唐玄宗晚年昏庸無能,導致朝堂腐敗。節度使權利過大,然後就造反了,而因為戰亂導致洛陽被燒,米價驟然上升。不過,既然大唐還能存在一百多年,想必這個安史之亂應該很快就被平定了。
隻是國家已經在走下坡路了,便很難在再迴到繁榮的時候。
而有楊堅這種想法的不在少數,實在是沒有經曆的人,很難想象得出唐玄宗的離譜行為,以及大唐中後期的情況。
【其實大唐的繁榮還可以體現在子午線長度這一測量上。開元九年(721年),一行主持和梁令瓚一起設計製造了黃道遊儀、渾儀、複矩等天文測量儀器。而他在利用黃道遊儀測量赤道坐標時發現,誒,這怎麽和漢朝的結果不同?怎麽變化這麽大呢?
於是他就將這件事報告給了唐玄宗,唐玄宗也很感興趣,便令他進行勘測。
於是在開元十二年(即公元724年)),開始了一場華夏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大地測量,推翻了“日影千裏差一寸”的傳統說法。甚至還根據這個結果算出來子午線的長度。
咱們這個時候就已經知道了,而英國天文學家哈雷還要在一千年後才能提出自行運動的觀點。】在說這個的時候,天幕也將子午線內容簡單說了一下,而那些有地球儀對著天幕看了一遍,沒有的隻能對著天幕看看了,然後開始後悔怎麽就沒搶到呢?
【也就隻有一個繁榮的國家才能將心思放在這上麵,因為國家強大,我們已經可以去探索你們沒有接觸過的領域了。
而由於國家已經這麽強大了,我們的心思已經可以放在其他方麵了,李隆基看著自己幹出來的功績,喜不自勝,於是他決定前往泰山封禪,去做這無數帝王心心念念的事情。
彈幕“up主,你應該嚴謹點,泰山封禪隻有宋朝以前的皇帝才對它心心念念。宋朝以後的皇帝那是路過都不會看一眼。”“宋真宗拉低了泰山的檔次了。”】
宋朝趙匡胤時期
趙匡胤:“又是我大宋,這個宋真宗到底做了什麽,連泰山封禪這種都沒有皇帝願意去了。”
漢朝劉邦時期
劉邦:“哈哈,還真是哪裏都有這大宋朝。”
【開元十三年(即公元725年)十月,在張說的主持下唐玄宗李隆基率百官、貴戚、四夷酋長從東都出發,至泰山進行封禪大典。
每次他們休息的時候,數十裏長的大路上人畜蔽野,相關部門還要安排各種滿載用品的車輛,數百裏連綿不絕。手持兵仗的侍衛陳列其下數百餘裏。充分顯示的唐朝的繁榮,以及一次泰山封禪所要耗費的人力、物力以及無數的錢財。
甚至提倡李隆基泰山封禪的張說從中獲得的好處無數,因為跟隨封禪之人其實都會有好處拿的。那自然會有無數人拿著金銀珠寶進獻給張說,而通過封禪一事,張說還將自己的親信越級升為五品。
而唐玄宗知道這件事嗎?自然也是知道的,但是李隆基他高興啊,他覺得自己了不起啊,他要向上天宣功,他就是想要去泰山封禪,所以他現在並不在乎。
不過他卻在封禪迴來之後就將他貶了,甚至不久後還勒令他致仕退休了。
所以,你看,唐玄宗李隆基他什麽都知道,但是他還是選擇要這麽做,而他這一行事風格在之後也會一直伴隨著他。
彈幕“確實,李隆基就是想要享受,想要聽好聽的話,剛開始可能還會控製,要做出一番事業,等幹好了,就開始放飛自我了。”“而且玄宗時期是獨相製,這就很取決於宰相的能力了。”“開元時期的最後一位賢相張九齡,等他沒了,隆基就不行了。”】
唐朝李隆基時期
張九齡“就謝謝天幕的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