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則,昊天畢竟位列天帝,且受道祖法旨所托,故不可輕視於他。


    況且其亦斬去兩屍,成為準聖大能,境界與道玄相仿。


    均為聖人之下,實力頂尖,堪稱一時之俊傑。


    雖曰“螻蟻”,然此言乃對聖人而言之評斷。


    然於道玄看來,昊天實可稱之為道友。


    思及此,道玄心中漸生敬佩,雖教主所言不無深意。


    然對待豈可悉皆無視,心中自有分寸,以道為重,彼此尊重。


    道玄思忖良久,繼而向通天教主諫言,語氣恭敬而堅定。


    “巫妖大戰,兩族衰滅,此乃天定之數。”


    “現今昊天道友執掌天庭,雖四處召集英才,然收效則微乎其微。”


    言至此,道玄麵露沉思,繼續說道。


    “然諸般情勢,終究於道教門麵有損,我等亦不可袖手旁觀。”


    “以免致我道門之聲譽磨滅,理應持以謹慎之態,助力天庭之興複,庶可維持道家之尊嚴。”


    通天教主凝神聆聽,微微頷首,似在思索道玄所言之意,略作沉吟,似有所悟,眸中閃爍出一抹光華,幽幽道出。


    “道玄所言,然也有理。然應細觀時勢,察其變化,今之局麵,非我等可強行插足,須循時而動,以保全大道。”


    道玄心中明白,教主雖知其義,然此時天庭確需有力之引導,然則道教之根本仍需長存。


    道玄思維縝密,又向通天教主進言。


    “況且大師伯、二師伯皆有動作,以示對天庭之支持。”


    “我教雖不懼事端,然亦不可置身事外,不如由弟子我去領一職司,親近天庭之星辰,彼地精氣流轉,乃修行之福地。”


    “更有不少天材地寶可獲,對我道門中弟子實有助益。”


    言罷,道玄目光閃爍,繼續言道。


    “且我教中之人若以心力照顧天庭,日後更可引導門下弟子前往取之,煉寶煉丹,皆可助力於己,提升修為。”


    語氣中透著堅定的信念,與對未來的希冀,似乎已能預見其所言之利。


    通天教主聞此言,神態漸顯欣喜,略點首,似於道玄之思路感受寵信,然教主明白,彼時天庭之局麵複雜,不可疏忽。


    他輕聲應道。


    “爾之見解極是,然助力之舉需細斟酌,爾可前行,但務要謹慎相待,以保我道門之體麵。”


    通天教主乃聖人之尊,對昊天自不以為然,然聽道玄之言,心生傾動,覺其頗合理理。


    況且多年來,道玄助他操持教務,盡展才智,且自是斬去兩屍之準聖大能,非輕言可否,故不可輕易拂逆其麵。


    教主思索片刻,心中自有衡量,暗想。


    “此弟子若願親近天庭,似亦是為我道門之長遠計則。”


    更何況,自己這弟子向來精於算計,若能合理籌劃,必能為教門添上一分助力。


    於是,通天教主微微頷首,麵露欣然之色,語氣溫和而堅定。


    “既爾所願,我為教主自當順應,然務須謹守天道之儀,慎思而行,方可成全此事。”


    道玄聞此,心中歡喜,深感教主憐才之意,遂拱手應諾。


    “弟子必將謹守教誨,守護道義,以誠相待,爭取天庭之利,助我道門共赴光輝未來。”


    此時,二人之間意氣相投,仿佛心靈相通,似乎共商大計,靈氣縈繞,漸入佳境。


    道玄心中暗自立誓,必不負教主所托,去往天庭,善盡其職,修行日益精進,共創道教之輝煌未來。


    原來,時至天庭新立,萬象更新,老子即潛心於大道,分出一化身,號曰太上老君。


    此即其道德之化,遊走於天庭之中,典藏無上之知,恬淡寧靜,心無旁騖。


    太上老君於天庭開設兜率宮,宮中靈氣氤氳,寶光四照,丹霞流動,恰似仙境。


    不辭勞苦,整日潛心煉丹,采天地之靈氣,集日月之精華,冶煉萬物之本源。


    其間,爐火漸旺,藥香撲鼻,丹爐之上,青煙繚繞,似隱似現,映照出道家之理。


    道人潛心諦聽,運轉周天之氣,調和五行之力,心法通達,自然之道融於一體,煉就靈丹妙藥。


    助益於修行,遵循無為之法,希冀以此成就更高之境。


    而兜率宮內,時有仙人來訪,或獻奇珍異寶,或論道修行之理,太上老君皆以平和之心接之,廣結善緣,傳授道理。


    元始天尊見天庭新立,朝局未定,老子派出化身。


    便遣其弟子南極仙翁前往天庭,監聽玉帝、王母之法令,依循天道安排,振興道教之根基。


    南極仙翁乃元始親授之道,身負天命,神風飄逸,壽長如天,飄然若仙,肩負重任,乘雲而至於天庭。


    其至天庭,微風輕拂,靈氣環繞,仙鳳翱翔,遍觀繁華盛境,心中自是感慨。


    入天庭後,南極仙翁謙恭禮敬,先拜玉帝,後見王母,恭請法旨,耳聞天庭之音,察覺萬象之變。


    玉帝慈和,賜以明條,王母娟秀,輔以崇教,南極仙翁則循規蹈矩,悉心聆聽,記於心中,絕不敢有失。


    有兩位師兄為表率,通天教主於道玄之言中見契機,心中明白,吾有道之責,既為道祖所欽定,豈可怠慢。


    遂同意道玄力赴天庭,親自助力,以示對道門之承諾。


    通天則覺:道玄所言,正合我意,此乃合道之舉,唯恐因自身之隱逸而損及道門之名。


    明言道:“眾弟子能助大師兄道玄一臂之力,便可更顯我教之風采,展現截教之業。”


    正是此時,通天教主頷首應允道玄之請求,許諾共赴天庭,以道法之力,與眾弟子攜手並立。


    歲月如梭,三萬載光陰,悠悠而逝,終於迎來蟠桃大會之期。


    昊天上帝與王母早早駕臨瑤池之畔,月華輕灑,仙霧繚繞,池水似鏡,映照天庭之輝煌。


    瑤池四周,桃林相擁,花開爛漫,馥鬱芬芳,正值桃熟之時,萬物皆興,靈氣滋生。


    昊天上帝端坐於紫霄之上,威儀莊重,華冠分明,俯矚天地,心係三界之終極法旨。


    王母則環佩叮當,麵帶慈祥,慧眼如炬,凝望來賓,早已準備迎接四方大神通者。


    此時,玉帝與王母互相對視,神情默契,心中自知,今會略顯不同,必將匯聚諸仙,共論大道之理,傳道明德於三界之內。


    昊天上帝抬手輕拈,一道靈光盡顯,預示著未來的榮光與希望,王母柔聲說道。


    “今辰諸神齊聚,必當齊心助力,共沐道義之恩澤。”


    霎時間,風送雲來,仙樂嫋嫋,神光漸現,大小大神仙紛紛至瑤池,謂之齊聚,三界之能人異士皆趨而至,場麵壯觀。


    各展神通,或駕雲而來,或乘風而至,各顯其能,誠赫赫仙風,輝映瑤池之上。


    瑤池之畔,禦座巍峨,散發出祥和之氣。


    但在兩側最接近昊天上帝與王母之座位,仍然靜謐空曠。


    眾仙環顧,皆知此座為三界之準聖所設,恭候那些至高無上的大人物蒞臨其間,才堪共襟千慶之典。


    細觀其座,雕龍鏤鳳,氣韻生動,似承載著法旨之重。


    周遭九霄之氣,如同靈雲罩影,愈顯其高潔無暇。


    諸神仙心中隱隱期盼,胸懷敬仰,然而此時,靜待之勢,亦顯無不安息者之懷。


    天庭眾仙皆心識此,雖各有顯赫,然至高之位,唯有身處準聖之境者方可而行。


    所以大家心中清悟,乃需靜心待時,共襄盛典,齊聚於道。


    在此瞬間,萬眾期待,氣氛日益濃厚,仿佛連瑤池水麵亦因此願景,泛起漣漪。


    遂其等待,時間仿佛靜止。


    這一日,道玄身披大日金烏神衣,外照日月之光輝,內蘊氣息之純陽,威儀赫然,氣宇軒昂。


    頭頂碧玉蓮花道冠,華彩璀璨,似接天靈,誌在通達無上之境。


    乘五彩麒麟,麒麟者,瑞獸之顯,五色相間,靈氣繞身,似正道之先鋒。


    行在南天門之前,步步生輝,宛若乘風駕雲,氣吞星河。


    道玄懷元守一,心中道念澄明,四周靈氣方圓,似雲霞環繞,仿佛天地間萬物皆趨之若鶩。


    其行似風,穩如山,仿佛踏著時光之流,勢不可擋。


    至南天門前,乃天庭之重地,清氣盈盈,仙音繚繞,是為神界之門戶。


    金烏者,乃洪荒皇族之血統,先天靈物,離火之精,得道成真,乃宇宙之尊。


    其身熾烈如焰,灼灼其華,任千般真火焚之,亦不見傷痕半分。


    凡水屬陰晦之物,皆無法侵及其身,猶如空中浮雲,無所適從。


    防禦力之卓然,當在廣成子所授之八卦紫衣之上,猶如日月之光輝,無法遮掩。


    金烏翱翔於天際,仿佛遊弋於無盡星河之中,散發出無與倫比的威嚴。


    倘若遭遇風霜雨露,皆可心平氣和,自在無懼,正是道家所言“內守玄之道,外禦萬象”的真義所在。


    其道力於天地間流轉,似火焰之舞,映照著四方,顯現出亙古不變的法則,照亮蒼穹。


    又因其體內蘊藏先天之氣,靈根渾然天成,乃為“混沌洪爐”中出世之珍寶,易於修道,故縱使萬千障礙亦難以阻擋。


    道玄至南天門,見前有天兵數員,金甲銳戈,矗立如山,威風凜凜,似天之屏障。


    其鎧甲在天光之下熠熠生輝,折射出璀璨之明光,宛若日月之輝映,周遭靈氣頓生,彷如眾星捧月,氣象非凡。


    道玄見之,麵展笑容,向守門天將出示請柬。


    其請柬乃天庭之符,憑此得以通行無阻,誠如道家所雲“天命之符”,承載著宇宙之間之正序。


    守門天將見狀,拱手相迎,言辭恭敬,顯現出天庭之禮數,恭送道玄入內。


    道玄步入南天門,懷揣大道之理,心無旁騖,氣息與天地相合,恍如遊天地之間,頗感道家“無塵無慮,心隨境轉”的自在。


    一路之上,遊目四顧,隻見天宮景色瑰麗,雲海翻騰。


    仙霧繚繞,仿若人間勝境,天籟之聲在耳邊輕響,猶如琴瑟和鳴,滌蕩心靈。


    天宮之中,靈氣氤氳,如瓊漿玉液,滋潤萬物,呈現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和諧之象。


    道玄心神恬靜,臻於“澄心靜氣,體道而行”的境界,逐漸沉浸於天宮之美景中。


    感受著宇宙之奧秘與無窮之大道,似是與天地共存,融於自然之間。


    道玄正於天宮前行,忽有太白金星遠遠望見,欣然而笑,眯眼道。


    “上仙駕臨,容小仙引路!”


    其聲如春風拂麵,溫和悅耳,似天籟之音,瞬時蕩滌道玄心念。


    道玄視之,乃和善之老者,麵含笑意,心中甚有好感,遂微微一笑,謙辭道。


    “有勞金星道友!”


    言罷,便隨太白金星身後而行,步入淩霄寶殿。


    寶殿巍峨,淩空而立,雲氣繚繞,仿佛與九天相接,周身靈氣流動,似蓬萊仙境。


    殿內香火嫋嫋,清雅之氣沁人心脾,彷如道家所崇之“清靜無為”,與道合一。


    太白金星引導道玄,沿途指點,言此處為天庭要地,萬象皆由此出,乃“天地之泰,日月之明”的象征。


    道玄心中默存道理,靜觀四周靈氣流轉,恍若入物我無間之境,渾然忘我。


    匆匆之間,便至淩霄寶殿,殿內金光閃爍,寶器琳琅,似靈寶天尊所藏。


    道玄立於殿中,心中暗自領悟,感慨大道之無窮。


    與天地間萬法相通,瞬間遙望八荒四海,心潮起伏,意境高遠,仿佛已然通達“道隨心至”的無上境地。


    道玄抬目而望,見大殿上方首位處,正坐一尊威儀赫然之皇者。


    身披九章法服,寓意天道之理,頭戴十二行珠冠,冕旒飄飄,華貴無比,手持玉笏,掌天之威。


    旁有金童玉女侍奉,似星辰拱月,氣象非凡,皆是天庭之主,正是玉皇大帝。


    玉皇之上,天威自然,舉手投足,皆顯天道之理,如日月之轉,時序之流。


    道玄心中暗感敬畏,明知此乃“道家尊主,眾生之宗”,故對其心生仰慕。


    而其右手邊,乃一位身著鳳袍霞衣之王母娘娘,鳳袍璀璨。


    衣袂飄逸,似朝霞初映,光豔照人,頭戴金釵,象征著至高之權威與慈愛,光輝四射,橫掃群星。


    彷佛仙子臨世,散發出無盡的祥瑞與靈韻,恰似道家所闡之“陰陽調和,德施萬方”的至理。


    道玄瞻仰於此,恍然如置身於“靈界無邊,天人共存”的仙境,心中道念浮動,恍若與天地融為一體,萬法皆明,意境高遠。


    遂俯首稽首,誠心敬道。


    “貧道見過玉帝王母!”


    其聲清朗,似鍾磬悠然,蘊含道家之謙卑與尊重,恰如“道德之行,禮所當先”。


    玉皇大帝微微點頭,目含慈祥,和顏悅色道。


    “道友多禮了!請入座吧!”


    其言辭蘊含天界之仁德,恍若晨曦普照,溫暖人心。


    其神態悠然,且透出“心如止水,萬象皆明”的深遠智慧,恰似道家所追求之“無為而治”。


    道玄聞言,心中感激,隨即領命。


    道玄轉目而觀,見左手位首座者,乃號稱“與世同君”的鎮元子,氣度非凡,楞嚴之心,守護三界,宛如大道之源,森嚴而正。


    其旁第二席空置,似待高逸之士前來共論大道。


    轉至第三席,見一人安坐皁道服飄灑,輕靈而逸者,正是燃燈道人。


    其形象宛若日月之輝,世間之靈,照徹萬物,洞見諸法;其道行之高,自是龍虎之尊,逍遙於道教之境界。


    第四席坐的是玄都大法師,神情凝重,氣息悠長,似練道之人,深諳“無形無相,象外之象”的法理。


    其座下靈氣環繞,縹緲而燦爛,如那青煙嫋嫋,傳遞著道家智慧。


    右手四席上,乃西方教之士,依次而坐。


    藥師手中藥瓶,含笑而目,仿佛醫治眾生,於“陰陽調和,五行平衡”中求得大道真理。


    俱那含麵容俊逸,浸潤靈氣,似從容者握道之機。


    迦葉則沉靜如山,護法而興。


    彌勒笑麵盈盈,恍如福德,圓融天地,帶來無盡的喜樂。


    道玄見此,遂朝左右稽首言。


    “諸位道友所行各異,然皆循道而至,共致於此,實是‘眾生同途,萬法歸一’之顯。”


    說罷,道玄走至道門座位,微微一禮,麵向鎮元子道。


    “道友多年不見,風采依舊,氣宇軒昂,似猶如往昔。”


    其言辭真誠,蘊含敬佩,恰如道家所倡之“和氣生財,共榮共存”。


    鎮元子則迴禮以應,麵露笑顏,緩聲道。


    “道友亦乃多年不見,然其容顏依舊,精神矍鑠,仿佛道心常駐,煉氣養性,依然如昔。”


    其言溫馨,心境灑然,似乎無懼歲月之流轉,常守一顆“清靜無為”的心,恍若上升至“道者常在,德者常存”的境界。


    二人相視而笑,彼此之間似有一種無形的默契,如同道家所講之“無言則默,言外之意”。


    兩位道者,雖隔歲月,卻因道行之深,心念相通,宛如道流暢通,氣息交融,真如“群賢畢至,少長鹹集”的場景。


    此時,四周幽靜,萬物仿若屏息。


    唯有道光流轉,靈氣微升,似乎福澤遍灑,皆因彼此相識,心之所係,恍如共仰道家真義,乃“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至理焉。


    同鎮元子閑談畢,道玄轉目下首,望向燃燈道人,恭敬言道。


    “燃燈道友,此間事了,貧道當與道友同迴仙府,煮酒論道,不知道友是否歡迎?”


    其言語溫文爾雅,心中意誠,似欲共探真理,暢敘道理。


    燃燈道人聞此,哈哈大笑,聲如雷震,猶如風卷雲舒,迴應道。


    “自當掃榻以待!”


    言辭之中,滿溢誠意與歡喜,似明月照彩,光輝耀眼。


    二人言談間,仿佛青鬆傲立於風雪之中,澄澈的道心交相輝映,宛若桃花源中,雲霧縹緲,彼此皆覺心神暢然,氣韻和合。


    燃燈道人於言語間,顯其高風亮節,顯見“道之大美,言之無聲”的境界。


    周遭之氣息因而變得悠然,靈光四溢,似靈脈貫通,融洽無間。


    道玄心中歡喜,暗想。


    “共飲此酒,暢敘道理,亦是修行求道之樂趣,然則道友之情,恰如白雲蒼狗,久矣相知,未曾隔離。”


    此時,仙府之路似愈加明晰,豈不謂“緣聚因緣,心動法運”之至理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洪荒:截教大師兄道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龍語春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龍語春秋並收藏洪荒:截教大師兄道玄最新章節